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3178999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3178999U CN223178999U CN202421851798.6U CN202421851798U CN223178999U CN 223178999 U CN223178999 U CN 223178999U CN 202421851798 U CN202421851798 U CN 202421851798U CN 223178999 U CN223178999 U CN 2231789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air conditioner
- shell
- control box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其中,空调器包括安装件和电控盒,所述安装件设于所述空调器;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空调器内,并与所述安装件围合形成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电控盒包括壳体和功率器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功率器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侧、及朝向与所述第一侧相异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侧设有第二散热孔,且所述第二散热孔通过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控盒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电控盒是整个空调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控制空调的启动、运行、停机以及各种模式的切换。电控盒内部包含有电路板、电子元件和连接线等,这些组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散热不良,会导致电控盒内部温度升高,从而影响空调器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引起电子元件损坏,缩短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提高电控盒的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
安装件,设于所述空调器;以及
电控盒,设于所述空调器内,并与所述安装件围合形成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电控盒包括壳体和功率器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功率器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侧、及朝向与所述第一侧相异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侧设有第二散热孔,且所述第二散热孔通过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孔。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绝缘壳、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壳的外侧的防火壳,所述第二散热孔设于所述防火壳,所述绝缘壳上开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能够使所述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散热孔连通,所述功率器件的至少部分靠近所述散热结构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配置为设于所述绝缘壳的散热槽,且所述散热槽具有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开口、及朝向所述防火壳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朝向不同,且所述绝缘壳和所述防火壳的局部间隙设置,以使所述散热结构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孔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二散热孔和所述第二开口错位设置,所述绝缘壳和所述防火壳的局部间隙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壳的局部设有向所述电控盒的内部凹陷的避让沉台,且所述避让沉台由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第二散热孔延伸。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内设有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孔朝向所述散热器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配置为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且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散热孔朝向多个所述散热翅片的侧面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绝缘壳、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壳的外侧的防火壳,所述导风罩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壳,所述防火壳设有供所述导风罩适配伸出的让位过口。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之间的电路板、及靠近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功率器件,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孔的第二功率器件。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安装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避让台阶,所述安装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支撑板与安装板,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避让台阶、所述安装板和部分所述支撑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散热通道。