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9827748A -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827748A
CN119827748A CN202510309233.8A CN202510309233A CN119827748A CN 119827748 A CN119827748 A CN 119827748A CN 202510309233 A CN202510309233 A CN 202510309233A CN 119827748 A CN119827748 A CN 119827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mixed liquid
lubricating oil
containe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5103092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修青
王晓莉
何亮
肖俊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5103092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8277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9827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8277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涉及润滑油性能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并对获取到的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进行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将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合格的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选定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以及,候选润滑油进行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的方法。本申请公开的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为混动汽车的发动机机油选用提供了参考。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润滑油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油是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液体润滑剂,其能够起到润滑、冷却、保护、密封和清洁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的机械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增加,对混动汽车发动机的机油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混动汽车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区别于传统内燃发动机,有着发动机运行时间短、频繁启停、机油温度低等特点。这些工况特点导致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机油更容易受到燃油稀释和燃烧副产物水分的污染。这些污染会导致机油分层,水沉积在油底壳底部,进而影响润滑效果,加剧机械部件磨损,长期下来严重影响发动机性能和寿命。
因此,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发动机油需要具备良好的乳化保持能力,以应对水和燃油的污染。然而,目前领域内还没有能够检测发动机油乳化保持稳定性的方法,导致在为混合动力发动机选择润滑油时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参考。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为混动汽车的发动机机油选用提供了参考。
本申请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并对获取到的所述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分别进行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
将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合格的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选定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
其中,所述候选润滑油进行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候选润滑油、燃油和水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在两个第一容器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所述混合液,然后将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分别静置于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均低于零摄氏度;
静置结束后,倒出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直至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
分别获取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
根据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分别计算所述混合液在所述第一温度环境和所述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
响应于所述混合液在所述第一温度环境和所述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合格;
响应于所述混合液在所述第一温度环境和所述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不合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至少两种所述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的测试结果为合格,将在所述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中差值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候选润滑油选定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混合液在所述第一温度环境和所述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确定所述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优秀,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零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响应于所述混合液在所述第一温度环境和所述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并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确定所述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良好;
在选择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时,优先选择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优秀的候选润滑油。
可选地,所述混合液的结冰质量占比,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ω=(1-M1/M0)×100%
其中,ω为混合液的结冰质量占比,M1为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M0为加入到第一容器中的混合液的质量。
可选地,所述倒出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包括:将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分别倒入两个第二容器内;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倒入所述第二容器中的混合液的第一质量;
根据加入到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混合液的质量和所述第一质量,计算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
可选地,所述倒出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直至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通过30微米孔径的滤网倒出;
响应于第一时长内无液体穿过所述滤网滴落,确定所述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滤网的质量和,作为第二质量;
称量所述第一容器中无液体流出时,具有所述混合液的残留液的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滤网的质量和,作为第三质量;
根据所述第二质量和所述第三质量,计算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为-20℃,所述第二温度为-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对于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通过将该候选润滑油与燃油和水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液在不同温度环境下静置一段时间,很好地模拟了润滑油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的运行工况下被污染的场景。随后,通过将在两个温度环境下静置后的混合液倒出容器,并对容器中残留的混合液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结冰质量占比进行对比,能够很直观地反映出该候选润滑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乳化保持情况,也即本方法可以实现对该候选润滑油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乳化能力的保持稳定性的检测,这样在为混合动力发动机选择润滑油时,可以选定测试结果合格的候选润滑油作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以保证该润滑油在混合动力发动机运行工况下能够保持对发动机内部零部件很好的润滑性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为混动发动机机油选用提供了参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 “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即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图1是该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S100、获取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并对获取到的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分别进行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乳化保持稳定性强调的是在特定条件下乳化液是否能够维持其分散状态。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主要用于测试润滑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乳化液的维稳性能。
