[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830785B - 眼鏡與程式 - Google Patents

眼鏡與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0785B
TWI830785B TW108135148A TW108135148A TWI830785B TW I830785 B TWI830785 B TW I830785B TW 108135148 A TW108135148 A TW 108135148A TW 108135148 A TW108135148 A TW 108135148A TW I830785 B TWI830785 B TW I8307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nit
external terminal
glasses
electronic glass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5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6608A (zh
Inventor
菅竜貴
大戸孝文
村松昭宏
彦坂英一郎
青野暁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6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6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78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8Auxiliary lenses; Arrangements for varying focal length
    • G02C7/081Ophthalmic lenses with variable focal length
    • G02C7/083Electrooptic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2Head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20Diffractive and Fresnel lenses or lens por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61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in the context of movement of objects on the screen or movement of the observer relative to the scree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yeglasse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種眼鏡,其包括:眼鏡框;鏡片,由眼鏡框支持,具有光學特性藉由電氣控制而變化的光學特性變化部;通信部,自外部終端接收資訊;以及控制部,根據自外部終端所接收的資訊,控制光學特性變化部。

Description

眼鏡與程式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眼鏡與程式。
近年來,正在進行使用者可穿在身上的電子設備的開發。該電子設備的例子包括具有可藉由電壓來切換度數的區域的眼鏡(例如,電子眼鏡)(參照專利文獻1)。
所述眼鏡的鏡片具有:於一側的面配置有透明的第一電極的透明的第一基板、於一側的面配置有透明的第二電極的透明的第二基板、以及配置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的液晶層。具體而言,於第一基板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有形成有同心圓狀的多個突條的繞射區域。液晶層於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配置在與繞射區域相向的位置。
液晶層以其折射率對應於有無施加電壓而變化的方式構成。當液晶層的折射率對應於有無對液晶層施加電壓而變化時,鏡片的對應於液晶層的部分(以下,稱為「光學特性變化部」)的度數變化。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表2010-532496號公報
於具有如上所述的光學特性變化部的眼鏡的情況下,尚未意圖與智慧型手機或個人電腦等外部終端協作來進行光學特性變化部的控制。
本發明鑑於如上所述的狀況而成,且將提供一種眼鏡可與外部終端協作來進行光學特性變化部的控制的技術作為課題。
本發明的一形態的眼鏡包括:眼鏡框;鏡片,由眼鏡框支持,具有光學特性藉由電氣控制而變化的光學特性變化部;通信部,自外部終端接收第一資訊;以及控制部,根據第一資訊,控制光學特性變化部。
本發明的一形態的程式使搭載於與眼鏡無線連接的外部終端的電腦實施如下的處理:檢測作為關於外部終端的資訊、關於眼鏡的資訊、以及關於眼鏡的使用者的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的第一資訊;以及將第一資訊發送至眼鏡。
根據本發明,眼鏡可與外部終端協作來進行光學特性變化部的控制。
5、5A:外部終端
7:伺服器
10:眼鏡框
10a:前框
10b、10c:鏡腿
10d:鏡圈
10e:中梁
10f:鼻托
10g:框體
11:鏡片
11a:第一區域(電活性區域)
11b:第二區域
12、12A:操作輸入部
13、13A:電源
14、14A、51、51A、71:通信部
15、15A:角度檢測部
16、16A:距離檢測部
17、17A:照度檢測部
18、18A:動作檢測部
19、19A、58、58A、72:記憶部
20、20A、59、59A、73:控制部
21:配線
22A:識別部
23A:獲取部
52、52A:輸入部
53、53A:顯示部
54:拍攝部
55:狀態獲取部
56、56A:距離檢測部
57:圖像識別部
110:第一基板
110a:繞射結構
111:特性變化部
111a:第一電極
111c:液晶模組
111e:第二電極
112:第二基板
1001:處理器
1002:輸入裝置
1003:輸出裝置
1004:記憶體
1005:儲存器
1006:拍攝裝置
1007:通信介面(IF)
1008:感測器
1009:電源電路
1010:匯流排
A-A:剖面線
G:電子眼鏡
L:距離
L1:直線
N:網路
S101~S106、S201~S206、S301~S305、S401~S405、S501~S504、S5101~S5111、S5201~S5210、S601~S604、S6101~S6106、S6201~S6205:步驟
θ:前傾角度(角度)
圖1是電子眼鏡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電子眼鏡的內部電路及系統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
圖3是鏡片的剖面圖。
圖4A是用於對電子眼鏡的前傾角度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4B是用於對電子眼鏡的前傾角度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4C是用於對電子眼鏡與外部終端的距離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4D是用於對電子眼鏡與外部終端的距離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5是表示外部終端的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
圖6是表示外部終端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圖7是表示伺服器的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
圖8是自動啟動控制的流程圖。
圖9是自動停止控制的流程圖。
圖10是預防超過控制的流程圖。
圖11是使用狀態改善控制的流程圖。
圖12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電子眼鏡的內部電路及系統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
圖13是表示外部終端的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
圖14是表示外部終端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圖15是用於說明記憶於電子眼鏡、外部終端、及伺服器的記憶部的資料的資料結構的圖。
圖16A是表示電子眼鏡G的自動模式下的運作的流程圖。
圖16B是圖16A的處理1的流程圖。
圖16C是圖16A的處理2的流程圖。
圖17A是自動學習控制的流程圖。
圖17B是圖17A的處理3的流程圖。
圖17C是圖17A的處理4的流程圖。
使用圖式對本發明的幾個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於本說明書的整體中,只要事先無特別說明,則對同一元件賦予同一符號。以下與隨附的圖式一同記載的事項是用於說明例示性的實施方式的事項,並非用於表示唯一的實施方式的事項。例如,當於實施方式中表示運作的順序時,於作為整體的運作不產生矛盾的範圍內,亦可適宜變更運作的順序。以下,為了便於說明,分成實施方式1與實施方式2來進行說明,但實施方式1與實施方式2可適宜組合。於實施方式1及實施方式2中,即便是賦予了不同的符號的元件彼此,於技術上不矛盾的範圍內,該些元件彼此亦可包含同一種硬體。
[實施方式1]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眼鏡的構成進行說明。眼鏡例如可為圖1中所示的電子眼鏡G。
圖1是電子眼鏡G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電子眼鏡G的內部電路及系統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
<電子眼鏡>
電子眼鏡G具有:眼鏡框10、一對鏡片11、操作輸入部12、電源13、通信部14、角度檢測部15、距離檢測部16、照度檢測部17、動作檢測部18、記憶部19、以及控制部20等。再者,於以下的說明中,將配置前框10a的部分作為電子眼鏡G的正面(前方)來進行說明。
電子眼鏡G的使用者(佩戴者)對設置於眼鏡框10的操作輸入部12進行操作(例如觸摸操作),藉此切換鏡片11的第一區域11a的特性變化部111(參照圖3)的光學特性(度數或光的透過率等)。特性變化部111相當於光學特性變化部的一例。
當由使用者對操作輸入部12進行操作時,控制部20根據該操作,將對特性變化部111施加了電壓的狀態(以下,稱為開啟(ON)狀態」)與未施加電壓的狀態(以下,稱為「關閉(OFF)狀態」)進行切換。特性變化部111的開啟狀態亦為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另外,特性變化部111的關閉狀態亦為電子眼鏡G的關閉狀態。
<鏡片>
圖3是表示一對鏡片11的構成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圖。圖3是圖1的A-A剖面圖。於以下的說明中,對電子眼鏡G的右眼用的鏡片11進行說明。
鏡片11具有可藉由電壓來切換其度數的第一區域(電活性區域)11a、及設置於第一區域11a以外的區域的第二區域11b。
<第一區域>
如圖3所示,第一區域11a自後側(圖3中的下側)起依次具有第一基板110、特性變化部111、以及第二基板112等。
於特性變化部111的關閉狀態下,第一區域11a具有與第二區域11b的度數大致相同的度數。另一方面,於特性變化部111的開啟狀態下,第一區域11a具有與第二區域11b的度數不同的度數。
<特性變化部>
特性變化部111自後側起依次具有繞射結構110a、第一電極111a、液晶模組111c、以及第二電極111e等。
於對液晶模組111c施加了電壓的開啟狀態下,特性變化部111具有規定的折射率。再者,因電壓的施加而變化的特性變化部111的光學特性並不限定於折射率。作為一例,於鏡片為電致變色鏡片的情況下,因電壓的施加而變化的特性變化部111的光學特性可為光的透過率。
<前框>
如圖1所示,前框10a具有:支持一對鏡片11的一對鏡圈10d、及將一對鏡圈10d於寬度方向上相互連接的中梁10e。鏡圈10d的形狀是與鏡片11的形狀對應的形狀。中梁10e具有接觸使用者的鼻子的一對鼻托10f。
如圖1所示,於前框10a的內部(例如,形成於內周面的凹槽),設置有用於將鏡片11的第一電極111a及第二電極111e 與後述的控制部20分別電性連接的配線21。
再者,第一電極111a及第二電極111e與配線21的導通部(未圖示)可藉由導電橡膠等導電構件(未圖示)來連接。
<鏡腿>
一對鏡腿10b、10c以於電子眼鏡G中大致變成左右對稱的方式形成,相互具有同一種構成元件。因此,於以下的說明中,對右側(寬度方向上的一側)用的鏡腿10b進行說明。
鏡腿10b於其前端部與前框10a連接。例如,鏡腿10b能夠可旋轉地卡合於前框10a的鏡圈10d。如圖1所示,鏡腿10b具有框體10g。
<操作輸入部>
操作輸入部12由框體10g保持。操作輸入部12例如具有靜電電容方式的檢測墊。檢測墊可為能夠用作觸控感測器的公知的檢測墊。操作輸入部12可於使用者的手指接觸了操作輸入部12時,檢測藉由該接觸而產生的靜電電容的變化。
<操作輸入的例子>
操作輸入部12例如接受使用者對於操作輸入部12的操作輸入(觸摸操作)。操作輸入部12接受多種操作輸入。已述的控制部20進行與操作輸入部12已接受的操作輸入對應的控制。以下,對操作輸入的一例進行說明。
第一操作輸入是用於將特性變化部111自關閉狀態切換成開啟狀態的輸入。操作輸入部12可於特性變化部111的關閉狀 態下,接受第一操作輸入。
第二操作輸入是用於將特性變化部111自開啟狀態切換成關閉狀態的輸入。操作輸入部12可於特性變化部111的開啟狀態下,接受第二操作輸入。
<電源>
電源13對操作輸入部12、通信部14、角度檢測部15、距離檢測部16、照度檢測部17、動作檢測部18、記憶部19、以及控制部20等供給電力。於本實施方式中,電源13是可裝卸地保持於鏡腿10b、鏡腿10c的另一端部(後端部)的充電式的電池組。
<通信部>
通信部14藉由無線通信而與後述的外部終端5進行通信。因此,通信部14例如可包括資訊的發送部及接收部(未圖示)。利用通信部14的與外部終端5的通信例如可由控制部20來控制。
無線通信可為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註冊商標)、藍牙(Bluetooth)(註冊商標)、無線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或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
通信部14亦可具有經由網路N而與後述的伺服器7進行通信的功能。利用通信部14的與伺服器7的通信例如可由控制部20來控制。
通信部14自外部終端5接收資訊。通信部14自外部終端5接收的資訊例如可包含:關於外部終端5的狀態的資訊(以 下,稱為「終端狀態資訊」)、關於電子眼鏡G的狀態的資訊(以下,稱為「眼鏡狀態資訊」)、以及關於電子眼鏡G的使用者的狀態的資訊(以下,稱為「使用者狀態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通信部14將已接收的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此種資訊可用於由控制部20實施的特性變化部111的控制。再者,終端狀態資訊、眼鏡狀態資訊、以及使用者狀態資訊相當於第一資訊的一例。
終端狀態資訊例如可包含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的資訊。表示使用開始的資訊例如可為表示外部終端5的電源已自關閉狀態切換成開啟狀態的資訊。另外,表示使用開始的資訊可為表示外部終端5的休眠狀態已被解除的資訊。另外,表示使用開始的資訊可為表示於外部終端5中,已啟動特定的應用程式的資訊。特定的應用程式亦可為多個。特定的應用程式可為事先登記於外部終端5的應用程式。另外,表示使用開始的資訊可為表示於外部終端5中,已進行使用者的操作輸入的資訊。
另外,終端狀態資訊可包含與藉由已開始使用的應用程式而顯示於外部終端5的畫面的文字的字體的大小相關的資訊(亦稱為文字的尺寸資訊)、或表示外部終端5的畫面的明亮度(亮度)的資訊等。
再者,表示使用開始的資訊可為表示外部終端5的相機或感測器識別到電子眼鏡G已進入規定距離內(位置)的資訊。
終端狀態資訊例如可為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結束的資訊。表示使用結束的資訊例如可為表示外部終端5的電源已自開 啟狀態切換成關閉狀態的資訊。另外,表示使用結束的資訊可為表示外部終端5已切換成休眠狀態的資訊。
另外,表示使用結束的資訊可為表示於外部終端5中,特定的應用程式已結束的資訊。另外,表示使用結束的資訊可為表示於外部終端5中,在規定時間內未進行使用者的操作輸入的資訊。
另外,表示使用結束的資訊可為表示外部終端5的相機或感測器識別到電子眼鏡G已離開至規定距離外(位置)的資訊。另外,表示使用結束的資訊可為表示外部終端5的加速度感測器或角速度感測器識別到外部終端5已以規定的加速度或角速度移動的資訊。
另外,終端狀態資訊例如可包含關於外部終端5的畫面的明亮度(亮度)與外部終端5的周邊環境光的差的資訊。另外,終端狀態資訊可為關於自使用者的眼睛(亦可為電子眼鏡G)至外部終端5為止的距離的資訊。
眼鏡狀態資訊可包含關於電子眼鏡G的角度(姿勢)的資訊、及關於電子眼鏡G的移動(動作)的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
使用者狀態資訊可包含關於使用者的姿勢的資訊、關於使用者或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的距離的資訊、以及關於外部終端5的使用持續時間的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另外,使用者狀態資訊亦可包含由外部終端5的拍攝部54所拍攝的使用者的拍 攝圖像資訊。
<角度檢測部>
角度檢測部15相當於第一角度檢測部的一例,例如為設置於電子眼鏡G的鏡腿10b的角度感測器。角度檢測部15亦可設置於鏡腿10c。另外,角度檢測部15亦可設置於前框10a。