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凸筋,所述支撑凸筋抵接于所述电控盒,并使所述电控盒与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且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二避让台阶,所述第二散热孔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于空调器内设置安装件,电控盒安装于所述安装件,并与安装件围合形成第一散热通道,冷却风穿过第一散热通道,从而带走电控盒表面的热量。且壳体朝向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侧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及朝向与第一侧相异的第二侧开设有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通过容置空间连通第一散热孔,从而通过第一散热通道内的空气流动形成负压,促进容置空间内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散热效率,及时为电控盒散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一实施例中的电控盒的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控盒拆下防火壳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控盒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电控盒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电控盒的再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电控盒沿B-B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电控盒沿C-C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中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安装件;11、支撑板;12、安装板;13、支撑凸筋;2、电控盒;21、第一散热通道;211、散热翅片;212、进风端;213、出风端;22、壳体;221、绝缘壳;222、防火壳;223、让位过口;23、第一散热孔;24、第二散热孔;25、散热槽;251、第二开口;252、避让沉台;253、第一开口;26、导风罩;27、第一避让台阶;28、第二避让台阶;29、容置空间;291、电路板;3、换热器;4、风机组件;41、进风侧。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是便于用户实现个人安装的分体式空调器,其采用柔性冷媒管连接空调室内机的室内侧换热器和空调室外机的室外侧换热器,并在设备出厂前就向冷媒回路内注入冷媒。如此,当用户自行安装设备时,只需要分别固定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即可,而不需要装配冷媒管和加注冷媒,从而降低安装难度,实现用户个人安装。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还可以是普通的分体式空调器,或者一体式空调器。
请参阅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空调器包括:
安装件1,设于空调器;以及
电控盒2,设于空调器内,并与安装件1围合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1,电控盒2包括壳体22和功率器件,壳体22内形成有容置空间29,功率器件设于容置空间29,壳体22具有朝向第一散热通道21的第一侧、及朝向与第一侧相异的第二侧,第一侧设有第一散热孔23,第二侧设有第二散热孔24,且第二散热孔24通过容置空间29连通第一散热孔23。
具体而言,该空调器可以为空调室内机,也可以为空调室外机,也即该电控盒2可以安装于空调室内机,也可以安装于空调室外机。电控盒2的壳体22内设有容置空间29,用于容纳电路板291和一些功率器件。其作为负责控制空调的启动、运行、停机以及各种模式的切换,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出,很可能致使其内部的功率器件发生高温失效,甚至发生过热燃烧,影响空调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电控盒2和供其安装的安装件1围合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1,冷却风穿过第一散热通道21,从而带走电控盒2表面的热量,且壳体22朝向第一散热通道21的第一侧开设有第一散热孔23,第二侧开设有第二散热孔24,第二散热孔24通过容置空间29连通第一散热孔23,从而通过第一散热通道21内的空气流动形成负压,促进容置空间29内的空气流动,于电控盒2内也形成一散热通道,从而加快散热效率,及时为电控盒2散热。
其中,第二侧与第一侧的朝向相异,使得第二侧和第一侧可以配置为设于壳体22相邻设置的两个侧壁,也可以配置为设于壳体22相背设置的两个侧壁,也即第二散热孔24不朝向第一散热通道21设置,从而在第一散热孔23和第二散热孔24之间形成压差,以促进电控盒2内的空气流动。
请参阅图9和图10,该空调器内具有换热器3和风机组件4,换热器3间隔设于风机组件4的进风侧41,且换热器3朝向空调器的进风口设置,且第一散热通道21的进风端212设于换热器3背离风机组件4的一侧,以直接连通空调器的进风口,第一散热通道21的出风端213设于换热器3朝向风机组件4的一侧,以连通进风侧41,使得第一散热通道21的进风端212和出风端213跨设于换热器3设置,使得流经第一散热通道21的空气,无需经过换热器3的换热,为自然风。若进入第一散热通道21的气体为换热后的气体,如制冷模式下,换热器3换热后的气流温度较低,进入第一散热通道21可能产生凝露,凝露堆积在第一散热通道21中难以排出,还可能由第二散热孔24进入电控盒2内部,这样水滴容易掉落到电控盒2的功率器件上,易引起故障。而制热模式下,换热器3换热后的气体温度较高,进入第一散热通道21难以达到散热的效果,故而使第一散热通道21的进风端212直接连通进风口,能够尽量多的减少换热器3换热后的气体进入第一散热通道21的可能,从而减少第一散热通道21内形成凝露的可能。
且第一散热通道21的出风端213设于换热器3朝向风机组件4的一侧,以连通进风侧41,风机组件4的进风侧41形成有负压区,出风端213直接连通进风侧41,也能有效加快流经第一散热通道21的气流的流速,从而进一步加快电控盒2表面及内部的空气流动,从而快速带走电控盒2产生的热量,以帮助电控盒2散热。
其中,安装件1可以设置于空调器内,本实施例中该安装件1固定于风机组件4,并设于换热器3的上方,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件1也可以配置为空调器机壳的一部分。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22包括绝缘壳221、及包覆于绝缘壳221的外侧的防火壳222,第二散热孔24设于防火壳222,绝缘壳221上开设有散热结构,散热结构能够使容置空间29和第二散热孔24连通,功率器件的至少部分靠近散热结构设置。
具体而言,为了保证电控盒2的用电安全和使用安全,壳体22包括绝缘壳221和包覆于绝缘壳221外围的防火壳222,该绝缘壳221通常为塑料等绝缘材料,该防火壳222通常为金属等防火材料。第二散热孔24设于防火壳222,对应绝缘壳221上开设有散热结构,使得第二散热孔24通过散热结构连通容置空间29,从而使得冷却风由第二散热孔24,经过散热结构后进入电控盒2的内部,从而为电控盒2内的功率器件散热。