按照以上预设比例得到的候选润滑油、燃油和水,其混合后得到的乳化液性能与实际发动机运行工况下的润滑油乳化液达到极高的相似度,因此利于更加准确地模拟实际发动机运行工况下的润滑油乳化液,进而利于准确的检测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
其中,对每一种候选润滑油进行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可以包括下述的S110-S160。
S110、对于每一种候选润滑油,将该候选润滑油、燃油和水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在步骤S110之前,该方法可以包括:按照上述质量比获取候选润滑油、燃油和水。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具有运行时间短、频繁启停、润滑油温度低等特点。这种工况特点易导致发动机润滑油中混入更多的燃油及水分,从而造成燃油稀释,污染润滑油,形成乳化液。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中,为了更真实地模拟上述乳化液,可以参照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的实际运行工况中润滑油、燃油和水的比例,获取相同比例的候选润滑油、燃油和水。
可选地,候选润滑油、燃油和水的质量比为候选润滑油:燃油:水=8:1:1。也就是说,在获取的所有样品中,候选润滑油的质量占比为80%,燃油的质量占比为10%,水的质量占比为10%。
按照以上预设比例得到的候选润滑油、燃油和水,其混合后得到的乳化液性能与实际发动机运行工况下的润滑油乳化液达到极高的相似度,因此利于更加准确地模拟实际发动机运行工况下的润滑油乳化液,进而利于准确的检测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候选润滑油可以为适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机油,燃油例如可以为汽油、柴油或者其他类型的燃料,该燃油可在发动机中燃烧供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搅拌器来混合候选润滑油、燃油和水,从而实现更加均匀的混合效果,以及提高混合效率。
示例性地,在实施时,可以将获取到的相应质量比的候选润滑油、燃油和水全部倒入搅拌器中,设定搅拌器的叶片转速为10000r/min,搅拌时间为1分钟,从而使得候选润滑油、燃油和水充分混合,得到的混合液即为乳化液。
其中,搅拌器的叶片转速和搅拌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S120、在两个第一容器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混合液,然后将两个第一容器分别静置于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
两个第一容器一般为同种容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第一容器的材质应当保证不会与混合液中的各组分产生化学反应。例如,第一容器可以采用玻璃材质。
而且,第一容器还应当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从而防止混合液在静置过程中发生挥发或氧化反应,避免外界污染源进入混合液,以及维持容器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例如,第一容器可以采用带有密封塞的玻璃瓶。
为保证单一变量,应当采用相同的第一容器,并且加入到两个第一容器中的混合液应当是等质量的。例如,可以将配置好的混合液平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然后分别加入到两个第一容器中。又如,可以在配置好的混合液中取出一部分混合液,然后将取出的这部分混合液平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再分别加入到两个第一容器中。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相同”的第一容器”,指的是两个第一容器的性能参数和尺寸参数相同或基本相同,例如可以采用相同型号的第一容器。
两个盛装有混合液的第一容器分别在第一温度环境中和第二温度环境中静置相同的时间。例如,盛放有混合液的两个第一容器,分别被放置到第一温度环境中和第二温度环境中,并静置第二时长。
其中,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不相等,例如第一温度高于第二温度;第二时长大于零。
一般来讲,低温环境下,发动机运转时间短,工作温度低,冷启动和低速行驶时更易出现乳化现象,故温度越低,混合动力汽车的机油乳化性能表现越差。检测候选润滑油在低温环境下的乳化保持稳定性,相对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均低于零摄氏度。例如,第一温度为-20℃,第二温度为-30℃。
可选地,可以将盛有混合液的两个第一容器分别放入设置温度分别为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的两个低温冷冻箱内进行静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时长为18-48小时,例如为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或者48小时,以保证乳化液在该环境下充分冷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两个第一容器分别静置于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之前,可以先使两个第一容器在常温环境下静置第三时长。
其中,常温环境指的是温度范围为20-25℃的环境,例如为20℃环境;第三时长为40-80分钟,例如40、50、60、70或者80分钟。
示例性地,将混合液倒入两个第一容器之后,先在20℃环境下静置1小时,然后将盛有混合液的两个第一容器分别放入-20℃环境和-30℃环境中,静置24小时以进行充分冷冻。
S130、静置结束后,倒出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直至两个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
在盛有混合液的两个第一容器,分别在-20℃环境和-30℃环境中静置第二时长结束后,倒出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直至两个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
其中,静置结束后,一部分混合液可能会性质改变,从而留在第一容器内无法倒出;和/或,一部分混合液可能因物态改变而附着在第一容器的内壁上,从而无法倒出,因此总会有一部分混合液残留在第一容器内无法倒出。需要说明的是,残留的混合液(即混合液的残留液)不一定以纯液体的形式存在,也可能是以固体的形式存在,或者以固液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低温静置后的每个第一容器中的混合液,可以直接将该混合液从第一容器中倒出到第二容器内,也可以将该混合液通过30微米孔径的滤网过滤到第二容器内,直至该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
其中,“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指的是经过第一时长后第一容器无液体流出。具体来讲,在将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倒出到第二容器时,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一般先是成股流下,然后逐渐变成以液滴的形式连续滴落。若其中一滴液滴滴落后的第一时长内,没有其它液滴滴落,那么可以认为该液滴是最后一滴液滴,满足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的条件。
对于混合液是通过30微米孔径的滤网过滤到第二容器内的情况,响应于第一时长内无液体穿过滤网滴落,那么可以确定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
可选地,滤网是安装在第一容器上的,在倾倒时混合液中的液体穿过滤网滤出。穿过滤网滤出的混合液一般也满足先是成股流下,然后逐渐变成以液滴的形式连续滴落的滤出方式。若其中一滴液滴穿过滤网滴落后的第一时长内,没有其它液滴穿过滤网滴落,那么可以认为该液滴是最后一滴液滴,满足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的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可以分别倒出到两个第二容器中,也可以倒出到同一个第二容器中。
S140、分别获取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确定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
进一步地,可以获取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差,确定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
在将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分别倒入两个第二容器内的情况下,可以先获取倒入第二容器中的混合液的第一质量,然后根据第一质量,以及在步骤S120中加入到第一容器中的混合液的质量,计算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倒入第二容器中的混合液的第一质量,可以基于第二容器侧的容器及液体质量进行获取。
其中一种示例性地方式包括:获取第二容器的第三质量,以及倒入有混合液的第二容器的第四质量,将第四质量和第三质量之差,作为倒入第二容器中的混合液的第一质量。其中,第三质量和第四质量可以利用称量仪器称量得到。
另一种示例性地方式包括:将第二容器放置在称量仪器上,去皮;将第一容器中的混合液倒入第二容器内,直至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此时称量仪器所显示的数据就是第一质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基于第一容器侧的容器及液体质量,直接获取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