角度檢測部15檢測關於電子眼鏡G的角度的資訊。角度檢測部15能夠以規定的時間間隔,檢測電子眼鏡G的角度。角度檢測部15例如可檢測電子眼鏡G相對於水平方向(參照圖4A及圖4B的直線L1)的前傾角度θ。例如,如圖4A所示,可將電子眼鏡G的鏡腿10b與水平方向平行的狀態下的前傾角度θ規定為基準狀態下的前傾角度。如圖4B所示,電子眼鏡G自基準狀態越前傾,前傾角度θ變得越大。
於前傾角度θ為0°的狀態下,判斷使用者朝向正面。另外,前傾角度θ變得越大,判斷使用者的臉越朝向下方。角度檢測部15可將檢測值(角度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角度檢測部15亦可將檢測值(角度資訊)發送至記憶部19。
<距離檢測部>
距離檢測部16例如為設置於電子眼鏡G的前框10a的紅外線測距感測器、超音波測距感測器、或雷射測距感測器等測距感測器。距離檢測部16檢測電子眼鏡G和在鏡片11的光軸方向(以下,僅稱為「光軸方向」)上與電子眼鏡G相向的物體的距離L(參照圖4C及圖4D)。再者,於圖4C中,外部終端5為智慧型手機 或平板電腦終端。另外,於圖4D中,外部終端5為桌上型個人電腦。
例如,距離檢測部16檢測電子眼鏡G和在光軸方向上與電子眼鏡G相向的外部終端5(具體而言,外部終端5的顯示部53)的距離L。距離檢測部16可將檢測值(距離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距離檢測部16亦可將檢測值(距離資訊)發送至記憶部19。
再者,距離檢測部16亦可自外部終端5獲取所述距離L。外部終端5可根據由相機等拍攝裝置所拍攝的圖像來算出所述距離L。作為一例,外部終端5可於拍攝時,根據藉由自動對焦功能而合焦的距離的資訊來算出所述距離L。再者,外部終端5所算出的距離資訊相當於使用者狀態資訊的一例。
<照度檢測部>
照度檢測部17例如為設置於電子眼鏡G的前框10a的照度感測器。照度檢測部17檢測周圍的照度。照度檢測部17可將檢測值(照度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照度檢測部17亦可將檢測值(照度資訊)發送至記憶部19。照度檢測部17例如亦可為紫外線照度感測器。
再者,照度檢測部17亦可自外部終端5獲取照度資訊。外部終端5可根據相機等拍攝裝置的拍攝資訊、或照度感測器的檢測值,獲取電子眼鏡G的周圍的照度資訊。再者,照度資訊相當於眼鏡狀態資訊的一例。
<動作檢測部>
動作檢測部18對電子眼鏡G正在移動(即,使用者正在移動)進行檢測。另外,動作檢測部18可檢測電子眼鏡G的使用者的步行動作、起立動作、及坐下動作中的至少一個動作。動作檢測部18例如為設置於眼鏡框10(前框10a或鏡腿10b、鏡腿10c)的角速度感測器或加速度感測器。動作檢測部18可將檢測值(動作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動作檢測部18亦可將檢測值(動作資訊)發送至記憶部19。
再者,可藉由控制部20,將所述動作資訊發送至自遠程監護電子眼鏡G的使用者的人(例如,家屬等)的終端(以下,稱為「監護終端」)等。所述監護人可根據顯示於監護終端的顯示部的所述動作資訊,而知道電子眼鏡G的使用者正在活動。
<記憶部>
記憶部19記憶通信部14已自外部終端5獲取的資訊。具體而言,記憶部19可記憶通信部14已自外部終端5獲取的終端狀態資訊、眼鏡狀態資訊、以及使用者狀態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
另外,記憶部19亦可記憶由電子眼鏡G的各檢測部所檢測的角度資訊、距離資訊、照度資訊、以及動作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以下,稱為「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
記憶部19亦可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與關於使用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識別符(Identifier,ID))建立對應來記憶。另外,記憶部19可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與關於電子眼鏡G的資 訊(例如,眼鏡ID)建立對應來記憶。眼鏡ID是用於識別電子眼鏡G的資訊。
記憶部19可記憶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時間、外部終端5的使用結束時間、以及外部終端5的使用持續時間中的至少一個時間。
記憶部19可記憶特性變化部111的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
<控制部>
控制部20經由配線21而與操作輸入部12的檢測墊、第一電極111a、以及第二電極111e電性連接。此種控制部20控制已述的通信部14、角度檢測部15、距離檢測部16、照度檢測部17、動作檢測部18、以及記憶部19的功能。
控制部20於操作輸入部12檢測到對象物的接觸時,朝一對鏡片11施加電壓、或停止朝一對鏡片11的電壓的施加,而切換第一區域11a的度數或光的透過率(參照圖2)。
具體而言,控制部20於操作輸入部12已接收表示停止朝特性變化部111的電壓的施加的資訊的情況下,停止朝特性變化部111的電壓的施加。
另外,控制部20於操作輸入部12已接收表示朝特性變化部111施加電壓的資訊的情況下,朝特性變化部111施加電壓。
控制部20根據通信部14已自外部終端5接收的資訊,控制特性變化部111。具體而言,控制部20可根據通信部14已自 外部終端5接收的終端狀態資訊、眼鏡狀態資訊、以及使用者狀態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控制特性變化部111。所述一個資訊相當於第一資訊的一例。
更具體而言,控制部20於已自通信部14獲取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的資訊的情況下,可朝一對鏡片11施加電壓,而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
另外,控制部20於已自通信部14獲取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的資訊的情況下,亦可根據該資訊與已自角度檢測部15獲取的角度資訊,判定是否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具體而言,控制部20於已自通信部14獲取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的資訊的情況下,根據已自角度檢測部15獲取的角度資訊,檢測使用者的姿勢。而且,於使用者的姿勢為適合於外部終端5的使用的姿勢的情況下,亦可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
另外,控制部20於已自通信部14獲取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結束的資訊的情況下,可停止朝一對鏡片11的電壓的施加,而使電子眼鏡G變成關閉狀態。
控制部20於電子眼鏡G藉由後述的電子眼鏡的自動啟動控制而已變成開啟狀態的情況下,獲取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以下,僅稱為「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而且,控制部20判定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是否為規定時間以上。控制部20於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為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以將表示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已超過規定時間的資訊(以下,稱為「時間超過 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
控制部20可根據已自照度檢測部17獲取的照度資訊,算出外部終端5的周邊的環境光的明亮度(照度)與外部終端5的顯示部53的明亮度(亮度)的差(以下,稱為「明亮度的差」)。控制部20可自外部終端5獲取關於外部終端5的顯示部53的明亮度的資訊。
控制部20可判定明亮度的差是否為規定值以上。於明亮度的差為規定值以上的情況下,控制部20能夠以將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使用狀態改善資訊是用於在外部終端5中實施使用狀態改善處理的資訊。於此情況下,在外部終端5中實施的使用狀態改善處理例如可為將表示明亮度的差為規定值以上的資訊顯示於顯示部53的處理。另外,使用狀態改善處理可為將催促減小明亮度的差的資訊顯示於顯示部53的處理。另外,使用狀態改善處理可為以明亮度的差變小的方式調整外部終端5的顯示部53的明亮度(亮度)的處理。
控制部20亦能夠以將已獲取的角度資訊、距離資訊、照度資訊、以及動作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與電子眼鏡G連接的伺服器7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控制部20可將關於電子眼鏡G的使用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ID)包含於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中。
控制部20可將關於電子眼鏡G的資訊(例如,眼鏡ID)包含於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再者,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可為已 自角度檢測部15、距離檢測部16、照度檢測部17、以及動作檢測部18獲取的資訊。另外,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亦可為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的資訊。
控制部20可於特性變化部111的開啟狀態及/或關閉狀態下,根據已自動作檢測部18獲取的動作資訊,檢測使用者正在動作、及/或使用者的動作時間等資訊(以下,稱為「使用者的動作資訊」)。控制部20能夠以將使用者的動作資訊發送至所述監護終端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
控制部20可根據已獲取的角度資訊,判定使用者的姿勢。例如,於電子眼鏡G的前傾角度θ(參照圖4B)為規定角度以上的情況下,控制部20可判定使用者的姿勢不佳。另外,於電子眼鏡G的前傾角度θ較規定角度小的情況下,控制部20可判定使用者的姿勢良好。於使用者的姿勢不佳(不適當)的情況下,控制部20能夠以將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相當於關於控制部的判定結果的資訊的一例。
控制部20亦可根據已獲取的距離資訊,判定使用者的姿勢。例如,於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的距離L(參照圖4C)為規定值以下的情況下,控制部20可判定使用者的姿勢不佳。另外,於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的距離L較規定值大的情況下,控制部20可判定使用者的姿勢良好。於使用者的姿勢不佳(不適當)的情況下,控制部20能夠以將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發送至外部 終端5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相當於關於控制部的判定結果的資訊的一例。
控制部20可將已獲取的角度資訊及/或已獲取的距離資訊依次記憶於記憶部19。控制部20可根據當前的角度資訊及/或當前的距離資訊、以及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的過去的角度資訊及/或距離資訊,算出使用者的姿勢的持續時間。
控制部20亦可判定使用者的姿勢不佳的狀態是否已持續規定時間以上。於使用者的姿勢不佳的狀態已持續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控制部20能夠以將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使用狀態改善資訊是用於在外部終端5中實施使用狀態改善處理的資訊。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相當於關於判定結果的資訊的一例。
於使用者的姿勢不佳的狀態已持續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控制部20能夠以將疲勞通知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疲勞通知資訊是用於在外部終端5中實施疲勞改善處理的資訊。
藉由如以上般的控制部20而體現的功能可由積體電路來實現,亦可藉由控制部20讀出並實施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的程式來實現。
例如,作為控制部20發揮功能的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可自作為記憶部19發揮功能的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中讀出用於執行所述各功能的程 式,並於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中展開,執行已展開的程式來控制所述各功能部的運作。電子眼鏡G的硬體構成可與後述的外部終端5的硬體構成大致相同。因此,電子眼鏡G的硬體構成可適宜引用後述的外部終端5的硬體構成的說明。
再者,雖然省略圖示,但電子眼鏡G亦可於電子眼鏡G接觸使用者的身體的一部分的鼻托或鏡腿、耳掛部,具有獲取使用者的心搏或血流等身體資訊的檢測部。
<朝伺服器的資料發送的時序>
以下,對電子眼鏡G將關於電子眼鏡G的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的發送方法進行說明。
第一發送方法是每當於電子眼鏡G中,檢測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角度資訊、距離資訊、照度資訊、以及動作資訊等)時,電子眼鏡G均將經檢測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的方法。
第二發送方法是電子眼鏡G於規定的時序,將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的方法。規定的時序例如可為電子眼鏡G已自開啟狀態切換成關閉狀態的時序、電子眼鏡G已自關閉狀態切換成開啟狀態的時序、或電子眼鏡G於固定時間內未被使用的狀態(例如,作為關於電子眼鏡G的使用狀況的資訊的角度資訊或照度資訊、動作資訊等在固定時間內未變化的狀態)已持續的時序。
第三發送方法是經由外部終端5而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的方法。電子眼鏡G可於規定的時序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外部終端5可於規定的時序將已接收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
外部終端5亦可每當自電子眼鏡G接收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時,均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或者,外部終端5可將已接收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記憶於記憶部58,並於規定的時序將已被記憶於記憶部58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
第四發送方法是經由具有與伺服器7進行通信的功能及對電子眼鏡G供給電源的功能的充電器(未圖示),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的方法。於第四發送方法的情況下,可於藉由充電器來對電子眼鏡G進行充電時,經由充電器的通信部而將關於電子眼鏡G的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於此情況下,亦可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保存於包含充電池的單元(未圖示)所包含的記憶部。
<外部終端>
如圖5所示,外部終端5具有:通信部51、輸入部52、顯示部53、拍攝部54、狀態獲取部55、距離檢測部56、圖像識別部57、記憶部58、以及控制部59等。
外部終端5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終端、桌上型電腦、以及膝上型電腦等。
<通信部>
通信部51藉由無線通信而與電子眼鏡G進行通信。另外,通信部51亦可經由網路N而與伺服器7進行通信。因此,通信部51例如可包括資訊的發送部及接收部(未圖示)。利用通信部51的與電子眼鏡G的通信例如可由控制部59來控制。
<關於通信部發送的資訊>
通信部51將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具體而言,通信部51可將終端狀態資訊、眼鏡狀態資訊、以及使用者狀態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再者,終端狀態資訊、眼鏡狀態資訊、以及使用者狀態資訊相當於第一資訊的一例。
使用者狀態資訊例如可包含由拍攝部54所拍攝的拍攝圖像資訊。另外,使用者狀態資訊可包含距離檢測部56的檢測值(距離資訊)。
通信部51亦可將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具體而言,通信部51可將終端狀態資訊、眼鏡狀態資訊、以及使用者狀態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
