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369226B - 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9226B
CN102369226B CN2010800155341A CN201080015534A CN102369226B CN 102369226 B CN102369226 B CN 102369226B CN 2010800155341 A CN2010800155341 A CN 2010800155341A CN 201080015534 A CN201080015534 A CN 201080015534A CN 102369226 B CN102369226 B CN 1023692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cal polymerizable
polymerizable compound
organo
borane
restri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55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69226A (zh
Inventor
D·安
考丽萨·K·李
克里斯多佛·L·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w Silicon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w Corn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w Corning Corp filed Critical Dow Corn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69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9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69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9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on to a macromolecule having groups capable of inducing the formation of new polymer chains bound exclusively at one or both ends of the starting macromolecu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on to a macromolecule having groups capable of inducing the formation of new polymer chains bound exclusively at one or both ends of the starting macromolecule
    • C08F293/00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on to a macromolecule having groups capable of inducing the formation of new polymer chains bound exclusively at one or both ends of the starting macromolecule using free radical "living" or "controlled" polymerisation, e.g. using a complex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 C08F29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 C08F299/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from 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5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selected from boron, aluminium,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or rare earth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8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使用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形成了非无规共聚物且控制了其结构:以足以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速率,组合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解络剂。非无规共聚物可以是硅梯度聚合物。为形成硅梯度共聚物,在有机硼烷引发剂和有机硼烷解络剂的存在下,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硅梯度共聚物具有由有机部分组成的聚合物主链且具有至少一个含硅的侧基。

Description

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一种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以足以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速率,组合有机硼烷引发剂、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解络剂。
相关领域描述
共聚物,还称为杂聚物,是本领域熟知的且衍生于两个(或更多个)单体。共聚物可形成许多不同的构型,且可被分类为无规共聚物或非无规共聚物。非无规共聚物的实例包括嵌段构型、交替构型、递变嵌段构型(还称为渐变嵌段或循环)、具有无规中嵌段(random mid-block)的嵌段构型、反向递变嵌段构型和梯度构型,正如在图1和图2a-2f分别示出的。
基于聚合物主链的不同,共聚物构型相互不同。例如,无规共聚物具有包含两个或更多个单体的无规排序的主链。更具体地,无规共聚物是聚合物主链中的聚合单体无确定顺序的共聚物。在某些位置存在任何特定聚合单体的机率与相邻的聚合单体无关。通常在未对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彼此的聚合顺序或聚合速率施加控制时,通过在第二单体存在下聚合第一单体来形成无规共聚物。
除了无规共聚物外,非无规共聚物可包括梯度共聚物,如上文开始介绍的。梯度共聚物具有沿整个聚合物主链的组分梯度。正如在图2f中示出的,组分梯度的单体类型不同且通常包括共聚物的第一端处高浓度的第一单体和共聚物的第二端处高浓度的第二单体。正如在C.L.H.Wong等人Macromolecules 2007,40(16),5631-5633中解释的,梯度共聚物显示出沿整个长度的聚合物主链或至少沿大部分聚合物主链的单体组分的渐变。由单独地将形成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均聚物的单体形成的梯度共聚物通常呈现出具有宽的宽度(即,正如用DSC、DMA或类似技术测定的玻璃化转变峰的幅度)的至少一个Tg。认为Tg宽度由沿聚合物主链长度的多种局部化学环境引起,局部化学环境控制局部的协同运动,正如在M.D.Lefebvre等人,Macromolecules,2004,37(3),1118-1123和J.Kim等人,Macromolecules,2006,39(18),6152-6160两者中进一步描述。另外,正如在K.R.Shull,Macromolecules,2002,35(22),8631-8639和C.L.H.Wong等人,Macromolecules 2007,40(16),5631-5633两者中解释的,与其它类型的共聚物相比,认为梯度共聚物主链的组分的渐变是由减小的链间斥力引起的。减小的链间斥力被认为转而为梯度共聚物提供独特的表面特性(例如,较高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这扩大梯度共聚物在不同应用(例如在共聚物相容化应用)中的实用性。
通常使用活性阴离子自由基聚合技术或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CRP),例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物(ATRP)、氮氧稳定CRP(NM-CRP)和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RAFT)聚合形成梯度共聚物。ATRP通常使用卤代烷作为引发剂和简单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NM-CRP通过偶合利用可逆失活。RAFT聚合利用通过可逆失活机理的聚合物自由基的终止反应的取代。虽然这些方法提供了对梯度共聚物的形成的适当控制,但这些方法是耗时的且复杂的,以及由于程序上的复杂性和时间密集步骤而不能够有效地形成梯度共聚物。另外,开环易位聚合(ROMP)也用于形成梯度共聚物,但只用环烯烃共聚单体形成梯度共聚物。总之,上述方法导致增加的生产时间、成本和/或生产复杂性。
与梯度共聚物不同,嵌段共聚物不具有沿整个聚合物主链的组分梯度,而相反包含单体的相邻嵌段,其中每个嵌段在其中仅包含一种类型的单体。可选择地,相邻嵌段中的每个可包含由单一种类的单体形成但具有不同组分或顺序分布的单元。嵌段共聚物还可以包含中间非重复亚单元,被称为连接嵌段,以连接共聚物的不同嵌段。具有两个或三个不同嵌段的嵌段共聚物在本领域分别已知为二嵌段共聚物和三嵌段共聚物。
标准嵌段共聚物的变体在本领域也是已知的且包括递变(渐变)嵌段共聚物、反向递变嵌段共聚物和包含无规中嵌段部分的嵌段共聚物,正如在图2c-2e中示出的。递变嵌段共聚物不同于标准嵌段共聚物且不包含精确的阶跃变化。相反,递变嵌段共聚物具有使组分从一种单体逐渐地、一致地变化至另一种单体的主链。反向递变嵌段共聚物还具有组分变化但较少一致地变化的主链。包含中嵌段无规段的嵌段共聚物具有在第一端包含一浓度的第一类型单体且在第二端包含一浓度的第二类型单体的主链。然而,在主链的中间,这种类型的共聚物包含无规的且散置的单体段。嵌段共聚物构型中的每种通常包括与嵌段共聚物的相反端处的不同单体浓度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窄的不同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通过使用活性聚合物技术如ATRP、RAFT、ROMP和活性阳离子聚合或活性阴离子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正如上文描述的,这些方法是困难的且耗时的,且不能够有效地且准确地形成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嵌段共聚物。使用这些方法导致增加的生产复杂性。因此,仍存在开发形成包括梯度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两者的非无规共聚物的改进的方法的可能性。
发明和优点概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成无规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足以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速率,组合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解络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硅梯度聚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成非无规共聚物且通过允许控制聚合物“构造(architecture)”的受控的聚合速率来控制其结构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更具体地,控制聚合物构造允许生产具有特定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表面活性、机械减振、机械加固、能量吸收和相容化)的非无规共聚物。另外,本方法允许用较便宜的加工步骤且在低的温度如室温下用一系列单体更快地进行非无规共聚物的形成,从而降低成本同时保留自由基聚合技术的通用性。此外,本发明允许以高收率、且不需要重金属催化剂下形成具有窄的多分散性指数的非无规共聚物。
若干附图的简述
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同时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将易于领会,同时被更好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无规共聚物的示意图;
图2a是非无规嵌段共聚物的示意图;
图2b是非无规交替共聚物的示意图;
图2c是非无规递变/渐变嵌段共聚物的示意图;
图2d是具有无规中嵌段共聚物的非无规嵌段的示意图;
图2e是非无规反向递变嵌段共聚物的示意图;
图2f是非无规梯度共聚物的示意图;
图3是具有超过近似宽度两倍的的近似高度的第一反应器的截面图,且大体图示了比反应器的实际截面表面积小的反应器的有效反应体积的截面面积;
图4是具有超过近似高度两倍的近似宽度的第二反应器的截面图,且大体图示了比反应器的实际截面表面积小的反应器的有效反应体积的截面面积;
图5是具有近似相等的宽度与高度的第三反应器的截面图,且大体图示了比反应器的实际截面表面积小的反应器的有效反应体积的截面面积;
图6是反应器的截面图,大体图示了有效反应体积、引入反应器的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或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液滴直径、反应器的实际截面表面积和反应器的体积;
图7图示了具有分别为20℃的宽度和18℃的宽度的两个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实施例的非无规共聚物1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结果;
图8图示了具有分别为18℃的宽度和13℃的宽度的两个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实施例的非无规共聚物2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结果;
图9图示了具有两个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且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具有55℃的宽度的实施例的非无规共聚物3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结果;
图10图示了具有两个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且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具有40℃的宽度的实施例的非无规共聚物4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结果;
图11图示了无规共聚物1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结果,无规共聚物1是实施例中示出的第一对比实施例,具有两个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且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具有28℃的宽度;
图12图示了无规共聚物2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结果,无规共聚物2是实施例中示出的第二对比实施例,具有两个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且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具有30℃的宽度;
图13图示了无规共聚物3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结果,无规共聚物3是实施例中示出的第三对比实施例,具有两个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且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具有29℃的宽度;
图14图示了无规共聚物4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结果,无规共聚物4是实施例中示出的第四对比实施例,具有两个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且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具有27℃的宽度。
发明详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由自由基聚合形成非无规共聚物并控制该非无规共聚物结构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经由自由基聚合形成的硅梯度共聚物。
正如本领域已知的,共聚物是包含多于一种类型的单体即可聚合化合物的聚合产物的聚合物。应理解,术语“单体”和“可聚合化合物”在本文可互换使用。本发明的非无规共聚物可为不是无规共聚物的任何共聚物,例如在图2a-2f中示出的那些非无规共聚物。更通常地,本发明的非无规共聚物选自以下的组:嵌段共聚物、递变嵌段共聚物、梯度共聚物及其组合。最通常地,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嵌段共聚物或梯度共聚物。本发明的非无规共聚物,例如硅梯度共聚物,可用于各种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作为相容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为梯度共聚物,正如在图2f中示出。本发明还提供了硅梯度共聚物,正如上文首先介绍的。正如本领域已知的,梯度共聚物具有聚合物主链和沿整个聚合物主链的组分梯度。组分梯度的单体类型通常不同,且通常包括在共聚物的第一端的高浓度的第一单体和在共聚物的第二端的高浓度的第二单体。即,梯度共聚物沿整个长度的聚合物主链或至少沿大部分聚合物主链呈现单体组分的渐变。