其中,多个功率器件中的至少部分靠近散热结构或第一散热孔23设置,从而使得气流由散热结构流向第一散热孔23时,能够尽可能多的经过功率器件,从而直接带走功率器件表面的温度,从而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率。该散热结构可以配置为设于绝缘壳221上的第三散热孔,也可以配置为贯穿绝缘壳221的散热槽。
请参阅图2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散热结构配置为设于绝缘壳221的散热槽25,且散热槽25具有朝向容置空间29的第一开口253、及朝向防火壳222的第二开口251,第二开口251连通第二散热孔24。具体而言,散热结构配置为设于绝缘壳221的散热槽25,且散热槽25具有朝向容置空间29的第一开口253、及朝向防火壳222的第二开口251,相较于直接设置散热口,本方案能够保证散热结构的结构强度,第二开口251连通第二散热孔24,使得第二散热孔24连通容置空间29。
请参阅图3至图6,图4和图6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电控盒2内气流流动的方向,为减少外部灰尘或者水分等杂质进入容置空间29的可能,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51和第二散热孔24的朝向不同。具体而言,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孔24的朝向不同,即第二散热孔24未直接连通容置空间29。散热结构配置为散热槽,且该散热槽连通第二散热孔24的第二开口251与第二散热孔24的朝向不同,从而使得气流流出第二散热件24和流入第二开口251时的方向不同,从而改变第二散热件24和第二开口251的连通方向,不仅能够减少外部灰尘或者水分等杂质随着第二散热孔24进入容置空间29内,影响电控盒2的用电安全,而且当电控盒2内的功率器件发生过热燃烧,其也能减少电控盒2内的火焰可能直接窜出电控盒2的可能,有助于控制火焰的强度,也能减少电控盒2外的器件发生损坏。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开口253和第二散热孔24的朝向不同,从而使得气流流出第二散热件24和流出第一开口253时的方向不同,也能达到减少外部灰尘或者水分等杂质进入容置空间29内,并减少电控盒2内的火焰可能直接窜出电控盒2的可能。且为了实现第二开口251和第二散热孔24的朝向不同,第二散热孔24和散热结构分设于壳体22相邻且呈夹角的两个侧面(将绝缘壳221和防火壳222看做一个整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第二开口251和第二散热孔24的朝向相同,且第二散热孔24和第二开口251错位设置,也即第二散热孔24和散热结构设置于壳体22的同一侧壁,通过二者错位设置,延长第二散热孔24至散热结构路径,从而提高外部灰尘或者水分等杂质进入容置空间29的难度。其中,第二散热孔24和散热结构错位设置,也即二者在壳体22上的设置位置不同,此时,优选地,第二散热孔24和散热结构完全不重叠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孔24和散热结构部分重叠设置。
且绝缘壳221和防火壳222的局部间隙设置,以使散热结构连通第二散热孔24,也即绝缘壳221和防火壳222在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孔24之间的位置并未抵接,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在绝缘壳221和防火壳222之间形成一连通通道,方便外部气流进入第二散热孔24后由该连通通道进入散热结构,进而流入容置空间。其中,可以使防火壳222于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孔24之间的位置向外隆起,以使二者局部间隙设置;也可以使绝缘壳221于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孔24之间的位置向内凹陷,以使二者局部间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绝缘壳221的局部设有向电控盒2的内部凹陷的避让沉台252,且避让沉台252由散热结构向第二散热孔24延伸。也即采用绝缘壳221局部向内凹陷的形式使二者局部间隙设置,此种设置方式有助于提高电控盒2表面的平稳性。
且为了进一步减少外部灰尘或者水分等杂质进入容置空间29的可能,每一所述第二散热孔24的面积小于每一第二开口251的面积,第二开口251的面积越大,有助于提高容置空间29的进风量,气流由进入第二散热孔24进入容置空间29越容易,第二散热孔24的面积越小,外部灰尘或者水分等杂质进入第二散热孔24越困难,也即设计每一所述第二散热孔24的面积小于每一第二开口251的面积,从而使得第二散热孔24能够对进入第二开口251的气流进行过滤,从而减少外部灰尘或者水分等杂质进入容置空间29的可能。其中,为保证进风量,多个第二散热孔24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散热结构的总面积。且所述第二散热孔24的面积小于第二开口251的面积,在电控盒2发生过热燃烧时,第二散热孔24能到起到进一步分散火焰,降低火焰强度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8,第一散热通道21内设有散热器,第一散热孔23朝向散热器设置,从而加快电控盒2表面的空气流动和散热面积,快速带走电控盒2产生的热量,以帮助电控盒2散热。
进一步的,散热器配置为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211,且散热翅片211沿第一散热通道21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散热孔23朝向多个散热翅片211的侧面。具体地,该散热翅片211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从而快速将电控盒2表面的热量导出,且多个散热翅片211在第一散热通道21内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散热翅片211之间形成小的散热通道,从而增大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从而进一步带走散热翅片211表面的热量,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
且散热翅片211沿第一散热通道21的延伸方向延伸,也即散热翅片211由进风端212向出风端213延伸设置。多个散热翅片211形成的小的散热通道由进风端212向出风端213延伸,从而减少气流在第一散热通道21内被阻挡的可能,从而有效保证第一散热通道21内的空气流动,进而提高散热翅片211表面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其中,散热翅片211的表面配置为波浪面,从而进一步增加散热翅片211的有效散热面积,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第一散热孔23朝向多个散热翅片211的侧面,也即第一散热孔23朝向多个散热翅片211的排布方向,也即第一散热孔23朝向其最近的散热翅片211的最大面积处,当电控盒2发生过热燃烧时,该散热翅片211能够进一步阻挡火焰的蔓延,从而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使用安全。