<關於通信部接收的資訊>
通信部51可自電子眼鏡G接收已述的時間超過資訊。通信部51可將已接收的時間超過資訊發送至控制部59。
通信部51可自電子眼鏡G接收已述的使用狀態改善資訊。通信部51可將已接收的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發送至控制部59。
通信部51可自電子眼鏡G接收已述的疲勞通知資訊。 通信部51可將已接收的疲勞通知資訊發送至控制部59。
<輸入部>
輸入部52接受資訊的輸入。例如,來自使用者的輸入資訊由輸入部52接受後被輸入控制部59。
<顯示部>
顯示部53顯示資訊。顯示於顯示部53的資訊例如可為已被記憶於記憶部58的資訊,亦可為已由控制部59生成的資訊。
輸入部52與顯示部53可包含個別的器件,例如亦可如觸控面板顯示器般,一體化成可同時進行資訊的輸入與輸出(顯示)的器件。
<拍攝部>
拍攝部54例如為搭載於外部終端5的相機模組。拍攝部54將拍攝圖像資訊發送至控制部59。例如,拍攝部54於控制部59的控制下,拍攝外部終端5的使用者的臉。
拍攝部54將拍攝圖像資訊發送至控制部59。於拍攝圖像資訊中可包含關於使用者的臉圖像的資訊(以下,稱為「臉圖像資訊」)、及/或關於使用者佩戴的電子眼鏡G的圖像的資訊(以下,稱為「眼鏡圖像資訊」)。眼鏡圖像資訊亦可用作眼鏡ID。臉圖像資訊相當於使用者狀態資訊的一例。另外,眼鏡圖像資訊相當於眼鏡狀態資訊的一例。
<狀態獲取部>
狀態獲取部55於控制部59的控制下,獲取表示外部終端5 的狀態的資訊(終端狀態資訊)。終端狀態資訊如上所述。狀態獲取部55將已獲取的終端狀態資訊發送至控制部59。
<距離檢測部>
距離檢測部56根據已獲取的拍攝圖像資訊,檢測與外部終端5相向的物體(使用者的臉、或電子眼鏡G等)和外部終端5的距離。距離檢測部56將檢測值(距離資訊)發送至控制部59。再者,距離檢測部56所實施的距離的檢測方法可為公知的方法。距離檢測部56所檢測的距離資訊相當於使用者資訊的一例。
<圖像識別部>
圖像識別部57根據已獲取的拍攝圖像資訊,進行使用外部終端5的使用者的認證。圖像識別部57可根據已獲取的拍攝圖像資訊中所包含的使用者的臉圖像資訊,進行使用者的認證。另外,圖像識別部57亦可根據已獲取的拍攝圖像資訊中所包含的眼鏡圖像資訊,進行使用者的認證。
使用者的認證例如可藉由將已被登記於記憶部58的臉圖像資訊(以下,稱為「登記臉圖像資訊」)與已獲取的拍攝圖像資訊中所包含的臉圖像資訊加以比較來進行。另外,使用者的認證可藉由將已被登記於記憶部58的眼鏡圖像資訊(以下,稱為「登記眼鏡圖像資訊」)與已獲取的拍攝圖像資訊中所包含的眼鏡圖像資訊加以比較來進行。再者,電子眼鏡G的圖像亦可用作眼鏡ID。
於使用者及/或電子眼鏡已被認證的情況下,圖像識別部57將表示已被認證的資訊(以下,稱為「認證資訊」)發送至控制 部59。
<記憶部>
記憶部58記憶登記臉圖像資訊及/或登記眼鏡圖像資訊等。記憶部58可將登記臉圖像資訊及登記眼鏡圖像資訊與使用者資訊(使用者ID等)建立對應來記憶。
<控制部>
控制部59例如控制所述外部終端5的部件51~部件58各自的運作。
控制部59以將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例如,控制部59於已自圖像識別部57獲取認證資訊的情況下,亦能夠以將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再者,通信部51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資訊可包含終端狀態資訊、使用者狀態資訊、以及眼鏡狀態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
控制部59藉由對顯示部53提供與顯示於顯示部53的資訊對應的顯示控制訊號,而控制顯示部53的顯示狀態。控制部59亦相當於顯示控制部的一例。
具體而言,控制部59於已自狀態獲取部55獲取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的資訊的情況下,可將選擇是否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的圖像顯示於顯示部53。
使用者選擇是否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並朝輸入部52輸入選擇結果。來自使用者的輸入資訊由輸入部52接受,並被發送至控制部59。以下,將表示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 的輸入稱為開啟輸入。
控制部59於已自輸入部52獲取開啟輸入的情況下,以將終端狀態資訊(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的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
另外,控制部59於狀態獲取部55已獲取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結束的資訊的情況下,可將選擇是否使電子眼鏡G變成關閉狀態的圖像顯示於顯示部53。
使用者選擇是否使電子眼鏡G變成關閉狀態,並朝輸入部52輸入選擇結果。來自使用者的輸入資訊由輸入部52接受,並被發送至控制部59。以下,將表示使電子眼鏡G變成關閉狀態的輸入稱為關閉輸入。
控制部59於已自輸入部52獲取關閉輸入的情況下,以將終端狀態資訊(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結束的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
控制部59於已獲取時間超過資訊的情況下,可實施預防超過處理。預防超過處理例如為將通知資訊顯示於顯示部53的處理。通知資訊可包含表示過度使用外部終端5的資訊。通知資訊相當於警報資訊的一例。
另外,預防超過處理可包含將外部終端5切換成休眠狀態的處理。再者,控制部59亦可於自將通知資訊顯示於顯示部53中起經過規定時間後,將外部終端5切換成休眠狀態。
控制部59可於將外部終端5切換成休眠狀態之前,將 選擇是否延長朝休眠狀態的切換的圖像顯示於顯示部53。使用者選擇是否延長,並朝輸入部52輸入選擇結果。來自使用者的輸入資訊由輸入部52接受,並被發送至控制部59。再者,將表示延長的輸入稱為延長輸入。
控制部59於已自輸入部52獲取延長輸入的情況下,以延長終端狀態資訊的發送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延長終端狀態資訊的發送的時間(以下,稱為「延長時間」)可適宜設定。延長時間例如可為5分鐘。延長選擇圖像的顯示亦能夠以對應於延長時間的間隔進行多次(例如,兩次)。
另外,控制部59於已獲取時間超過資訊的情況、或已獲取疲勞通知資訊的情況下,可實施疲勞改善處理。疲勞改善處理例如為將刷新圖像(例如,對使用者催促運動的圖像)顯示於顯示部53的處理。對使用者催促運動的圖像例如可為光標左右移動的圖像。使用者利用眼睛來追蹤左右移動的光標,藉此可進行眼睛的運動。刷新圖像可包含使眼睛運動的圖像或使眼睛休息的圖像等。
控制部59可於將催促運動的圖像顯示於顯示部53之前,將選擇是否延長刷新圖像的顯示的圖像顯示於顯示部53。使用者選擇是否延長,並朝輸入部52輸入選擇結果。來自使用者的輸入資訊由輸入部52接受,並被發送至控制部59。
控制部59於已獲取延長輸入的情況下,以延長刷新圖像的顯示的方式控制顯示部53。
控制部59於已獲取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的情況下,實施使用狀態改善處理。使用狀態改善處理例如為將通知資訊顯示於顯示部53的處理。該通知資訊可包含表示使用者的姿勢不佳的資訊。另外,該通知資訊可包含關於姿勢的改善方法的資訊。關於姿勢的改善方法的資訊例如可為「請略微抬頭。」或「請使臉離開外部終端。」等消息。通知資訊相當於警報資訊的一例。
另外,控制部59於已自距離檢測部56獲取距離資訊的情況下,以將已獲取的距離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
另外,控制部59亦可根據已自距離檢測部56獲取的距離資訊,判定使用者的姿勢。例如,於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的距離L(參照圖4C)為規定值以下的情況下,控制部59可判定使用者的姿勢不佳。另外,於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的距離L較規定值大的情況下,控制部59可判定使用者的姿勢良好。於使用者的姿勢不佳的情況下,控制部59可實施已述的使用狀態改善處理。
控制部59可根據已被記憶於記憶部58的長期的距離資訊,判定電子眼鏡G的使用者的視力是否已下降。例如,存在使用者的視力已逐漸地變差的情況、已被記憶於記憶部58的距離資訊逐漸地變小的情況。於所述情況下,控制部59判定使用者的視力已下降。
控制部59於判定使用者的視力變差的情況下,可將用 於向使用者通知視力的下降通知資訊(以下,稱為「視力下降通知資訊」)顯示於顯示部53。另外,控制部59亦可於將視力下降通知資訊顯示於顯示部53之後,將用於測定視力的表(以下,稱為「視力測定圖像」)顯示於顯示部53。
控制部59於判定使用者的視力變差的情況下,亦可將與使用者的視力的對應的尺寸的文字顯示於顯示部53。
<外部終端的硬體構成>
如圖6所示,當著眼於硬體構成時,外部終端5例如可包括:處理器1001、輸入裝置1002、輸出裝置1003、記憶體1004、儲存器1005、以及拍攝裝置1006。另外,外部終端5可包括通信介面(Interface,IF)1007、感測器1008、以及電源電路1009。該些部件1001~部件1009例如可藉由匯流排1010來連接。
處理器1001控制外部終端5的運作。處理器1001是具備運算能力的電路或器件的一例。處理器1001例如可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單元(micro processing unit,MPU)、以及圖形處理單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的至少一者。
輸入裝置1002可包含圖5中所示的輸入部52。輸入裝置1002可包含用於針對外部終端5的資訊的輸入的器件,例如鍵盤、觸控面板、以及滑鼠的至少一者。可經由輸入裝置1002而將資訊輸入處理器1001。
輸出裝置1003可包含圖5中所示的顯示部53。具體而 言,輸出裝置1003可包含相當於顯示部53的顯示器(或監視器)。顯示器可為觸控面板式的顯示器。觸控面板式的顯示器可理解為相當於輸入裝置1002及輸出裝置1003兩者。
記憶體1004例如記憶由處理器1001實施的程式、以及對應於程式的實施而得到處理的資料或資訊。記憶體1004可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RAM可用於處理器1001的工作記憶體。「程式」亦可稱為「軟體」或「應用程式」。
儲存器1005記憶由處理器1001實施的程式、以及對應於程式的實施而得到處理的資料或資訊。
儲存器1005可包含硬磁碟驅動機(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態驅動機(Solid State Drive,SSD)等半導體驅動裝置。亦可使如快閃記憶體般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包含於儲存器1005,以追加或代替半導體驅動裝置。記憶體1004及儲存器1005可理解為相當於記憶部58。
程式可包含用於實施後述的電子眼鏡G的自動啟動控制的程式。形成程式的程式碼的全部或一部分可記憶於記憶體1004及/或儲存器1005,亦可編入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OS)的一部分。
程式及/或資料能夠以已被記錄於可由處理器1001讀取的記錄媒體的形態來提供。作為記錄媒體的一例,可列舉:軟碟、唯讀光碟(Compact Disk Read Only Memory,CD-ROM)、可錄光 碟(Compact Disc-Recordable,CD-R)、可重寫光碟(Compact Disc Rewritable,CD-RW)、磁光碟(Magnetic Optical,MO)、數位多功能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藍光光碟、以及可攜式硬碟。另外,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記憶體等半導體記憶體亦為記錄媒體的一例。
另外,亦可自應用伺服器(未圖示)經由網路N等而對外部終端5提供(下載)程式及/或資訊。可經由通信IF 1007而對外部終端5提供程式及/或資訊,並記憶於記憶體1004及/或儲存器1005。另外,亦可經由輸入裝置1002而對外部終端5提供程式及/或資訊,並記憶於記憶體1004及/或儲存器1005。
通信IF 1007相當於通信部51,且是用於與電子眼鏡G及伺服器7進行通信的介面。通信IF 1007可包括用於無線通信的無線介面。另外,通信IF 1007亦可包括用於有線通信的有線介面。
處理器1001讀出並實施已被記憶於記憶部58的程式,藉此外部終端5實現後述的電子眼鏡G的自動啟動控制的外部終端5側的功能。藉由處理器1001實施程式,而使已述的控制部59的各功能體現。
拍攝裝置1006例如為搭載於外部終端5的相機模組。拍攝裝置1006可理解為相當於拍攝部54。
感測器1008可理解為相當於距離檢測部56。
電源電路1009將用於已述的各部件1001~部件1008進行運作的電力分別供給至各部件1001~部件1008。
<伺服器>
如圖7所示,伺服器7具有通信部71、記憶部72、以及控制部73等。再者,伺服器的硬體構成與已述的外部終端5的硬體構成大致相同。
<通信部>
通信部71經由網路N(例如,網際網路)而與電子眼鏡G及/或外部終端5進行通信。通信部71與電子眼鏡G及/或外部終端5的通信可為有線通信,一部分亦可經由無線通信。因此,通信部71可包括資訊的發送部及接收部(省略圖示)等。與電子眼鏡G及/或外部終端5的通信可由控制部73來控制。
通信部71自電子眼鏡G接收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如上所述。通信部71將已接收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控制部73。
<記憶部>
記憶部72記憶已獲取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記憶部72例如可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中所包含的各資訊相互建立對應來記憶。
記憶部72可針對各使用者(例如,各使用者ID)記憶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另外,記憶部72可針對各電子眼鏡G(例如,各眼鏡ID)記憶接收資訊。
記憶部72可記憶已自外部終端5獲取的終端狀態資訊、眼鏡狀態資訊、以及使用者狀態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
<電子眼鏡的通常運作>
繼而,對電子眼鏡G的通常運作的一例進行說明。首先,對電子眼鏡G的關閉狀態進行說明。於電子眼鏡G的關閉狀態下,於鏡片11的第一區域11a中,液晶模組111c的折射率與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12的折射率大致變成相同。因此,於特性變化部111中,不會產生起因於液晶模組111c的透鏡效應。因此,於鏡片11中,第一區域11a的度數與第二區域11b的度數相互大致變成相同。
於電子眼鏡G的關閉狀態下,當使用者的手指接觸操作輸入部12時,基於該接觸的靜電電容的變化由操作輸入部12的檢測墊來檢測。基於該接觸的檢測資訊被發送至控制部20。控制部20於電子眼鏡G的關閉狀態下,根據已獲取的操作輸入部12的檢測資訊,朝特性變化部111施加電壓。
藉此,特性變化部111的液晶模組111c的液晶材料的配向變化,液晶模組111c的折射率變化(變成開啟狀態)。
於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下,液晶模組111c的折射率與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12的折射率互不相同。因此,於第一區域11a中,產生起因於液晶模組111c的透鏡效應。其結果,第一區域11a的度數變化。
於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下,當操作輸入部12檢測到使用者的手指的接觸時,控制部20停止朝特性變化部111的電壓的施加。藉此,液晶模組111c的液晶材料的配向恢復成電壓施加 前的狀態,特性變化部111自開啟狀態切換成關閉狀態。
如以上般,於本實施方式的電子眼鏡G中,可探測使用者的手指的接觸來切換鏡片11的第一區域11a的度數。
<電子眼鏡的自動啟動控制>
繼而,參照圖8對電子眼鏡G的自動啟動控制進行說明。圖8是電子眼鏡G的自動啟動控制的流程圖。電子眼鏡G的自動啟動控制是用於在已開始與電子眼鏡G無線連接的外部終端5的使用的情況下,與外部終端5聯動來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的控制。
此種自動啟動控制包含:於外部終端5中實施的處理、及於電子眼鏡G中實施的處理。自動啟動控制可理解為由包括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的電子眼鏡的驅動控制系統實施的控制。
首先,於圖8的步驟S101中,外部終端5的狀態獲取部55獲取外部終端5的終端狀態資訊。而且,狀態獲取部55將經檢測的終端狀態資訊發送至控制部59。
其次,於圖8的步驟S102中,外部終端5的控制部59判定已獲取的終端狀態資訊是否為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的資訊。於步驟S102中,於終端狀態資訊不是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的資訊的情況(步驟S102中為「否(NO)」)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101。另一方面,於步驟S102中,於終端狀態資訊是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的資訊的情況(步驟S102中為「是(YES)」)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103。
