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305670B - 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5670B
CN114305670B CN202111618401.XA CN202111618401A CN114305670B CN 114305670 B CN114305670 B CN 114305670B CN 202111618401 A CN202111618401 A CN 202111618401A CN 114305670 B CN114305670 B CN 1143056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needle
fixing
needle
fixing devic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184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5670A (zh
Inventor
罗中宝
顾庆华
张星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e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emedic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e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184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5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5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5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该电极针固定装置包括针体连接部和固定座,针体连接部包括张紧部,张紧部配置为连接电极针,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固定座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且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其中,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与固定座连接,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调节张紧部的张紧程度。该电极针固定装置可将电极针有效锁紧,并防止电极针滑出固定装置。

Description

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不可逆电穿孔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消融方法,即通过使用高压电脉冲在细胞膜表面产生不可逆的纳米级尺寸微孔,从而导致细胞的坏死或凋亡,多用于肿瘤或良性增生组织的消融。在此过程中,电极针固定装置的固定性能会影响到不可逆电穿孔的治疗效果,因此,针对电极针固定装置进行优化设计成为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针固定装置,该电极针固定装置包括针体连接部和固定座,针体连接部包括张紧部,张紧部配置为连接电极针,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固定座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且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其中,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与固定座连接,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调节张紧部的张紧程度。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其中,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并列且间隔排布,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柔性连接部,其中,至少一个柔性连接部中的每个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相对的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固定座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固定座连接。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至少一个柔性连接部包括并列且间隔的第一柔性连接部和第二柔性连接部,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端和与第一固定端相对的第二固定端,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三固定端和与第三固定端相对的第四固定端;第一柔性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部固定于第一固定端,第一柔性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固定于第四固定端,第二柔性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部固定于第二固定端,第二柔性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固定于第三固定端。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张紧部包括张紧绳。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底座,设置在第一固定座上;以及调节部,设置在调节底座的远离第一固定座的一侧,配置为固定第一连接端。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调节部包括调节旋钮,配置为可使张紧部缠绕在调节旋钮上,以调节张紧部的张紧程度。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调节部还包括:齿轮和复位开关,其中,齿轮设置在调节底座上,调节旋钮与齿轮连接并且可以带动齿轮转动;复位开关配置为抵触或松开齿轮,以限制或复位齿轮。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调节部还包括:复位开关固定块,与调节底座固定连接;弹性连接件以及固定轴;其中,复位开关的中部通过固定轴与复位开关固定块连接,复位开关的一端通过弹性连接件与复位开关固定块连接,并且配置为抵触或松开齿轮。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第二调节机构与第一调节机构的结构相同。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第一固定座包括:滑槽,沿第一固定端到第二固定端的方向延伸,调节底座滑动连接于滑槽,配置为可沿所述滑槽移动。