请参阅图1、图3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23的外周设有导风罩26,导风罩26抵接于散热翅片211。具体而言,导风罩26能够进一步为流出第一散热孔23的气流导向至散热翅片211上,从而方便控制气流流向,另一方面该导风罩26也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从而阻挡第一散热通道21内的气体倒灌至第一散热孔23内,致使气流紊乱的可能。此外,导风罩26抵接于散热翅片211,有助于与散热翅片211共同围合形成一相对封闭的通道,进一步控制电控盒2的火焰蔓延,减少火焰由导风罩26和散热翅片211之间的间隙泄出的可能。
为方便壳体22的加工,壳体22包括绝缘壳221、及包覆于绝缘壳221的外侧的防火壳222,导风罩26一体成型于绝缘壳221,防火壳222设有供导风罩26适配伸出的让位过口223。具体而言,因该绝缘壳221一般为塑料材质,因此该绝缘壳221可以与导风罩26一体注塑成型,从而方便壳体22的加工和装配。防火壳222处设置有与之适配的让位过口223,从而方便导风罩26伸出防火壳222。相较于导风罩26设于防火壳222,本方便不仅方便壳体22加,而且减少气流进入防火壳222和绝缘壳221之间的可能。在其它实施例中,导风罩26也可以设于防火壳222,导风罩26可以与防火壳222一体冲压成型。在其它实施例中,导风罩26也可以与绝缘壳221分体成型,如二者通过卡接或者粘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功率器件包括位于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之间的电路板291、及靠近第一散热通道21的第一功率器件,电路板291上设有靠近第一散热孔23的第二功率器件。具体而言,电路板291设于第一散热孔23和第二散热孔24之间,也即电路板291设于电控盒2内部的散热路径上,且电路板291上设有靠近第一散热孔23的第二功率器件,靠近第一散热孔23设置,既能够通过第一散热通道21内散热器散热,又能够通过第一散热孔23散热,从而快速为该大电容散热。电控盒2内靠近第一散热通道21设有第一功率器件,从而方有效为电控盒2散热,减少电控盒2发生过热燃烧的可能。
其中,第一功率器件和第二功率器件均为电控盒2内功耗较大的功率器件,如变频模块、整流桥堆、大电抗器、滤波器、大直流滤波电容等。
请参阅图1、图2、图9和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22朝向安装件1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避让台阶27,安装件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支撑板11与安装板12,壳体22安装于支撑板11,第一避让台阶27、安装板12和部分支撑板11围合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1。具体而言,支撑板11与安装板12呈夹角设置,支撑板11往往水平放置于换热器3的上方,该安装板12设于支撑板11的一端,且安装板12与电控盒2相对间隔设置,使得电控盒2的外壁、安装板12和部分支撑板11围合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1,使得散热器设置在第一散热通道21内,从而为电控盒2朝向安装板12的侧壁散热。第一散热通道21的出风端213可以直接配置为设于支撑板11的出风口,从而使得出风口朝向风机组件4的进风侧41设置,从而减少第一散热通道21至风机组件4的进风侧41的流动路径,并方便第一进风通道的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1的进风端212可以配置为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分别设于支撑板11、安装板12、及电控盒2、安装板12和支撑板11围合形成进风口,也即在散热腔的侧壁和底壁均设置进风口,不仅增加进风口的数量,也能增加进风路径,从而保证流经第一散热通道21的气流量。
进一步的,支撑板11上设有支撑凸筋13,支撑凸筋13抵接于电控盒2,并使电控盒2与支撑板11间隔设置,且壳体22朝向支撑板11的一侧设有第二避让台阶28,第二散热孔24设于第二避让台阶28。
具体而言,为进一步增大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支撑板11上设有支撑凸筋13,且多个支撑凸筋13沿第一散热通道21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多个支撑凸筋13、支撑板11及电控盒2共同形成第二散热通道,该第二散热通道的进风端212连通主进风口,出风端213连通与第一散热通道21的出风端213,从而增大电控盒2朝向支撑板11的侧壁表面的气流流速,从而进一步增大电控盒2的散热面积,增加电控盒2的散热效率。
且壳体22朝向支撑板11的一侧设有第二避让台阶28,第二散热孔24设于第二避让台阶28。使得由空调器的进风口进入第二散热通道的气流,一部分沿第二散热通道流动至第一散热通道21的出风端213,另一部分进入容置空间29,从而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果,且第二散热台阶能够进一步增大壳体22朝向支撑板11的一侧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效率。其中,第一避让台阶27和第二避让台阶28可以均为利用电控盒2的内剩余空间形成,从而在不增大电控盒2的整体体积的情况下,提高电控盒2的散热面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件,设于所述空调器;以及
电控盒,设于所述空调器内,并与所述安装件围合形成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电控盒包括壳体和功率器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功率器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侧、及朝向与所述第一侧相异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侧设有第二散热孔,且所述第二散热孔通过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绝缘壳、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壳的外侧的防火壳,所述第二散热孔设于所述防火壳,所述绝缘壳上开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能够使所述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散热孔连通,所述功率器件的至少部分靠近所述散热结构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配置为设于所述绝缘壳的散热槽,且所述散热槽具有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开口、及朝向所述防火壳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朝向不同,且所述绝缘壳和所述防火壳的局部间隙设置,以使所述散热结构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