於圖8的步驟S103中,外部終端5的控制部59以將終端狀態資訊(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的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於圖8的步驟S103中,通信部51將終端狀態資訊(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開始的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以上的步驟S101~步驟S103的控制處理於外部終端5中實施。
繼而,於圖8的步驟S104中,電子眼鏡G的通信部14自外部終端5接收終端狀態資訊。而且,通信部14將終端狀態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
繼而,於圖8的步驟S105中,控制部20判定電子眼鏡G是否為關閉狀態。於步驟S105中,於電子眼鏡G不是關閉狀態的情況(即,開啟狀態的情況)下,結束控制處理。另一方面,於步驟S105中,於電子眼鏡G是關閉狀態的情況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106。
繼而,於圖8的步驟S106中,控制部20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
<電子眼鏡的自動停止控制>
繼而,參照圖9對電子眼鏡G的自動停止控制進行說明。圖9是電子眼鏡G的自動停止控制的流程圖。電子眼鏡G的自動停止控制是用於在已結束與電子眼鏡G無線連接的外部終端5的使用的情況下,與外部終端5聯動來使電子眼鏡G變成關閉狀態的控制。
此種自動停止控制包含:於外部終端5中實施的處理、及於電子眼鏡G中實施的處理。自動停止控制可理解為由包括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的電子眼鏡的驅動控制系統實施的控制。
首先,於圖9的步驟S201中,外部終端5的狀態獲取部55獲取外部終端5的終端狀態資訊。而且,狀態獲取部55將經檢測的終端狀態資訊發送至控制部59。
其次,於圖9的步驟S202中,外部終端5的控制部59判定已獲取的終端狀態資訊是否為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結束的資訊。於步驟S202中,於終端狀態資訊不是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結束的資訊的情況(步驟S202中為「否」)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201。另一方面,於步驟S202中,於終端狀態資訊是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結束的資訊的情況(步驟S202中為「是」)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203。
於圖9的步驟S203中,外部終端5的控制部59以將終端狀態資訊(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結束的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於圖9的步驟S203中,通信部51將終端狀態資訊(表示外部終端5的使用結束的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以上的步驟S201~步驟S203的控制處理於外部終端5中實施。
繼而,於圖9的步驟S204中,電子眼鏡G的通信部14自外部終端5接收終端狀態資訊。而且,通信部14將終端狀態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
繼而,於圖9的步驟S205中,控制部20判定電子眼鏡G是否為開啟狀態。於步驟S205中,於電子眼鏡G不是開啟狀態的情況(即,關閉狀態的情況)下,結束控制處理。另一方面,於步驟S205中,於電子眼鏡G是開啟狀態的情況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206。
繼而,於圖9的步驟S206中,控制部20使電子眼鏡G變成關閉狀態。再者,所述自動啟動控制與自動停止控制可同時實施。或者,自動停止控制亦可於電子眼鏡G藉由自動啟動控制而已變成開啟狀態的情況下實施。於此情況下,亦可省略圖9的步驟S205的處理。
<電子眼鏡的使用時間的預防超過控制>
繼而,參照圖10對電子眼鏡G的使用時間的預防超過控制進行說明。圖10是使用時間的預防超過控制的流程圖。使用時間的預防超過控制是如下的控制:用於將電子眼鏡G藉由所述自動啟動控制而已變成開啟狀態作為前提,於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已變成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使與電子眼鏡G無線連接的外部終端5實施預防超過處理。
此種預防超過控制包含:於外部終端5中實施的處理、及於電子眼鏡G中實施的處理。預防超過控制可理解為由包括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的電子眼鏡的驅動控制系統實施的控制。
首先,於圖10的步驟S301中,電子眼鏡G的控制部20獲取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
其次,於圖10的步驟S302中,電子眼鏡G的控制部20判定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是否為規定時間以上。於步驟S302中,於判定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未滿規定時間的情況(步驟S302中為「否」)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301。另一方面,於步驟S302中,於判定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為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步驟S302中為「是」)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303。
繼而,於圖10的步驟S303中,電子眼鏡G的控制部20以將時間超過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於步驟S303中,通信部14將時間超過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以上的步驟S301~步驟S303的控制處理於電子眼鏡G中實施。
繼而,於圖10的步驟S304中,外部終端5的通信部51接收時間超過資訊。通信部51將已接收的時間超過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的控制部59。
繼而,於圖10的步驟S305中,外部終端5的控制部59實施預防超過處理。預防超過處理如上所述。以上的預防超過控制較佳為於電子眼鏡G藉由自動啟動控制而已變成開啟狀態後實施。預防超過控制能夠以規定的時間間隔來實施。
<電子眼鏡的使用狀態改善控制>
繼而,參照圖11對電子眼鏡G的使用狀態改善控制進行說明。圖11是表示於使用狀態改善控制中實施的處理的流程圖。使用狀態改善控制是如下的控制:用於在電子眼鏡G為開啟狀態下,當使用者的姿勢不佳時,使與電子眼鏡G無線連接的外部終 端5實施使用狀態改善處理。
此種使用狀態改善控制包含:於外部終端5中實施的處理、及於電子眼鏡G中實施的處理。使用狀態改善控制可理解為由包括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的電子眼鏡的驅動控制系統實施的控制。
首先,於圖11的步驟S401中,電子眼鏡G的控制部20根據已獲取的角度資訊、及/或已獲取的距離資訊等,判定使用者的姿勢是否不佳。使用者的姿勢的判定方法如上所述。於步驟S401中,於使用者的姿勢並非不佳的情況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401。另一方面,於步驟S401中,於使用者的姿勢不佳的情況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402。
其次,於圖11的步驟S402中,電子眼鏡G的控制部20判定姿勢的持續時間是否為規定時間以上。姿勢的持續時間的算出方法如上所述。於步驟S402中,於姿勢的持續時間未滿規定時間的情況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401。另一方面,於步驟S402中,於姿勢的持續時間為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403。
繼而,於圖11的步驟S403中,電子眼鏡G的控制部20以將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於步驟S403中,通信部14將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使用狀態改善資訊如上所述。以上的步驟S401~步驟S403的控制處理於電子眼鏡G中實施。
繼而,於圖11的步驟S404中,外部終端5的通信部51接收使用狀態改善資訊。通信部51將已接收的使用狀態改善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的控制部59。
繼而,於圖11的步驟S405中,外部終端5的控制部59實施使用狀態改善處理。使用狀態改善處理如上所述。以上的使用狀態改善控制較佳為於電子眼鏡G藉由自動啟動控制而已變成開啟狀態後實施。使用狀態改善控制能夠以規定的時間間隔來實施。
<關於作用及效果>
根據如以上般的本實施方式,可與無線連接於電子眼鏡G的外部終端5的狀態聯動,切換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與關閉狀態。
具體而言,例如於使用者佩戴有電子眼鏡G的狀態下,當已開始智慧型手機等外部終端的使用時,電子眼鏡G自關閉狀態切換成開啟狀態。再者,當已開始外部終端的使用時,只要將是否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的選擇圖像顯示於外部終端的顯示部,則可於對於使用者而言不需要的狀況下,不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使用者可藉由外部終端5的顯示而知道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因所述預防超過處理而變長。此種功能對於保持使用者的眼睛的健康有效。
另外,於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使用者可藉由外部終端5的顯示而知道作業姿勢因所述使用狀態改善處理而不佳。此種功 能並不限定於使用者的眼睛,對於保持使用者的整個身體的健康有效。
[實施方式2]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眼鏡的構成進行說明。於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中,適宜參照已述的實施方式1的說明中所使用的圖。於本說明書中,為了便於說明,將實施方式2作為與實施方式1不同的實施方式來進行說明。但是,本實施方式的眼鏡及程式可與實施方式1的眼鏡及程式適宜組合來實施。
與實施方式1同樣地,本實施方式的眼鏡具有與圖1中所示的電子眼鏡G相同的基本構成。圖12是表示電子眼鏡G的內部電路及系統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再者,本實施方式的電子眼鏡G所包括的構成可包含與實施方式1的電子眼鏡G所包括的構成相同的硬體,亦可包含不同的硬體。
<電子眼鏡>
電子眼鏡G具有:眼鏡框10、一對鏡片11、操作輸入部12A、電源13A、通信部14A、角度檢測部15A、距離檢測部16A、照度檢測部17A、動作檢測部18A、記憶部19A、識別部22A、獲取部23A、以及控制部20A等。再者,於以下的說明中,將配置前框10a的部分作為電子眼鏡G的正面(前方)來進行說明。
電子眼鏡G的使用者(佩戴者)對設置於眼鏡框10的操作輸入部12A進行操作(例如觸摸操作),藉此切換鏡片11的第一區域11a的特性變化部111(參照圖3)的光學特性(度數或 光的透過率等)。特性變化部111相當於光學特性變化部的一例。
當由使用者對操作輸入部12進行操作時,控制部20A根據該操作,將對特性變化部111施加了電壓的狀態(以下,稱為開啟狀態」)與未施加電壓的狀態(以下,稱為「關閉狀態」)進行切換。特性變化部111的開啟狀態亦為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另外,特性變化部111的關閉狀態亦為電子眼鏡G的關閉狀態。
與實施方式1的電子眼鏡G同樣地,本實施方式的電子眼鏡G具有圖3中所示的一對鏡片11的構成。因此,省略鏡片11的說明。另外,與實施方式1的電子眼鏡G同樣地,本實施方式的電子眼鏡G具有圖1中所示的前框10a及一對鏡腿10b、鏡腿10c的構成。因此,省略前框10a及鏡腿10b、鏡腿10c的說明。
<操作輸入部>
操作輸入部12A由框體10g保持。操作輸入部12A例如具有靜電電容方式的檢測墊。檢測墊可為能夠用作觸控感測器的公知的檢測墊。操作輸入部12A可於使用者的手指接觸了操作輸入部12A時,檢測藉由該接觸而產生的靜電電容的變化。再者,操作輸入部12A可為與實施方式1的操作輸入部12相同的操作輸入部。
<操作輸入的例子>
操作輸入部12A例如接受使用者對於操作輸入部12A的操作輸入(觸摸操作)。操作輸入部12A接受多種操作輸入。後述的控 制部20A進行與操作輸入部12A已接受的操作輸入對應的控制。以下,對操作輸入的一例進行說明。
第一操作輸入是用於將特性變化部111自關閉狀態切換成開啟狀態的輸入。操作輸入部12A可於特性變化部111的關閉狀態下,接受第一操作輸入。
第二操作輸入是用於將特性變化部111自開啟狀態切換成關閉狀態的輸入。操作輸入部12A可於特性變化部111的開啟狀態下,接受第二操作輸入。
第三操作輸入是用於切換電子眼鏡G的模式的輸入。操作輸入部12A可於特性變化部111的開啟狀態及關閉狀態下,接受第三操作輸入。
具體而言,第三操作輸入可包含用於在手動模式與自動模式之間切換電子眼鏡G的模式的輸入。另外,第三操作輸入可包含用於切換電子眼鏡G的學習模式的開啟狀態與關閉狀態的輸入。手動模式相當於第一模式的一例。自動模式相當於第二模式的一例。
將第三操作輸入之中,用於將電子眼鏡G的模式自手動模式切換成自動模式的輸入稱為自動模式執行輸入。操作輸入部12A可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手動模式的情況下,接受自動模式執行輸入。
將第三操作輸入之中,用於將電子眼鏡G的模式自自動模式切換成手動模式的輸入稱為手動模式執行輸入。操作輸入部 12A可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自動模式的情況下,接受手動模式執行輸入。
將第三操作輸入之中,用於將電子眼鏡G的學習模式切換成開啟狀態的操作稱為學習模式執行輸入。操作輸入部12A可於電子眼鏡G的學習模式為關閉狀態的情況下,接受學習模式執行輸入。
另外,將第三操作輸入之中,用於將電子眼鏡G的學習模式切換成關閉狀態的輸入稱為學習模式停止輸入。操作輸入部12A可於電子眼鏡G的學習模式為開啟狀態的情況下,接受學習模式停止輸入。
<電源>
電源13A對操作輸入部12A、通信部14A、角度檢測部15A、距離檢測部16A、照度檢測部17A、動作檢測部18A、記憶部19A、識別部22A、獲取部23A、以及控制部20A等供給電力。於本實施方式中,電源13A是可裝卸地保持於鏡腿10b、鏡腿10c的另一端部(後端部)的充電式的電池組。再者,電源13A可為與實施方式1的電源13相同的電源。
<通信部>
通信部14A藉由無線通信而與後述的外部終端5A進行通信。因此,通信部14A例如可包括資訊的發送部及接收部(未圖示)。利用通信部14A的與外部終端5的通信例如可由控制部20A來控制。再者,通信部14A可為與實施方式1的通信部14相同的 通信部。
無線通信可為WiFi(註冊商標)、Bluetooth(註冊商標)、無線LAN、或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等。
通信部14A亦可具有經由網路N而與後述的伺服器7進行通信的功能。利用通信部14A的與伺服器7的通信例如可由控制部20A來控制。
通信部14A自外部終端5A接收用於確定外部終端5A的資訊(以下,稱為「媒體資訊」)。已自與電子眼鏡G無線連接的外部終端5A獲取的媒體資訊被稱為使用媒體資訊。媒體資訊例如可為外部終端5A的終端ID或製造編號等可識別外部終端5A的資訊。通信部14A可將已接收的媒體資訊發送至獲取部23A。
<角度檢測部>
角度檢測部15A相當於第二角度檢測部的一例,例如為設置於電子眼鏡G的鏡腿10b的角度感測器。角度檢測部15A亦可設置於鏡腿10c。再者,角度檢測部15A可為與實施方式1的角度檢測部15相同的角度檢測部。即,第一角度檢測部與第二角度檢測部可為相同的角度檢測部。
角度檢測部15A檢測關於電子眼鏡G的角度的資訊。角度檢測部15A能夠以規定的時間間隔,檢測電子眼鏡G的角度。角度檢測部15A例如可檢測電子眼鏡G相對於水平方向(參照圖4A及圖4B的直線L1)的前傾角度θ。例如,如圖4A所示,可將電子眼鏡G的鏡腿10b與水平方向平行的狀態下的前傾角度 θ規定為基準狀態下的前傾角度。如圖4B所示,電子眼鏡G自基準狀態越前傾,前傾角度θ變得越大。
於角度θ為0°的狀態下,判斷使用者朝向正面。另外,角度θ變得越大,判斷使用者的臉越朝向下方。角度檢測部15A可將檢測值(角度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A。角度檢測部15A亦可將檢測值(角度資訊)發送至記憶部19A。
<距離檢測部>
距離檢測部16A例如為設置於電子眼鏡G的前框10a的紅外線測距感測器、超音波測距感測器、或雷射測距感測器等測距感測器。距離檢測部16A檢測電子眼鏡G和在鏡片11的光軸方向(以下,僅稱為「光軸方向」)上與電子眼鏡G相向的物體的距離L(參照圖4C)。再者,距離檢測部16A可為與實施方式1的距離檢測部16相同的距離檢測部。
於圖4C中,資訊媒體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終端等外部終端5A。另外,於圖4D中,資訊媒體為桌上型個人電腦等外部終端5A。再者,資訊媒體並不限定於圖4C及圖4D中所示者。例如,資訊媒體亦可為不與電子眼鏡G無線連接者。具體而言,資訊媒體亦可為電視機、報紙、以及書等。
