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402348A - 高压软管 - Google Patents

高压软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2348A
CN110402348A CN201880017260.6A CN201880017260A CN110402348A CN 110402348 A CN110402348 A CN 110402348A CN 201880017260 A CN201880017260 A CN 201880017260A CN 110402348 A CN110402348 A CN 110402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teel cord
steel
condition
enhancemen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72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原清
柴田哲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kurichi Dori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kurichi Do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kurichi Dori filed Critical Fukurichi Dori
Publication of CN110402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3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1/00Hoses, i.e. flexible pipes
    • F16L11/04Hoses, i.e. flexible pipes made of rubber or flexible plastics
    • F16L11/08Hoses, i.e. flexible pipes made of rubber or flexible plastics with reinforcements embedded in the wall
    • F16L11/081Hoses, i.e. flexible pipes made of rubber or flexible plastics with reinforcements embedded in the wall comprising one or more layers of a helically wound cord or wire
    • F16L11/083Hoses, i.e. flexible pipes made of rubber or flexible plastics with reinforcements embedded in the wall comprising one or more layers of a helically wound cord or wire three or more lay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1/00Hoses, i.e. flexible pipes
    • F16L11/04Hoses, i.e. flexible pipes made of rubber or flexible plastics
    • F16L11/10Hoses, i.e. flexible pipes made of rubber or flexible plastics with reinforcements not embedded in the wa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使用捻合钢丝单丝而成的钢丝帘线作为加强材料且冲击耐久性优异的高压软管。第N(N≥1)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N+1)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彼此不同,在将第1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1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这一条件设为第1条件,将第1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2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11b)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条件设为第2条件时,不同时满足第1条件和第2条件。

Description

高压软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软管,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冲击耐久性优异的高压软管。
背景技术
建筑机械、工作机械、汽车的动力转向软管、测量设备等所使用的具有挠性的高压软管通常设有内侧橡胶层和设于其外周的多层加强层。对于具备该加强层的高压软管的加强材料而言,通常使用钢丝单丝、尼龙、聚酯等纤维,例如,在4层构造的高压软管的情况下,以右旋缠绕(以下也称为“Z缠绕”)和左旋缠绕(以下也称为“S缠绕”)交替的方式缠绕。
作为关于这样的高压软管的改良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将作为加强材料的钢丝单丝的缠绕方向配设为内外加强材料的缠绕方向以中间层为界而对称。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在高压软管承受弯曲变形时高压软管内部的层间剪切应变相互抵消,层整体的应变减小,能够提高针对反复弯曲变形的耐久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159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钢丝单丝的弯曲刚度与直径的四次方成正比,因此当在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捻合较细的钢丝单丝而成的钢丝帘线较为柔软。此外,对于每单位截面积的强度而言,在直径0.4mm以上的钢丝单丝的情况下,钢丝单丝越粗,越难以获得强度,在捻合直径0.4mm以下的钢丝单丝的情况下,较易于获得强度,能够减轻重量。因此,在利用钢丝加强轮胎等需要柔软且高强度的性能的产品的情况下,使用捻合较细的钢丝单丝而成的钢丝帘线。
以往,在高压软管的加强中,不要求兼具轮胎那样的强度和柔软性,因此通常不使用耗费捻合钢丝单丝这样的工时的钢丝帘线。但是,为了对进而在高压下使用的高压软管赋予高强度和柔软性,在单线的钢丝单丝的情况下存在极限,考虑对高压软管也应用轮胎的加强所使用那样的捻合钢丝单丝而成的钢丝帘线。然而,对于使用捻合钢丝单丝而成的钢丝帘线作为加强材料的高压软管而言,产生有时冲击耐久性提高得不充分这样的新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捻合钢丝单丝而成的钢丝帘线作为加强材料且冲击耐久性优异的高压软管。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获得以下的见解。即,详细地观察高压软管的破坏形态,结果发现,在构成作为加强材料的钢丝帘线的钢丝单丝的表面散布有被视为因与其他的加强层的钢丝单丝接触而产生的凹陷,钢丝单丝以该凹陷附近为起点而断裂。基于该见解,本发明人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和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满足预定的关系,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以至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高压软管具有由多层钢丝帘线加强层层叠而成的构造,该钢丝帘线加强层由捻合多根钢丝单丝而成的钢丝帘线呈螺旋状缠绕而成,其特征在于,