由单独地将形成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均聚物的单体所形成的梯度共聚物通常呈现出具有宽的宽度(即,玻璃化转变峰的宽度)的至少一个Tg。认为Tg宽度由沿聚合物主链长度的多种局部化学环境引起,局部化学环境控制局部化的协同运动。本发明的梯度共聚物可具有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多于一个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常,梯度共聚物具有宽度大于20℃的至少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正如在图9和图10中示出。通常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非无规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正如聚合物领域熟知的,DSC是热分析技术,其中升高本发明的非无规共聚物的一定温度所需的热量与升高参照样品的一定温度所需的热量相比的差值与温度的函数。非无规共聚物和参照都被维持在几乎相同的温度下,温度随时间线性升高。在多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非无规共聚物的Tg具有大于25℃、大于30℃、从30℃至155℃、从35℃至155℃、从35℃至100℃、从35℃至80℃、从50℃至80℃、从65℃至80℃的宽度,如根据ASTM 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测定。外推终止温度和外推起始温度之间的差值作为Tg宽度测定值,正如ASTM E1356定义。虽然不期望受任何具体理论束缚,但认为该Tg宽度至少部分由沿聚合物主链的组分梯度引起。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梯度共聚物具有观测到的范围从-140℃至-95℃、-130℃至-100℃、-130℃至-110℃或-130℃至-120℃的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根据ASTM 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由外推起始温度测定。在所有另外提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中,应理解,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根据ASTM 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由外推起始温度测定的,如上文描述的。梯度共聚物还具有观测到的范围从0℃至100℃、30℃至100℃或90℃至100℃的第二(或另外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正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 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由外推起始温度测定。当然,应理解,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限制本梯度共聚物,其可具有本领域已知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梯度共聚物具有小于或等于5.0、4.0、3.0或2.0的多分散性指数(PDI),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相对于在THF中的聚苯乙烯(PS)标准品以1ml/min的流速测定。然而,应理解,梯度共聚物可具有大于5.0的PDI。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梯度共聚物具有小于2.5的PDI。正如本领域已知的,多分散性指数是梯度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与梯度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的比。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梯度共聚物具有小于或等于2.0、1.9、1.8、1.7、1.6和1.5的多分散性指数,如使用GPC测定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梯度共聚物具有如使用GPC测定的1至1.9的PDI。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梯度共聚物具有如使用GPC测定的约1.3的PDI。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梯度共聚物具有如使用GPC测定的约1至约1.5的PDI。本梯度共聚物的PDI显示出有效地、准确地且一致地生产梯度共聚物和生产具有用于许多应用的特定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梯度共聚物的能力。梯度共聚物还通常具有使用上文描述的GPC方法测定的从5,000g/mol至10,000,000g/mol、更通常从6,000g/mol至200,000g/mol、且最通常从7,500g/mol至150,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Mn)。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如在图2b中示出的交替共聚物。通常,交替共聚物由具有特定反应竞聚率的单体形成,其中第一单体通常仅与第二单体反应,且反之亦然。
在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如在图2a中示出的嵌段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可选自由分别在图2c-2e中示出的共聚物的组:递变(渐变)嵌段共聚物、具有无规中嵌段共聚物的嵌段、反向递变嵌段共聚物及其组合。正如本领域已知的,嵌段共聚物不同于梯度共聚物且不具有沿整个聚合物主链的组分梯度。嵌段共聚物通常包含不同类型单体的两个或更多个嵌段。更通常地,嵌段共聚物具有在第一端处的第一类型单体的嵌段和在第二端处的一浓度的第二类型单体的嵌段。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嵌段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具有两个不同的嵌段且已知为双嵌段共聚物。可选择地,嵌段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其中主链中的重复单元存在于用A和B表示的均聚物嵌段中以形成结构(A)m-(B)n-[(A)p-(B)q]x的共聚物,其中a和b表示重复单元且m和n各自大于1,以及p、q和x可大于或等于零。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嵌段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具有三个不同的嵌段且已知为三嵌段共聚物。通常,嵌段共聚物包含有序的结构例如微米相或纳米相被具有窄的界面宽度的区域分离的体系。嵌段共聚物还可以包含中间非重复亚单元,已知为连接嵌段,用于连接嵌段共聚物的不同嵌段。
本发明的嵌段共聚物可具有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多于一个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嵌段共聚物通常具有分别与两个或更多个单体嵌段相应的两个或更多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本发明的嵌段共聚物通常具有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它们每个具有25℃的宽度,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 E1356使用U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测定。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正如上文描述的使用DSC和ASTM E1356测定的宽度小于25℃、20℃、15℃、10℃和5℃。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嵌段共聚物具有正如上文描述的使用DSC和ASTM E1356测定的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它们彼此重叠且具有在约5℃、10℃、15℃、20℃或25℃内的彼此的中点温度。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嵌段共聚物具有正如上文描述的使用DSC和ASTM E1356测定的观测到的范围从-140℃至-95℃、-130℃至-100℃、-130℃至-110℃或-130℃至-120℃的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嵌段共聚物还具有正如上文描述的使用DSC和ASTM E1356测定的观测到的范围从-20℃至300℃、-10℃至150℃或-0℃至130℃的一个或多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嵌段共聚物具有正如上文描述的使用DSC和ASTME1356测定的观测到的范围从90℃至150℃、10℃至70℃、15℃至60℃、13℃至19℃或40℃至55℃的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当然,应理解,嵌段共聚物可分别具有上述范围内的任何第一或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或温度范围。还应理解,这些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限制本嵌段共聚物,本嵌段共聚物可选择地可具有本领域已知的任何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或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嵌段共聚物具有正如上文描述的如使用GPC测定的小于或等于5.0、4.0、3.0或2.0的PDI。然而,应理解,嵌段共聚物可具有大于5.0的PDI。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嵌段共聚物可具有如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的小于或等于1.9的PDI。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嵌段共聚物具有正如上文描述的如使用GPC测定的小于或等于1.8、1.7、1.6和1.5的多分散性指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嵌段共聚物具有正如上文描述的如使用GPC测定的从1至1.5的PDI。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嵌段共聚物具有正如上文描述的如使用GPC测定的约1.3的PDI。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梯度共聚物具有如使用GPC测定的从约1至约1.5的PDI。正如上文刚描述的,嵌段共聚物的PDI显示出有效地、准确地且一致地生产梯度共聚物和生产具有用于许多应用的特定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嵌段共聚物的能力。嵌段共聚物还通常具有使用上文描述的GPC方法测定的从5,000g/mol至10,000,000g/mol、更通常从6,000g/mol至200,000g/mol、且最通常从7,500g/mol至150,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Mn)。
参考前文,本发明的硅梯度共聚物包含含有至少一个硅(Si)原子的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聚合产物。在有机硼烷引发剂和有机硼烷解络剂的存在下,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在下面将更详细描述每一种有机硼烷引发剂和有机硼烷解络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硅梯度共聚物具有由有机部分组成的聚合物主链且具有在聚合物主链侧的至少一个含硅的基团。所述有机部分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有机部分。所述含硅的基团也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含硅的基团且通常选自以下的组:聚硅氧烷、聚硅烷及其组合。本文公开的聚硅氧烷和聚硅烷中的任一种可以是所述含硅的基团。另外,硅梯度共聚物可具有上文关于梯度共聚物所描述的任一PDI、Tg或Tg的宽度。可由本发明的方法形成硅梯度共聚物、上文描述的梯度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非无规共聚物。
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足以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速率,组合(1)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2)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3)有机硼烷解络剂。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相互不同但两者都可以是有机的和/或都可以包含硅原子。通常,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以从10重量份至90重量份、更通常从20重量份至80重量份、且最通常从25重量份至75重量份每100重量份用于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所有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总和的量进行反应。
正如刚在上文描述的,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以是有机的且无硅原子或可包含硅原子。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任何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且可以是包含不饱和且能够经历自由基聚合的单体、二聚物、低聚物、预聚物、聚合物或大分子单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基本上无硅,即,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不包括实质上影响非无规聚合物的基本的且新颖的特性的任何硅化合物。应理解,术语“基本上无”指硅的浓度为每100万份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小于5,000份,更通常地小于900份,且最通常地小于100份包含硅的化合物。可选择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以是完全无硅的。
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选自以下的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醚、烯酸酯(alkenoate)、(甲基)丙烯酰胺、碳酸酯、酞酸酯、乙酸酯、衣康酸酯、其卤素取代的同系物,及其组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包括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的合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二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硬酯酰酯、甲基丙烯酸硬酯酰酯、丙烯酸四氢糠基酯、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丙烯酸己内酯、丙烯酸全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全氟丁酯、丙烯酸1H,1H,2H,2H-十七氟癸基酯、甲基丙烯酸1H,1H,2H,2H-十七氟癸基酯、四氢全氟丙烯酸酯、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双酚A丙烯酸酯、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叔辛基丙稀酰胺、丙烯酸氰乙酯(cyanotethylacrylates)、双丙酮丙烯酰胺、N-乙烯基乙酰胺、N-乙烯基甲酰胺、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六氟双酚A二丙烯酸酯、六氟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叔辛基丙稀酰胺、丙烯酸氰乙酯、双丙酮丙烯酰胺、N-乙烯基乙酰胺、N-乙烯基甲酰胺及其组合。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仅包括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团。可选择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包括丙烯酸酯官能团和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团两者。通常,可以使用但优选以避免交联的低摩尔量使用具有多于一个自由基可聚合物基团的化合物。
返回参考上文烯酸酯,烯酸酯的合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烷基-N-烯酸酯、甲基-3-丁烯酸酯及其组合。碳酸酯的合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烷基碳酸酯、烯丙基烷基碳酸酯例如烯丙基甲基碳酸酯、二烯丙基焦碳酸酯、二烯丙基碳酸酯及其组合。用于本发明的合适的衣康酸酯包括但不限于:烷基衣康酸酯,例如二甲基衣康酸酯。合适的乙酸酯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烷基乙酸酯、烯丙基乙酸酯、烯丙基乙酰乙酸酯及其组合。酞酸酯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烯丙基酞酸酯、二烯丙基酞酸酯及其组合。