例如,距離檢測部16A檢測電子眼鏡G和在光軸方向上與電子眼鏡G相向的資訊媒體(具體而言,外部終端5A的顯示部53A、或報紙的紙面等)的距離L。距離檢測部16A可將檢測值(距離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A。距離檢測部16A亦可將檢 測值(距離資訊)發送至記憶部19A。
<照度檢測部>
照度檢測部17A例如為設置於電子眼鏡G的前框10a的照度感測器。照度檢測部17A檢測周圍的照度。照度檢測部17A可將檢測值(照度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A。照度檢測部17A亦可將檢測值(照度資訊)發送至記憶部19A。照度檢測部17A可為與實施方式1的照度檢測部17相同的照度檢測部。
<動作檢測部>
動作檢測部18A對電子眼鏡G正在移動(即,使用者正在移動)進行檢測。動作檢測部18A例如為設置於眼鏡框10(前框10a或鏡腿10b、鏡腿10c)的角速度感測器。動作檢測部18A可將檢測值(動作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A。動作檢測部18A亦可將檢測值(動作資訊)發送至記憶部19A。再者,動作檢測部18A亦可為與實施方式1的動作檢測部18相同的動作檢測部。
<識別部>
識別部22A識別與電子眼鏡G的鏡片11相向的資訊媒體。例如,識別部22A可根據照度檢測部17A的檢測值,識別與電子眼鏡G的鏡片11相向的資訊媒體。於資訊媒體為智慧型手機或個人電腦等的情況與資訊媒體為報紙或書等的情況下,資訊媒體的使用者側的面(例如,顯示部)的明亮度不同,因此照度檢測部17A的檢測值亦不同。因此,識別部22A可對應於照度檢測部17A的檢測值,識別與電子眼鏡G的鏡片11相向的資訊媒體的種類。
作為一例,於資訊媒體為電視機的情況下,識別部22A可根據照度檢測部17A的檢測值、及距離檢測部16A的檢測值,識別資訊媒體為電視機。具體而言,於照度檢測部17A的檢測值(例如,資訊媒體的顯示部的明亮度)為規定值以上,且距離檢測部16A的檢測值(例如,電子眼鏡G與資訊媒體的顯示部的距離)為規定值以上的情況下,識別部22A可識別資訊媒體為電視機。
此外,識別部22A可藉由各種方法來識別與電子眼鏡G的鏡片11相向的資訊媒體。識別部22A可將關於已識別的資訊媒體的資訊(亦稱為使用媒體資訊)發送至獲取部23A。
<獲取部>
獲取部23A獲取關於資訊媒體的資訊。具體而言,獲取部23A自識別部22A獲取關於資訊媒體的資訊。另外,獲取部23A亦可獲取通信部14A已自外部終端5A獲取的關於資訊媒體的資訊(使用媒體資訊)。獲取部23A可將已獲取的關於資訊媒體的資訊發送至控制部20A。
<記憶部>
如圖15所示,記憶部19A可將媒體資訊與角度檢測部15A已檢測的角度資訊(第一角度資訊)建立對應來記憶。如圖15所示,記憶部19A可將媒體資訊與第一角度資訊作為表形式的臨限值表來記憶。再者,記憶部19A可為與實施方式1的記憶部19相同的記憶部。
於手動模式中,第一角度資訊可為電子眼鏡G的狀態藉 由使用者的操作而已自關閉狀態切換成開啟狀態時的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
可於各外部終端5A記憶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A的第一角度資訊。第一角度資訊亦被稱為特性變化顯現條件。於電子眼鏡G的自動模式中,特性變化顯現條件可用作使電子眼鏡G自動地變成開啟狀態時的臨限值(第一臨限值)。記憶部19A可將第一角度資訊與關於使用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ID)建立對應來記憶。
另外,如圖15所示,記憶部19A可將第二角度資訊與媒體資訊建立對應來記憶。第二角度資訊亦被稱為特性變化停止條件。於電子眼鏡G的自動模式中,特性變化停止條件可用作使電子眼鏡G自動地變成關閉狀態時的臨限值(第二臨限值)。記憶部19A可將第二角度資訊與關於使用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ID)建立對應來記憶。
記憶部19A可記憶已獲取的角度資訊、距離資訊、照度資訊、以及動作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以下,稱為「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記憶部19A可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與關於使用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ID)建立對應來記憶。另外,記憶部19A可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與關於電子眼鏡G的資訊(例如,眼鏡ID)建立對應來記憶。眼鏡ID是用於識別電子眼鏡G的資訊。
記憶部19A可記憶外部終端5A的使用開始時間、外部終端5A的使用結束時間、以及外部終端5A的使用持續時間中的 至少一個時間。
於手動模式中,記憶部19A可記憶電子眼鏡G已變成開啟狀態的時刻、及/或電子眼鏡G已變成關閉狀態的時刻。另外,記憶部19A亦可記憶自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起的經過時間。
記憶部19A可將已獲取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與電子眼鏡G已變成開啟狀態的時刻、及/或自變成開啟狀態起的經過時間建立對應來記憶。
於手動模式中,記憶部19A可記憶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另外,於手動模式中,記憶部19A可記憶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持續時的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以下,僅稱為「開啟狀態下的角度資訊」)。另外,記憶部19A可記憶開啟狀態下的角度資訊的平均值、變化、中位數、眾數、以及標準偏差中的至少一個。
另外,於手動模式中,記憶部19A可記憶緊跟在電子眼鏡G的狀態(開啟狀態與關閉狀態)已被切換的時間點前(規定時間前)及/或之後(規定時間後)的動作檢測部18A的檢測值。具體而言,記憶部19A可記憶緊跟在電子眼鏡G的狀態已被切換的時間點之前及/或之後的規定時間內的使用者的頭的動作(例如,低頭的動作或抬頭的動作)的角速度(加速度)。例如,使用者於將電子眼鏡G切換成開啟狀態時,以比較慢的速度低頭。另外,使用者於將電子眼鏡G切換成關閉狀態時,以較將電子眼鏡G切換成開啟狀態時低頭的速度快的速度抬頭。
另外,記憶部19A亦可記憶使用者的生活的規律。具體而言,記憶部19A可記憶使用者使用資訊媒體的時間帶。
作為一例,記憶部19A可記憶使用者讀書的時間段、利用筆記型個人電腦進行作業的時間段、於通勤中閱覽智慧型手機(讀書)的時間段。記憶部19A亦可將規定的偏移時間包含於該些時間段。
<控制部>
控制部20A經由配線21而與操作輸入部12A的檢測墊、第一電極111a及第二電極111e電性連接。此種控制部20A控制已述的通信部14A、角度檢測部15A、距離檢測部16A、照度檢測部17A、動作檢測部18A、記憶部19A、識別部22A、以及獲取部23A的功能。再者,控制部20A可為與實施方式1的控制部20相同的控制部。
控制部20A能夠以於規定的時序,自與通信部14A無線連接的外部終端5A(亦稱為正在使用的外部終端5A)獲取媒體資訊(使用媒體資訊)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A。控制部20A可將使用媒體資訊記憶於記憶部19A。
控制部20A亦可根據已自獲取部23A獲取的關於資訊媒體的資訊,判定與電子眼鏡G的鏡片11相向的(即,使用者正在使用的)資訊媒體的種類。
控制部20A亦能夠以將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A的各資訊媒體的媒體資訊、第一角度資訊、以及第二角度資訊(關於圖 15中所示的臨限值表的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及伺服器7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A。
另外,控制部20A亦能夠以將已自角度檢測部15A獲取的角度資訊發送至與電子眼鏡G無線連接的外部終端5A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A。控制部20A亦能夠以將角度資訊及關於電子眼鏡G的使用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ID)發送至外部終端5A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A。
控制部20A亦能夠以將已自角度檢測部15A獲取的角度資訊發送至與電子眼鏡G連接的伺服器7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A。控制部20A亦能夠以將角度資訊及關於電子眼鏡G的使用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ID)發送至伺服器7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A。
控制部20A亦能夠以將已獲取的角度資訊、距離資訊、照度資訊、以及動作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經由網路N而發送至與電子眼鏡G通信連接的伺服器7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A。控制部20A可將關於電子眼鏡G的使用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ID)包含於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
控制部20A可將關於電子眼鏡G的資訊(例如,眼鏡ID)包含於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再者,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可為已自角度檢測部15A、距離檢測部16A、照度檢測部17A、以及動作檢測部18A獲取的資訊。另外,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亦可為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A的資訊。
以下,對在電子眼鏡G的各模式中實現的控制部20A的功能進行說明。
<關於手動模式下的控制部的功能>
當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手動模式時,控制部20A可於操作輸入部12A已接受已述的第一操作輸入的情況下,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另外,控制部20A可於操作輸入部12A已接受已述的第二操作輸入的情況下,使電子眼鏡G變成關閉狀態。
另外,控制部20A可於操作輸入部12A已接受手動模式執行輸入的情況下,將電子眼鏡G的模式自自動模式切換成手動模式。
另外,控制部20A可於操作輸入部12A已接受自動模式執行輸入的情況下,將電子眼鏡G的模式自手動模式切換成自動模式。
另外,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手動模式、且學習模式為關閉狀態的情況(以下,稱為「第一手動模式」)下,控制部20A可於操作輸入部12A已接受學習模式執行輸入時,將學習模式自關閉狀態切換成開啟狀態。
另外,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手動模式、且學習模式為開啟狀態的情況(以下,稱為「第二手動模式」)下,控制部20A可於操作輸入部12A已接受學習模式停止輸入時,將學習模式自開啟狀態切換成關閉狀態。
另外,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第二手動模式的情況下, 控制部20A能夠以自外部終端5A接收使用媒體資訊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A。控制部20A可獲取通信部14A已接收的使用媒體資訊。再者,控制部20A亦可自記憶部19A獲取使用媒體資訊。
另外,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第二手動模式的情況下,控制部20A亦可自獲取部23A獲取關於資訊媒體的資訊(使用媒體資訊)。
另外,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第二手動模式的情況下,控制部20A可於操作輸入部12A已接受已述的第一操作輸入時,以檢測電子眼鏡G(眼鏡框10)的角度的方式控制角度檢測部15A。控制部20A可獲取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而且,控制部20A可將已自角度檢測部15A獲取的角度資訊與已自外部終端5A或獲取部23A獲取的使用媒體資訊建立對應來記憶於記憶部19A。當對應於使用媒體資訊的媒體資訊、及與該媒體資訊建立了對應的角度資訊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A時,控制部20A可將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A的角度資訊(參照圖15的第一角度資訊)更新成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最新角度資訊)。將此種控制處理稱為自動學習控制。
再者,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第二手動模式的情況下,使用者可藉由對於操作輸入部12A的操作(例如,關閉狀態下的5秒的長按),而設定已述的第一角度資訊的基準值(以下,稱為「第一基準值」)。另外,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第二手動模式的情況下,使用者可藉由對於操作輸入部12A的操作(例如,開啟狀 態下的5秒的長按),而設定已述的第二角度資訊的基準值(以下,稱為「第二基準值」)。
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第二手動模式的情況下,可於包含第一基準值的規定範圍內實施所述自動學習控制。作為一例,規定範圍可為第一基準值±10度的範圍。當設定有該規定範圍時,於操作輸入部12A已接受第一操作輸入時的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包含於所述規定範圍內的情況下,控制部20A可將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A的角度資訊更新成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最新角度資訊)。
<關於自動模式下的控制部的功能>
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自動模式的情況下,當操作輸入部12A已接受第一操作輸入時,控制部20A可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亦可不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另外,當操作輸入部12A已接受第二操作輸入時,控制部20A可使電子眼鏡G變成關閉狀態,亦可不使電子眼鏡G變成關閉狀態。
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自動模式的情況下,控制部20A可自記憶部19A獲取第一角度資訊(參照圖15),所述第一角度資訊與已自獲取部23A獲取的關於資訊媒體的資訊對應。作為一例,於資訊媒體為與電子眼鏡G通信連接的外部終端5A的情況下,控制部20A可自記憶部19A獲取第一角度資訊(參照圖15),所述第一角度資訊與已自正在使用的外部終端5A經由通信部14A所獲取的使用媒體資訊對應。
另外,作為一例,於資訊媒體為電視機、報紙、或書等的情況下,控制部20A可自記憶部19A獲取第一角度資訊(參照圖15),所述第一角度資訊與關於已由識別部22A識別的資訊媒體的資訊對應。
控制部20A可將已獲取的第一角度資訊設定成如下的臨限值,所述臨限值是於自動模式中,將電子眼鏡G自關閉狀態自動地切換成開啟狀態時的臨限值(第一臨限值)。再者,控制部20A亦可自外部終端5A或伺服器7獲取第一角度資訊。
另外,於電子眼鏡G的模式為自動模式的情況下,控制部20A可自記憶部19A獲取第二角度資訊(參照圖15),所述第二角度資訊與已自獲取部23A獲取的關於資訊媒體的資訊對應。作為一例,於資訊媒體為與電子眼鏡G通信連接的外部終端5A的情況下,控制部20A可自記憶部19A獲取第二角度資訊(參照圖15),所述第二角度資訊已自正在使用的外部終端5A經由通信部14A所獲取的使用媒體資訊對應。
另外,作為一例,於資訊媒體為報紙或書等的情況下,控制部20A可自記憶部19A獲取第二角度資訊(參照圖15),所述第二角度資訊與關於已由識別部22A識別的資訊媒體的資訊對應。
控制部20A可將已獲取的第二角度資訊設定成如下的臨限值,所述臨限值是於自動模式中將電子眼鏡G自開啟狀態自動地切換成關閉狀態時的臨限值(第二臨限值)。再者,控制部20A 亦可自外部終端5A或伺服器7獲取第二角度資訊。
控制部20A可於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與第一臨限值的關係滿足規定條件(亦被稱為第一規定條件)的情況下,自動地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所謂規定條件,例如可為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與第一臨限值相等的情況。規定條件例如亦可為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為第一臨限值以上的情況。