第N(N≥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N+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彼此不同,
在将第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这一条件设为第1条件,
将第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2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条件设为第2条件时,
不同时满足第1条件和第2条件。
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中,优选的是,
在将第L(L≥2)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这一条件设为第3条件,
将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L+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条件设为第4条件时,
不同时满足第3条件和第4条件。
此外,优选的是,
满足第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2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第5条件。
此外,还优选的是,
在将第L(L≥2)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这一条件设为第3条件,
将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L+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条件设为第4条件,
将第M(M≥1,L与M不同)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M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这一条件设为第3’条件,
将第M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M+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条件设为第4’条件,
将同时满足第3条件和第4条件的情况的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与第(L+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之间的间隔设为G1,
将不同时满足第3’条件和第4’条件的情况的第M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与第(M+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之间的间隔设为G2时,
G1>G2。
在此,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10中,钢丝帘线加强层11和中间橡胶层12从软管径向内侧起计数。此外,对于最外层钢丝单丝而言,例如,在钢丝帘线为(1×n)构造的单捻的钢丝帘线的情况下,构成钢丝帘线的各钢丝单丝成为最外层,在层捻的钢丝帘线的情况下,最外层护层的钢丝单丝成为最外层。并且,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10中,表示加强层的层数的N、L、M及表示钢丝帘线的捻合构造的n是任意的整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用捻合钢丝单丝而成的钢丝帘线作为加强材料且冲击耐久性优异的高压软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高压软管的剖视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N层的钢丝帘线与第(N+1)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及捻合方向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N层的钢丝帘线与第(N+1)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及捻合方向的关系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高压软管。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高压软管的剖视立体图。本发明的高压软管10是具有由多层钢丝帘线加强层(以下也简称为“加强层”)11层叠而成的构造的高压软管,该钢丝帘线加强层11由捻合多根钢丝单丝而成的钢丝帘线呈螺旋状缠绕而成。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中,既可以是如图示那样钢丝帘线加强层11隔着中间橡胶层12层叠,也可以是仅钢丝帘线加强层11连续地层叠。此外,除了由多层钢丝帘线加强层11层叠而成的构造之外,例如,也可以具有使用有机纤维帘线等除了钢丝帘线之外的帘线的加强层。例如,也可以在比钢丝帘线加强层靠软管径向内侧的位置具有维尼纶、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的有机纤维加强层。也可以是,在图示的高压软管中,在最内层形成有管状的内侧橡胶层13,在最外层形成有管状的外侧橡胶层14,在内侧橡胶层13与外侧橡胶层14之间交替地配置有4层钢丝帘线加强层11和3层中间橡胶层12。
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10中,第N层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N+1)层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彼此不同。在图示例中,从内侧起由S缠绕的第1层、Z缠绕的第2层、S缠绕的第3层、Z缠绕的第4层这4层形成,但也可以是,由Z缠绕的第1层、S缠绕的第2层、Z缠绕的第3层、S缠绕的第4层这4层形成。另外,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10中,加强层11的层数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设为5层以上,能够根据使用目的而适当变更。优选为10层以下,更优选为8层以下。
