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1687A -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Google Patents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61687A CN110161687A CN201810146915.1A CN201810146915A CN110161687A CN 110161687 A CN110161687 A CN 110161687A CN 201810146915 A CN201810146915 A CN 201810146915A CN 110161687 A CN110161687 A CN 1101616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device
- wave plate
- delay
- light
- polariz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1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 for genereting colour display
- G02B2027/011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 for genereting colour display comprising dichroic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18—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contrast of the display / brillance control visibil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属于增强现实成像技术领域。本发明的AR显示装置采用延迟偏振分光镜,延迟偏振分光镜包括依次排列的延迟波片、偏光膜和偏振分光膜;延迟波片位于远离所述图像投射装置的一侧,用于改变偏振光的偏振状态;偏光膜用于通过偏振态为第一方向的偏振光,吸收偏振态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偏振分光膜位于临近所述图像投射装置的一侧,用于通过偏振态为第一方向的偏振光,反射偏振态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外界干扰光线经过延迟偏振分光镜后,基本无干扰光线反射到人眼中,可以去除干扰光线,提高图像光线和环境光线的对比度,减少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强现实成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背景技术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也被称为混合现实,其原理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目前,人们可以通过穿戴式设备,如AR眼镜或AR头盔等,与真实世界进行互动。如图1示出了现有的AR眼镜或AR头盔中的AR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AR显示装置光学系统包括像源11、分光镜3、曲面半反射镜4和位于分光镜3上方的透镜12,像源11设置在光学系统的上部,且像源11与透镜12之间有一定距离,像源11的图像光线从上方向下射入透镜12。与此同时,环境光线从曲面半反射镜4的右侧向左侧(人眼方向)射入,干扰光线还同时从分光镜的下方向上射入。图像光线的部分光线经过分光镜3的反射射向曲面半反射镜4,部分光线再经过曲面半反射镜4的反射射向分光镜3。与此同时,环境光线的部分光线依次穿过曲面半反射镜4和分光镜3抵达人眼;干扰光线的部分光线经过分光镜3的反射抵达人眼。部分图像光线、部分环境光线和部分干扰光线最终同时抵达人眼,使得用户能够看到外界真实环境的同时还可以看到叠加在真实环境中的像源11的图像。
现有的AR设备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AR设备由于使用普通分光镜,导致干扰光线大量进入人眼,以及外部射入的干扰光线严重干扰像源图像的对比度,使得图像内容混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采用延迟偏振分光镜,能够提高图像对比度,减少干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R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投射装置和延迟偏振分光镜;
所述图像投射装置包括像源;
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包括依次排列的延迟波片、偏光膜和偏振分光膜;
所述延迟波片位于远离所述图像投射装置的一侧;
所述偏振分光膜位于临近所述图像投射装置的一侧。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延迟波片用于改变偏振光的偏振状态;
所述偏光膜用于通过偏振态为第一方向的偏振光,吸收偏振态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
所述偏振分光膜用于通过偏振态为第一方向的偏振光,反射偏振态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还包括增透膜。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延迟波片远离所述像源的一侧。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还包括基片。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片位于所述延迟波片远离所述像源的一侧;
或所述基片位于所述延迟波片和所述偏光膜之间;
或所述基片位于所述偏光膜和所述偏振分光膜之间;
所述基片位于所述偏振分光膜靠近所述像源的一侧。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远离所述像源的一侧。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的两侧。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投射装置还包括匹配镜和/或透镜。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图像投射装置包括像源、匹配镜和透镜时,所述匹配镜的一侧与所述像源之间紧密贴合;另一侧与所述透镜紧密贴合。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图像投射装置包括像源和透镜时,所述像源与所述透镜之间紧密贴合。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波片组件和曲面半反射镜;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与所述波片组件和所述曲面半反射镜依次排列,共同组成偏振光路组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的反射平面和所述曲面半反射镜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像源的法线和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的反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α取值范围为β-10°至β+10°之间,且90°≥α≥0°。