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的分类也称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是指在对证据进行理论研究中,根据证据本身的各种特征,从不同角度作出各种不同的归类。证据的分类与证据的种类不同,它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只是通过分析某类证据的共同特征,提示某类证据的运用规则,指导诉讼实践中工卜确认识和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实事求是地查证和认定案情,这也正是对证据进行分类研究的重要意义。
目录
一般认为,所有证据都应当具有证明力和证据能力。证据证明力是指证据对于待证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证据的证据能力,是指证据资料在法律上允许其作为证据的资格。这是证据的基本特征。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也基本反映了上述特征,具体表现为:
1.客观性。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是由案件事实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证据的本质是事实。证据事实的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诸如物品、痕迹、文件等客观存在的物质;一种是被人们感知并存人记忆的事实。无论以哪种形式存在的事实,都可以成为证据。二是证据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事实。伴随着案件事实的发生,证据事实便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地形成了。证据的客观性,为公安司法人员调查收集证据,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真相,提供了物质基础。
2.关联性。诉讼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证据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必须是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事实。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多种多样的,并非所有的客观事实都能成为证据,
一、证据的法定形式
证据的种类是指表现证据事实内容的各种外部形式。证据种类实际上是证据在法律上的分类,是证据的法定形式。证据种类的划分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具备法定形式的证据资料不能纳入诉讼轨道。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2款规定:证据有下列七种:(1)物证、书证;(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7)视听资料。这表明,证据资料只有上述法定的表现形式才能进入刑事诉讼,但是,具有法定表现形式的证据资料不一定都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的证据。例如,物证有可能被伪造,证人可能说了假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也许存在不实之词。所以,在了解和掌握证据种类的时候,要对证据概念有全面的理解,懂得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1款所指出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所体现的内涵。同时,必须特别注意理解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3款的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从中领悟出上述三款法律规定之间密切的逻辑关系。
二、物证
刑事证据的分类也称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是指在对证据进行理论研究中,根据证据本身的各种特征,从不同角度作出各种不同的归类。证据的分类与证据的种类不同,它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只是通过分析某类证据的共同特征,提示某类证据的运用规则,指导诉讼实践中工卜确认识和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实事求是地查证和认定案情,这也正是对证据进行分类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根据证据材料的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凡是来自原始出处,即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叫做原始证据,也称第一手材料;凡是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材料,称为传来证据,即通常所称的第二手材料。我国传来证据的概念与西方国家证据分类理论中的传闻证据概念不同,传闻证据仅指并非陈述者直接感受而以言词(包括口头和书面的主张)形式或个人非言词的行为、意图以此来表达一个主张的证据材料,不适用于实物证据材料。
二、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虚开增票量刑新规定 2025-01-1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新的量刑规定主要如下: 1.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比如虚开的税款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等情况,就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2. 若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如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等,将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 [详情]
入室盗窃案多久判刑 2025-01-11
入室盗窃案的判刑时间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此阶段的审判通常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如果案件较为复杂,涉及的证据较多,审判过程可能会相应延长。总之,入室盗窃案的判刑时间会因案件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详情]
诈骗犯的家人有偿还责任吗 2025-01-11
一般情况下,诈骗犯的家人没有偿还责任。 诈骗罪是诈骗犯个人的犯罪行为,其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法律后果,包括退赔被害人的损失等。家人通常不因为与诈骗犯的亲属关系而承担偿还责任。 然而,如果诈骗犯在实施诈骗行为时,其家人参与其中,比如协助诈骗犯转移财产等,那么家人可能需要对其参与的部分承担相应责任。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诈骗犯在诈骗行为中获得的财产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等,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让家人承担部分偿还责任,但这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事实证据。 总之,通常情况下诈骗犯的家人没有偿还责任,只有在特定情形下才可能需要承担一定责任。[详情]
十二岁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2025-01-11
十二岁犯罪一般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十二周岁左右的未成年人犯罪,会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以及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悔罪表现等因素来判断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情节较轻,通常会以教育、矫治为主,尽量给予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直接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如果犯罪情节恶劣,经核准追诉的,则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