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滑槽包括设置在滑槽底面的多个下沉孔,多个下沉孔沿着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调节底座还包括滑动部,滑动部凸出于调节底座的远离调节部的一侧;滑动部配置为在调节底座沿滑槽滑动的过程中可陷入下沉孔,并且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可脱出下沉孔。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第一固定座还包括:刻度部,设置在滑槽的至少一侧。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针体连接部还包括:固定部,配置为固定电极针,包括容纳张紧部的凹槽,以使得张紧部可通过凹槽向固定部施加作用力。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固定部包括夹式结构,其中,夹式结构包括第一针体夹头、第二针体夹头以及扭力弹簧,其中,第一针体头夹和第二针体夹头通过扭力弹簧连接,配置为夹紧电极针;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针体夹头或所述第二针体夹头中。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还包括针体设置架,其中,针体设置架包括:挂架支撑机构,配置为可伸缩;针体挂架,与挂架支撑机构连接,配置为可悬挂电极针。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针体设置架还包括:电极针线,包括第一线端和第二线端,其中,第一线端配置为与电极针连接,第二线端配置为与针体挂架连接,并且在针体挂架上的位置可调。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针体挂架包括多个固定槽,间隔排列在针体挂架上,配置为限制第二线端的位置;以及多个阻性件,分别设置在多个固定槽中。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针体挂架呈U形,多个固定槽呈U形排布在针体挂架上。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极针固定装置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张紧部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与固定座连接,将电极针固定在张紧部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以及采用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调节张紧部的张紧程度,以对电极针施加作用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固定座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固定座的剖面图;
图8为图7提供的固定座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固定部的示意图;以及
图10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在使用电极针进行微创手术的过程中,传统的固定装置往往无法贴合不同形态的体表结构;此外,由于在操作过程中电极针释放的电脉冲会造成剧烈的肌肉抖动,使得电极针在抖动过程中易滑出,从而影响操作效果。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该电极针固定装置包括针体连接部和固定座,针体连接部包括张紧部,张紧部配置为连接电极针,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固定座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且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固定座上;其中,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与固定座连接,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调节张紧部的张紧程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可以对电极针进行有效固定,从而使得电极针在操作过程中不易脱出,进而增强操作效果。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图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例如,如图1-图2所示,电极针固定装置包括针体连接部100和固定座200,针体连接部100包括张紧部101,张紧部101配置为连接电极针A,其包括第一连接端102和第二连接端103,例如,电极针A可以连接在第一连接端102和第二连接端103之间。固定座200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调节机构202,且第一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调节机构202设置在固定座200上;例如,第一连接端102和第二连接端103分别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调节机构202与固定座200连接,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调节机构202调节张紧部101的张紧程度,进而可以改变张紧部101对电极针A施加的作用力。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座可以包括第一固定座203和第二固定座204,第一固定座203和第二固定座204可以是并列间隔排布;例如,第一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调节机构202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座203和第二固定座204上,进而可以实现对张紧部101的双向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例如,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可以是平行设置,也可以是不平行的间隔设置;例如,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之间的间隔距离也可以进行变化,也即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可以调节的;以上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图2所示,电极针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柔性连接部300,至少一个柔性连接部300中的每个包括第一连接部301和与第一连接部相对的第二连接部302。例如,第一连接部301可以与第一固定座203连接,第二连接部302可以与第二固定座204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第一连接部301也可以与第二固定座204连接,第二连接部302也可以与第一固定座203连接,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通过在电极针固定装置中设置柔性连接部,在电极针固定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柔性连接部贴合并绑定于不同形态的目标物,例如体表,使得该装置可以贴合于不同形态的体表结构,增加了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同时也增强了该装置的固定效果。