另外,所謂規定條件,例如亦可為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包含於包括第一臨限值在內的規定範圍內的情況。規定範圍例如可為第一臨限值±1度的範圍。
再者,控制部20A亦可於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與第一臨限值的關係滿足規定條件、且動作檢測部的檢測值滿足規定條件的情況下,自動地使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所謂動作檢測部的檢測值滿足規定條件的情況,例如可為使用者的抬頭/低頭的加速度(角速度)為與加速度相關的第一臨限值以上的情況。
另外,控制部20A亦可於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與第二臨限值的關係滿足規定條件(亦被稱為第二規定條件)的情況下,自動地使電子眼鏡G變成關閉狀態。所謂規定條件,例如可為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與第二臨限值相等的情況。另外,所謂規定條件,例如亦可為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為第二臨限值以下的情況。另外,所謂規定條件,例如亦可為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包含於包括第二臨限值在內的規定範圍內的情況。規定範圍例如可為第二臨限值±1度的範圍。
再者,控制部20A亦可於角度檢測部15A的檢測值與第二臨限值的關係滿足規定條件、且動作檢測部的檢測值滿足規定條件的情況下,自動地使電子眼鏡G變成關閉狀態。所謂動作檢測部的檢測值滿足規定條件的情況,例如可為使用者的抬頭/低頭的加速度(角速度)為與加速度相關的第二臨限值以上的情況。作為一例,與加速度相關的第一臨限值可較與加速度相關的第二臨限值小。
藉由如以上般的控制部20A而體現的功能可由積體電路來實現,亦可藉由控制部20A讀出並實施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A的程式來實現。
作為控制部20A發揮功能的CPU可自作為記憶部19A發揮功能的ROM中讀出用於執行所述各功能的程式,並於RAM展開,執行已展開的程式來控制所述各功能部的運作。電子眼鏡G的硬體構成與已述的實施方式1的電子眼鏡G的硬體構成相同。因此,省略電子眼鏡G的硬體構成的說明。再者,雖然省略圖示,但電子眼鏡G亦可具有獲取使用者的心搏或血流等身體資訊的檢測部。
<朝伺服器的資料發送的時序>
以下,對將關於電子眼鏡G的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的發送方法進行說明。
第一發送方法是如下的方法:每當於電子眼鏡G中,檢測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角度資訊、距離資訊、照度資訊、以及 動作資訊等)時,電子眼鏡G均將經檢測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
第二發送方法是如下的方法:電子眼鏡G於規定的時序,將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A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規定的時序例如可為電子眼鏡G已自開啟狀態切換成關閉狀態的時序、電子眼鏡G已自關閉狀態切換成開啟狀態的時序、或電子眼鏡G於固定時間內未被使用的狀態(例如,作為關於電子眼鏡G的使用狀況的資訊的角度資訊或照度資訊、動作資訊等在固定時間內未變化的狀態)已持續的時序。
第三發送方法是經由外部終端5A而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的方法。電子眼鏡G可於規定的時序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A。外部終端5A可於規定的時序將已接收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
外部終端5A亦可每當自電子眼鏡G接收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時,均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或者,外部終端5A可將已接收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記憶於記憶部58A(參照圖13),並於規定的時序將已被記憶於記憶部58A的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
第四發送方法是如下的方法:經由具有與伺服器7進行通信的功能及對電子眼鏡G供給電源的功能的充電器(未圖示),將關於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於第四發送方法的情況下,可於藉由充電器來對電子眼鏡G進行充電時,經由充電器的 通信部而將關於電子眼鏡G的使用狀況的資訊發送至伺服器7。
<外部終端>
外部終端5A具有:通信部51A、輸入部52A、顯示部53A、距離檢測部56A、記憶部58A、以及控制部59A等。
外部終端5A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終端、桌上型電腦、以及膝上型電腦等。
通信部51A藉由無線通信而與電子眼鏡G進行通信。另外,通信部51A亦可經由網路N而與伺服器7進行通信。因此,通信部51A例如可包括資訊的發送部及接收部(未圖示)。利用通信部51A的與電子眼鏡G及伺服器7的通信例如可由控制部59A來控制。
<關於通信部發送的資訊>
另外,通信部51A可對應於來自電子眼鏡G的要求,將用於確定外部終端5A的媒體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
另外,通信部51A可將與電子眼鏡G無線連接作為條件,將用於確定外部終端5A的媒體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
另外,通信部51A可對應於來自電子眼鏡G的要求,將已述的第一角度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另外,通信部51A可對應於來自電子眼鏡G的要求,將已述的第二角度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
通信部51A可將已自電子眼鏡G獲取的資訊(角度資訊、媒體資訊、以及關於使用者的資訊等)發送至後述的伺服器7。
<關於通信部接收的資訊>
通信部51A可自電子眼鏡G接收角度資訊(第一角度資訊)。通信部51A可自電子眼鏡G接收關於使用者的資訊。通信部51A可將已自電子眼鏡G接收的資訊發送至控制部59A。
<輸入部>
輸入部52A接受資訊的輸入。例如,來自使用者的輸入資訊由輸入部52A接受後被輸入控制部59A。
<顯示部>
顯示部53A顯示資訊。顯示於顯示部53A的資訊例如可為已被記憶於記憶部58A的資訊,亦可為已由控制部59A生成的資訊。
輸入部52A與顯示部53A可包含個別的器件,例如亦可如觸控面板顯示器般,一體化成可同時進行資訊的輸入與輸出(顯示)的器件。
<距離檢測部>
距離檢測部56A根據已獲取的拍攝圖像資訊,檢測與外部終端5A相向的物體(使用者的臉、或電子眼鏡G等)和外部終端5A的距離。距離檢測部56A將檢測值(距離資訊)發送至控制部59A。再者,距離檢測部56A所實施的距離的檢測方法可為公知的方法。
<記憶部>
記憶部58A記憶外部終端5A的媒體資訊。另外,記憶部58A可將已自電子眼鏡G獲取的第一角度資訊與媒體資訊建立對應來 記憶(參照圖15)。記憶部58A可將已自電子眼鏡G獲取的第二角度資訊與媒體資訊建立對應來記憶(參照圖15)。記憶部58A可將媒體資訊、第一角度資訊、以及第二角度資訊與關於使用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ID)建立對應來記憶。
<控制部>
控制部59A例如控制所述外部終端5A的部件各自的運作。
控制部59A能夠以將媒體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A。例如,於存在來自電子眼鏡G的要求的情況下,控制部59A能夠以將媒體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A。或者,控制部59A可將外部終端5A與電子眼鏡G經通信連接(例如,配對)作為條件,以將媒體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A。
控制部59A可藉由對顯示部53A提供與顯示於顯示部53A的資訊對應的顯示控制訊號,而控制顯示部53A的顯示狀態。控制部59A亦相當於顯示控制部的一例。
另外,控制部59A於已自距離檢測部56A獲取距離資訊的情況下,能夠以將已獲取的距離資訊發送至電子眼鏡G的方式控制通信部51A。
[外部終端的硬體構成]
如圖14所示,當著眼於硬體構成時,外部終端5A例如可包括:處理器1001、輸入裝置1002、輸出裝置1003、記憶體1004、以及儲存器1005。另外,外部終端5A可包括通信介面(IF)1007、 感測器1008、以及電源電路1009。該些部件1001~部件1005、部件1007~部件1009例如可藉由匯流排1010來連接。此種外部終端5A的部件1001~部件1005、部件1007~部件1009與已述的實施方式1的外部終端5的部件1001~部件1005、部件1007~部件1009大致相同。因此,省略關於外部終端5A的硬體構成的說明。再者,與實施方式1的外部終端5同樣地,外部終端5A亦可包括拍攝裝置1006。
<伺服器>
如圖7所示,伺服器7具有通信部71、記憶部72、以及控制部73等。再者,伺服器的硬體構成與已述的外部終端5A的硬體構成大致相同。
<通信部>
通信部71經由網路N(例如,網際網路)而與電子眼鏡G及/或外部終端5A進行通信。通信部71與電子眼鏡G及/或外部終端5A的通信可為有線通信,一部分亦可經由無線通信。因此,通信部71可包括資訊的發送部及接收部(省略圖示)等。與電子眼鏡G及/或外部終端5A的通信可由控制部73來控制。
通信部71可自電子眼鏡G接收第一角度資訊、第二角度資訊、以及媒體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通信部71可將已接收的第一角度資訊、第二角度資訊、以及媒體資訊發送至控制部73。
<記憶部>
記憶部72可將已獲取的第一角度資訊與已獲取的媒體資訊 建立對應來記憶(參照圖15)。記憶部72可將已獲取的第二角度資訊與已獲取的媒體資訊建立對應來記憶(參照圖15)。
記憶部72可將第一角度資訊及媒體資訊與關於使用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ID)建立對應來記憶。記憶部72可將第二角度資訊及媒體資訊與關於使用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ID)建立對應來記憶。另外,記憶部72可將第一角度資訊及媒體資訊與關於電子眼鏡的各資訊(例如,眼鏡ID)建立對應來記憶。
<電子眼鏡的運作:手動模式>
繼而,對電子眼鏡G的手動模式下的運作的一例進行說明。於手動模式中,電子眼鏡G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輸入(例如,第一操作輸入及第二操作輸入),切換特性變化部111的開啟狀態與關閉狀態。
首先,對電子眼鏡G的特性變化部111的關閉狀態進行說明。於電子眼鏡G的關閉狀態下,於鏡片11的第一區域11a中,液晶模組111c的折射率與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12的折射率大致變成相同。因此,於特性變化部111中,不會產生起因於液晶模組111c的透鏡效應。因此,於鏡片11中,第一區域11a的度數與第二區域11b的度數相互大致變成相同。
於電子眼鏡G的關閉狀態下,當操作輸入部12A接受已述的第一操作輸入時,基於第一操作輸入的靜電電容的變化由操作輸入部12A的檢測墊來檢測。基於第一操作輸入的檢測資訊被發送至控制部20A。控制部20A根據已獲取的操作輸入部12A 的檢測資訊,將特性變化部111自關閉狀態切換成開啟狀態。
藉此,特性變化部111的液晶模組111c的液晶材料的配向變化,液晶模組111c的折射率變化(變成開啟狀態)。
於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下,液晶模組111c的折射率與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12的折射率互不相同。因此,於第一區域11a中,產生起因於液晶模組111c的透鏡效應。其結果,第一區域11a的度數變化。
於電子眼鏡G的開啟狀態下,當操作輸入部12A接受第二操作輸入時,控制部20A停止朝特性變化部111的電壓的施加。藉此,液晶模組111c的液晶材料的配向恢復成電壓施加前的狀態,特性變化部111自開啟狀態切換成關閉狀態。
如以上般,於本實施方式的電子眼鏡G中,可探測使用者的手指的接觸來切換鏡片11的第一區域11a的度數。
<電子眼鏡的運作:自動模式>
繼而,參照圖16A~圖16C對電子眼鏡G的自動模式下的運作的一例進行說明。於自動模式中,電子眼鏡G根據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A的媒體資訊及角度資訊(第一角度資訊及第二角度資訊),切換特性變化部111的狀態(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
圖16A~圖16C中所示的電子眼鏡G的自動模式下的運作可由控制部20A(CPU)自記憶部19A(ROM)中讀出用於實現自動模式下的處理的程式,並於RAM展開,執行已展開的程式來實現。
首先,於圖16A的步驟S501中,使用者朝操作輸入部12A輸入自動模式執行輸入。當操作輸入部12A接受自動模式執行輸入時,控制部20A將電子眼鏡G的模式切換成自動模式。
其次,於圖16A的步驟S502中,控制部20A判定使用者正在使用的資訊媒體是否為與電子眼鏡G通信連接的通信終端。再者,判定是否為通信終端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控制部20A可根據電子眼鏡G與資訊媒體之間的通信的結果,判定是否為通信終端。
於步驟S502中,於資訊媒體是通信終端的情況(步驟S502中為「是」)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503(處理1)。另一方面,於步驟S502中,於資訊媒體不是通信終端的情況(步驟S502中為「否」)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504(處理2)。
<處理1>
以下,參照圖16B對在圖16A的步驟S503中實施的處理1進行說明。
首先,於步驟S5101中,使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A無線連接。步驟S5101的控制處理可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輸入來進行。或者,步驟S5101的控制處理亦可為由控制部20A所進行的自動控制。例如,控制部20A可於檢測到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A為相互可無線連接的狀態的情況下,使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A連接。另外,於步驟S5101中,於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A經無線連接的情況下,可省略步驟S5101。
其次,於圖16B的步驟S5102中,控制部20A以自外部終端5A獲取使用媒體資訊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A。於是,於步驟S5102中,通信部14A自外部終端5A獲取使用媒體資訊(關於資訊媒體的資訊)。
繼而,於圖16B的步驟S5103中,控制部20A自記憶部19A中獲取與已於步驟S5102中獲取的使用媒體資訊對應的第一角度資訊。而且,控制部20A將已獲取的第一角度資訊設為第一臨限值。
繼而,於圖16B的步驟S5104中,控制部20A自記憶部19A中獲取與已於步驟S5102中獲取的使用媒體資訊對應的第二角度資訊。而且,控制部20A將已獲取的第二角度資訊設為第二臨限值。
繼而,於圖16B的步驟S5105中,控制部20A以獲取電子眼鏡G(眼鏡框10)的角度資訊的方式控制角度檢測部15A。於步驟S5105中,角度檢測部15A獲取電子眼鏡G(眼鏡框10)的角度資訊(以下,稱為「使用角度資訊」)。再者,角度檢測部15A可連續地獲取使用角度資訊,亦可離散地(隔開規定的時間間隔)獲取使用角度資訊。
於圖16B的步驟S5106中,控制部20A判定電子眼鏡G是否為關閉狀態。再者,即便電子眼鏡G(特性變化部111)為關閉狀態,亦執行圖16B中所示的自動模式控制。於步驟S5106中,於電子眼鏡G是關閉狀態的情況(步驟S5106中為「是」)下,控 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5107。另一方面,於步驟S5106中,於電子眼鏡G不是關閉狀態的情況(步驟S5106中為「否」)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5109。
繼而,於步驟S5107中,控制部20A將使用角度資訊與第一臨限值進行比較。於步驟S5107中,於使用角度資訊為第一臨限值以上的情況(步驟S5107中為「是」)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5108。
再者,作為變形例,於步驟S5107中,於使用角度資訊與第一臨限值相等的情況(步驟S5107中為「是」)下,控制處理亦可過渡至步驟S5108。於變形例的情況下,若使用角度資訊與第一臨限值的差為規定範圍內,則亦可理解為使用角度資訊與第一臨限值相等。規定範圍可為第一臨限值±偏移量的範圍。偏移量亦可根據標準偏差等的統計資訊而自動地設定。另外,偏移量的大小例如亦可由使用者自「狹小」、「普通」、及「廣大」中選擇。另外,於步驟S5107中,於使用角度資訊不是第一臨限值以上的情況(步驟S5107中為「否」)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5105。
繼而,於步驟S5108中,控制部20A將電子眼鏡G自關閉狀態切換成開啟狀態。