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还可包括每分子具有平均至少一个自由基可聚合基团的大分子单体。合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末端的有机化合物、每分子具有平均一个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团的化合物等。可以用丙烯酸酯基团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团官能化的合适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烃的聚合物如聚异丁烯、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和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醚如聚氧化乙烯和聚氧化丙烯、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脲、聚甲基丙烯酸酯、部分氟化或全氟化的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氟橡胶、末端不饱和的烃、烯烃、聚烯烃及其组合。在其中大分子单体的自由基可聚合单元是单官能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大分子单体自身还包括不同于本发明的非无规共聚物的共聚物。还可使用一类每分子具有平均至少一个自由基可聚合基团且具有传输电子、离子、空穴和/或声子的能力的导电单体、掺杂剂、低聚物、聚合物和大分子单体。非限制性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4,4′4″-三[N-(3(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和4,4′4″-三[N-(3(苯甲酰氧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还预期,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包括包含丙烯氧基烷基如丙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氧基烷基如甲基丙烯氧基丙基、和/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不饱和有机基团的化合物:具有2-12个碳原子的烯基,包括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和己烯基;具有2-12个碳原子的炔基,包括乙炔基、丙炔基和丁炔基;及其组合。所述不饱和有机基团可包括在低聚和/或聚合的聚醚中的自由基可聚合基团,包括烯丙氧基聚(氧化烯)基团,其卤素取代的类似物及其组合。
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还可包括包含并入自由基可聚合基团的官能团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关于非自由基反应性官能团可以是单官能的或多官能的,且可允许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成线型聚合物、支化聚合物、共聚物、交联聚合物,及其组合。所述官能团可包括本领域已知用于加成和/或缩合可固化组合物的任何官能团,例如不饱和基团、羟基、酯基团等。
此外,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以是液体、胶质或固体,且可以具有任何粘度。如果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是液体,则粘度可等于或大于25℃时0.001Pa·s。如果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是胶质或固体,则在高温下,通过施加剪切或通过用合适的稀释剂或溶剂稀释,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流动。
可选择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包含硅(Si)原子。即,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包含至少一个硅原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选自以下的组:有机硅烷、有机聚硅氧烷、及其组合。可选择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包括选自以下的组的化合物:有机硅烷、有机聚硅氧烷和硅酮-丙烯酸酯。这些化合物可包括丙烯酰氧基烷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官能化的硅烷(例如丙烯酰基官能化的硅烷)以及丙烯酰氧基烷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官能化的有机聚硅氧烷。应理解,用于本发明目的时,丙烯酰氧基烷基(acryloxyalkyl)等同于丙烯酰基氧基烷基(acryloyloxyalkyl)。这些化合物每分子还可具有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自由基可聚合基团。化合物中的自由基可聚合基团的平均浓度范围可为0.1至50摩尔百分比的包含不饱和有机部分的自由基可聚合基团。不饱和有机基团可包括但不限于:烯基、炔基、丙烯酸酯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团及其组合。不饱和有机基团的“摩尔百分比”定义为这些化合物中的包含硅氧烷部分的不饱和有机基团的摩尔数与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硅氧烷部分的总摩尔数的比,乘以100。
可选择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包括具有以下通用结构的有机硅烷:
RnSi(OR’)4-n
其中n是小于或等于4的整数,且其中R和R’中的至少一个独立地包含自由基可聚合基团。如果R和R’中仅有一个包含自由基可聚合基团,则另一个可包含无脂肪族不饱和的一价有机基团。R和/或R’可各自独立地包含氢、卤素原子和有机基团中的一种,该有机基团包括但不限于:烷基、卤代烷基、芳基、卤代芳基、烯基、炔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基团。R和/或R’还可各自独立地包含其它有机官能团,该其它有机官能团包括但不限于:缩水甘油基团、胺基团、醚基团、氰酸酯基团、异氰基团、酯基团、羧酸基团、羧酸盐基团、琥珀酸酯基团、酸酐基团、巯基团、硫化物基团、叠氮化物基团、磷酸酯基团、膦基团、掩蔽的异氰基团、羟基及其组合。一价有机基团通常具有1至20个、更通常1至10个碳原子。一价有机基团可包括烷基,烷基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丙基、戊基、辛基、十一基、十八基及其组合。一价有机基团还可包括环烷基,环烷基包括但不限于环己基。一价有机基团还可包括芳基,芳基包括但不限于: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苄基、2-苯基乙基及其组合。一价有机基团还可包括烷氧基聚(氧化烯)基团,烷氧基聚(氧化烯)基团包括但不限于:丙氧基聚(氧化乙烯)、丙氧基聚(氧化丙烯)、丙氧基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其卤素取代的型式及其组合。另外,一价有机基团可包括氰基官能团,氰基官能团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氰乙基、氰丙基及其组合的氰烷基。一价有机基团还可包括卤代烃基,卤代烃基包括但不限于:3,3,3-三氟丙基、3-氯丙基、二氯苯基和6,6,6,5,5,4,4,3,3-九氟己基及其组合。一价有机基团还可包括咔唑基团,例如3-(N-咔唑基)丙基、芳基氨基官能团如4-(N,N-二苯基氨基)苯基-3-丙基和卤代烃基如3,3,3-三氟丙基、3-氯丙基、二氯苯基和6,6,6,5,5,4,4,3,3-九氟己基。通常,自由基可聚合基团包括脂肪族不饱和基团,其中至少一个双键位于末端位置、中间位置、或末端位置和中间位置两者处。可选择地,自由基可聚合基团包括丙烯酸酯基团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团。
还预期,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包括但不限于: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酰氧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基一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基一甲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己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四-(烯丙氧基硅烷)、四-(3-丁烯基-1-氧基)硅烷、三-(3-丁烯基-1-氧基)甲基硅烷、二-(3-丁烯基-1-氧基)二甲基硅烷、3-丁烯基-1-氧基三甲基硅烷和/或其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还被限定为具有以下平均单元式的聚有机硅氧烷:
(R’3SiO1/2)x(R’2SiO2/2)y(R’SiO3/2)z
其中x和y是正数,z大于或等于零,且至少一个R’包含自由基可聚合基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包含有机聚硅氧烷时,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具有线型结构、支化结构、高支化结构或树脂结构。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还可以是均聚的或共聚的。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包括丙烯酸酯基团和甲基丙烯酸酯基团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聚有机硅氧烷还被限定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的聚有机硅氧烷。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聚有机硅氧烷还被限定为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还被限定为具有下式中的至少一种的化合物:
(a)R1 3SiO(R1 2SiO)a(R1R2SiO)bSiR1 3
(b)R3 2R4SiO(R3 2SiO)c(R3R4SiO)dSiR3 2R4
(c)R3 2R4SiO(R3 2SiO)c(R3R4SiO)dSiR3 3
在式(a)中,a和b是整数,且各自通常具有小于或等于20,000的平均值,以及b通常具有至少1的平均值。另外,R1通常包含一价有机基团。合适的一价有机基团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官能团例如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和丁烯基,炔基例如乙炔基和丙炔基,芳族基团例如苯基、甲苯基和二甲苯基,氰烷基例如氰乙基和氰丙基,卤代烃基例如3,3,3-三氟丙基、3-氯丙基、二氯苯基和6,6,6,5,5,4,4,3,3-九氟己基,烯氧基聚(氧化烯)基团例如烯丙氧基(聚氧化乙烯)、烯丙氧基聚(氧化丙烯)和烯丙氧基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基团、烷氧基聚(氧化烯)基团例如丙氧基(聚氧化乙烯)、丙氧基(聚氧化丙烯)和丙氧基(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基团,卤素取代的烷氧基聚(氧化烯)基团例如全氟丙氧基(聚氧化乙烯)、全氟丙氧基(聚氧化丙烯)和全氟丙氧基(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基团,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和乙基己氧基,氨基烷基例如3-氨基丙基、6-氨基己基、11-氨基十一基、3-(N-烯丙基氨基)丙基、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N-(2-氨基乙基)-3-氨基异丁基、对氨基苯基、2-乙基吡啶和3-丙基吡咯基团,环氧烷基例如3-缩水甘油氧丙基、2-(3,4环氧环己基)乙基和5,6-环氧己基,酯官能团例如乙酰氧基甲基和苯甲酰氧基丙基,羟基官能团例如羟基和2-羟乙基,异氰酸酯和掩蔽的异氰酸酯官能团例如3-异氰酸丙酯基、三-3-丙基异氰脲酸酯、丙基-叔丁基氨基甲酸酯和丙基乙基氨基甲酸酯基团,醛官能团例如十一醛和丁醛基团,酸酐官能团例如3-丙基琥珀酸酐、2-乙基琥珀酸酐、甲基琥珀酸酐、3-丙基马来酸酐、2-乙基马来酸酐、甲基马来酸酐,羧酸官能团例如11-羧基十一基、3-羧基丙基和2-羧基乙基,咔唑基团例如3-(N,N-二苯基氨基)苯基-3-丙基,芳氨基官能团例如4-(N,N-二苯基氨基)苯基-3-丙基,和羧酸的金属盐例如3-羧基丙基和2-羧基乙基的锌盐、钠盐和/或钾盐,及其组合。R2通常包括不饱和一价有机基团。不饱和一价有机基团可包括但不限于: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和丁烯基,炔基例如乙炔基和丙炔基,以及丙烯酸官能团例如丙烯酰氧基丙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及其组合。
在式(b)和(c)中,c和d是整数,且各自通常具有小于或等于20,000的平均值。在该式中,各R3可独立地与R1相同或不同。另外,各R4可独立地包含不饱和有机基团,不饱和有机基团包括但不限于: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和丁烯基,炔基例如乙炔基和丙炔基,烯氧基聚(氧化烯)例如烯丙氧基(聚氧化乙烯)、烯丙氧基聚(氧化丙烯)和烯丙氧基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基团,丙烯酸官能团例如丙烯酰氧基丙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及其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是针对自由基可聚合基团单官能化的有机聚硅氧烷。有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单官能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封端的有机聚硅氧烷,包括诸如由甲基丙烯酰氧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在第一端封端和由正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在第二端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化合物。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1,3-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双(丙烯酰氧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双(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双(丙烯酰氧基甲基)四甲基二硅氧烷、α,
Figure BDA0000096791490000171
-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α,
Figure BDA0000096791490000172
-丙烯酰氧基甲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α,
Figure BDA0000096791490000173
-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侧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的聚合物,例如聚(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甲硅烷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具有多个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团的远螯聚二甲基硅氧烷。
此外,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有机聚硅烷氧烷:
Figure BDA0000096791490000174
其中M、D、T和Q中的每一个独立地表示有机聚硅氧烷的结构基团的官能团。具体地,M表示单官能团R3SiO1/2。D表示双官能团R2SiO2/2。T表示三官能团RSiO3/2。Q表示四官能团SiO4/2
如果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包括有机聚硅氧烷树脂,则有机聚硅氧烷树脂可包括包含R5 3SiO1/2基团和SiO4/2基团的MQ树脂、包含R5SiO3/2和R5 2SiO2/2基团的TD树脂、包含R5 3SiO1/2基团和R5SiO3/2基团的MT树脂、包括R5 3SiO1/2基团、R5SiO3/2基团和R5 2SiO2/2基团的MTD树脂及其组合。
在这些树脂中,各R5可包含一价有机基团。R5通常具有1至20个、且更通常具有1至10个碳原子。一价有机基团的合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酯官能团如丙烯酰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团如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氰基官能团,和一价烃基及其组合。一价烃基可包括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戊基、辛基、十一基和十八基,环烷基例如环己基,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和己烯基,炔基例如乙炔基、丙炔基和丁炔基,芳基例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苄基和2-苯基乙基,卤代烃基例如3,3,3-三氟丙基、3-氯丙基、二氯苯基和6,6,6,5,5,4,4,3,3-九氟己基及其组合。氰基-官能团可包括氰基烷基,例如氰基乙基和氰基丙基。