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电极针固定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柔性连接部300可以包括并列且间隔排列的第一柔性连接部303和第二柔性连接部304,第一固定座203包括第一固定端205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固定端206,第二固定座204包括第三固定端207和与其相对的第四固定端208;例如,第一柔性连接部303的第一连接部3031可以固定于第一固定端205,第一柔性连接部303的第二连接部3032可以固定于第四固定端208,第二柔性连接部304的第一连接部3041可以固定于第二固定端206,第二柔性连接部304的第二连接部3042可以固定于第三固定端207。由此,第一固定座203、第二固定座204、第一柔性连接部303以及第二柔性连接部304的整体形成四边形的固定结构,通过将第一柔性连接部303和第二柔性连接部304与第一固定座203和第二固定座204两两连接,可以增强针体固定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并有利于将其设置于不同的体表环境中进行操作,并在操作的同时也能够同步适应体表形态的变化。
例如,第一柔性连接部303和第二柔性连接部304可以为柔性绑带,第一柔性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部3031和第二连接部3032是第一柔性连接部303的用于与第一固定座203和第二固定座204固定的部分,根据需求,第一连接部3031和第二连接部3032在第一柔性连接部303上的位置是可调的;类似地,第二柔性连接部304的第一连接部3041和第二连接部3042是第二柔性连接部304用于与第一固定座203和第二固定座204固定的部分,根据需求,第一连接部3041和第二连接部3042在第二柔性连接部304上的位置是可调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例如,第一柔性连接部303和第二柔性连接部304与第一固定座203和第二固定座204的连接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第一柔性连接部303的第一连接部3031可以固定于第二固定端206,第一柔性连接部303的第二连接部3032可以固定于第三固定端207,第二柔性连接部304的第一连接部3041可以固定于第一固定端205,第二柔性连接部304的第二连接部3042可以固定于第四固定端208;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张紧部101可以包括张紧绳,或者任何可以便于与固定座连接且可进行张紧操作的装置,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张紧绳可以选用能够提供一定张紧程度的弹性材料或非弹性材料制成,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弹性尼龙带制成的张紧绳,当张紧部101的第一连接端102和第二连接端103分别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调节机构202与固定座200连接,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01或第二调节机构202进行固定后,可以在操作过程中直接通过固定部120(稍后详细介绍)对电极针A进行按压或拔出等操作;例如,张紧绳的也可以采用棉线制成,即通过固定部120对电极针A进行按压或拔出时,可以同时借助第一调节机构201或第二调节机构202辅助调节,以保证操作效果。
例如,图3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调节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图3中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例如,第一调节机构201与第二调节机构202可以具有基本相同的机构。下面以第一调节机构201为例进行介绍。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图3所示,第一调节机构201包括调节底座2011和调节部2012,例如,调节底座2011可以设置在第一固定座上203;调节部2012可以设置在调节底座2011的远离第一固定座203的一侧,配置为固定第一连接端102。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图4所示,调节部2012包括调节旋钮2013,配置为可使张紧部101,例如张紧绳缠绕在调节旋钮2013上,以调节张紧部101的张紧程度。例如,调节旋钮2013可相对于调节底座2011旋转,以使得张紧绳缠绕在调节旋钮2013上。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一调节机构201的调节旋钮2013包括凸出轴2021,例如,张紧部101的第一连接端102可以形成为圈状,从而可以套设在第一调节机构201上的凸出轴2021上,并通过调节旋钮2013的旋转在调节旋钮2013上缠紧固定;类似地,第二调节机构202的调节旋钮也可以包括凸出轴2021,张紧部101的第二连接端103可以形成为圈状,从而可以套设在第二调节机构202上的凸出轴2021上,并通过调节旋钮2013的旋转在调节旋钮2013上缠紧固定。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调节机构202中的至少一个将张紧部101锁紧,可以达到将固定在其上的电极针A压紧的效果。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调节部2012与张紧部10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可以将调节旋钮2013的结构变换为穿孔式,此时,张紧部可进行穿入式固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调节部2012还可以包括齿轮2014和复位开关2015,齿轮2014设置在调节底座2011上,调节旋钮2013与齿轮2014连接,例如固定连接,并且可以带动齿轮2014转动;复位开关2015配置为抵触或松开齿轮2014,以限制或复位齿轮2014。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调节部2012还包括复位开关固定块2016、弹性连接件2017以及固定轴2018。复位开关固定块2016与调节底座2011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复位开关2015的中部通过固定轴2018与复位开关固定块2016连接,从而复位开关2015可以以固定轴2018为轴进行转动,复位开关2015的第一端20161通过弹性连接件2017与复位开关固定块2016连接,并且第一端20161配置为抵触或松开齿轮2014。例如,弹性连接件2017可以为弹簧等。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复位开关2015可以绕固定轴2018转动,当齿轮201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表示为张紧部101通过调节旋钮2013将张紧部101进行锁紧的过程,此时,齿轮2014的每个齿通过复位开关2015的第一端20161后均可以被第一端20161抵触,以限制齿轮2014反向旋转,由此可以保持张紧部101的张紧状态;当满足操作需求后,例如,张紧部101被调节至所需的张紧状态后,可通过将复位开关2015沿逆时针方向绕固定轴2018转动,从而使得弹性连接件2017,例如弹簧被复位开关2015压紧,预留出齿轮2014沿逆时针旋转的空间,从而实现一键复位,此时张紧部101由锁紧状态转为松动状态。