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β为0°~90°。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β为40°~50°。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方向的偏振光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偏振光在满足相互垂直的前提下绕光线传播的方向0°~360°旋转时,所述偏振分光膜和所述波片组件也要改变相应的角度。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波片组件为1/4波片。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1/4波片设置于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和所述曲面半反射镜之间;
或所述1/4波片贴合于所述曲面半反射镜的内侧。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匹配镜的折射率为1~2.7。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匹配镜由液体材质、液晶、半固态材质或固体材质构成。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匹配镜为液体材质、液晶或半固态材质时,所述图像投射装置还包括密封结构,将匹配镜密封于所述像源与所述透镜之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匹配镜为固体材质时,所述像源、匹配镜和所述透镜相互直接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像源为集成光源的像源或单一像源。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穿戴式AR设备,包括卡箍件和上述的AR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设置了延迟偏振分光镜,延迟偏振分光镜包括依次排列的延迟波片、偏光膜和偏振分光膜,可以去除干扰光线,提高图像光线和环境光线的对比度,减少干扰。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AR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AR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图像投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延迟偏振分光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AR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图像投射装置;11-像源;12-透镜;13-匹配镜;3-分光镜;4-曲面半反射镜;5-延迟偏振分光镜;51-基片;52-延迟波片;53-偏光膜;54-偏振分光膜;6-波片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的AR显示装置容易因干扰光线进入而影响图像对比度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以下首先对本发明的AR显示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R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该AR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投射装置1、延迟偏振分光镜5、波片组件6和曲面半反射镜4。延迟偏振分光镜5与波片组件6和曲面半反射镜4依次排列,共同组成偏振光路组件。
图像投射装置1包括像源11、匹配镜13和透镜12。需要说明的是,图像投射装置也可以仅包括像源和匹配镜。其中,像源11的作用是显示需要投射到人眼中的图像,像源11可以采用平面像源,包括但不限于集成光源的像源或单一像源。例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硅基液晶)、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显示系统)、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元件)等显示原理的电子器件。其中,OLED和LCD为集成光源的像源;LCOS、MEMS和DMD为单一像源,需要另外增加辅助光源。
匹配镜13位于像源11和透镜12之间,匹配镜13的一侧与像源11贴合,另一侧与透镜12贴合。匹配镜13具备高透光率和一定的折射率,匹配镜13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匹配镜13可以由透明的液体材质制成,例如水、酒精等;也可以由透明的固体材质制成,例如玻璃、树脂等;还可以采用液晶或半固态材质制成。
当匹配镜13的材质是液体时,透镜12和像源11之间设置有外部密封结构,例如,密闭边框,使透镜12和像源11之间形成密闭的腔体,防止匹配镜材质流失。当匹配镜13的材质是固体时,像源11和透镜12间可以直接连接匹配镜13,而无需边框。即像源11和匹配镜13直接连接或通过胶水粘接,匹配镜13和透镜12直接连接或通过胶水粘接。
透镜12可以是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组成的透镜组。透镜或透镜组中每面透镜可以是凸透镜、凹透镜或凸透镜和凹透镜任意组合等,透镜的面型可以是球面、非球面、自由曲面等,透镜12将光线折射,配合偏振光路组件共同完成成像。
如图1所示,由于现有的AR显示装置的像源与透镜之间具有间隙且间隙过大,一方面会造成AR显示装置的尺寸偏大,元件的分布较分散,造成造成光学系统结构尺寸偏大,装调困难并且容易损坏。另一方面,由于像源处于空气中,折射率低,数值孔径较难提高,系统极限分辨率受限,设计难度高。而且由于空气与透镜交界面的折射率差距较大,使得该面的反射率较高,容易对后续系统造成鬼像等杂散光。鬼像指由于透镜表面反射而在光学系统焦面附近产生的附加像,该附加像亮度一般较暗,且与原像错开。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像源发出的图像光线首先进入到匹配镜,由于匹配镜材质具备高透光率和一定的折射率,与空气介质相比,减少了光线进入透镜时交界面的折射率差,提高了透镜上表面透过率,增加光效率,同时抑制杂散光和鬼像的产生。进一步地说,空气的折射率为1,匹配镜材质的折射率可以在1~2.7之间,根据R=(0.61*λ)/(n*sinθ)计算公式(R为衍射斑半径,λ为光波长,n为像面折射率,θ为入射孔径角),提高介质的折射率能够提供更小的衍射光斑,提高成像分辨率。通过提高像方折射率,用相对小的孔径角实现了较大的数值孔径,减少了边缘光线的偏折角,降低了设计难度。
偏振光路组件包括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的延迟偏振分光镜5、波片组件6和曲面半反射镜4。延迟偏振分光镜5位于图像投射装置1的下方或上方。