R5还可包括烷氧基聚(氧化烯)基团例如丙氧基(聚氧化乙烯)、丙氧基聚(氧化丙烯)和丙氧基-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基团,卤素取代的烷氧基聚(氧化烯)基团例如全氟丙氧基(聚氧化乙烯)、全氟丙氧基聚(氧化丙烯)和全氟丙氧基-聚(氧化丙烯)共聚(氧化乙烯)基团,烯氧基聚(氧化烯)基团例如烯丙氧基聚(氧化乙烯)、烯丙氧基聚(氧化丙烯)和烯丙氧基-聚(氧化丙烯)共聚(氧化乙烯)基团,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和乙基己氧基,氨基烷基例如3-氨基丙基、6-氨基己基、11-氨基十一基、3-(N-烯丙基氨基)丙基、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N-(2-氨基乙基)-3-氨基异丁基、对氨基苯基、2-乙基吡啶和3-丙基吡咯基团,受阻氨基烷基例如四甲基哌啶基氧代丙基,环氧烷基例如3-缩水甘油氧丙基、2-(3,4环氧环己基)乙基和5,6-环氧己基,酯官能团例如乙酰氧基甲基和苯甲酰氧基丙基,羟基官能团例如羟基和2-羟乙基,异氰酸酯和掩蔽的异氰酸酯官能团例如3-异氰酸酯丙基、三-3-丙基异氰脲酸酯、丙基-叔丁基氨基甲酸酯和丙基乙基氨基甲酸酯基团,醛官能团例如十一醛和丁醛基团,酸酐官能团例如3-丙基琥珀酸酐和3-丙基马来酸酐,羧酸官能团例如3-羧基丙基、2-羧基乙基和10-羧基癸基,羧酸的金属盐例如3-羧基丙基和2-羧基乙基的锌盐、钠盐和/或钾盐。
有用的合适的树脂的一些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M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Q树脂、M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Q树脂、MT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T树脂、MT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T树脂、MDT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T苯基T树脂、MDT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T苯基T树脂、M乙烯基T苯基树脂、TT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树脂、TT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树脂、T苯基T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树脂、T苯基T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树脂、TT苯基T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树脂和TT苯基T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树脂及其组合,其中M、D、T和Q与上文描述的一样。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制备有机聚硅氧烷树脂。
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例如通过用包含烯基的端基封闭试剂处理由二氧化硅水溶胶封闭反应过程生产的树脂共聚物,来制备有机聚硅氧烷树脂。该方法可包括:在酸性条件下使二氧化硅水溶胶与可水解的三有机硅烷如三甲基氯硅烷、硅氧烷如六甲基二硅氧烷及其组合反应,然后回收具有含按重量计2至5百分比的羟基的M和Q基团的共聚物。该共聚物可与足以向树脂提供3至30摩尔百分比的不饱和有机基团的量的包含不饱和有机基团的端基封闭剂和无脂肪族不饱和的端基封闭剂反应。合适的端基封闭剂包括硅氮烷、硅氧烷、硅烷及其组合。
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包括物理转变温度,包含具有物理转变温度的有机官能团,或当聚合时形成具有物理转变温度的有机聚硅氧烷基质,即玻璃化转变或熔化转变,使得在使用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经历以软化或粘度非线性减小为标志的变化。有机聚硅氧烷基质用于相变组合物,例如被发现用于电子组件的导热相变热界面材料的相变组合物。合适的有机聚硅氧烷基质包括有机官能化的硅酮蜡,硅酮蜡可以是非交联的有机官能化的硅酮蜡、交联的有机官能化的硅酮蜡或其组合。包含诸如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至少一种自由基可聚合基团的有机官能化的硅酮蜡用于向非无规共聚物提供相变。
参考前文,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不同于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但可以是上文相对于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所描述的任何化合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相互不同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有机硅烷和有机聚硅氧烷的组。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还被限定为具有以下平均单元式的聚有机硅氧烷:
(R’3SiO1/2)x(R’2SiO2/2)y(R’SiO3/2)z
其中x和y是正数,z大于或等于零,且至少一个R’为自由基可聚合基团,且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还被限定为具有以下通用结构的有机硅烷:
RnSi(OR’)4-n
其中n是小于或等于4的整数,且其中R和R’中的至少一个独立地包含自由基可聚合基团。在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还被限定为上文刚描述的聚有机硅氧烷。
还预期,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可选自有机硅烷、有机聚硅氧烷及其组合的组,且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另一种是有机的且无硅原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还被限定为上文示出的聚有机硅氧烷,且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另一种选自以下的组:丙烯酸酯、烯酸酯、碳酸酯、酞酸酯、乙酸酯、衣康酸酯及其组合。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聚有机二硅氧烷是其中的自由基可聚合基团单官能化的有机聚硅氧烷。还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另一种还被限定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上文详细描述的那些。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还被限定为上文描述的有机硅烷,且另一种选自以下的组:丙烯酸酯、烯酸酯、碳酸酯、酞酸酯、乙酸酯、衣康酸酯及其组合。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另一种还被限定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上文详细描述的那些。
可选择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各自是有机的且无硅原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每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组:丙烯酸酯、烯酸酯、碳酸酯、酞酸酯、乙酸酯和衣康酸酯。在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两者还可被限定为丙烯酸酯,例如上文详细描述的那些。
此外,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两者可以是有机的且无硅原子,同时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还被限定为无硅原子的有机大分子单体。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可选自以下的组:有机硅烷、有机聚硅氧烷及其组合。另外,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可选自以下的组:有机硅烷、有机聚硅氧烷及其组合,还可被限定为有机聚硅氧烷,或还可被限定为有机硅烷,且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另一种还被限定为无硅原子的有机大分子单体。
还预期,单体、二聚物、低聚物、预聚物、聚合物、共聚物和/或大分子单体的混合物可用于向非无规共聚物提供期望的物理性质的组合,例如粘度、挥发性、用于未固化状态下的加工性能和离析的基材润湿、Tg、多分散性指数、硬度或溶解度和诸如固化状态下的亲水性或疏水性的表面性质。还预期,只要化合物可自由基聚合,则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以是除有机物外的或含有硅的,且仍适合用于本发明。
参考前文,在有机硼烷引发剂和有机硼烷解络剂存在下,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有机硼烷引发剂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能够产生自由基的任何有机硼烷。虽然可使用任何有机硼烷,但有机硼烷引发剂通常包括三官能化的硼烷,其包含通用结构:
Figure BDA0000096791490000211
其中R6-R8中的每个独立地具有1至20个碳原子,且其中R6-R8中的每个独立地包含氢原子、脂肪族烃基和芳族烃基中的一个。R6-R8中的至多两个还可独立地是烷氧基,例如甲氧基或乙氧基,使得R6-R8中的至少一个提供硼-碳键。脂肪族烃基和/或芳族烃基可以是线型的、支化的和/或环状的。有机硼烷的合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三甲基硼烷、三乙基硼烷、三-正叔丁基硼烷、三-正辛基硼烷、三-仲丁基硼烷、三-十二基硼烷、苯基二乙基硼烷及其组合。更通常地,有机硼烷引发剂包括三乙基硼烷或三正丁基硼烷。
还预期,有机硼烷引发剂可以是有机硅官能化的且可包括包含硅原子、硅氧烷低聚物和硅氧烷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官能团。在标题为“Organosilicon Functional Boron Amine Catalyst Complexes and CurableCompositions Made Therefrom(有机硅官能化的硼胺催化剂络合物及用其制备的可固化的组合物)”的PCT/US 05/044947中描述了具体的有用的有机硅官能化的有机硼烷引发剂,该专利与有机硅官能化的有机硼烷引发剂有关的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被明确并入。
通常,有机硼烷引发剂通过有机硼烷与有机氮化合物的空气稳定络合物的解络作用得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有机硼烷引发剂还被限定为有机硼烷-有机氮络合物。合适的有机硼烷引发剂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硼烷-胺络合物、有机硼烷-吡咯络合物、有机硼烷-脒络合物、有机硼烷-杂环氮络合物、酰氨基-有机硼酸酯络合物及其组合物。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0141267、美国专利号7,247,596和W.O.专利申请公开号2007044735中描述了另外的合适的有机硼烷引发剂,所有专利与有机硼烷引发剂有关的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被明确并入。最通常地,有机硼烷引发剂还被限定为有机硼烷-胺络合物。典型的有机硼烷-胺络合物包括有机硼烷和使得有机硼烷-胺络合物在室温条件下稳定的合适的胺之间形成的络合物。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有机硼烷-胺络合物。通常,有机硼烷-胺络合物能够引发聚合或通过引入在下面详细描述的有机硼烷解络剂、和/或通过加热交联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即,可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接触合适的有机硼烷解络剂使有机硼烷-胺络合物去稳定。如果需要或期望,可施加热。有机硼烷-胺络合物通常具有式:
Figure BDA0000096791490000221
其中B表示硼。另外地,R7、R8和R9中的每个通常独立地选自以下的组:氢原子、环烷基、主链中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烷基芳基、有机硅烷基团、有机硅氧烷基团、能够用作至硼的共价桥的烯基、能够用作至硼的共价桥的二价有机硅氧烷基团、及其卤素取代的同系物,使得R7、R8和R9中的至少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硅原子,且共价地键合到硼。此外,R10、R11和R12中的每个通常产生能够络合硼的胺化合物或多胺化合物。R7、R8和R9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和R10、R11和R12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组合以形成杂环结构,条件是R7、R8、R9、R10、R11和R12的原子总数不超过11。
另外,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胺形成有机硼烷-胺络合物。通常,所述胺包含烷基、烷氧基、咪唑基团、脒基团、脲基及其组合中的至少一种。特别合适的胺包括但不限于:1,3-丙二胺、1,6-己二胺、甲氧基丙胺、吡啶、异佛尔酮二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2-(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乙基)吡啶、氨基丙基硅烷三醇、3-(间氨基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二异丙基甲氧基硅烷、氨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硅烷、t-4-(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1-(6-氨己基)氨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11-氨基十一基三甲氧基硅烷、氨基乙基氨基甲基苯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异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二亚乙基三胺、1,1,2,4-四甲基-1-硅杂-2-氮杂环戊烷、包含至少一个胺官能团(例如3-氨基丙基、6-氨己基、11-氨基十一基、3-(N-烯丙基氨基)丙基、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氨甲基、N-(2-氨基乙基)-3-氨基异丁基、对氨基苯基、2-乙基吡啶和3-丙基吡咯)的胺官能化的有机聚硅氧烷、包括N-(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4,5-二氢咪唑的氮化合物、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其组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胺选自以下的组:胺官能化的硅烷、胺官能化的有机聚硅氧烷及其组合。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胺包括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有机硼烷引发剂可物理地和/或化学地附着(结合)到固体颗粒,例如相载体,以控制工作时间,以及以稳定在储存期间液相有机硼烷-胺络合物的分离。可通过原位的或事先的(a priori)多种已知的表面处理完成附着。一些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用缩合反应性化合物预处理固体颗粒,例如研磨或沉淀二氧化硅、碳酸钙、炭黑、碳纳米颗粒、硅纳米颗粒、硫酸钡、二氧化钛、氧化铝、氮化硼、银、金、铂、钯及其合金、碱金属,例如镍、铝、铜和钢及其组合。可使用的缩合反应性化合物的一些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异氰酸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氧基甲硅烷基十一基、缩水甘油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缩水甘油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琥珀酸酐、2-(4-氯磺酰基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其组合。预处理之后,可与有机硼烷络合,或使用缩合反应性的预形成的有机硼烷引发剂直接处理固体颗粒。如果固体颗粒包含表面官能团、诸如表面处理剂的添加剂或固有地为胺-反应性的杂质,则会需要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所附着的有机硼烷引发剂提前解络。在附着到有机硼烷引发剂之前,可纯化或中和包含胺-反应性物质的固体颗粒。可选择地,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附着。
可使用任何量的有机硼烷引发剂来形成非无规共聚物。通常,所使用的有机硼烷引发剂的量为从0.1重量份至25重量份,更通常从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且最通常从1重量份至10重量份每100重量份的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有机硼烷引发剂和有机硼烷解络剂。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硼烷引发剂的量取决于分子量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官能度和存在的其它组分例如填料。通常,有机硼烷引发剂中的硼浓度为在10重量份至100,000重量份之间,更通常在100重量份至10,000重量份之间,且最通常在200重量份至5,000重量份之间每一百万重量份(ppm)的反应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