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在调节底座2011上还可以设置调节盖2019,调节盖2019将调节部2012中除调节旋钮2013以外的部件进行遮蔽覆盖,从而达到美化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得多个操作部件不直接暴露在外部,有利于实现部件的维护和防止损坏。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在复位开关2015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操作杆2020,可直接通过拨动该操作杆2020实现齿轮2014复位,从而提高了操作的便捷。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当设置了调节盖2019时,由于复位开关2015被遮盖,可以在调节盖2019上增加开口结构,以将复位开关2015上的操作杆2020伸出至调节盖2019之外;例如,还可以使得开口结构的走势随复位开关2015的旋转方向设计,从而为操作杆2020提供运动空间。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例如,第二调节机构202与第一调节机构201的结构基本相同,例如,第一固定座203与第二固定座204的结构也基本相同。通过设计相同的结构,可以简化操作并降低调节结构的开发成本。
例如,图6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固定座的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固定座的剖面图;
图8为图7提供的固定座在A1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下面,以第一固定座203作为进行介绍。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座203可以包括滑槽2031,滑槽2031沿第一固定端205到第二固定端206的方向延伸,第一调节机构201的调节底座2011可滑动连接于滑槽2031,配置为可沿滑槽2031移动。通过滑槽2031与第一调节机构201,可以在操作中根据需要移动电极针的操作位置,增强了操作的便捷性。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置于滑槽2031中的调节部20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图中示出2个作为示例;例如,当需要更多或更少的操作电极针时,调节部201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7所示,滑槽2031可以包括多个下沉孔2032,例如,多个下沉孔2032设置在滑槽2031的底面,且沿着滑槽203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调节底座2011还包括滑动部2033,滑动部2033凸出于调节底座2011的远离调节部2012的一侧,即图中的下侧,例如,滑动部2033可以设置在调节底座2011中,并凸出于底面。滑动部2033配置为在调节底座2011在滑槽2031中滑动的过程中可陷入下沉孔2032,并且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可脱出下沉孔2032。因此,在同时操作多个电极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电极针之间的距离要求改变调节底座2011在滑槽2031的位置,并通过下沉孔2032对滑动部2033实现固定。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调节底座2011中还可以包括塞柱2036和塞柱弹簧2035,例如,塞柱弹簧2035设置在塞柱2036的中空腔内,塞柱弹簧2035的一端连接滑动部2033,且配置为向远离调节部2012的方向顶住滑动部2033,以使滑动部2033凸出于调节底座2011的远离调节部2012的一侧。例如,滑动部2033可以设计为球状,使得当调节部2012移动时,滑动部2033在塞柱弹簧2035的弹力作用下可以随之滚动;例如,塞柱2036的开口直径小于滑动部2033的直径,从而保证滑动部2033不会从塞柱2036中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下沉孔2032的间距可以根据电极针所需固定位置的疏密程度而进行设计,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座203还可以包括刻度部2034,刻度部2034设置在滑槽2031的至少一侧。例如,滑槽2031的两侧均可以设置刻度部2034。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滑槽2031两侧的刻度部2034限定了滑槽2031。通过增设刻度部2034,在电极针移动过程中,刻度部2034可提供精确的刻度指示,进而确定各个电极针的间距。例如,刻度部2034可以通过螺钉与第一固定座203实现固定,其中螺钉的数量及位置可根据刻度部2034的长度等进行确定。例如,在图6示出的示例中,每个刻度部2034通过两个螺钉与第一固定座203实现固定。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刻度部2034可以包括刻度板或柔性刻度条等;例如,刻度部2034与第一固定座20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钉连接也可以是粘接的方式,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针体连接部100还可以包括固定部120,固定部120配置为固定电极针A。图9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中固定部120的示意图,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固定部120可以包括容纳张紧部101的凹槽108,此时,张紧部101穿过凹槽108,以通过凹槽108向固定部120施加作用力。例如,当张紧部101被其两端连接的第一调节机构201及第二调节机构202张紧时,张紧部101可以通过凹槽108将固定部120按压在操作对象表面,由此可以将固定部120固定的电极针进行锁紧,同时也可以防止使得电极针在抖动过程中滑出,从而影响操作效果。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固定部120包括夹式结构,例如,夹式结构可以包括第一针体夹头105、第二针体夹头106以及扭力弹簧107,第一针头夹105和第二针体夹头106通过扭力弹簧107连接,以在第一针头夹105和第二针体夹头106之间夹紧电极针。例如,凹槽108设置在第一针体夹头105和第二针体夹头106中。例如,凹槽108贯穿第一针体夹头105和第二针体夹头106,在使用时,张紧部101可穿过凹槽108,并向凹槽108的底面施加作用力。通过设计夹式结构的固定部120,可以保持各个电极针的朝向为预定方向,从而可以适应于有方向选择性的电极针。