另外,於自步驟S5106過渡的步驟S5109中,控制部20A將使用角度資訊與第二臨限值進行比較。於步驟S5109中,於使用角度資訊是第二臨限值以下的情況(步驟S5109中為「是」)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5110。
再者,作為變形例,於步驟S5109中,於使用角度資訊與第二臨限值相等的情況(步驟S5109中為「是」)下,控制處理亦可過渡至步驟S5110。於變形例的情況下,若使用角度資訊與第二臨限值的差為規定範圍內,則亦可理解為使用角度資訊與第二臨限值相等。另外,於步驟S5109中,於使用角度資訊不是第二臨限值以下的情況(步驟S5109中為「否」)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5105。
繼而,於步驟S5110中,控制部20A將電子眼鏡G自開啟狀態切換成關閉狀態。
繼而,於步驟S5111中,控制部20A判定是否輸入有將電子眼鏡G的自動模式變成關閉的輸入(以下,稱為「自動模式停止輸入」)。於步驟S5111中,於輸入有自動模式停止輸入的情況(步驟S5111中為「是」)下,結束控制處理。另一方面,於步驟S5111中,於未輸入自動模式停止輸入的情況(步驟S5111中為「否」)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5105。
<處理2>
以下,參照圖16C對在圖16A的步驟S504中實施的處理2進行說明。
首先,於步驟S5201中,控制部20A自獲取部23A獲取關於資訊媒體的資訊(使用媒體資訊)。於步驟S5201中獲取的使用媒體資訊是關於已由識別部22A識別的資訊媒體的資訊。
圖16C的步驟S5202~步驟S5210與圖16B中所示的步 驟S5103~步驟S5111相同。因此,省略關於圖16C的步驟S5202~步驟S5210的說明。
<電子眼鏡的自動學習控制>
繼而,參照圖17A~圖17C對電子眼鏡G的自動學習控制進行說明。圖17A~圖17C是電子眼鏡G的自動學習控制的流程圖。電子眼鏡G的自動學習控制是如下的處理:用於在與無線連接於電子眼鏡G的外部終端5A的關係中,將於自動模式中使電子眼鏡G自動地變成開啟狀態時的臨限值最佳化。再者,圖17A~圖17C中所示的自動學習控制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輸入,於學習模式已變成開啟狀態的情況下實施。
首先,於圖17A的步驟S601中,使用者自操作輸入部12A輸入學習模式執行輸入。於是,操作輸入部12A接受學習模式執行輸入。當操作輸入部12A接受學習模式執行輸入時,控制部20A使學習模式變成開啟狀態。
其次,於圖17A的步驟S602中,控制部20A判定使用者正在使用的資訊媒體是否為與電子眼鏡G通信連接的通信終端。再者,判定是否為通信終端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控制部20A可根據電子眼鏡G與資訊媒體之間的通信的結果,判定是否為通信終端。
於步驟S602中,於資訊媒體是通信終端的情況(步驟S602中為「是」)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603(處理3)。另一方面,於步驟S602中,於資訊媒體不是通信終端的情況(步驟 S602中為「否」)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604(處理4)。
<處理3>
以下,參照圖17B對在圖17A的步驟S603中實施的處理3進行說明。
首先,於步驟S6101中,使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A無線連接。步驟S6101的控制處理可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輸入來進行。或者,步驟S6101的控制處理亦可為由控制部20A所進行的自動控制。例如,控制部20A可於檢測到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A為相互可無線連接的狀態的情況下,使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A自動地連接。另外,於步驟S6101中,於電子眼鏡G與外部終端5A經無線連接的情況下,可省略步驟S6101。
再者,於步驟S6101中,當存在多個可與電子眼鏡G連接的外部終端5A時,使用者可選擇與電子眼鏡G連接的外部終端5A。使用者可藉由操作電子眼鏡G的操作輸入部12A,而選擇與電子眼鏡G連接的外部終端。另外,亦可自動地選擇事先登記於電子眼鏡G的外部終端5A之中,與電子眼鏡G正對的外部終端作為與電子眼鏡G連接的外部終端。另外,與電子眼鏡G連接的外部終端亦可根據外部終端發送的訊號的強度、外部終端所具有的感測器(例如,加速度感測器、距離感測器等)的檢測值、外部終端所具有的拍攝裝置的拍攝資訊等來選擇。
繼而,於圖17B的步驟S6102中,控制部20A以自外部終端5A獲取使用媒體資訊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A。於是,於步 驟S6102中,通信部14A自外部終端5A獲取使用媒體資訊。
繼而,於圖17B的步驟S6103中,控制部20A判定是否自使用者輸入有第一操作輸入。換言之,於步驟S6103中,控制部20A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輸入,判定電子眼鏡G是否已自關閉狀態切換成開啟狀態。
於步驟S6103中,於未輸入第一操作輸入的情況(步驟S6103中為「否」)下,控制處理重覆步驟S6103。
另一方面,於步驟S6103中,於輸入有第一操作輸入的情況(步驟S6103中為「是」)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6104。
繼而,於圖17B的步驟S6104中,控制部20A以檢測電子眼鏡G(眼鏡框10)的角度資訊的方式控制角度檢測部15A。於是,於步驟S6104中,角度檢測部15A檢測電子眼鏡G(眼鏡框10)的角度資訊。再者,於步驟S6103中,於電子眼鏡G自變成開啟狀態起在規定時間(例如,5秒)以內已變成關閉狀態的情況下,亦可將於步驟S6104中角度檢測部15A檢測到的檢測值作為基於使用者的誤操作的檢測值來處理。於此情況下,雖然省略圖示,但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6103。
繼而,於圖17B的步驟S6105中,控制部20A以將已獲取的角度資訊與已於步驟S6102中獲取的使用媒體資訊建立對應來記憶的方式,控制記憶部19A。於是,於步驟S6105中,記憶部19A將已獲取的角度資訊與使用媒體資訊建立對應來記憶。
再者,於步驟S6105中,於記憶部19A記憶有對應於使 用媒體資訊的媒體資訊、及與該媒體資訊建立了對應的角度資訊(第一角度資訊)的情況下,記憶部19A亦可將經記憶的角度資訊(第一角度資訊)更新成最新的角度資訊(即,已於步驟S6105中獲取的角度資訊)。
另外,於已執行多次步驟S6104的情況下,控制部20A亦能夠以如下的方式控制記憶部19A:將已獲取的角度資訊之中,例如自電子眼鏡G變成開啟狀態至變成關閉狀態為止的期間內被檢測到的頻度最高的角度資訊與已於步驟S6102中獲取的使用媒體資訊建立對應來記憶。於此情況下,步驟S6104的處理亦可於圖17B的步驟S6106之後實施。
繼而,於圖17B的步驟S6106中,控制部20A判定是否輸入有第二操作輸入。換言之,於步驟S6106中,控制部20A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輸入,判定電子眼鏡G是否已自開啟狀態切換成關閉狀態。
於步驟S6106中,於輸入有第二操作輸入的情況(步驟S6106中為「是」)下,結束自動學習控制。另一方面,於步驟S6106中,於未輸入第二操作輸入的情況(步驟S6106中為「否」)下,控制處理過渡至步驟S6104。
再者,於圖17B中所示的流程圖中,於在步驟S6104中獲取角度資訊後,控制部20A亦能夠以將已獲取的角度資訊於規定的時序發送至外部終端5A及/或伺服器7的方式,控制通信部14A。控制部20A亦可於與圖17B中所示的自動學習控制不同的 處理中,將角度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5A及/或伺服器7。發送方法如上所述。
<處理4>
以下,參照圖17C對在圖17A的步驟S604中實施的處理4進行說明。
首先,於步驟S6201中,控制部20A自獲取部23A獲取關於資訊媒體的資訊(使用媒體資訊)。於步驟S6201中獲取的使用媒體資訊是關於已由識別部22A識別的資訊媒體的資訊。
圖17C的步驟S6202~步驟S6205與圖17B中所示的步驟S6103~步驟S6106相同。因此,省略關於圖17C的步驟S6202~步驟S6205的說明。
<關於作用及效果>
根據如以上般的本實施方式,於電子眼鏡G的自動模式中,實施對應於與電子眼鏡G無線連接的外部終端5A的控制。
即,於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於電子眼鏡G的自動模式中,可對應於經無線連接的外部終端5A,設定使電子眼鏡G自動地變成開啟狀態時的臨限值(第一臨限值)、及使電子眼鏡G自動地變成關閉狀態時的臨限值(第二臨限值)。因此,可進行適合於使用者所使用的外部終端5A的控制。
另外,電子眼鏡G針對各外部終端5A,將第一臨限值(第一角度資訊)及第二臨限值(第二角度資訊)記憶於記憶部19A。而且,於電子眼鏡G的學習模式為開啟狀態的情況下,控 制部20A將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A的第一角度資訊更新成新獲取的第一角度資訊。藉此,可將已被記憶於記憶部19A的各外部終端5A的第一角度資訊保持成最新的角度資訊。其結果,電子眼鏡G可於自動模式中,於對於使用者而言適宜的時序實現開啟狀態。
2018年9月27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願2018-182616的日本申請案、以及2018年9月27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願2018-182617的日本申請案中所包含的說明書、圖式及摘要的揭示內容全部被引用於本申請案。
<附記>
於所述各實施方式中,作為眼鏡,對電子眼鏡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的眼鏡並不限定於電子眼鏡。作為眼鏡的其他例,例如可列舉:太陽眼鏡、護目鏡、頭戴式顯示器等。
<參考例>
以下,對本發明的參考例的眼鏡及程式的構成進行說明。再者,參考例的眼鏡及程式對應於實施方式2中所說明的眼鏡及程式。此種參考例的眼鏡及程式可單獨實施,亦能夠以參考例的眼鏡及程式為主,與實施方式1的眼鏡及程式組合來實施。
<參考例1>
參考例1的眼鏡包括:眼鏡框;鏡片,由所述眼鏡框支持,具有光學特性藉由電氣控制而變化的光學特性變化部; 獲取部,獲取關於與所述鏡片相向的資訊媒體的資訊;角度檢測部,檢測關於所述眼鏡框的傾斜角的角度資訊;以及控制部,於第一模式中,根據來自使用者的輸入進行所述電氣控制,於第二模式中,根據所述角度檢測部的檢測值及關於所述資訊媒體的資訊進行所述電氣控制。
<參考例2>
參考例2的眼鏡如參考例1的眼鏡,其中所述資訊媒體是與所述眼鏡無線連接的外部終端,且所述獲取部自所述外部終端獲取關於所述資訊媒體的資訊。
<參考例3>
參考例3的眼鏡如參考例1或參考例2的眼鏡,其更包括記憶每個所述資訊媒體的第一臨限值的記憶部,且所述控制部於所述第二模式中,自所述記憶部中獲取與已獲取的關於所述資訊媒體的資訊對應的所述第一臨限值,於所述角度檢測部的檢測值為所述第一臨限值以上的情況下,藉由所述電氣控制來使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變成開啟狀態。
<參考例4>
參考例4的眼鏡如參考例3的眼鏡,其中所述記憶部記憶每個所述資訊媒體的第二臨限值,且所述控制部於所述第二模式中,自所述記憶部中獲取與已獲取的關於所述資訊媒體的資訊對應的所述第二臨限值,於所述角 度檢測部的檢測值為所述第二臨限值以下的情況下,藉由所述電氣控制來使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變成關閉狀態。
<參考例5>
參考例5的眼鏡如參考例3或參考例4的眼鏡,其中所述檢測部於所述第一模式中,檢測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藉由所述控制部的電氣控制而已變成開啟狀態時的所述角度資訊,且所述控制部將已被記憶於所述記憶部的所述第一臨限值更新成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所述角度檢測部的檢測值。
<參考例6>
參考例6的眼鏡如參考例3或參考例4的眼鏡,其中所述檢測部於所述第一模式中,在自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藉由所述控制部的電氣控制而變成開啟狀態至變成關閉狀態為止的期間,檢測所述角度資訊,且所述控制部將已被記憶於所述記憶部的所述第一臨限值更新成於所述期間內藉由所述角度檢測部所檢測到的頻度最高的檢測值。
<參考例7>
參考例7的程式使搭載於眼鏡的電腦實施如下的處理,所述眼鏡包括由眼鏡框支持,具有光學特性藉由電氣控制而變化的光學特性變化部的鏡片:獲取關於與所述鏡片相向的資訊媒體的資訊;檢測關於所述眼鏡框的傾斜角的角度資訊;以及 根據經檢測的所述角度資訊及已獲取的關於所述資訊媒體的資訊,進行所述電氣控制。
<參考例8>
參考例8的程式如參考例7的程式,其更包括獲取對應於所述資訊媒體的第一臨限值的處理,且當關於所述傾斜角的資訊與所述第一臨限值一致時,進行所述電氣控制的處理使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變成開啟狀態。
<參考例9>
參考例9的程式如參考例8的程式,其更包括如下的處理:於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輸入進行了所述電氣控制時進行檢測關於所述傾斜角的資訊的處理,並將經記憶的所述第一臨限值更新成經檢測的關於所述傾斜角的資訊。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電子眼鏡,可適宜地用於各種眼鏡。
5:外部終端
7:伺服器
11:鏡片
12:操作輸入部
13:電源
14:通信部
15:角度檢測部
16:距離檢測部
17:照度檢測部
18:動作檢測部
19:記憶部
20:控制部
G:電子眼鏡
N:網路

Claims (25)

  1. 一種眼鏡,包括:眼鏡框;鏡片,由所述眼鏡框支持,具有光學特性藉由電氣控制而變化的光學特性變化部;通信部,自外部終端接收第一資訊;以及控制部,根據所述第一資訊,控制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獲取部,獲取關於與所述鏡片相向的資訊媒體的資訊,所述資訊媒體包含所述外部終端;第二角度檢測部,檢測關於所述眼鏡框的傾斜角的角度資訊;以及記憶部,記憶每個所述資訊媒體的第一臨限值;所述控制部於第一模式中根據來自使用者的輸入進行所述電氣控制;所述控制部於第二模式中,自所述記憶部中獲取與已獲取的關於所述資訊媒體的資訊對應的所述第一臨限值,於所述第二角度檢測部的檢測值為所述第一臨限值以上的情況下,藉由所述電氣控制來使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變成開啟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控制部於所述第一資訊為表示所述外部終端的使用開始的資訊的情況下,使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變成開啟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 控制部於所述第一資訊為表示所述外部終端的使用結束的資訊的情況下,使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變成關閉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通信部於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的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為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將表示所述持續時間為所述規定時間以上的時間超過資訊發送至所述外部終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通信部於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的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為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將用於使警報資訊顯示的訊號發送至所述外部終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通信部於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的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為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將用於使所述外部終端的顯示停止的訊號發送至所述外部終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通信部於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的開啟狀態的持續時間為規定時間以上的情況下,將用於使對使用者催促運動的資訊顯示的訊號發送至所述外部終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第一資訊是關於所述眼鏡的使用者的狀態的資訊,且當關於所述使用者的狀態的資訊符合規定條件時,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變成開啟狀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第一資訊 是關於所述眼鏡的狀態的資訊,且當關於所述眼鏡的狀態的資訊符合規定條件時,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變成開啟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鏡,更包括檢測所述眼鏡的角度的第一角度檢測部,且所述控制部根據所述第一資訊、及所述第一角度檢測部的檢測值,控制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據已獲取的關於所述眼鏡的角度的資訊,判定所述眼鏡的使用者的姿勢是否為適合於所述眼鏡的使用的姿勢,且所述通信部於所述使用者的姿勢不適當的情況下,將關於所述控制部的判定結果的資訊發送至所述外部終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據已獲取的關於所述眼鏡與所述外部終端的距離的資訊,判定正在使用所述眼鏡的使用者的姿勢是否為適合於所述眼鏡的使用的姿勢,且所述通信部於所述使用者的姿勢不適當的情況下,將關於所述控制部的判定結果的資訊發送至所述外部終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資訊媒體是與所述眼鏡無線連接的所述外部終端,且所述獲取部自所述外部終端獲取關於所述資訊媒體的資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3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記 憶部記憶每個所述資訊媒體的第二臨限值,且所述控制部於所述第二模式中,自所述記憶部中獲取與已獲取的關於所述資訊媒體的資訊對應的所述第二臨限值,於所述第二角度檢測部的檢測值為所述第二臨限值以下的情況下,藉由所述電氣控制來使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變成關閉狀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3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第二角度檢測部於所述第一模式中,檢測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藉由所述控制部的電氣控制而已變成開啟狀態時的所述角度資訊,且所述控制部將已被記憶於所述記憶部中的所述第一臨限值更新成所述第一模式下的所述第二角度檢測部的檢測值。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13項所述的眼鏡,其中所述第二角度檢測部於所述第一模式中,在自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藉由所述控制部的電氣控制而變成開啟狀態至變成關閉狀態為止的期間,檢測所述角度資訊,且所述控制部將已被記憶於所述記憶部中的所述第一臨限值更新成於所述期間內藉由所述第二角度檢測部所檢測到的頻度最高的檢測值。