参考前文,有机硼烷解络剂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有机硼烷解络剂,且可作为气体、液体或固体递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有机硼烷引发剂与有机硼烷解络剂相互作用以引发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聚合和/或交联。通常,这在当有机硼烷解络剂与有机硼烷引发剂混合且暴露于充氧环境例如空气时,在低于有机硼烷引发剂的分解温度(包括室温及以下)下进行。虽然不期望受任何理论束缚,但认为有机硼烷解络剂螯合有机硼烷引发剂的一部分,且允许有机硼烷用作自由基引发剂并引发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或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聚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有机硼烷解络剂和/或有机硼烷解络剂的组合包含自由基可聚合基团且基本上无硅。在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有机硼烷解络剂和/或组合实质上由基本上无硅且不包含实质上影响非无规共聚物的基本的且新颖的特性的任何硅化合物的自由基可聚合基团组成。此外,有机硼烷解络剂和/或组合可由基本上无硅的自由基可聚合基团组成。应理解,术语“基本上无”指硅的浓度为每一百万份非无规共聚物,小于5,000份,更通常地小于900份,且最通常地小于100份包含硅的化合物。可选择地,有机硼烷解络剂和/或组合可完全无硅。有机硼烷解络剂可选自以下的组:酸、酸酐及其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有机硼烷解络剂包含自由基可聚合基团或其它官能团,例如可水解基团且可以是单体、二聚物、低聚物或聚合物。包含自由基可聚合基团的有机硼烷解络剂的实例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2-羧乙酯、甲基丙烯酸2-羧乙酯及其组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有机硼烷解络剂选自以下的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其组合。在该实施方式中,解络剂可用作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可以足以避免自由基聚合的小量使用而代替地用于使有机硼烷引发剂解络合,而未不利地影响非无规共聚物的性能。
可选择地,有机硼烷解络剂可选自以下的组:酸如乙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强酸,酰基卤如酰基氯,无机酸如HCl、硫酸、烷基磺酸或芳基磺酸,过渡金属阳离子,强烷化剂如碘甲烷,及其组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有机硼烷解络剂是乙酸。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有机硼烷解络剂选自以下的组:无机酸、有机酸、路易斯酸、异氰酸酯、酰基氯、磺酰氯、醛及其组合。合适的有机硼烷解络剂的另外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SnCl4、TiCl4、一元和/或多元羧酸、HCl、H2SO4、H3PO4、膦酸、次膦酸、硅酸、一元和/或多元羧酸酯、环碳酸酯、醛如对苯二酰二甲醛(terephthaloyl dicarbaxaldehyde)及其组合。
有机硼烷解络剂可包括含可附接到有机化合物、有机硅酮化合物、有机硅烷或有机聚硅氧烷的胺反应性基团的胺反应性化合物。有机硼烷解络剂可衍生自有机硼烷-胺络合物和/或存在的任何添加剂且可选自以下的组:路易斯酸、羧酸、羧酸衍生物、羧酸盐、异氰酸酯、醛、环氧化物、酰基氯、磺酰氯、碘盐、酸酐及其组合。可选择地,有机硼烷解络剂可选自以下的组: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酐、十一烯酸、柠康酸酐、衣康酸、衣康酸酐、聚丙烯酸及其组合。有机硼烷解络剂可选自以下的组:有机化合物、硅烷和有机硅氧烷及其组合,且可以是单体、低聚物和/或聚合物。有机化合物、硅烷和/或有机硅氧烷可包含异氰酸酯官能团、羧酸官能团和酸酐官能团中的至少一种。有机硼烷解络剂可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酐、十一烯酸、油酸、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单体或低聚物、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甲苯二异氰酸酯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甲基丙烯酰异氰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乙酰乙酸酯、十一烯醛、十二基琥珀酸酐、胺-反应性有机硅烷、包括以下的有机聚硅氧烷:3-异氰酸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异氰酸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琥珀酸酐和丙基琥珀酸酐官能化的线型的、支化的、树脂的和/或超支化的有机聚硅氧烷、环己烯基酸酐官能化的线型的、树脂的和/或超支化的有机聚硅氧烷、羧酸官能化的线型的、支化的、树脂的和/或超支化的有机聚硅氧烷如羧基癸基封端的低聚的或聚合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醛官能的线型的、支化的、树脂的和/或超支化的有机聚硅氧烷如十一烯醛封端的低聚的或聚合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组合。可使用的其它化合物包括当暴露于紫外辐射时能够产生胺-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例如光致酸发生剂和包含[SbF6]-反离子的碘盐,和光敏性化合物,例如异丙基噻吨酮。有机硼烷解络剂可以是物理地和/或化学地结合到固相连续或分散载体,例如上文描述的多种类型的固体颗粒,以控制工作时间或以稳定液相。
有机硼烷解络剂可以相当于每100重量份的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有机硼烷引发剂和有机硼烷解络剂,从0.5重量份至50重量份、更通常从0.1重量份至30重量份、且最通常从2.5重量份至20重量份的量使用。有机硼烷解络剂的量可取决于其分子量和官能度和存在的其它组分,例如填料。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有机硼烷解络剂包含胺-反应性基团,且通常以使其中有机硼烷解络剂和有机硼烷引发剂中的胺-反应性基团与胺基团的摩尔比从0.1至100、更通常从0.5至50、甚至更通常从0.8至20、且最通常从1至10的量使用。
可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反应容器中聚合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所述反应容器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规模和工业规模的加压的和不加压的混合容器、反应器(10)及类似物。容器(例如反应器)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和尺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反应器的高度大于宽度的两倍,如在图3中示出的。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反应器的宽度大于高度的两倍,如在图4中示出的。在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反应器的宽度和高度近似相同,如在图5中示出的。容器的尺寸和形状影响反应器的“有效尺寸”,正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且还影响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或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对另一种的局部摩尔过量。
非无规共聚物还可与添加剂组合。虽然可使用本领域已和的任何添加剂,但添加剂通常选自以下的组:不同于用作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有机硼烷-胺络合物的胺添加剂、产生气体的组分、助粘剂、延伸聚合物(extendingpolymer)、软化聚合物、增强聚合物、韧化聚合物、粘度改性剂、挥发性改性剂、增容填料(extending filler)、增强填料、导电填料、间隔物、染料、颜料、共聚单体、紫外光吸收剂、位阻胺光稳定剂、氮丙啶稳定剂、空隙减少剂(void reducing agent)、固化改性剂、除有机硼烷引发剂外的自由基引发剂、稀释剂、流变改性剂、酸性接受体、抗氧化剂、热稳定剂、阻燃剂、缓蚀剂、甲硅烷基化剂、稳泡剂、表面活性剂、润湿剂、溶剂、增塑剂、助熔剂、干燥剂、链转移剂、自由基净化剂及其组合。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添加剂包括增容填料、增强填料和导电填料中的至少一种。在该实施方式中,填料可用润滑剂预处理。如果非无规共聚物包含添加剂,则添加剂通常以0.0001重量份至95重量份、更通常以0.001重量份至90重量份、且最通常以0.01重量份至88重量份每100重量份第一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有机硼烷引发剂和有机硼烷解络剂的量存在。
正如上文首先介绍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足以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速率,组合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解络剂。该步骤还可被限定为连续的、半连续的或间歇的。另外,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可在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之前组合,或在每个被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时组合。
组合步骤还可被限定为在没有有机硼烷解络剂时,将第一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即,可将第一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独立于有机硼烷解络剂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在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一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同时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解络剂中。可将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解络剂组合成第二混合物,第一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第一)混合物被加到该第二混合物中。可在将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之前、期间或之后,组合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解络剂。此外,组合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解络剂的步骤还可被限定为连续的、半连续的或间歇的。
可选择地,组合步骤还可被限定为将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加到第一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解络剂同时加到第一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中。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将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加到第一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中,然后将有机硼烷解络剂加到混合物中。将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或有机硼烷解络剂加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上述步骤还可各自独立地被限定为连续的、半连续的或间歇的。
还预期,组合步骤还可被限定为将第一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的液滴(12)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14)和/或有机硼烷解络剂中,或反之亦然,正如在图3-图6中图示。还预期,添加液滴(12)的步骤还可被限定为喷射和/喷雾。
正如上文首先介绍的,以足以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速率(例如,流动速率),将第一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与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解络剂组合。虽然不期望受任何理论束缚,但认为在反应器(10)内存在“有效反应体积”(16),在此处,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实际聚合,这影响非无规共聚物的形成。更具体地,正如在图3-图5中图示的,由于相对于反应器(10)内的典型混合速率的速度和其中进行有机硼烷引发聚合的位置,有效反应体积(16)的截面积通常小于反应器(10)的实际截面积(A)。另外,有效反应体积(16)通常由引入到反应器(10)的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或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液滴(12)的长度尺度(例如,直径)控制。认为有效反应体积(16)影响有效反应体积(16)中的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或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对另一种的局部摩尔过量,从而利于形成非无规共聚物。虽然不期望受任何实际理论束缚,但认为该局部摩尔过量有助于形成本发明的非无规共聚物。
参考前文,组合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速率可基于下面的公式之一:
Figure BDA0000096791490000291
Figure BDA000009679149000029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具有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嵌段共聚物,所述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每个具有小于25℃的宽度(正如上文限定的),且组合步骤还被限定为根据上面公式(I)以从0.001摩尔至0.0043摩尔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每分钟每摩尔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速率,将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还预期,在该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与解络剂组合。
在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具有至少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梯度共聚物,所述玻璃化转变温度具有至少25℃的宽度,且组合步骤还被限定为根据上面公式(I)以从大于0.0043摩尔至0.015摩尔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每分钟每摩尔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速率,将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还预期,在该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与解络剂组合。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具有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嵌段共聚物,所述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每个具有小于25℃的宽度,且组合步骤还被限定为根据上面公式(II)以从0.001摩尔至0.0043摩尔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每分钟每摩尔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速率将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加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中。还预期,在该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与解络剂组合。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具有至少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梯度共聚物,所述玻璃化转变温度具有至少25℃的宽度,且组合步骤还被限定为根据上面公式(II)以从大于0.043摩尔至0.015摩尔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每分钟每摩尔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速率将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加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引发剂的混合物中。还预期,在该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与解络剂组合。