图10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电极针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针体设置架,针体设置架包括挂架支撑机构109和针体挂架110,挂架支撑结构109配置为可伸缩;针体挂架110与挂架支撑机构109连接,配置为可悬挂电极针。例如,挂架支撑机构109可以沿靠近或远离固定座200的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移动,从而便于使用过程中的距离调节;针体挂架110可以将各个电极针进行悬挂,从而便于控制各个电极针的状态,并且便于进行对各个电极针的选取和操控。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在电极针固定装置中的针体设置架还包括电极针线111,电极针线111包括第一线端1111和第二线端1112,第一线端1111与电极针连接,第二线端1112与针体挂架110连接,并且在针体挂架110上的位置可调。因此,电极针线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改变电极针线111在针体挂架110上的位置,方便操作。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针体挂架110可以包括多个固定槽112以及多个阻性件113,多个固定槽112间隔排列在针体挂架110上,配置为限制第二线端1112的位置。多个阻性件113分别设置在多个固定槽112中。通过设置多个固定槽112,可以满足不同的位置固定需求,并且通过在固定槽112中设置阻性件113,可以增加电极针线111与固定槽11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电极针线111不易滑出固定槽112,防止电极针丢失以及电极针滑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提升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例如,针体挂架110呈U形,多个固定槽112呈U形排布在针体挂架110上。由此可以提高电极针的排布密度,便于在较小的范围内悬挂、使用多个电极针。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针体挂架110的形状也可以设计为开口的多边型或者圆弧等多种形状,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中,针体挂架110也可以设计为固定滑块与连接滑轨配合的结构。例如,连接滑轨可以与针体挂架110的形状相同;多个固定滑块滑动设置在连接滑轨上,配置为与电极针线111的第二线端1112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固定滑块在连接滑轨上的滑动与固定实现调节电极针的位置。该结构同样可以简化改变电极针线111在针体挂架110上的位置的操作,增强便利性。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极针固定装置的操作方法,该电极针固定装置例如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参考图1和图2,该操作方法可以包括:将张紧部101的第一连接端102和第二连接端103分别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调节机构202与固定座200连接,将电极针A固定在张紧部101的第一连接端102和第二连接端103之间,然后采用第一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调节机构202调节张紧部101的张紧程度,从而对电极针A施加作用力。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针固定装置中的固定座200可以包括并列且间隔排列的第一固定座203和第二固定座204;以及至少一个柔性连接部300,例如并列且间隔排列的第一柔性连接部303和第二柔性连接部304。此时,可以将第一柔性连接部303的第一连接部3031固定于第一固定端205,第一柔性连接部303的第二连接部3032固定于第四固定端208;将第二柔性连接部304的第一连接部3041固定于第二固定端206,第二柔性连接部304的第二连接部3042固定于第三固定端207。由此,可以形成一个由第一固定座203、第二固定座204、第一柔性连接部303以及第二柔性连接部304连接而成的四边形固定结构。例如,可以采用第一柔性连接部303和第二柔性连接部304固定于目标物,例如体表,从而将电极针固定装置固定在所需的操作位置。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参考图10,可以根据操作需要将挂架支撑机构109伸缩调节至合适的操作位置,然后将电极针线111的第二线端1112卡在针体挂架110中的固定槽112中,此时的电极针垂直悬挂;然后将第一柔性连接部303和第二柔性连接部304与操作对象的表面贴合,例如,可以通过进行整体旋转等操作调整到适合操作的状态。
例如,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参考图1、图2及图3,可以利用固定部120将电极针A按照预定方向夹紧;例如,可以将张紧部101的第一连接端102缠绕固定在第一调节机构201上,张紧部101的中部卡在固定部120上的凹槽108中后,将第二连接端103缠绕固定在第二调节机构202上;例如,可以利用凸出轴2021将张紧部101的两端固定,之后进行缠绕,以增强对张紧部101的固定效果,防止其在操作过程中脱落。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参考图2、图3及图9,可以采用第一调节机构201和第二调节机构202中的至少一个调节张紧部101的张紧程度,例如,可以将调节部2012上的调节旋钮2013按照抵触弹性连接件2017的方向旋转,此时张紧部101被拉紧,并且其中部的电极针A通过凹槽108压紧在操作对象的表面;当然,也可以按照与调节旋钮2013的反方向旋转复位开关,使得调节旋钮上的齿轮2014被释放,进而使得张紧部101被松解。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图6及图8,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调节机构201在第一固定座203中的位置,进而改变在操作过程中各个电极针的间距。例如,可以将第一调节机构201在滑槽2031中滑动,同时记录所滑过的刻度部2034的尺寸;当第一调节机构201滑动到预期位置时,将滑动部2033陷入下沉孔2032中,进而实现固定;当完成操作或者需要改变各个电极针的间距时,例如,可以对第一调节机构201进一步施加作用力,使得滑动部2033从下沉孔2032中脱出,并进行再次滑动及固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第一柔性连接部和第二柔性连接部绑定于目标物,通过对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间距的调节,以及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或第二调节机构可以对张紧部的张紧程度的调节,实现对电极针的有效固定,例如将电极针固定于目标物,从而使得电极针在操作过程中不易脱出,进而增强操作效果。
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电极针固定装置,包括针体连接部和固定座;
所述针体连接部包括:张紧部,配置为连接电极针,其中,所述张紧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所述固定座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张紧部的张紧程度;
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并列且间隔排布,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上;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
调节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以及