接着,图2是表示第N层的钢丝帘线与第(N+1)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及捻合方向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第N层的钢丝帘线与第(N+1)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及捻合方向的关系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2中,钢丝帘线20a为Z缠绕、S捻合,钢丝帘线20b为S缠绕、S捻合,在图3中,钢丝帘线120a为Z缠绕、Z捻合,钢丝帘线120b为S缠绕、Z捻合。此外,图中的箭头A、A’、B、B’表示构成各钢丝帘线的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在此,钢丝单丝彼此接触的位置是第N层的钢丝帘线20a、120a的软管径向外侧和第(N+1)层的钢丝帘线20b、120b的软管径向内侧。因此,在图2、图3中,用虚线表示第(N+1)层的钢丝帘线20b、120b的软管径向内侧的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
若对具有由钢丝帘线呈螺旋状缠绕而成的加强层11的高压软管施加压力,则越靠内层,施加于钢丝帘线的应力越大。在层叠的加强层11的层间通常设有中间橡胶层12,但在反复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中间橡胶层12疲劳,结果层叠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彼此接触。该接触点成为反复应力极大的部位,以其附近为起点而发生疲劳断裂,结果作为高压软管10无法保持压力而到达寿命。此时,对于钢丝帘线彼此的接触而言,在构成钢丝帘线的钢丝单丝的交叉角度θN-(N+1)接近90°时,即,如图2所示那样钢丝帘线接近彼此垂直时,应力集中于狭小的区域(点接触),因此疲劳耐久性恶化。相反,在交叉角度θN-(N+1)接近0°时,即,如图3所示那样钢丝单丝接近彼此平行时,应力分散(线接触),疲劳耐久性变得良好。
因而,在施加有最大的应力的第1层的加强层11a和第2层的加强层11b中,通过减小第1层的钢丝帘线的软管径向外侧的钢丝单丝与第2层的钢丝帘线的软管径向内侧的钢丝单丝的交叉角度θ1-2,能够提高高压软管10的疲劳耐久性。即,在第1层的加强层11a和第2层的加强层11b中,通过排除钢丝单丝彼此的交叉角度θ1-2变大的条件,能够提高高压软管10的耐久性。具体而言,需要不同时满足以下的第1条件和第2条件。
第1条件是,第1层的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1层的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接着,第2条件是,第1层的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2层的加强层11b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
即,不同时满足第1条件和第2条件是指,第1层的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1层的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的情况、第1层的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1层的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且第1层的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2层的加强层11b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的情况。
在图2中,第1层的钢丝帘线20a为Z缠绕且S捻合,第2层的钢丝帘线20b为S缠绕且S捻合,同时满足第1条件和第2条件。在同时满足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情况下,第1层的钢丝帘线20a的软管径向外侧的钢丝单丝与第2层的钢丝帘线20b的软管径向内侧的钢丝单丝的交叉角度θ1-2变为最大,在图示例中,钢丝单丝大致垂直地交叉。因而,在第1层的加强层11a和第2层的加强层11b中,通过排除同时满足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组合,能够改善高压软管的疲劳耐久性。
以图2为例,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将高压软管10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设为从内侧起第1层为Z缠绕,第2层为S缠绕,第3层为Z缠绕,第4层为S缠绕,将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缠绕角度设为在所有的层中均为相对于软管轴线偏转54.7°,将所有的钢丝帘线设为S捻合,将所有的钢丝单丝相对于帘线轴线的捻合角度设为6.9°。
在此,第1层的钢丝帘线为Z缠绕,因此向相对于软管轴线向右偏转54.7°的方向缠绕,在与第2层接触的外侧,S捻合的钢丝单丝的捻合角度相对于钢丝帘线轴线向左偏转6.9°,因此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对于软管轴线向右偏转54.7°-6.9°=47.8°。另一方面,关于第2层,钢丝帘线为S缠绕,因此向相对于软管轴线向左偏转54.7°的方向缠绕,在与第1层接触的内侧的钢丝单丝为S捻合的情况下,捻合角度相对于钢丝帘线轴线向右偏转6.9°,相对于软管轴线向左偏转54.7-6.9=47.8°。结果,上述的第1层的加强层11a的钢丝单丝与第2层的加强层11b的钢丝单丝以47.8+47.8=95.6°即补角84.4°这样接近垂直的角度交叉。另外,同样考虑,第2层的钢丝单丝与第3层的钢丝单丝的交叉角度θ2-3成为56.8°,第3层的钢丝单丝与第4层的钢丝单丝的交叉角度θ3-4成为84.4°。这样的加强层11a与加强层11b的交叉角度θ1-2接近垂直的高压软管的冲击耐久性不理想。
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10中,第1层的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软管径向外侧的钢丝单丝与第2层的加强层11b的钢丝帘线的软管径向内侧的钢丝单丝的交叉角度θ1-2越小越好,优选为72°以下。另外,交叉角度θN-(N+1)能够通过适当设计钢丝帘线的缠绕角度和钢丝单丝的捻距而调整。
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10中,优选的是,不仅第1层的加强层11a与第2层的加强层11b处于这样的关系,第2层之后的第L层的加强层11与第(L+1)层的加强层11也处于同样的关系。即,优选的是,自高压软管整体排除钢丝单丝彼此的交叉角度θL-(L+1)变为最大的条件。通过设为这样的构造,能够进一步提高高压软管10的疲劳耐久性。具体而言,需要不同时满足以下的第3条件和第4条件。
第3条件是,第2层之后的第L层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该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第4条件是,第L层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L+1)层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即,不同时满足第3条件和第4条件是指,第2层之后的第L层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L层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的情况、第L层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L层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且第L层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L+1)层的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10中,优选的是,满足第1层的加强层11a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2层的加强层12a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第5条件。在此,对于图3所示的钢丝帘线彼此的关系而言,第N层的钢丝帘线为Z缠绕且Z捻合,第(N+1)层的钢丝帘线为S缠绕且Z捻合,若N=1,则属于满足第5条件的情况。这样,在满足第5条件的情况下,第N层的钢丝帘线的软管径向外侧的钢丝单丝与第(N+1)层的钢丝帘线的软管径向内侧的钢丝单丝的交叉角度θN-(N+1)变为最小。即,钢丝帘线彼此处于从冲击耐久性的观点来看最理想的关系。因而,通过满足第5条件,能够进一步提高高压软管10的疲劳耐久性。