通常,组合步骤包括使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与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反应(即,聚合)的步骤。更通常,且正如上文首先介绍的,聚合步骤经由通过有机硼烷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进行。在各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在从-77℃至300℃、从-40℃至300℃、从0℃至100℃、从0℃至80℃、15℃至35℃以及40℃至80℃的温度下聚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在室温下聚合(~22℃±3℃)。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在这些温度下聚合。聚合温度可高于或低于这些温度。另外,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聚合(例如固化)时间可从5秒至24小时,且更通常从30秒至2小时。然而,这些时间是非限制性的,且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可以任何时间量聚合。
本方法还包括将溶剂加到第一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和有机硼烷的混合物中、加到第二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中和/或加到有机硼烷解络剂中的步骤。本方法可包括将溶剂加到第一自由基可固化化合物和有机硼烷的混合物中的步骤,使得混合物通常具有每升混合物从0.0001摩尔至20摩尔、更通常从0.001摩尔至15摩尔、且最通常从0.005摩尔至10摩尔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摩尔浓度。本方法还可包括将溶剂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步骤,以形成通常具有每升第二混合物从0.0001摩尔至20摩尔、更通常从0.001摩尔至15摩尔、且最通常从0.005摩尔至10摩尔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摩尔浓度的第二混合物。当然,应理解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不限于上述摩尔浓度,且相互比较可具有不同的摩尔浓度。
溶剂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溶剂通常是非质子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非质子溶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溶剂是两极非质子溶剂,例如乙酸乙酯和丙酮。其它合适的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乙腈、二甲亚砜、六甲基磷酰胺、水、THF、二氯甲烷、环己烷、线型和环状硅氧烷、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及其组合。
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和非无规共聚物的下面的实施例意图是例证的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形成非无规共聚物,例如梯度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另外,还形成了一系列对比无规共聚物,但其不代表本发明。然后对非无规共聚物和对比无规共聚物中的每种进行评价,以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数均分子量(Mn)和多分散性指数(PDI)。
非无规共聚物的形成:
根据本发明形成了四种非无规共聚物(非无规共聚物1-4)。在形成之后,正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 E 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和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非无规共聚物1-4中的每种进行评价,以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数均分子量(Mn)和多分散性指数(PDI)。
非无规共聚物1的形成:
通过以下形成非无规共聚物1:将10克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2.5克三乙基硼烷-丙烷二胺(作为有机硼烷引发剂)和10克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加到罐中形成混合物。将该混合物充分混合,并装到注射器中。另外,将1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2.5克乙酸(作为有机硼烷解络剂)加到第二罐中。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充分混合,并用磁力搅拌棒在500RPM下搅拌。然后以0.5mL/min的速率将所述混合物逐滴加到在室温下搅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中。这相当于使用上面公式I计算的每分钟添加到一摩尔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约0.00215摩尔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添加速率。使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即,聚合),持续34分钟,以形成嵌段共聚物1。34分钟后,许多非无规共聚物1沉淀在甲醇中,随后用庚烷/甲醇进行一轮溶解/沉淀。然后,正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 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和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非无规共聚物1进行评价,以确定Tg、Mn和PDI。在图7示出非无规共聚物1的DSC结果。另外,在下表1中示出Tg、Mn和PDI,其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所有的量均以克计。
非无规共聚物2的形成
用与形成非无规共聚物1相同的方式和相同的反应物形成非无规共聚物2,除了以1.0mL/min的速率将混合物逐滴加到在室温下搅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中以外。这相当于使用上面公式I计算的每分钟加到一摩尔甲基丙烯酸甲酯约0.00430摩尔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添加速率。在形成之后,正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和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非无规共聚物2进行评价,以确定Tg、Mn和PDI。在图8示出非无规共聚物2的DSC结果。另外,在下表1中示出Tg、Mn和PDI,其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所有的量均以克计。
非无规共聚物3的形成:
通过以下形成非无规共聚物3:将20克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5克三乙基硼烷-丙烷二胺(作为有机硼烷引发剂)和20克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加到罐中形成混合物。将该混合物充分混合,并装到注射器中。另外,将2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7克乙酸(作为有机硼烷解络剂)加到第二罐中。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充分混合,并用磁力搅拌棒在500RPM下搅拌。然后以2.0mL/min的速率将所述混合物逐滴加到在室温下搅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中。这相当于使用上面公式I计算的每分钟添加到一摩尔甲基丙烯酸甲酯约0.00430摩尔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添加速率。使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即,聚合),持续34分钟,以形成非无规共聚物3。34分钟后,许多非无规共聚物3沉淀在甲醇中,随后用庚烷/甲醇进行一轮溶解/沉淀。然后,正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和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非无规共聚物3进行评价,以确定Tg、Mn和PDI。在图9示出非无规共聚物3的DSC结果。另外,在下表1中示出Tg、Mn和PDI,其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所有的量均以克计。
非无规共聚物4的形成:
用与形成非无规共聚物3相同的方式和相同的反应物形成非无规共聚物4,除了以2.5mL/min的速率将混合物逐滴加到在室温下搅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中以外。这相当于使用上面公式I计算的每分钟加到一摩尔甲基丙烯酸甲酯约0.01075摩尔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添加速率。在形成之后,正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 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和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非无规共聚物4进行评价,以确定Tg、Mn和PDI。在图10示出非无规共聚物4的DSC结果。另外,在下表1中示出Tg、Mn和PDI,其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所有的量均以克计。
无规(对比)共聚物的形成:
形成了四种无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1-4)作为对比实施例,但其不代表本发明。在形成之后,对无规共聚物1-4中的每种进行评价,以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数均分子量(Mn)和多分散性指数(PDI)。
无规共聚物1的形成:
通过以下形成无规共聚物1:将1.25克三乙基硼烷-丙烷二胺(作为有机硼烷引发剂)和1.5克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加到罐中形成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充分混合,并装到注射器中。另外,将5克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5克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1.5克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和1.8克乙酸(作为有机硼烷解络剂)加到第二罐中形成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充分混合,并用磁力搅拌棒在500RPM下搅拌。随后,以0.5mL/min的速率将第一混合物逐滴加到在室温下搅拌的第二混合物中。这种添加不具有使用上面公式I或II中的任一个计算的相对应的添加速率,且不代表本发明。
使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即,聚合)34分钟形成无规共聚物1。34分钟后,许多无规共聚物1沉淀在甲醇中,随后用庚烷/甲醇进行一轮溶解/沉淀。然后,正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 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和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无规共聚物1进行评价,以确定Tg、Mn和PDI。在图11示出无规共聚物1的DSC结果。另外,在下表1中示出Tg、Mn和PDI,其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所有的量均以克计。
无规共聚物2的形成:
通过以下形成无规共聚物2:将10克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2.5克三乙基硼烷-丙烷二胺(作为有机硼烷引发剂)和10克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加到罐中形成混合物。将该混合物充分混合,并装到注射器中。另外,将1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3.5克乙酸(作为有机硼烷解络剂)加到第二罐中。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充分混合,并用磁力搅拌棒在500RPM下搅拌。随后,以5.0mL/min的速率将所述混合物逐滴加到在室温下搅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中。这相当于使用上面公式I计算的每分钟加到一摩尔甲基丙烯酸甲酯约0.02152摩尔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添加速率。使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即,聚合)34分钟形成无规共聚物2。34分钟后,许多无规共聚物2沉淀在甲醇中,随后用庚烷/甲醇进行一轮溶解/沉淀。然后,正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 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和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无规共聚物2进行评价,以确定Tg、Mn和PDI。在图12示出无规共聚物2的DSC结果。另外,在下表1中示出Tg、Mn和PDI,其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所有的量均以克计。
无规共聚物3的形成:
通过以下形成无规共聚物3:将10克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2.5克三乙基硼烷-丙烷二胺(作为有机硼烷引发剂)和10克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加到罐中形成混合物。将该混合物充分混合,并装到注射器中。另外,将1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3.5克乙酸(作为有机硼烷解络剂)加到第二罐中。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充分混合,并用磁力搅拌棒在500RPM下搅拌。将所述混合物整体加到(即,倾倒至)在室温下搅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中。因为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实质上是瞬时(即,以快速且未测定的速率)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所以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作为整体的这种组合具有比使用上面公式I或II中任一个计算的足以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添加速率更高的添加速率。使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即,聚合)34分钟形成无规共聚物3。34分钟后,许多无规共聚物3沉淀在甲醇中,随后用庚烷/甲醇进行一轮溶解/沉淀。然后,正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 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和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无规共聚物3进行评价,以确定Tg、Mn和PDI。在图13示出无规共聚物3的DSC结果。另外,在下表1中示出Tg、Mn和PDI,其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所有的量均以克计。
无规共聚物4的形成:
通过以下形成无规共聚物4:将20克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5克三乙基硼烷-丙烷二胺(作为有机硼烷引发剂)和20克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加到罐中形成混合物。将该混合物充分混合,并装到注射器中。另外,将1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7克乙酸(作为有机硼烷解络剂)加到第二罐中。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充分混合,并用磁力搅拌棒在500RPM下搅拌。然后将所述混合物整体加到(即,倾倒至)在室温搅拌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中。因为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实质上是瞬时(即,以快速且未测定的速率)加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所以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作为整体的这种组合具有比足以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添加速率高的添加速率。使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即,聚合)34分钟形成无规共聚物4。34分钟后,许多无规共聚物4沉淀在甲醇中,随后用庚烷/甲醇进行一次溶解/沉淀。然后,正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 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和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无规共聚物4进行评价,以确定Tg、Mn和PDI。在图14示出无规共聚物4的DSC结果。另外,在下表1中示出Tg、Mn和PDI,其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所有的量均以克计。
表1
Figure BDA0000096791490000361
Figure BDA0000096791490000371
正如上文示出的,溶剂是乙酸乙酯。
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是具有约10的聚合度且是以商品名MCR-M11可从Morrisville,PA的Gelest,Inc.商购的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有机硼烷引发剂是三乙基硼烷-丙烷二胺。
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是甲基丙烯酸甲酯。
有机硼烷解络剂是乙酸。
用于计算添加速率的公式I是:
Figure BDA0000096791490000381
正如上文描述的根据ASTM E1356使用DSC以10℃/min的加热升温速率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相对于在THF中的聚苯乙烯(PS)标准品以1ml/min的流速,各自独立地测定数均分子量(Mn)和多分散性指数(PDI)。
上表1示出的数据表明本方法形成嵌段共聚物和梯度共聚物且依赖于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添加速率。指示表1数据的图还图示了通过本发明方法形成嵌段共聚物和梯度共聚物以及对比地形成不代表本发明的无规共聚物。更具体地,图7-图14中的每个的DSC图示了与共聚物中的每个的PDMS侧链相对应的低于-100℃的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这些图中的每个的DSC还图示了高于0℃的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该温度与共聚物中的每个的PMMA侧链相对应且用于将共聚物中的每个表征为嵌段、梯度或无规共聚物。
正如在图7和图8中示出的,DSC通常图示了由两个不同的玻璃化转变或相表示的嵌段共聚物的形成,每个玻璃化转变或相是PDMS或PMMA单元的单个嵌段所特有的。正如在图9和图10中示出的,DSC通常图示了由宽的宽度的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表示的梯度共聚物的形成。认为该宽的宽度表示由共聚物中的PDMS和PMMA单元形成的梯度。正如在图11至图14中示出的,DSC通常图示了窄的宽度的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认为该窄的宽度表示共聚物中的无规PDMS和PMMA单元。
因此,上述数据表明有机硼烷引发剂和本方法允许以便宜的加工步骤且在低温下形成嵌段共聚物和梯度共聚物,从而降低成本。此外,有机硼烷引发剂和本方法允许以高收率且不需要贵金属催化剂下形成具有窄的多分散性指数的非无规共聚物。
已以例证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且应理解已使用的术语意图是描述词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显然,根据上述教导,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和改变是可能的,且本发明可以除具体描述外的方式实践。

Claims (28)

1.一种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以足以形成所述非无规共聚物的速率,组合(1)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有机硼烷-有机氮络合物的混合物,(2)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3)有机硼烷解络剂,其中组合步骤还被限定为以从0.001摩尔至0.015摩尔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每分钟每摩尔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速率,将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有机硼烷-有机氮络合物的混合物加到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有机硼烷解络剂的混合物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选自以下的组:有机硅烷、有机聚硅氧烷及其组合;且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另一种是有机的且无硅原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还被限定为具有以下平均单元式的聚有机硅氧烷:
(R’3SiOl/2)x(R’2SiO2/2)y(R’SiO3/2)z
其中x和y是正数,z大于或等于零,且至少一个R’为自由基可聚合基团,且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另一种选自以下的组:烯酸酯、碳酸酯、酞酸酯、乙酸酯、衣康酸酯及其组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还被限定为具有以下平均单元式的聚有机硅氧烷:
(R’3SiOl/2)x(R’2SiO2/2)y(R’SiO3/2)z
其中x和y是正数,z大于或等于零,且至少一个R’为自由基可聚合基团,且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另一种是丙烯酸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有机硅氧烷还被限定为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有机硅氧烷还被限定为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7.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与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有机硼烷-有机氮络合物的混合物组合之前,将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有机硼烷解络剂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具有为每个为小于25℃宽度的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嵌段共聚物,且组合步骤还被限定为以从0.001摩尔至0.0043摩尔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每分钟每摩尔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速率,将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有机硼烷-有机氮络合物的混合物加到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有机硼烷解络剂的混合物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具有为至少25℃宽度的至少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梯度共聚物,且组合步骤还被限定为以从大于0.0043摩尔至0.015摩尔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每分钟每摩尔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的速率,将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有机硼烷-有机氮络合物的混合物加到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有机硼烷解络剂的混合物中。
10.如权利要求1-6、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组合步骤还被限定为将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有机硼烷-有机氮络合物的混合物的液滴加到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添加液滴的步骤还被限定为喷雾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有机硼烷-有机氮络合物的混合物至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6、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在15℃至35℃的温度下聚合。
13.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具有为至少25℃宽度的至少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梯度共聚物。
14.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无规共聚物还被限定为具有为每个小于25℃宽度的第一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第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嵌段共聚物。
15.一种包括以下的聚合产物的硅梯度共聚物:
A.包含至少一个硅原子的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以及
B.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
其中在有机硼烷-有机氮络合物和有机硼烷解络剂的存在下,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聚合,并且
其中所述硅梯度共聚物具有由有机部分组成的聚合物主链且具有在所述聚合物主链侧的至少一个含硅的基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具有为至少25℃宽度的至少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中的一项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相互不同,且各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组:有机硅烷、有机聚硅氧烷及其组合。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中的一项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选自以下的组:有机硅烷、有机聚硅氧烷及其组合;且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是有机的且无硅原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还被限定为具有以下平均单元式的聚有机硅氧烷:
(R’3SiOl/2)x(R’2SiO2/2)y(R’SiO3/2)z
其中x和y是正数,z大于或等于零,且至少一个R’为自由基可聚合基团,且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选自以下的组:烯酸酯、碳酸酯、酞酸酯、乙酸酯、衣康酸酯及其组合。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还被限定为具有以下平均单元式的聚有机硅氧烷:
(R’3SiOl/2)x(R’2SiO2/2)y(R’SiO3/2)z
其中x和y是正数,z大于或等于零,且至少一个R’为自由基可聚合基团,且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是丙烯酸酯。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聚有机硅氧烷还被限定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的聚有机硅氧烷。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聚有机硅氧烷还被限定为一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还被限定为丙烯酸酯。
24.如权利要求15或16中的一项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还被限定为具有以下通用结构的有机硅烷:
RnSi(OR’)4-n
其中n是小于或等于4的整数;且
其中R和R’中的至少一个独立地包含自由基可聚合基团,且另一个选自以下的组:烯酸酯、碳酸酯、酞酸酯、乙酸酯、衣康酸酯及其组合。
25.如权利要求15或16中的一项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中的一种还被限定为具有以下通用结构的有机硅烷:
RnSi(OR’)4-n
其中n是小于或等于4的整数;且
其中R和R’中的至少一个独立地包含自由基可聚合基团,且另一个是丙烯酸酯。
26.如权利要求15或16中的一项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和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相互不同,且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是有机的且无硅原子。
27.如权利要求15或16中的一项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选自以下的组:有机硅烷、有机聚硅氧烷及其组合;且所述第二自由基可聚合化合物还被限定为无硅原子的有机大分子单体。
28.如权利要求15或16中的一项所述的硅梯度共聚物,其中所述有机硼烷-有机氮络合物还被限定为有机硼烷-胺络合物。
CN2010800155341A 2009-02-04 2010-02-02 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方法 Active CN102369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978709P 2009-02-04 2009-02-04
US61/149,787 2009-02-04
PCT/US2010/022852 WO2010091001A1 (en) 2009-02-04 2010-02-02 Method of forming a non-random copolym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9226A CN102369226A (zh) 2012-03-07
CN102369226B true CN102369226B (zh) 2013-12-25

Family

ID=42101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55341A Active CN102369226B (zh) 2009-02-04 2010-02-02 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80000B2 (zh)
EP (1) EP2393855B1 (zh)
JP (1) JP5663495B2 (zh)
KR (2) KR20110123763A (zh)
CN (1) CN102369226B (zh)
WO (1) WO20100910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6665B (zh) 2009-10-23 2015-07-22 道康宁公司 包含溶胀的硅酮凝胶的硅酮组合物
US9624334B2 (en) 2009-10-23 2017-04-18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Hydrophilically-modified silicone compositions
US20140150647A1 (en) * 2010-12-27 2014-06-05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Curable Silicate-Siloxane Mixed Matrix Membrane Compositions
US10059781B2 (en) 2013-06-28 2018-08-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cid-modified nanoparticles, dual part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05899714B (zh) 2013-12-05 2018-09-2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具有经调节的pH的甲基磺酸亚锡溶液
US9957364B2 (en) * 2014-03-25 2018-05-01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Modified elastomer surface
US10513583B2 (en) * 2014-03-27 2019-12-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rganoborane-contain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HUE061592T2 (hu) 2014-07-07 2023-07-28 Honeywell Int Inc Ionmegkötõt tartalmazó termális interfész