调节部,设置在所述调节底座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侧,配置为固定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旋钮,配置为能够使所述张紧部缠绕在所述调节旋钮上,以调节所述张紧部的张紧程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柔性连接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接部中的每个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柔性连接部包括并列且间隔的第一柔性连接部和第二柔性连接部,
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端和与所述第一固定端相对的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三固定端和与所述第三固定端相对的第四固定端,
所述第一柔性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柔性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四固定端,所述第二柔性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柔性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端。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张紧部包括张紧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调节部还包括:
齿轮,设置在所述调节底座上,其中,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齿轮连接并且能够带动所述齿轮转动;以及
复位开关,配置为抵触或松开所述齿轮,以限制或复位所述齿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调节部还包括:
复位开关固定块,与所述调节底座固定连接;
弹性连接件;
固定轴;
其中,所述复位开关的中部通过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复位开关固定块连接,所述复位开关的一端通过所述弹性连接件与所述复位开关固定块连接,并且配置为抵触或松开所述齿轮。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结构相同。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
滑槽,沿所述第一固定端到所述第二固定端的方向延伸,所述调节底座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配置为能够沿所述滑槽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滑槽包括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底面的多个下沉孔,所述多个下沉孔沿着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所述调节底座还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凸出于所述调节底座的远离所述调节部的一侧;
所述滑动部配置为在所述调节底座沿所述滑槽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陷入所述下沉孔,并且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能够脱出所述下沉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还包括:
刻度部,设置在所述滑槽的至少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针体连接部还包括:
固定部,配置为固定电极针,包括容纳所述张紧部的凹槽,以使得所述张紧部能够通过所述凹槽向所述固定部施加作用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夹式结构,其中,所述夹式结构包括第一针体夹头、第二针体夹头以及扭力弹簧,
其中,所述第一针体夹头和所述第二针体夹头通过所述扭力弹簧连接,配置为夹紧所述电极针,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针体夹头和所述第二针体夹头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还包括:针体设置架,其中,所述针体设置架包括:
挂架支撑机构,配置为能够伸缩;以及
针体挂架,与所述挂架支撑机构连接,配置为能够悬挂电极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针体设置架还包括:
电极针线,包括第一线端和第二线端,
其中,所述第一线端配置为与所述电极针连接,
所述第二线端配置为与所述针体挂架连接,并且在所述针体挂架上的位置可调。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针体挂架包括:
多个固定槽,间隔排列在所述针体挂架上,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二线端的位置;以及
多个阻性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固定槽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其中,所述针体挂架呈U形,所述多个固定槽呈所述U形排布在所述针体挂架上。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针固定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
将所述张紧部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将电极针固定在所述张紧部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以及
采用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张紧部的张紧程度,以对所述电极针施加作用力。
CN202111618401.XA 2021-12-27 2021-12-27 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Active CN114305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8401.XA CN114305670B (zh) 2021-12-27 2021-12-27 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8401.XA CN114305670B (zh) 2021-12-27 2021-12-27 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670A CN114305670A (zh) 2022-04-12
CN114305670B true CN114305670B (zh) 2022-08-09

Family

ID=81015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18401.XA Active CN114305670B (zh) 2021-12-27 2021-12-27 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567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3583A (en) * 1992-05-21 1995-05-09 Ethicon, Inc. Force limiting arrangement for needle holder for endoscopic surgery