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10中,通过扩大加强层11间的钢丝帘线彼此的间隔,能够进一步提高疲劳耐久性。但是,若单纯地扩大加强层11间的钢丝帘线彼此的间隔,则高压软管10的直径变大,因此不理想。因而,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10中,通过仅在第2层之后的第L层的加强层间的钢丝帘线与第(L+1)层的钢丝帘线的交叉角度的交叉角度θL-(L+1)较大的部位即同时满足第3条件和第4条件的部位增大钢丝帘线彼此的间隔,能够防止高压软管的直径变大,提高加强效率,同时提高冲击耐久性。
具体而言,将同时满足第3条件和第4条件的情况的第L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与第(L+1)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之间的间隔设为G1。此外,新增地,在将第M(M≥1,L与M不同)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M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的条件设为第3’条件,将第M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M+1)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条件设为第4’条件,将不同时满足第3’条件和第4’条件的情况的第M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与第(M+1)层的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之间的间隔设为G2时,优选为G1>G2。更优选为G1>G2×1.5,进而优选为G1>G2×3。此外,从高压软管的耐久性的观点来看,G1优选为0.1~1.0mm,更优选为0.2~0.6mm。此外,G2优选为0.04~0.6mm,更优选为0.1~0.4mm。另外,扩大钢丝帘线彼此的间隔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如图1所示,在加强层11与加强层11之间设置中间橡胶层12即可。
在本发明的高压软管10中,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和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满足预定的关系较为重要,除此之外的具体的构造、材质等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作为加强层11所使用的钢丝帘线的构造,既可以是单捻,也可以是层捻。此外,构成钢丝帘线的钢丝单丝能够使用已知的钢丝单丝,但线径优选为0.12~0.40mm,捻合角度优选为2.6~15°,更优选为3~8°,进而优选为3.5~7°。并且,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的缠绕角度优选为50~60°。若线径小于0.12mm,则钢丝单丝的拉丝生产率恶化,若线径大于0.40mm,则难以获得每单位截面积的成本,此外与直径的四次方成正比的弯曲刚度提高。此外,若捻合角度小于2.6°,则钢丝单丝易于散开而损害生产率,若捻合角度大于15°,则捻合的生产率恶化。此外,若钢丝帘线的缠绕角度小于50°,则对软管施加压力时的软管径的变化变大,若钢丝帘线的缠绕角度大于60°,则对软管施加压力时的软管长度的变化变大。另外,在捻合钢丝单丝时,也可以使构成帘线的所有的钢丝单丝或一部分钢丝单丝产生螺旋、多边形、波形等的折痕(日文:癖付け)。关于多边形的折痕,例如能够举出国际公开第1995/016816号所记载的变形。
此外,高压软管10所使用的橡胶也没有特别限制,内侧橡胶层13的材质能够根据在高压软管10内输送的物质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等而适当选择。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举出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EPM)、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橡胶(EPDM)、丙烯酸酯橡胶(ACM)、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氯丁二烯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氯醚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S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NBR)、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橡胶(丁基橡胶,IIR)、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橡胶(IR)、丁二烯橡胶(BR)、聚氨酯类橡胶、硅类橡胶、氟类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氢化NBR等。对于这些橡胶成分而言,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任意的混合物。
在上述橡胶成分中,从耐油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丙烯酸酯橡胶(ACM)、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氯丁二烯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氯醚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NBR)、氢化NBR、硅类橡胶、氟类橡胶。
此外,对于内侧橡胶层13用的橡胶组合物而言,考虑材料强度、耐久性、挤出成形性等,能够使用在橡胶工业界通常使用的公知的橡胶配合剂、橡胶用填充材料。作为这样的配合剂和填充材料,例如能够举出炭黑、二氧化硅、碳酸钙、滑石、粘土等无机填充材料;增塑剂、软化剂;硫磺、过氧化物等硫化剂;氧化锌、硬脂酸等硫化助剂;二硫化二苯并噻唑、N-环己基-2-苯并噻唑基-次磺酰胺、N-氧联二亚乙基-苯并噻唑基-次磺酰胺等硫化促进剂;抗氧化剂、抗臭氧劣化剂等添加剂。对于上述的配合剂和填充材料而言,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内侧橡胶层13的厚度也会根据构成内侧橡胶层13的材料的种类而不同,但处于1~10mm的范围,优选为1~6mm的范围。此外,根据目的而选择高压软管的内径,但通常而言,优选为3mm~200mm的范围。