  17. 一種程式,使搭載於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眼鏡無線連接的外部終端的電腦實施如下的處理:檢測作為關於所述外部終端的資訊、關於所述眼鏡的資訊、以及關於所述眼鏡的使用者的資訊中的至少一個資訊的第一資訊;以及 將所述第一資訊發送至所述眼鏡。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程式,其中關於所述外部終端的資訊是關於所述外部終端的狀態的狀態資訊,且於所述發送的處理中,當所述狀態資訊符合規定狀態時,將所述狀態資訊發送至所述眼鏡。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程式,其中所述規定狀態是所述外部終端的休眠狀態已被解除的狀態、所述外部終端的電源已自關閉變成開啟的狀態、於所述外部終端中已啟動特定的應用程式的狀態、以及於所述外部終端中由使用者進行了輸入的狀態中的至少一種狀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或第19項所述的程式,其中所述規定狀態是所述外部終端已變成休眠狀態的狀態、所述外部終端的電源已自開啟變成關閉的狀態、於所述外部終端中已停止特定的應用程式的狀態、以及於所述外部終端中在規定時間內未由使用者進行輸入的狀態中的至少一種狀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程式,其使所述電腦進一步實施如下的處理:獲取與所述外部終端相向的物體和所述外部終端的距離;以及於所述距離為規定值以下的情況下,使警報資訊顯示於所述外部終端的顯示部。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程式,更包括如下的處 理:於所述發送的處理之後,於已自所述眼鏡接收與所述第一資訊對應的資訊的情況下,根據與所述第一資訊對應的資訊,控制顯示部的顯示的處理。
  23. 一種程式,使搭載於眼鏡的電腦實施如下的處理,所述眼鏡包括由眼鏡框支持,具有光學特性藉由電氣控制而變化的光學特性變化部的鏡片:獲取關於與所述鏡片相向的資訊媒體的資訊;獲取與關於所述資訊媒體的資訊對應的第一臨限值;檢測關於所述眼鏡框的傾斜角的角度資訊;以及當所述角度資訊為所述第一臨限值以上的情況下,藉由所述電氣控制使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變成開啟狀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程式,更包括獲取對應於所述資訊媒體的第一臨限值的處理,且當關於所述傾斜角的資訊與所述第一臨限值一致時,進行所述電氣控制的處理使所述光學特性變化部變成開啟狀態。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程式,更包括如下的處理:於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輸入進行了所述電氣控制時進行檢測關於所述傾斜角的資訊的處理,並將經記憶的所述第一臨限值更新成經檢測的關於所述傾斜角的資訊的處理。
TW108135148A 2018-09-27 2019-09-27 眼鏡與程式 TWI8307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2617 2018-09-27
JP2018-182617 2018-09-27
JP2018182616 2018-09-27
JP2018-182616 2018-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6608A TW202016608A (zh) 2020-05-01
TWI830785B true TWI830785B (zh) 2024-02-01

Family

ID=69950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5148A TWI830785B (zh) 2018-09-27 2019-09-27 眼鏡與程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4045B2 (zh)
JP (1) JP7108701B2 (zh)
CN (1) CN112771439A (zh)
TW (1) TWI830785B (zh)
WO (1) WO20200672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28252A (ko) * 2020-06-26 2023-02-28 에씰로 앙터나시오날 가변 투과 안구 렌즈를 구동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안경 장치
TWI741663B (zh) * 2020-06-30 2021-10-01 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裝置與耳機
JPWO2024116452A1 (zh) * 2022-11-30 2024-06-06
US12436615B1 (en) * 2025-03-10 2025-10-07 Beijing BoLian Times Commercial Plaza Co., Ltd. Cognitive accessory combining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and smart glasse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15114A (zh) * 2012-06-14 2014-04-16 Pixeloptics Inc 電子眼鏡及其製造方法
CN105607252A (zh) * 2015-09-23 2016-05-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249432A (zh) * 2016-10-18 2016-12-21 广州初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光感控制的电子变色智能眼镜
US9541774B2 (en) * 2011-12-16 2017-01-10 Mitsui Chemicals, Inc. Control device for variable focus lenses, control method for variable focus lenses, and electronic glasses
CN207096604U (zh) * 2017-06-01 2018-03-13 深圳市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变色功能的太阳眼镜
CN107924069A (zh) * 2015-07-10 2018-04-17 依视路国际公司 连接的光学元件
WO2018168570A1 (ja) * 2017-03-13 2018-09-2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アイウェア
WO2018168644A1 (ja) * 2017-03-13 2018-09-2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アイウェア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6353A (ja) * 2001-09-04 2003-03-14 Sharp Corp ヘッドマウント型表示装置
JP2008257671A (ja) * 2007-03-15 2008-10-23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8317321B2 (en) 2007-07-03 2012-11-27 Pixeloptics, Inc. Multifocal lens with a diffractive optical power region
JP5272813B2 (ja) * 2009-03-09 2013-08-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101819331B (zh) * 2010-04-27 2012-03-07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遥控变焦眼镜装置
US8953242B2 (en) * 2011-03-31 2015-02-1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Varible focus stereoscopic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US9851786B2 (en) * 2014-12-10 2017-12-26 Sixense Entertainmen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a user in remaining in a selected area while the user is in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JP2016212150A (ja) * 2015-04-30 2016-12-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観察光学装置、メガネ、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7710749B (zh) * 2015-06-26 2020-11-20 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器、通知装置、通知系统、通知方法
WO2017003330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a lens for adjustable vision correction
WO2017169345A1 (ja) * 2016-03-28 2017-10-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映像投影機能付き眼鏡
CN106353897A (zh) * 2016-10-28 2017-01-25 上海市第人民医院 一种可治疗眼部视功能障碍的电子眼镜
JP7026925B2 (ja) * 2017-06-13 2022-03-01 株式会社エルシオ 眼鏡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41774B2 (en) * 2011-12-16 2017-01-10 Mitsui Chemicals, Inc. Control device for variable focus lenses, control method for variable focus lenses, and electronic glasses
TW201415114A (zh) * 2012-06-14 2014-04-16 Pixeloptics Inc 電子眼鏡及其製造方法
CN107924069A (zh) * 2015-07-10 2018-04-17 依视路国际公司 连接的光学元件
CN105607252A (zh) * 2015-09-23 2016-05-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249432A (zh) * 2016-10-18 2016-12-21 广州初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光感控制的电子变色智能眼镜
WO2018168570A1 (ja) * 2017-03-13 2018-09-2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アイウェア
WO2018168644A1 (ja) * 2017-03-13 2018-09-2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アイウェア
CN207096604U (zh) * 2017-06-01 2018-03-13 深圳市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变色功能的太阳眼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08701B2 (ja) 2022-07-28
US11934045B2 (en) 2024-03-19
JPWO2020067265A1 (ja) 2021-08-30
US20220035180A1 (en) 2022-02-03
TW202016608A (zh) 2020-05-01
CN112771439A (zh) 2021-05-07
WO2020067265A1 (ja)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0785B (zh) 眼鏡與程式
US10416478B2 (en) Controlling a lens for adjustable vision correction
CN113692548B (zh) 具有可移除透镜的显示和视力矫正系统
JP6894845B2 (ja) ウェアラブル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デバイスの視力矯正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技術
KR102160017B1 (ko) 시력 기반의 가상화면을 이용한 안경 장치
WO2018155392A1 (ja) アイウェア
JP6461425B2 (ja) 映像投影機能付き眼鏡
CN108845433A (zh) 智能眼镜及其控制方法
US11457804B1 (en) System for monitoring vision changes
JP7663947B2 (ja) 視覚情報補正装置、視覚情報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82728B2 (ja) 装着性調整値出力メガネシステム、装着性調整値出力メガネ、装着性情報検出メガネ、および装着性調整値出力メガネ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調整機能付メガネ
JP2017113136A (ja) 眼調節機能支援システム、眼調節機能支援装置、眼調節機能支援方法、及び眼調節機能支援器具の制御方法
KR102511785B1 (ko) 졸음 방지 및 집중력 강화를 위한 스마트 안경
JP6340071B2 (ja) 眼球検出装置及び眼鏡型電子機器
JP7483011B2 (ja) 撮像装置
JP2025041138A (ja) 電子眼鏡、電子眼鏡システム、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及び焦点距離調整方法
KR200489909Y1 (ko) 안경 렌즈 제작을 위해 필요한 파라미터 측정 장치
JP2023006126A (ja) レンズ制御装置、眼鏡レンズ装置、眼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15390274A (zh) 一种智能眼镜及其控制方法
HK1246867B (zh) 控制用於可调节视力矫正的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