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0068B - 无线通信系统及采用其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及采用其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70068B CN116170068B CN202111417722.3A CN202111417722A CN116170068B CN 116170068 B CN116170068 B CN 116170068B CN 202111417722 A CN202111417722 A CN 202111417722A CN 116170068 B CN116170068 B CN 1161700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line
- optical fiber
- side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3024 troubleshoo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3—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 H04B10/032—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using working and protect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1—Fault location on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采用其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检测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的光纤线路是否发生故障;在检测到故障时,向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启动工作以传输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本申请的方法,可以避免光纤线路维修对用户网络的接入和使用的影响,还可以降低光纤线路维修的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采用其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入了互联网。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有线通信技术是组成互联网的基石。
光纤通信的载体是光纤,为了节省架设空间,光纤通常设置在地下。随着网络通信的普及,光纤已遍布城市地下的各个角落。但是,一方面,随着城市改造及规划,各种需要挖断光纤的施工建设频繁发生;另一方面,随着自然腐蚀和地下水的浸泡,设置在地下的光纤可能发生故障。光纤被挖断或发生故障会导致光纤连接的用户不能正常接入网络,由于光线设置在地下,进行维修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大大影响了用户网络的接入和使用。此外,挖开地面进行维修的成本也较高,若是因施工而导致光纤被挖断,往往需要设置临时光纤,等到施工完成还需要裁撤临时光纤,在规划好的位置重新埋设新的光纤,更是增大了光纤维修的成本。
然而,现有的网络通信技术并不能解决上述光纤维修所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采用其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光纤线路维修影响用户网络的接入和使用、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和检测控制装置;
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通过光纤线路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检测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的光纤线路发生故障时,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启动工作以传输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之间采用有线方式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之间采用无线方式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采用光纤挂接在所述光纤线路上;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采用有线方式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采用无线方式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采用光纤挂接在所述光纤线路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无线通信装置,所述第三无线通信装置采用光纤挂接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这一段光纤线路上,并且所述第三无线通信装置之间通信连接,所述第三无线通信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连接;
相应的,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光纤线路上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并且向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分段控制指令,所述分段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启动工作以传输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任一项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包括:
检测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的光纤线路是否发生故障;
在检测到故障时,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后启动工作以传输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光纤线路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
相应的,所述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具体包括:
向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分段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启动工作以传输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故障维修平台发送维修报警消息,所述维修报警消息用于向维修人员通知故障维修方式为人工维修方式的线路区间发生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确定故障发生时间是否是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时间段为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传输繁忙程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时间段;
若所述故障发生时间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内,则执行所述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任一项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设备,包括: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采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可以在检测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的光纤线路发生故障时,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启动工作以传输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通过这样的设置,在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的光纤线路发生故障时,可以启动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由此可以将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的光纤信号传输切换为无线信号传输,从而在光纤线路发生故障后为用户提供网络信号,避免光纤线路维修时间过长而影响用户网络的接入和使用。此外,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光纤线路维修过程中也不需要增设临时光纤线路,避免了增设临时光纤线路带来的大量工作,从而降低光纤线路维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采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采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2、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3、光纤线路;4、临时光纤线路;5、第一无线通信装置;6、第二无线通信装置;7、检测控制装置;8、第三无线通信装置。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具体的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图1中1表示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2表示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3表示光纤线路。由于小区施工,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1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2之间的光纤线路3被挖断,光纤线路3上有3个断裂点。由于小区施工时间较长,为了不影响用户网络的接入和使用,现有技术通常在断裂点1和断裂点3之外增设一临时光纤线路4。在小区施工结束之后,对光纤线路3上的断裂点进行维修,并在维修结束之后裁撤临时光纤线路4,恢复光纤线路3的信号传输。
但是,一方面,增设临时光纤线路4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在此期间影响用户网络的接入和使用;另一方面,增设和裁撤临时光纤线路4提高了光纤线路维修的成本。