如图4所示,延迟偏振分光镜5包括依次排列的基片51、延迟波片52、偏光膜53和偏振分光膜54。延迟波片52用于改变偏振光的偏振状态。偏光膜53用于通过偏振态为第一方向的偏振光,吸收偏振态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偏振分光膜54用于通过偏振态为第一方向的偏振光,反射偏振态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延迟偏振分光镜5倾斜设置,偏振分光膜54位于临近图像投射装置1和波片组件6的一侧。
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例如,第一方向偏振光可以是偏振态为P方向的偏振光,第二方向偏振光可以是偏振态为S方向的偏振光。考虑到P偏振光和S偏振光可以在满足相互垂直的前提下绕光线传播方向旋转,因此,第一方向偏振光也可以是偏振态与P方向呈一定角度的偏振光,第二方向偏振光也可以是偏振态与S方向呈一定角度的偏振光,本发明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
延迟波片52可以采用1/4波片。当外界干扰光线,或称杂散光,通过偏振分光膜和偏光膜后,第二方向的偏振光被偏光膜吸收,第一方向的偏振光经过1/4波片,被基片反射,然后再次穿过1/4波片,其偏振方向改变90°,形成第二方向的偏振光,再经过偏光膜时被偏光膜吸收,因此,杂散光无法再进入光路,从而防止了杂散光通过偏振分光膜和偏光膜,直接经过基片反射后会重新进入光路形成鬼像,并且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高图像对比度,使画面不受鬼像干扰,提升图像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基片、延迟波片、偏光膜和偏振分光膜沿厚度方向的排列顺序,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依次为基片、延迟波片、偏光膜和偏振分光膜,即基片位于延迟波片的外侧;也可以为延迟波片、基片、偏光膜和偏振分光膜,即基片位于延迟波片和偏光膜之间;也可以为延迟波片、偏光膜、基片和偏振分光膜,即基片位于偏光膜和偏振分光膜之间;或者为延迟波片、偏光膜、偏振分光膜和基片,即基片位于偏振分光膜外侧。
可选地,延迟偏振分光镜5也可以不包括基片,仅包括延迟波片、偏光膜和偏振分光膜。偏振分光膜位于临近图像投射装置和波片组件的一侧,延迟波片位于远离图像投射装置和波片组件的一侧。当没有基片时,延迟偏振分光镜依然可以去除干扰光线,提高图像光线和环境光线的对比度。
如图2所示,延迟偏振分光镜5的反射平面与曲面半反射镜4的光轴呈α角,所述像源的法线和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的反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α取值范围为β-10°至β+10°之间,且90°≥α≥0°。β为0°-90°之间,优选为40°-50°,此时,图像光线的视场最大,图像光线的可视范围最大。
波片组件6可以采用1/4波片。1/4波片用于将入射的第二偏振光转变为圆偏振光。1/4波片可为平面结构或曲面结构;1/4波片还可为柱面结构;1/4波片还可为球面或非球面结构。1/4波片可以设置于延迟偏振分光镜5和曲面半反射镜4之间,如图2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R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从透镜12出射的图像光线进入到延迟偏振分光镜5上,图像光线首先接触到偏振分光膜54,此时图像光线中的偏振方向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会被反射至波片组件6。偏振方向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经过波片组件6,转变为圆偏振光,然后一部分经曲面半反射镜4射出到外界,另一部分被曲面半反射镜4反射。被反射的图像光线经1/4波片,由圆偏振光变成第一偏振光,即偏振态为第一方向的偏振光。转变后的第一偏振光再次入射到偏振分光镜5,由于偏振方向为第一方向,此时光线将穿过偏振分光膜、偏光膜、延迟波片和基片进入到人眼中,使用户能看到大可视角度的虚拟图像。
当环境光线入射曲面半反射镜4时,一部分环境光线透过曲面半反射镜4、波片组件6和延迟偏振分光镜5,进入人眼,使用户能够看到真实的外界环境,通过虚拟图像与真实环境的叠加显示达到增强现实的效果。
上述第一方向偏振光和第二方向偏振光可以在满足相互垂直的前提下绕光线传播的方向0~360°旋转,此时偏振分光膜和1/4波片也要改变相应的角度。因此,在生产时,可以根据第一方向偏振光和第二方向偏振光的角度,确定延迟偏振分光镜和波片组件的安装角度。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AR装置的图像光线的理论能量效率只有约12.5%,图像光线的亮度严重受限;而且系统的体积受限,难以通过增加透镜数量来提升成像质量和光学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偏振光路组件能够提高光能利用率1倍以上,图像光线的能量效率可提升至约25%,提高图像光线亮度,节省功耗,降低系统发热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AR显示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像源与透镜之间贴合或无间隙,使光学系统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佩戴舒适;
第二,通过提高像方折射率,用相对小的孔径角实现了较大的数值孔径,减少了边缘光线的偏折角,降低了设计难度;
第三,减少了透镜交界面的折射率差,提高边缘光线的透过率,减少鬼像,并增强亮度;
第四,元件排列紧凑,便于装调,系统强度高;
第五,延迟偏振分光镜去除干扰光线,提高图像光线和环境光线的对比度;
第六,提升图像光线的能量效率至约25%,亮度明显提升;
第七,去除杂散光造成的鬼像,成本低廉,效果明显,使图像光对比度提高。画面不受鬼像干扰,图像质量提升;
第八,在同等图像光线亮度需求的情况下,该AR显示装置可以节约能耗,降低设备发热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R显示装置,如图5所示,该AR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投射装置1和偏振光路组件。
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图像投射装置1包括像源11和透镜12。像源11与透镜12紧密贴合。
由于像源11与透镜12紧密贴合,像源11发出的图像光线将直接进入到透镜12中,减少了光线进入透镜时交界面的折射率差,提高了透镜上表面透过率,增加了光效率,也可以抑制杂散光和鬼像的产生。
本实施例提供的AR显示装置,像源与透镜之间紧密贴合,使光学系统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佩戴舒适。
为了节约篇幅,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穿戴式AR设备,包括卡箍件和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记载的AR显示装置。
该穿戴式AR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AR眼镜、AR头盔或AR面罩。当穿戴式AR设备为AR眼镜时,卡箍件为镜框,AR显示装置安装在镜框上,相当于两个镜片的位置。当穿戴式AR设备为AR头盔时,卡箍件可以是头盔壳体,AR显示装置安装于头盔壳体前侧的面窗部。