示例性地,在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是直接倒入第二容器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包括:
获取第一容器的容器自重,作为第五质量;
获取第一容器中无液体流出时,具有混合液的残留液的第一容器的质量,作为第六质量;
将第六质量和第五质量之差,作为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
其中,第五质量和第六质量可以利用称量仪器称量得到。
在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是通过滤网滤出到第二容器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包括:
获取第一容器和滤网的质量和,作为第二质量;
获取第一容器中无液体流出时,具有混合液的残留液的第一容器和滤网的质量和,作为第三质量;
根据第三质量和第二质量,计算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
其中,第二质量和第三质量可以利用称量仪器称量得到。
S150、根据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分别计算混合液在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
可选地,混合液的结冰质量占比,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ω=(1-M1/M0)×100%
其中,ω为混合液的结冰质量占比,M1为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M0为加入到第一容器中的混合液的质量。
S160、根据混合液在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确定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
响应于混合液在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确定该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合格。
响应于混合液在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确定该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不合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阈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一般来讲,混合液在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则说明该被检测的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较好,在低温环境中也能维持其分散状态,当该候选润滑油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时,即使被燃油和水分污染,也能保持很好的润滑效果。反之,若是混合液在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则说明该被检测的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较差,在低温环境中很难或无法维持其分散状态,易出现油水分层,当该候选润滑油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时,更容易受到燃油稀释和燃烧副产物水分的污染,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发动机内零部件的润滑效果,容易影响到发动机性能和寿命。应理解的是,“差值绝对值”指的是两个数之差的绝对值,差值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零。
S200、将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合格的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选定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对于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通过将该候选润滑油与燃油和水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液在不同温度环境下静置一段时间,很好地模拟了润滑油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的运行工况下被污染的场景。随后,通过将在两个温度环境下静置后的混合液倒出容器,并对容器中残留的混合液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结冰质量占比进行对比,能够很直观地反映出该候选润滑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乳化保持情况,也即本方法可以实现对该候选润滑油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乳化能力的保持稳定性的检测,这样在为混合动力发动机选择润滑油时,可以选定测试结果合格的候选润滑油作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以保证该候选润滑油在混合动力发动机运行工况下能够保持对发动机内部零部件很好的润滑性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为混动发动机机油选用提供了参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还可以包括:当多于一种所述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的测试结果为合格时,将在所述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中差值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候选润滑油选定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
润滑油在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中的“差值绝对值”反映的是润滑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乳化保持稳定性,二者呈负相关,也即差值绝对值越小,则润滑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乳化保持稳定性越好。
当多种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合格时,说明这些候选润滑油都基本上能适应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并且能在该工况下保持较好的润滑性能。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对比这些候选润滑油在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中的“差值绝对值”,其中“差值绝对值”最小的候选润滑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乳化保持稳定性越好,因此可以将该“差值绝对值”最小的候选润滑油选定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为合格的情况,该方法进一步还可以包括:
响应于混合液在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确定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优秀,其中第二阈值大于零且小于第一阈值;
响应于混合液在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且大于第二阈值,确定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良好;
在选择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时,优先选择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优秀的候选润滑油。
其中,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一般来讲,混合液在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越小,则该被检测的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越好;混合液在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越大,则该被检测的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越差。
相比于测试结果为良好的候选润滑油,测试结果为优秀的候选润滑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乳化保持稳定性会更好。如此,优先选择测试结果为优秀的候选润滑油作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可以保证混合动力发动机运行工况下相对更好、更长久稳定的润滑效果。
基于以上方法步骤,包括了对润滑油乳化保持稳定性的检测,因此在为混动汽车选用机油时,可以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所包括的内容为参考,选用检测结果为乳化保持稳定性为合格(或者优秀)的机油,或者选用多种机油中乳化保持稳定性最高的机油,以使所选的机油能够保证对混合动力发动机具有良好且稳定的润滑效果,进而有效减少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的机械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并对获取到的所述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分别进行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
将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合格的至少一种候选润滑油,选定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
其中,所述候选润滑油进行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候选润滑油、燃油和水按照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在两个第一容器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所述混合液,然后将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分别静置于第一温度环境和第二温度环境中,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均低于零摄氏度;