本申请提供的采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该方法可以避免光纤线路维修时间过长而影响用户网络的接入和使用,也可以降低光纤线路维修的成本。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图中实线表示有线连接,虚线表示无线连接。如图2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1、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2、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和检测控制装置7。
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1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2之间通过光纤线路3连接。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与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1通信连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2通信连接。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无线通信连接。
检测控制装置7用于在检测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1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2之间的光纤线路3发生故障之时,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发送控制指令。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启动工作,将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1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2之间的光纤信号传输切换为无线信号传输,以避免光纤线路维修时间过长而影响用户网络的接入和使用,降低光纤线路维修的成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可以采用光纤挂接在光纤线路3上,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也可以采用光纤挂接在光纤线路3上。检测控制装置7可以采用光纤挂接在光纤线路3上,检测控制装置7可以分别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无线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采用光纤挂接在光纤线路3上,可以提高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传输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1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2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的快捷性。
可替代的,如图3所示,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与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1之间还可以采用有线方式直接连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2之间也可以采用有线方式直接连接。
可替代的,如图3所示,检测控制装置7还可以分别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有线通信连接。
可替代的,如图4所示,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与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1之间还可以采用无线方式直接连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2之间也可以采用无线方式直接连接。
可替代的,上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与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1的连接关系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2的连接关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与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1之间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直接连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2之间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直接连接,可以提高装置与设备之间连接的便捷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采用光纤挂接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之间的这一段光纤线路上,并且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之间以及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之间无线通信连接。
相应的,检测控制装置7可以具体用于检测光纤线路上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并且向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分段控制指令,分段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启动工作以传输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和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之间分别组成一个线路区间。
举一个例子,若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之间的线路区间发生故障,检测控制装置7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发送分段控制指令,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在接收到分段控制指令后启动工作,则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之间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之间仍然为光纤信号传输。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以划分线路区间,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后续也只需启动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即可,减少了无线信号传输的距离,从而提高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信号转换模块和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光纤线路传输的光纤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或者将无线信号转换为光纤线路传输的光纤信号,例如,将PON信号转换为以太信号,或者,将以太信号转换为PON信号。将PON信号转换为以太信号时,信号转换模块可以是华为5680t设备,将以太信号转换为PON信号时,信号转换模块可以是华为ETHB接入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具备上述功能的设备,在此不作限制。无线信号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或传输无线信号,无线信号传输模块可以是IP微波设备,例如RTN 900分体式IP微波设备等,在此不作限制。
实施例二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检测控制装置,也可以是服务器,本实施例以执行主体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检测控制装置对采用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该采用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检测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的光纤线路是否发生故障。
S102:在检测到故障时,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启动工作以传输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启动工作后,可以向故障维修平台发送维修报警消息,以提示维修人员及时进行光纤维修。在光纤维修结束之后,可以控制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结束工作,以使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重新通过光纤线路进行信号传输。在该过程中,用户网络的接入和使用基本不受影响,也不需要增设临时光纤线路,从而降低光纤线路维修的成本。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02中的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之前,还可以包括:确定光纤线路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