本实施例的穿戴式AR设备设置有上述的AR显示装置,AR显示装置采用偏振光路组件,偏振光路组件包括依次排列的延迟偏振分光镜、波片组件和曲面半反射镜,图像投射装置位于延迟偏振分光镜的上方或下方。
该穿戴式AR设备,采用延迟偏振分光镜,当外界的干扰光线经过延迟偏振分光镜,基本无干扰光线反射到人眼中,从而提高图像对比度,减少干扰。从图像投射装置出射的图像光线投射到延迟偏振分光镜上,图像光线中偏振态为第一方向的光透过延迟偏振分光镜进入外界环境,图像光线中的部分偏振态为第二方向的光被反射到波片组件上;通过波片组件转变为圆偏振光,入射至曲面半反射镜,一部分光线射出至外界,另一部分被曲面半反射镜反射后再经过波片组件,由圆偏振光转变成偏振态为第一方向的光,透过延迟偏振分光镜进入人眼,使用户能够看到大可视角度的虚拟图像,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图像光线亮度。在同等图像光线亮度需求的情况下,该AR显示装置可以节约能耗,降低设备发热量。
同时,还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提高像方折射率,用相对小的孔径角实现了较大的数值孔径,减少了边缘光线的偏折角,降低了设计难度;减少了透镜交界面的折射率差,提高边缘光线的透过率,减少鬼像,并增强亮度;元件排列紧凑,便于装调,系统强度高,重量更轻,佩戴舒适;提升图像光线的能量效率至约25%,亮度明显提升;去除杂散光造成的鬼像,成本低廉,效果明显,使图像光对比度提高。画面不受鬼像干扰,图像质量提升;在同等图像光线亮度需求的情况下,该AR显示装置可以节约能耗,降低设备发热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投射装置和延迟偏振分光镜;
所述图像投射装置包括像源;
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包括依次排列的延迟波片、偏光膜和偏振分光膜;
所述延迟波片位于远离所述图像投射装置的一侧;
所述偏振分光膜位于临近所述图像投射装置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波片用于改变偏振光的偏振状态;
所述偏光膜用于通过偏振态为第一方向的偏振光,吸收偏振态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
所述偏振分光膜用于通过偏振态为第一方向的偏振光,反射偏振态为第二方向的偏振光;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还包括增透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延迟波片远离所述像源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还包括基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位于所述延迟波片远离所述像源的一侧;
或所述基片位于所述延迟波片和所述偏光膜之间;
或所述基片位于所述偏光膜和所述偏振分光膜之间;
所述基片位于所述偏振分光膜靠近所述像源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远离所述像源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投射装置还包括匹配镜和/或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图像投射装置包括像源、匹配镜和透镜时,所述匹配镜的一侧与所述像源之间紧密贴合;另一侧与所述透镜紧密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图像投射装置包括像源和透镜时,所述像源与所述透镜之间紧密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波片组件和曲面半反射镜;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与所述波片组件和所述曲面半反射镜依次排列,共同组成偏振光路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的反射平面和所述曲面半反射镜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像源的法线和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的反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α取值范围为β-10°至β+10°之间,且90°≥α≥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β为0°~90°。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β为40°~50°。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方向的偏振光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偏振光在满足相互垂直的前提下绕光线传播的方向0°~360°旋转时,所述偏振分光膜和所述波片组件也要改变相应的角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片组件为1/4波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1/4波片设置于所述延迟偏振分光镜和所述曲面半反射镜之间;
或所述1/4波片贴合于所述曲面半反射镜的内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镜的折射率为1~2.7。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镜由液体材质、液晶、半固态材质或固体材质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匹配镜为液体材质、液晶或半固态材质时,所述图像投射装置还包括密封结构,将所述匹配镜密封于所述像源与所述透镜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匹配镜为固体材质时,所述像源、匹配镜和所述透镜相互直接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源为集成光源的像源或单一像源。
24.一种穿戴式AR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卡箍件和上述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AR显示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30)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810146915.1A CN110161687A (zh) | 2018-02-12 | 2018-02-12 |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 EP19750620.7A EP3754409B1 (en) | 2018-02-12 | 2019-02-12 | Augmented reality device and optical system used therein |