US5746753A (en) * 1996-05-13 1998-05-05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Needle grasping apparatus
WO2001085038A1 (en) * 2000-04-27 2001-11-15 Finsbury (Development) Limited Tenser for performing a knee replacement operation
WO2002054937A2 (en) * 2001-01-13 2002-07-18 Inc Medtronic Method and device for organ positioning
CN104127235A (zh) * 2014-07-28 2014-11-05 迈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消融电极穿刺器具的固定器及固定方法
CN210962281U (zh) * 2019-07-18 2020-07-10 迈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射频消融电极座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3583A (en) * 1992-05-21 1995-05-09 Ethicon, Inc. Force limiting arrangement for needle holder for endoscopic surgery
US5746753A (en) * 1996-05-13 1998-05-05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Needle grasping apparatus
WO2001085038A1 (en) * 2000-04-27 2001-11-15 Finsbury (Development) Limited Tenser for performing a knee replacement operation
WO2002054937A2 (en) * 2001-01-13 2002-07-18 Inc Medtronic Method and device for organ positioning
CN104127235A (zh) * 2014-07-28 2014-11-05 迈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消融电极穿刺器具的固定器及固定方法
CN210962281U (zh) * 2019-07-18 2020-07-10 迈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射频消融电极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670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19313B2 (ja) 頭部固定装置
CN114305670B (zh) 电极针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09943845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自拍装置
US2061464A (en) Violin holder
CN212519732U (zh) 一种心电图检查的线缆防缠绕机构
CN114305549A (zh) 甲状腺手术牵开器
CN212369034U (zh) 带有安全锁的螺旋压迫式止血器
CN210811232U (zh) 一种可调式普胸外科手术用开胸器
CN115486949A (zh) 带有长度可调整连接器的头架
CN216394639U (zh) 一种头颈部防护固定装置
JP2003199182A (ja) マイクロホンホルダー
CN209405181U (zh)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床用辅助架
CN106212402B (zh) 一种绑钩器及操作方法
CN215908806U (zh) 一种国土空间规划用收放线装置
CN215228084U (zh) 单向自锁旋压式止血带
CN214285021U (zh) 一种普外科临床用拉钩
CN218572458U (zh) 一种防止线缆缠绕打结的监护仪
CN216408567U (zh) 一种气瓶安装固定装置
KR100888149B1 (ko) 줄 길이 조절장치
CN106035271A (zh) 一种桥钓支架及桥钓装置
TWI311842B (zh)
CN216797259U (zh) 一种可调节挂钩方向的衣架
CN220801299U (zh) 一种护理架
CN211264923U (zh) 一种小提琴的琴弦调整装置
CN206167281U (zh) 一种带有拉钩的普外科医疗专用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318, 3 floor, 3 lane, 166 lane, Tian Xiong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Ru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18, 3 floor, 3 lane, 166 lane, Tian Xiong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REMEDICINE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Electrode needle fixing device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9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Shanghai Huangpu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Ru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1000102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9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Shanghai Huangpu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Ru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1000102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Electrode needle fixing device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9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Shanghai Huangpu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Ru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58131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