相应的,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可以具体包括:向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分段控制指令,以使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启动工作以传输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的光纤线路可以划分为多个线路区间,每一个线路区间都设置有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检测控制装置能够分段检测各线路区间是否发生故障。当检测到某一线路区间发生故障后,可以向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分段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有针对性地切换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的传输信号,而未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保持不变,从而提高信号切换的精确性。同时,还能提高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信号传输的效率和质量,避免因无线信号传输的路程太长出现意外而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路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只要线路区间内设置有无线通信装置即可,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设置在该线路区间内的两个无线通信装置,一个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或传输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所需的信号,两一个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或传输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所需的信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对应的将光纤线路划分为三个线路区间,每个线路区间都对应两个无线通信装置。若检测控制装置检测6到发生故障的是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之间的第一线路区间,则向第一线路区间对应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发送分段控制指令。
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在接收到分段控制指令后启动工作,使得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之间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之间仍然为光纤信号传输。
可选的,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02中的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之前,还可以包括:确定光纤线路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以及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故障维修方式,故障维修方式包括人工维修方式和线路切换方式。
相应的,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向故障维修方式为线路切换方式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分段控制指令,以使该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启动工作以传输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的光纤线路可以划分为多个线路区间,有些线路区间设置有无线通信装置,对应的故障维修方式为线路切换方式;有些线路区间未设置无线通信装置,对应的故障维修方式为人工维修方式。检测控制装置能够分段检测各线路区间是否发生故障,并在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对应的故障维修方式为线路切换方式时发送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置无线通信装置,某些地区光纤线路设置比较浅或者维修比较简单,导致维修时间较短,用户的网络接入和使用影响较小,则没有必要在该地区对应的线路区间设置无线通信装置,该线路区间发生故障时直接进行维修即可。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切换的精确性,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光纤维修的成本。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对应的将光纤线路划分为三个线路区间。在这三个线路区间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之间为第一线路区间,第一线路区间对应这两个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和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之间为第二线路区间,第一线路区间不对应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6之间为第三线路区间,第三线路区间对应这两个无线通信装置。
其中,第一线路区间和第三线路区间对应的故障维修方式为线路切换方式,第二线路区间对应的故障维修方式为人工维修方式。若检测控制装置检测6到发生故障的是第一线路区间,则向第一线路区间对应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5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无线通信装置8发送分段控制指令。若检测控制装置检测6到发生故障的是第二线路区间,则不发送分段控制指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向故障维修平台发送维修报警消息,维修报警消息用于向维修人员通知故障维修方式为人工维修方式的线路区间发生故障。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发生故障的是故障维修方式为人工维修方式的线路区间,则向故障维修平台发送维修报警消息,以提示维修人员及时对该线路区间进行光纤维修,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光线故障对用户造成的影响。
可选的,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02中的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确定故障发生时间是否是在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时间段为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传输繁忙程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时间段;若故障发生时间在第一时间段之内,则执行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的步骤。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户只有在起床后和休息前的这段时间才会使用网络,在休息后和起床前的这段时间不使用网络,而大多数用户的作息时间基本相同,导致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有数据传输较繁忙的时间段,也有数据传输较空闲的时间段。若在数据传输较空闲的时间段光纤线路发生故障,由于此时用户基本不使用网络,进行光纤维修也不会对用户造成影响或影响较小,因此可以直接进行人工维修,不必进行线路切换。若在数据传输较繁忙的时间段光纤线路发生故障,由于此时用户较频繁地使用网络,进行光纤维修对用户影响较大,因此可以先进行线路切换再进行光纤维修,以不影响用户网络的使用。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在确保大多数用户能够正常使用网络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光纤维修的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灵活设置预设阈值,在此不作限制。
图8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采用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设备包括:处理器101,以及与处理器1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02;存储器102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101执行存储器1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采用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的步骤。
该采用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光纤网络的一部分,该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可以采用光纤网络现有的硬件。
在上述采用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设备中,存储器102和处理器101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以通过一条或者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如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存储器102中存储有实现数据访问控制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102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存储器102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等。其中,存储器102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101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程序。进一步地,上述存储器1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还可包括操作系统,其可包括各种用于管理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管理等)的软件组件和/或驱动,并可与各种硬件或软件组件相互通信,从而提供其他软件组件的运行环境。
处理器101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本申请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和检测控制装置;