| PCT/CN2019/074876 WO2019154432A1 (zh) | 2018-02-12 | 2019-02-12 | 增强现实设备及其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 |
| CN201980001721.5A CN110537133A (zh) | 2018-02-12 | 2019-02-12 | 穿戴式ar系统、ar显示设备及其投射源模组 |
| EP19750619.9A EP3754408A4 (en) | 2018-02-12 | 2019-02-12 | Wearable ar system, and ar display device and projection source module thereof |
| JP2020565008A JP7418706B2 (ja) | 2018-02-12 | 2019-02-12 | 拡張現実装置及びそのための光学システム |
| CN201980001716.4A CN110573933A (zh) | 2018-02-12 | 2019-02-12 | 穿戴式ar系统、ar显示设备及其投射源模组 |
| PCT/CN2019/074857 WO2019154428A1 (zh) | 2018-02-12 | 2019-02-12 | 增强现实设备及其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和半反射镜 |
| EP19751742.8A EP3754411A4 (en) | 2018-02-12 | 2019-02-12 | PORTABLE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DEVICE, AND ASSOCIATED PROJECTION SOURCE MODULE |
| EP19750326.1A EP3754407B1 (en) | 2018-02-12 | 2019-02-12 | Augmented reality device and optical system used therein |
| KR1020207026342A KR102564295B1 (ko) | 2018-02-12 | 2019-02-12 | 증강 현실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광학 시스템 및 반반사기 |
| PCT/CN2019/074868 WO2019154430A1 (zh) | 2018-02-12 | 2019-02-12 | 穿戴式ar系统、ar显示设备及其投射源模组 |
| EP19750958.1A EP3754410A4 (en) | 2018-02-12 | 2019-02-12 | Augmented reality device, optical system and half mirror employed therein |
| KR1020207026193A KR102628264B1 (ko) | 2018-02-12 | 2019-02-12 | 증강 현실 장치 및 증강 현실 장치에 사용되는 광학 시스템 |
| JP2020565009A JP7329207B2 (ja) | 2018-02-12 | 2019-02-12 | 拡張現実装置、ならびに、そのための光学システム及び半反射体 |
| PCT/CN2019/074852 WO2019154426A1 (zh) | 2018-02-12 | 2019-02-12 | 增强现实设备及其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 |
| JP2020565011A JP7285579B2 (ja) | 2018-02-12 | 2019-02-12 | 拡張現実装置、およびそのための光学系 |
| CN201980001727.2A CN110537134A (zh) | 2018-02-12 | 2019-02-12 | 增强现实设备及其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 |
| CN201980001731.9A CN110546550A (zh) | 2018-02-12 | 2019-02-12 | 增强现实设备及其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 |
| CN201980001732.3A CN110537135A (zh) | 2018-02-12 | 2019-02-12 | 增强现实设备及其中所采用的光学系统和半反射镜 |
| PCT/CN2019/074863 WO2019154429A1 (zh) | 2018-02-12 | 2019-02-12 | 穿戴式ar系统、ar显示设备及其投射源模组 |
| KR1020207026326A KR102455328B1 (ko) | 2018-02-12 | 2019-02-12 | 증강 현실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광학 시스템 |
| US16/930,061 US11693244B2 (en) | 2018-02-12 | 2020-07-15 | Augmented reality apparatus and optical system therefor |
| US16/930,156 US11693245B2 (en) | 2018-02-12 | 2020-07-15 | Wearable AR system, AR display device and its projection source module |
| US16/930,000 US11042040B2 (en) | 2018-02-12 | 2020-07-15 | Augmented reality apparatus and optical system therefor |
| US16/989,502 US11874466B2 (en) | 2018-02-12 | 2020-08-10 | Augmented reality apparatus, and optical system and semi-reflector therefor |
| US16/990,633 US11500205B2 (en) | 2018-02-12 | 2020-08-11 | Wearable AR system, AR display device and its projection source module |
| US17/326,014 US11460704B2 (en) | 2018-02-12 | 2021-05-20 | Augmented reality apparatus and optical system therefor |
| US18/325,986 US11988839B2 (en) | 2018-02-12 | 2023-05-30 | Augmented reality apparatus and optical system therefor |
| US18/624,141 US20240241384A1 (en) | 2018-02-12 | 2024-04-02 | Augmented reality apparatus and optical system therefo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810146915.1A CN110161687A (zh) | 2018-02-12 | 2018-02-12 |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0161687A true CN110161687A (zh) | 2019-08-23 |
Family