孔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二散热孔和所述第二开口错位设置,所述绝缘壳和所述防火壳的局部间隙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的局部设有向所述电控盒的内部凹陷的避让沉台,且所述避让沉台由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第二散热孔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内设有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孔朝向所述散热器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配置为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且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散热孔朝向多个所述散热翅片的侧面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外周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抵接于所述散热翅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绝缘壳、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壳的外侧的防火壳,所述导风罩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壳,所述防火壳设有供所述导风罩适配伸出的让位过口。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之间的电路板、及靠近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功率器件,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孔的第二功率器件。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安装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避让台阶,所述安装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支撑板与安装板,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避让台阶、所述安装板和部分所述支撑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散热通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凸筋,所述支撑凸筋抵接于所述电控盒,并使所述电控盒与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且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二避让台阶,所述第二散热孔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台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4216319302 | 2024-07-10 | ||
| CN202421631930 | 2024-07-10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223178999U true CN223178999U (zh) | 2025-08-01 |
Family
ID=96542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421851798.6U Active CN223178999U (zh) | 2024-07-10 | 2024-07-31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223178999U (zh) |
-
2024
- 2024-07-31 CN CN202421851798.6U patent/CN2231789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210008133U (zh) | 散热装置及通信设备 | |
| JP2007198684A (ja) | 空気調和機用電源箱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 JP7718768B2 (ja) | 電気制御ボックス、エアコン室外機及びエアコン | |
| KR20230053651A (ko) | 탈모 장치 | |
| CN215412220U (zh) |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 CN115750290A (zh) | 一种防凝露结构、集成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 CN222187140U (zh) | 室内机及暖通设备 | |
| CN223178999U (zh) | 空调器 | |
| CN222108283U (zh) | 一种电控箱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 |
| CN220062206U (zh) | 暖通设备 | |
| CN220471927U (zh) | 暖通设备 | |
| CN215683101U (zh) | 电控装置和空调器 | |
| CN218846303U (zh) | 空调器 | |
| WO2024041055A1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 |
| CN216844927U (zh) | 一种电控盒、控制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 |
| CN208920373U (zh) |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 |
| CN218103719U (zh) | 壳体结构、电控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 |
| WO2022037030A1 (zh) | 电动车控制器散热装置 | |
| JP2002243210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 CN218993532U (zh) | 室外机用侧板组件、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 |
| CN223258347U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 CN221800130U (zh) | 一种ec离心风机 | |
| CN223387484U (zh) | 一种高效散热器 | |
| CN116293950B (zh) | 空调器 | |
| CN216953295U (zh) | 空调室外机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