此外,外侧橡胶层14与以往的高压软管同样,例如能够由热塑性树脂等形成,也可以由与内侧橡胶层13同样的各种橡胶形成。通过设置外侧橡胶层14,能够保护构成加强层11的钢丝帘线而防止加强层11的外部损伤,并且在外观上也较为理想。另外,外侧橡胶层14的通常的壁厚处于1mm~20mm的范围。
并且,中间橡胶层12能够由与内侧橡胶层13同样的各种橡胶形成。
本发明的高压软管能够按照常用方法来制造,特别是,作为用于输送各种高压流体的高压软管、用于将液压泵的工作油压送至工作部分的高压软管是有用的。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5及比较例1~4>
以9mm捻距捻合线径0.3mm的钢丝单丝而制作(1×3)构造的钢丝帘线。钢丝单丝相对于钢丝帘线轴线的捻合角度为6.9°。使用得到的钢丝帘线作为加强层的加强材料,制作图1所示的构造的高压软管。对于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而言,将第1层设为Z缠绕,将第2层设为S缠绕,将第3层设为Z缠绕,将第4层设为S缠绕,缠绕角度设为54.7°。此外,各层的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和各加强层间的钢丝帘线间隔如下述表1、表2所示。
<冲击耐久性>
进行依据JIS K6330-8的冲击压力试验,记录直到各高压软管破裂为止实施的压力试验的次数。将各高压软管的压力试验次数示于表1、表2。
[表1]
[表2]
根据表1、表2可知,本发明的高压软管的冲击耐久性优异。
附图标记说明
10、高压软管;11、钢丝帘线加强层(加强层);12、中间橡胶层;13、内侧橡胶层;14、外侧橡胶层;20、120、钢丝帘线。

Claims (4)

1.一种高压软管,其具有由多层钢丝帘线加强层层叠而成的构造,该钢丝帘线加强层由捻合多根钢丝单丝而成的钢丝帘线呈螺旋状缠绕而成,其特征在于,
第N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N+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彼此不同,
在将第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这一条件设为第1条件,
将第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2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条件设为第2条件时,
不同时满足第1条件和第2条件,
上述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软管,其中,
在将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这一条件设为第3条件,
将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L+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条件设为第4条件时,
不同时满足第3条件和第4条件,
上述L≥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软管,其中,
满足第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2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第5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软管,其中,
在将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这一条件设为第3条件,
将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L+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条件设为第4条件,
将第M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缠绕方向与第M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不同这一条件设为第3’条件,
将第M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与第(M+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的最外层钢丝单丝的捻合方向相同这一条件设为第4’条件,
将同时满足第3条件和第4条件的情况的第L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与第(L+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之间的间隔设为G1,
将不同时满足第3’条件和第4’条件的情况的第M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与第(M+1)层的所述钢丝帘线加强层的钢丝帘线之间的间隔设为G2时,
G1>G2,
上述L≥2,上述M≥1,L与M不同。
CN201880017260.6A 2017-03-10 2018-03-05 高压软管 Pending CN1104023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6759 2017-03-10
JP2017046759A JP2018150979A (ja) 2017-03-10 2017-03-10 高圧ホース
PCT/JP2018/008432 WO2018164081A1 (ja) 2017-03-10 2018-03-05 高圧ホー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2348A true CN110402348A (zh) 2019-11-01

Family

ID=63447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7260.6A Pending CN110402348A (zh) 2017-03-10 2018-03-05 高压软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8708B2 (zh)
EP (1) EP3594546A4 (zh)
JP (1) JP2018150979A (zh)
CN (1) CN110402348A (zh)
WO (1) WO20181640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42328B2 (ja) 2020-04-06 2024-08-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ホース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2678A (ja) * 1992-01-29 1993-10-1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ホース
US20050241716A1 (en) * 2004-04-07 2005-11-03 Tibor Nagy High-pressure hose comprising several layers of reinforcing plies
JP2007162818A (ja) * 2005-12-13 2007-06-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ゴムホース
CN102143834A (zh) * 2008-09-04 2011-08-0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用钢帘线增强的橡胶软管的制造方法及用钢帘线增强的橡胶软管