ID=67635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810146915.1A Pending CN110161687A (zh) | 2018-02-12 | 2018-02-12 |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10161687A (zh) |
Cited By (7)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0865458A (zh) * | 2019-11-29 | 2020-03-0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头戴式设备 |
| CN110927970A (zh) * | 2019-12-11 | 2020-03-27 |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r光学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
| CN111025638A (zh) * | 2019-12-11 | 2020-04-17 |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r光学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设备 |
| CN111308716A (zh) * | 2020-03-31 | 2020-06-19 | 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和增强现实设备 |
| CN111552080A (zh) * | 2020-05-28 | 2020-08-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光路和ar眼镜 |
| WO2021115344A1 (zh) * | 2019-12-11 | 2021-06-17 |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 Ar光学显示模组以及增强现实设备 |
| WO2024159376A1 (zh) * | 2023-01-30 | 2024-08-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投影装置、显示设备、运载工具和投影方法 |
Citations (1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534318A (zh) * | 2003-03-31 | 2004-10-06 |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叠层偏光膜 |
| CN101418927A (zh) * | 2007-10-24 | 2009-04-29 |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 光源组件 |
| CN101681023A (zh) * | 2007-06-01 | 2010-03-24 | 夏普株式会社 | 光学系统和显示器 |
| CN102540465A (zh) * | 2011-12-09 | 2012-07-04 |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头盔显示器的光学系统 |
| CN103207426A (zh) * | 2013-03-28 | 2013-07-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
| US20150378074A1 (en) * | 2014-06-30 | 2015-12-31 | Joel S. Kollin | Eyepiece for near eye display system |
| CN105629472A (zh) * | 2016-01-28 | 2016-06-01 |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放大方法及放大系统 |
| CN105765425A (zh) * | 2013-11-25 | 2016-07-13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包括延迟层的光学膜叠堆 |
| CN205485050U (zh) * | 2015-09-03 | 2016-08-17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头戴式显示器 |
| CN205539752U (zh) * | 2016-01-28 | 2016-08-31 |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及其组件 |
| CN107422481A (zh) * | 2017-08-07 | 2017-12-01 | 杭州太若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增强现实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7589546A (zh) * | 2017-10-23 | 2018-01-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及增强现实眼镜 |
-
2018
- 2018-02-12 CN CN201810146915.1A patent/CN11016168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534318A (zh) * | 2003-03-31 | 2004-10-06 |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叠层偏光膜 |
| CN101681023A (zh) * | 2007-06-01 | 2010-03-24 | 夏普株式会社 | 光学系统和显示器 |
| CN101418927A (zh) * | 2007-10-24 | 2009-04-29 |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 光源组件 |
| CN102540465A (zh) * | 2011-12-09 | 2012-07-04 |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头盔显示器的光学系统 |
| CN103207426A (zh) * | 2013-03-28 | 2013-07-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
| CN105765425A (zh) * | 2013-11-25 | 2016-07-13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包括延迟层的光学膜叠堆 |
| US20150378074A1 (en) * | 2014-06-30 | 2015-12-31 | Joel S. Kollin | Eyepiece for near eye display system |
| CN205485050U (zh) * | 2015-09-03 | 2016-08-17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头戴式显示器 |
| CN105629472A (zh) * | 2016-01-28 | 2016-06-01 |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放大方法及放大系统 |