CN112080258A (zh) 2014-12-05 2020-12-15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具有低热阻的高性能热界面材料
US10312177B2 (en) 2015-11-17 2019-06-0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including a coloring agent
WO2017138567A1 (ja) * 2016-02-09 2017-08-17 サン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重合性組成物およびキット、ならびに重合開始剤
JP6190933B2 (ja) 2016-02-09 2017-08-30 サン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重合性組成物およびキット、ならびに重合開始剤
JP6842469B2 (ja) 2016-03-08 2021-03-17 ハネウェ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相変化材料
US10501671B2 (en) 2016-07-26 2019-12-1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Gel-typ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KR102436088B1 (ko) 2017-03-14 2022-08-26 다우 실리콘즈 코포레이션 수착제 공중합체를 사용하여 혼합물 내의 유기규소 성분을 고갈시키는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실시하는 장치
US11041103B2 (en) 2017-09-08 2021-06-2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ilicone-free thermal gel
US10428256B2 (en) 2017-10-23 2019-10-0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eleasable thermal gel
WO2019152078A1 (en) * 2018-02-01 2019-08-08 Brewer Science, Inc. Gradient block copolymers for directed self-assembly
US11072706B2 (en) 2018-02-15 2021-07-2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Gel-typ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WO2019209476A1 (en) 2018-04-26 2019-10-31 Dow Silico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pleting a volatile component in a mixture using a sorbent copolymer and apparatus for practicing the method
CN108912776B (zh) * 2018-07-03 2020-11-10 西安随心呼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车漆养护镀膜剂
US11373921B2 (en) 2019-04-23 2022-06-2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Gel-typ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with low pre-curing viscosity and elastic properties post-curing
FR3109383B1 (fr) * 2020-04-16 2022-05-06 Bostik Sa Composition bi-composante et utilisations
FR3109382B1 (fr) * 2020-04-16 2022-04-29 Bostik Sa Procédé de polymérisation d’au moins un composé polymérisable par voie radicalaire
CN114149527B (zh) * 2021-12-10 2023-08-04 复旦大学 一种在空气氛围中实现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821A (zh) * 2003-02-28 2006-04-05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胺有机硼烷络合物引发的含有硅氧烷可聚合组分的可聚合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3274A (en) 1964-08-22 1968-11-26 Toyo Koatsu Ind Inc Polymerization process having improved alkyl boron initiators for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ompounds
DE3630793A1 (de) * 1986-09-10 1988-03-24 Basf Lacke & Farben Silylgruppen enthaltendes verzweigtes polymerisat,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eberzugsmittel auf basis des polymerisats sowie deren verwendung
US5401805A (en) * 1992-04-06 1995-03-28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Olefin graft copolymers prepared using borane-containing olefin backbone polymers
WO1995022567A1 (en) 1994-02-22 1995-08-2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s made with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systems based on organoborane amine complexes
US6248837B1 (en) * 1996-07-15 2001-06-19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olefin diblock copolymers involving borane chain transfer reaction in transition metal-mediated olefin polymerization
US5935711A (en) 1996-10-23 1999-08-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rganoborane amine complex initiator systems and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s made therewith
US6252023B1 (en) 1999-03-19 2001-06-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rganoborane amine complex inatator systems and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s made therewith
US6806330B1 (en) * 1999-12-17 2004-10-1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mine organoborane complex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s and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s
US6420502B1 (en) * 2000-10-23 2002-07-16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Living free radical initiators based on alkylperoxydiarylborane derivatives and living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6841641B2 (en) * 2001-09-27 2005-01-11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Copolymers comprising low surface tension (meth) acrylates
US6740716B2 (en) 2001-10-30 2004-05-2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Organoborane amine complex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s and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s
US6762260B2 (en) 2002-03-05 2004-07-13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Organoborane amine complex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s and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s
CA2531694A1 (en) 2003-06-09 2004-12-0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tabilized organoborane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s and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s
GB0326286D0 (en) 2003-11-11 2003-12-17 Vantico Gmbh Initiator systems for polymerisable compositions
DE602004015841D1 (de) 2003-12-22 2008-09-2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Organoboran-amin-komplex initiierte, beschleunigte polymerisierbare zusammensetzungen
JP2007522333A (ja) * 2004-02-17 2007-08-09 ペン ステート リサーチ ファウンデイション 反応性官能基を含有するテレケリックポリマー
JP2007523248A (ja) 2004-02-23 2007-08-16 ダウ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低表面エネルギー基体接着用水性接着剤
US7928174B2 (en) 2005-01-04 2011-04-19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Organosilicon functional boron amine catalyst complexes and curable compositions made therefrom
US7649068B2 (en) 2005-02-16 2010-01-19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Polymer particles and encapsulated compositions using organoborane amine complexes
RU2008118139A (ru) 2005-10-07 2009-11-20 Дау Глобал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Инк. (Us) Системы амидоорганоборатных инициаторов
US7842390B2 (en) * 2006-10-03 2010-11-30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Chain end functionalized fluoropolymers having good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good chemical reactivity
JP2010530024A (ja) * 2007-06-15 2010-09-02 ダウ・コーニング・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環状ポリシロキサン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821A (zh) * 2003-02-28 2006-04-05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胺有机硼烷络合物引发的含有硅氧烷可聚合组分的可聚合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05186A (ko) 2017-01-11
US20110294958A1 (en) 2011-12-01
EP2393855A1 (en) 2011-12-14
JP5663495B2 (ja) 2015-02-04
EP2393855B1 (en) 2015-06-17
WO2010091001A1 (en) 2010-08-12
US9080000B2 (en) 2015-07-14
CN102369226A (zh) 2012-03-07
JP2012516932A (ja) 2012-07-26
KR20110123763A (ko) 2011-11-15
KR101959953B1 (ko)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9226B (zh) 形成非无规共聚物的方法
US6995215B2 (en) Cross-linked networks from multifunctional hyperbranched polymers
Pielichowski et al.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s (POSS)-containing nanohybrid polymers
US6534600B2 (en) Hyperbranched polyureas, polyurethanes, polyamidoamines, polyamides and polyesters
CN103228736B (zh) 固化性组合物
US6384172B1 (en) Hyperbranched polycarbosilanes, polycarbosiloxanes, polycarbosilazenes and copolymers thereof
US20100261808A1 (en) Diblock copolymer modified nanoparticle/polymer composites
Lim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 (dimethyl siloxane)− Poly [alkyl (meth) acrylic acid] Block Copolymers
CN101506308A (zh) 可固化有机硅组合物
CN109415494B (zh) 二液型环氧树脂组合物
JPH03179028A (ja) ポリシロキサンコアを有する混成アクリル性スターポリマーを製造する方法
WO2008023581A1 (fr) Matériau thermoplastique hybride organique-inorganique et son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JP2008024894A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電子機器
EP0666882A1 (en) Method of making fluorinated copolymers
Yi et al. Synthesis and self-assembly behavior of organic–inorganic macrocyclic molecular brushes composed of macrocyclic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 and 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
Smrtka et al. Synthesis of silsesquioxane nanocomposites
JPH0468350B2 (zh)
CN119978269A (zh) 一种双亲改性硅烷偶联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hakraborty Development of novel cycloaliphatic siloxanes for thermal and uv-curable applications
JPH09176321A (ja) 水酸基含有ポリシルセスキオキサ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樹脂変性剤
JPS61141757A (ja) シリコ−ンゴム組成物
JPH01240530A (ja) 鎖状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ichigan

Patentee after: Dow organosilicon company

Address before: michigan

Patentee before: Dow Co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