JP2012036927A (ja) * 2010-08-04 2012-02-2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ゴムホース
CN203421355U (zh) * 2013-08-28 2014-02-05 桑文杰 一种新型罐车专用钢丝缠绕卸料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50008472B1 (ko) * 1985-11-05 1995-07-31 요꼬하마 고무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무 조성물 및 그것의 층으로 구성되는 호오스
US5316046A (en) * 1986-12-27 1994-05-31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ower steering hose
EP0553686B1 (en) 1992-01-29 1997-10-22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essure endurable hose
EP0734468B1 (en) 1993-12-15 1999-10-06 N.V. Bekaert S.A. Open steel cord structure
JPH11315969A (ja) 1998-05-06 1999-11-1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ホース
US6109306A (en) * 1998-06-29 2000-08-29 Parker Hannifin Gmbh Kink-resistant, high pressure hose construction having a composite, spiral wound innermost reinforcement layer
JP4277967B2 (ja) * 1999-04-16 2009-06-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高圧ゴムホー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61662B2 (ja) * 2006-03-22 2010-10-13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694695B2 (en) * 2008-02-26 2010-04-13 The Gates Corporation Controlled expansion hose
US7950420B2 (en) * 2008-06-27 2011-05-3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lexible hose for conveying fluids or gases
US20100266789A1 (en) * 2009-04-20 2010-10-21 Flexpipe Systems Inc. Metal cord reinforced flexible pipe
EP3315842B1 (en) * 2015-06-26 2020-04-0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os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2678A (ja) * 1992-01-29 1993-10-1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ホース
US20050241716A1 (en) * 2004-04-07 2005-11-03 Tibor Nagy High-pressure hose comprising several layers of reinforcing plies
JP2007162818A (ja) * 2005-12-13 2007-06-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ゴムホース
CN102143834A (zh) * 2008-09-04 2011-08-0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用钢帘线增强的橡胶软管的制造方法及用钢帘线增强的橡胶软管
JP2012036927A (ja) * 2010-08-04 2012-02-2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ゴムホース
CN203421355U (zh) * 2013-08-28 2014-02-05 桑文杰 一种新型罐车专用钢丝缠绕卸料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03342A1 (en) 2020-01-02
US11118708B2 (en) 2021-09-14
EP3594546A4 (en) 2021-01-06
WO2018164081A1 (ja) 2018-09-13
JP2018150979A (ja) 2018-09-27
EP3594546A1 (en) 2020-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2347A (zh) 高压软管
US20200182381A1 (en) High pressure hose
US6677018B1 (en) High pressure rubber hos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624421B2 (en) Transmission V-bel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EP1126073B1 (en) Steel cord for reinforcing elastomeric articles
EP1356226A2 (en) Thermoplastic reinforced hose construction
CN103998817A (zh)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KR20050026689A (ko) 중간 필라멘트가 폴리머로 코팅된 다층 스틸 코드
JP4332682B2 (ja) 繊維強化成形体
AU2005238038A1 (en) Hose with variable reinforcement
JP2008285785A (ja) ゴム物品補強用コードおよびタイヤ
CN110402348A (zh) 高压软管
JP2021500491A (ja) エラストマー強化のためのスチールコード
JP2020525371A (ja) スチールストランドで補強されたベルト
JPWO2020080545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0018444A (ja) 媒体輸送用ホース
JP6892292B2 (ja) 高圧ホース
JP2008291380A (ja) ゴム物品補強用コードおよびタイヤ
JP2011190901A (ja) ホース
JP4760114B2 (ja) ホース
JP2015203435A (ja) 高圧ホース
KR102241023B1 (ko) 구슬밴드를 포함하는 다층 복합 고무 호스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7602119B2 (ja) ホースおよびホースの使用方法
JP2004144260A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ホース
JP2001032965A (ja) ホ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