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通过光纤线路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无线通信装置,所述第三无线通信装置采用光纤挂接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这一段光纤线路上,并且所述第三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三无线通信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检测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的光纤线路发生故障时,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启动工作以传输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所述检测控制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光纤线路上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并且向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分段控制指令,所述分段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启动工作以传输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之间采用有线方式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之间采用无线方式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采用光纤挂接在所述光纤线路上;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采用有线方式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采用无线方式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采用光纤挂接在所述光纤线路上。
3.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的光纤线路是否发生故障;
在检测到故障时,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后启动工作以传输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其中,在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光纤线路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
相应的,所述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具体包括:
向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分段控制指令,以使所述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启动工作以传输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光纤线路发生故障的线路区间以及所述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故障维修方式,所述故障维修方式包括人工维修方式和线路切换方式;
相应的,所述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具体包括:
向故障维修方式为线路切换方式的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分段控制指令,以使该线路区间所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启动工作以传输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所需传输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故障维修平台发送维修报警消息,所述维修报警消息用于向维修人员通知故障维修方式为人工维修方式的线路区间发生故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确定故障发生时间是否是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时间段为所述用户侧通信线汇聚设备与所述业务侧通信线接入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传输繁忙程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时间段;
若所述故障发生时间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内,则执行所述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控制指令的步骤。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故障处理的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111417722.3A CN116170068B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无线通信系统及采用其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111417722.3A CN116170068B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无线通信系统及采用其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6170068A CN116170068A (zh) | 2023-05-26 |
| CN116170068B true CN116170068B (zh) | 2024-08-27 |
Family
ID=86418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111417722.3A Active CN116170068B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无线通信系统及采用其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16170068B (zh) |
Cit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9922157A (zh) * | 2019-03-20 | 2019-06-21 | 李玉涛 | 一种基于无线备份的数据传输系统 |
| CN110391928A (zh) * | 2018-04-20 | 2019-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电子开关执行主备切换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0496002C (zh) * | 2005-09-12 | 2009-06-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光纤接入网及其通信保护方法 |
| CN100385861C (zh) * | 2005-09-12 | 2008-04-3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光纤接入网及其通信保护方法 |
| US10637599B1 (en) * | 2019-12-09 | 2020-04-28 | Lightriver Technologies, Inc. | Proactive and reactive automated fault identification and isolation in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
-
2021
- 2021-11-25 CN CN202111417722.3A patent/CN1161700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0391928A (zh) * | 2018-04-20 | 2019-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电子开关执行主备切换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
| CN109922157A (zh) * | 2019-03-20 | 2019-06-21 | 李玉涛 | 一种基于无线备份的数据传输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6170068A (zh) | 2023-05-26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JP5249950B2 (ja) | ユーティリティ・ネットワーク機能停止検出のための方法とシステム | |
| CN102055525B (zh) | 环路检测和控制方法 | |
| US20140122140A1 (en) | Advanced managed service customer edge router | |
| CN103109560B (zh) | 一种操作维护通道的故障恢复方法和网络管理终端 | |
| CN102130818B (zh) | 一种接入网络接入服务器的方法和网络接入服务器 | |
| CN107800783B (zh) | 远程监控服务器的方法及装置 | |
| CN101923759A (zh) | 一种自助办税终端设备故障短信监控报警方法 | |
| CN110809262A (zh) | 一种基于coap协议的物联网设备运维管理方法 | |
| CN105847092A (zh) | 一种web网站即时监控方法及装置 | |
| CN11617006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及采用其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
| CN101924661B (zh) | 告警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 CN113765743B (zh) | 智能网关工作状态监控方法 | |
| CN102571383B (zh) |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 |
| CN113422696B (zh) | 监控数据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 KR100832324B1 (ko) | 전력계통 감시 장치 | |
| US20210086653A1 (en) | 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s and automatic trobleshooting method thereof | |
| CN110224872B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 CN101764698A (zh) | 电力设备自动回复的方法 | |
| CN117278590A (zh) | 一种小水电实时数据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方法 | |
| CN117639910A (zh) | 一种基于智能监控光纤配线设备的配网方法及装置 | |
| CN100496002C (zh) | 光纤接入网及其通信保护方法 | |
| CN105099734A (zh) | 一种故障提示方法及装置 | |
| CN106488489B (zh) | 一种恢复用户业务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
| CN101908969B (zh) | 端到端恢复路径的优化方法、维护节点及网络系统 | |
| CN116471137A (zh) | 一种双机热备双冗余网络故障监测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