静置结束后,倒出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直至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
分别获取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
根据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分别计算所述混合液在所述第一温度环境和所述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
响应于所述混合液在所述第一温度环境和所述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合格;响应于所述混合液在所述第一温度环境和所述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不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多于一种所述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的测试结果为合格时,将在所述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中差值绝对值最小的所述候选润滑油选定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混合液在所述第一温度环境和所述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确定所述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优秀,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零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响应于所述混合液在所述第一温度环境和所述第二温度环境中的结冰质量占比的差值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并且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确定所述候选润滑油的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良好;
在选择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时,优先选择乳化保持稳定性测试结果为优秀的候选润滑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的结冰质量占比,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ω=(1-M1/M0)×100%
其中,ω为混合液的结冰质量占比,M1为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M0为加入到第一容器中的混合液的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出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包括:将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分别倒入两个第二容器内;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倒入所述第二容器中的混合液的第一质量;
根据加入到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混合液的质量和所述第一质量,计算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出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直至所述两个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通过30微米孔径的滤网倒出;
响应于第一时长内无液体穿过所述滤网滴落,确定所述第一容器内无液体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滤网的质量和,作为第二质量;
称量所述第一容器中无液体流出时,具有所述混合液的残留液的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滤网的质量和,作为第三质量;
根据所述第二质量和所述第三质量,计算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混合液的残留液的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为-20℃,所述第二温度为-30℃。
CN202510309233.8A 2025-03-17 2025-03-17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 Pending CN1198277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510309233.8A CN119827748A (zh) 2025-03-17 2025-03-17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510309233.8A CN119827748A (zh) 2025-03-17 2025-03-17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827748A true CN119827748A (zh) 2025-04-15

Family

ID=95304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510309233.8A Pending CN119827748A (zh) 2025-03-17 2025-03-17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82774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169A (zh) * 1997-02-27 2000-04-19 埃尔弗安塔法国公司 测定水一烃乳液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75467A (zh) * 2020-08-12 2022-02-22 雅富顿化学公司 用于在低温下改进乳液和流动特性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169A (zh) * 1997-02-27 2000-04-19 埃尔弗安塔法国公司 测定水一烃乳液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75467A (zh) * 2020-08-12 2022-02-22 雅富顿化学公司 用于在低温下改进乳液和流动特性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unn et al. Low-temperature properties of triglyceride-based diesel fuels: transesterified methyl esters and petroleum middle distillate/ester blends
Kasper et al. Particulate emissions from a low-speed marine diesel engine
CN110988311B (zh) 一种车辆机油寿命诊断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1880577B (zh)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内燃机油
CN119827748A (zh)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选择方法
EP0757793B1 (en) Method for testing soot-related viscosity increase
US6074444A (en) Additive composition
US4204968A (en) Lubricant additive
CN102914639A (zh) 润滑油抗水洗性能的测试方法
Jikuya et al. Development of firing fuel economy engine dyno test procedure for JASO ultra low viscosity engine oil standard (JASO GLV-1)
RU2470285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работоспособности и качества смазоч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Ehsan et al. Effect of fuel adulteration on engine crankcase dilution
Richman et al. An engine oil formulated for optimized engine performance
McMillan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low-temperature rheology to engine oil pumpability
US20060019839A1 (en) Engine part coating created from polysiloxane and coating method
Ковальский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motor oils by parameters of thermo-oxidative stability
Bass Aircraft Engine Lubrication
Kovalsky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motor oils by parameters of thermo-oxidative stability
CN102295974B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RU2291427C1 (ru)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совместимости авиационных масел
Stewart Engine Pumpability and Crankability Tests on Commercial" W" Graded Engine Oils Compared to Bench Test Results
Gokhale VISCOPLEX® Technology for Emulsion Retention in Automotive Engine Oils.
Nahluk et al. Methodological instructions to laboratory work from the discipline «Exploitative materials»: full-time students in the specialty 274 «Motor vehicle transport» by educational and qualification level–bachelor
Demmin et al. Engine oil viscosity and bearing wear: field test results
CN102660359A (zh) 一种sf/cd通用内燃机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