| CN205539752U (zh) * | 2016-01-28 | 2016-08-31 |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及其组件 |
| CN107422481A (zh) * | 2017-08-07 | 2017-12-01 | 杭州太若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增强现实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7589546A (zh) * | 2017-10-23 | 2018-01-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及增强现实眼镜 |
Cited By (8)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0865458A (zh) * | 2019-11-29 | 2020-03-0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头戴式设备 |
| CN110927970A (zh) * | 2019-12-11 | 2020-03-27 |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r光学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
| CN111025638A (zh) * | 2019-12-11 | 2020-04-17 |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r光学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设备 |
| WO2021115344A1 (zh) * | 2019-12-11 | 2021-06-17 |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 Ar光学显示模组以及增强现实设备 |
| CN110927970B (zh) * | 2019-12-11 | 2024-06-04 |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r光学显示模组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
| CN111308716A (zh) * | 2020-03-31 | 2020-06-19 | 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和增强现实设备 |
| CN111552080A (zh) * | 2020-05-28 | 2020-08-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光路和ar眼镜 |
| WO2024159376A1 (zh) * | 2023-01-30 | 2024-08-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投影装置、显示设备、运载工具和投影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08681068B (zh) |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
| CN107589546B (zh) | 光学系统及增强现实眼镜 | |
| CN110161687A (zh) |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
| US11500205B2 (en) | Wearable AR system, AR display device and its projection source module | |
| CN108897136B (zh) | Ar光学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
| CN110146978A (zh) |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
| CN110161685A (zh) |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
| CN108181709A (zh) |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
| US8643948B2 (en) | Collimating optical device and system | |
| CN108681073A (zh) | 一种增强现实光学显示系统 | |
| CN110161683A (zh) | 图像投射装置和ar显示设备 | |
| JP2018503865A (ja) | 基材導波光学装置 | |
| AU2018221017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polarizer | |
| CN107065181B (zh) | 虚拟现实设备的光学系统 | |
| CN111399224A (zh) | 显示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设备 | |
| CN209842246U (zh) | 光学模组及增强现实装置 | |
| CN108319018A (zh) | 一种增强现实装置、设备及实现增强现实的方法 | |
| CN207301506U (zh) | Ar头戴显示设备 | |
| JP2023520064A (ja) | 光学装置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機器 | |
| CN111338086A (zh) | 显示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设备 | |
| WO2022199194A1 (zh) | 光学系统和穿戴式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 |
| CN110161686A (zh) |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
| WO2021115344A1 (zh) | Ar光学显示模组以及增强现实设备 | |
| CN208126018U (zh) | Ar显示装置和穿戴式ar设备 | |
| TWM587756U (zh) | 微型化短距離光學系統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23 Address after: 100000 Unit 6, 1st Floor, 2 Building, Zhonghang Plaza, No. 43 North Third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UNIKOM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6 room 11, room 1111, B block, 2, Sou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Science Academy,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TAIRUO TECHNOLOGY Co.,Ltd. |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