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857448A - 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57448A
CN106857448A CN201710206238.3A CN201710206238A CN106857448A CN 106857448 A CN106857448 A CN 106857448A CN 201710206238 A CN201710206238 A CN 201710206238A CN 106857448 A CN106857448 A CN 106857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termite
traps
detection
intermediate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062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畅
陈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062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574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57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74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26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combined with devices for monitoring insect presence, e.g. termit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 A01M2200/01Insects
    • A01M2200/012Flying inse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包括前端诱集监测部分、中间传输存储部分和中心处理警示部分,其中所述的前端诱集监测部分设置在白蚁危害区域;所述的前端诱集监测部分包括诱集检测单元和连接诱集检测单元的监测单元,其诱集检测单元引诱白蚁集聚并检测集聚干扰信号,其监测单元接收并处理及传送干扰信号数据;所述的中间传输存储部分连接前端诱集监测部分,并把前端诱集监测部分发出的信号数据传输到中心处理警示部分,同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所述的中心处理警示部分连接中间传输存储部分,用于接收中间传输存储部分发来的信号并转换成警示信号发出。本发明实现了人工监测到智能监测的转变,反应迅速,及时通知,达到了更快消灭蚁群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特别指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白蚁防治系统大多是传统的阻隔带加上化学药物,以及人工查看的方式,极少有自动监测的功能。同时国外生产的白蚁监测饵剂系统有一定范围的使用,比如湖南某地区有使用 Sentricon 群体消除系统;但是,国外白蚁监测系统的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后期需消耗大量人力,维护困难,性价比不高。而国内生产的白蚁监测饵剂系统从使用情况来看,对白蚁群体的治理还不够全面;从防治白蚁的效果来看,还不是很理想。
综上可知,现有白蚁防治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采用药物阻隔带的方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2、采用人工监测的方式需要人工进行监测,效率低下,成本很高。3、国外进口的防治系统,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后续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维护困难,性价比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
本发明构选一种包括前端诱集监测部分、中间传输存储部分和中心处理警示部分的白蚁防治系统,其中所述的前端诱集监测部分设置在白蚁危害区域;所述的前端诱集监测部分包括诱集检测单元和连接诱集检测单元的监测单元,其诱集检测单元引诱白蚁集聚并检测集聚干扰信号,其监测单元接收并处理及传送干扰信号数据;所述的中间传输存储部分连接前端诱集监测部分,并把前端诱集监测部分发出的信号数据传输到中心处理警示部分,同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所述的中心处理警示部分连接中间传输存储部分,用于接收中间传输存储部分发来的信号并转换成警示信号发出。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从国内外现存的白蚁监测产品来看,普遍是以单个监控前端形式存在的较多。本发明通过设计的检测方式、检测单元、传输方式和监测装置,实现了从人工监测到智能监测的新方式。本发明采用前端诱集监测部分能智能监测白蚁,当前端诱集监测部分发现有白蚁时,能通过中间传输存储部分自动传输到中心处理警示部分,再通过声音、光电、或弹出界面等方式来自动提醒白蚁相关管理人员。本发明系统相比传统白蚁饵站等防治系统,不需要人工定时去查看地下饵站是否有白蚁,本系统能发现地下饵站有白蚁后,前端诱集监测部分能输出有效信号,通过无线或有线等方式通知白蚁防治人员,能启到反应迅速,及时通知,避免投放饵剂时机的拖延,从而达到更快消灭蚁群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效率。具体如下:
1、检测方式方面:
在找到一种科学的检测方式之前,首先是了解白蚁在取食的时候有哪些特殊习性,再选择利用光(红外线)、声、电、气等对其进行检测。发明人对各种检测方式进行了分析甄别,光、声、气体、材料变形等检测方式由于成本高昂、检测难度大等原因被弃用,最后决定从电导检测着手进行研究。使用电导体来检测白蚁的取食正在受到很多科技人员的研究,这种方式主要是将一些能够被白蚁取食的导电材料、或在白蚁取食检测棒的同时可以对这些导电材料造成破坏,从而使这些导电材料构成的导电回路遭到破坏的一种方法。当导电回路被破坏后,仪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这种方式由于可以使用间歇式检测方式,一旦电导材料被白蚁取食后破坏具有不可还原性,受外界的干扰较少等因素,为一种科学的检测方式。
2、检测单元方面:
在我们确定了科学的检测方式之后,首要就是要选择一种导电材料来制造检测单元,这个导电材料能够在监控管的检测棒的某些部位形成一个导电回路,并将这个回路连接到外部的检测仪上,当没有白蚁活动的时候,检测仪显示这个回路为通电状态,当白蚁在监控管中活动,取食检测棒的时候,能够使这个回路受到破坏,此时进行检测就显示这个回路为断电状态。发明人试验了多种导电材料,但均在室外试验中失败,监控管由于在地下工作,潮湿、其它昆虫等干扰都会对其造成影响,而且这些干扰因素之大超出了我们开始试验时的预测。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干扰,制造一种简便的检测单元是我们面临的一大困难。最后试验了导电粉末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当监控管设置后,检测棒被白蚁不断取食,导电性能开始发生变化,检测仪可以检测到其电阻的变化,从而发出报警信号。在试验的两个月时间内,全部被白蚁取食的检测棒均发出报警信号。
通过室内外试验的初步显示,使用这种检测元件,不会由于检测棒的伸缩性等影响导电粉末材料的导电性能,也不容易因为震动而断裂,因此传感器的稳定性好,而且由于导电粉末紧紧地被包裹于白蚁喜食材料中,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对白蚁具有专一的检测能力,因此检测的准确性更高,同时,各个部件的加工精密度要求相对较低,制作方便、成本低,便于新的白蚁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
3、信号传输方面:
当检测棒监测到白蚁后,检测件将输出一个有效的电信号,该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单个检测:各检测棒可通过检测线接出,检测时持手持式检测仪进行检测,如果检测仪报警,则表示诱集检测件中的检测棒被白蚁取食,需采取杀灭措施。
2)无线传输技术:各诱集检测件都分别带有SIM卡装置或无线接入装置,两者可选装,通过网络中继设备自动将监测白蚁的情况发送到局域网控制节点,或者通过4G数据传输功能将信息传送到中心处理警示部分。
4、检测装置方面:
确定了前端监测装置输出信号的收集方式后,我们着手进行检测仪的研究。其工作原理如下:检测仪接电后,正常无白蚁取食的监控管向检测仪回送电信号,而被白蚁取食的检测棒的导电性能发生破坏,当传感器不通电时,回送的电信号发生异常或者不回送电信号,检测仪会及时检测到这一变化,通过将电信号转换为声光信号报警。这些报警信号可以单台检测仪形式显示,也可以将这些信号传输到这个监控区域的总控台上显示,这些信号可以转变成数字信号在控制端或电脑上显示,从而实现现代化的白蚁监控管理。
本发明实现了从人工监测到智能监测的转变。从国内外现存的白蚁监测产品来看,普遍是以单个监控前端形式存在的较多,其明显的缺点就是后期维护需要对每个监控前端进行检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如果能够建立一个自动检测装置,通过电子设备获得监控站覆盖范围内的白蚁发生的信息,并根据采集的信息采取防治对策,则不需要逐个打开监控站检查白蚁危害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白蚁综合治理的现代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诱集监测管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诱集检测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监测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4可知,本防治系统包括前端诱集监测部分1、中间传输存储部分2和中心处理警示部分3,其中所述的前端诱集监测部分1设置在白蚁危害区域。如图1所示,前端诱集监测部分1包括诱集检测单元4和连接诱集检测单元的监测单元5,其诱集检测单元4引诱白蚁集聚并检测集聚干扰信号,其监测单元5接收并处理及传送干扰信号数据。如图1所示,中间传输存储部分5连接前端诱集监测部分1,并把前端诱集监测部分1发出的信号数据传输到中心处理警示部分3,同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由图1可知,中心处理警示部分3连接中间传输存储部分2,用于接收中间传输存储部分2发来的信号并转换成警示信号发出。
进一步的,诱集检测单元4包括诱集监测管6和设置在诱集监测管内的诱集检测件7,所述的诱集检测件7连接监测单元5,且该诱集检测件7为电导检测件。
具体的,如图2所示,诱集监测管6外观设计为圆筒状,包括放置诱集物的外层、放置饵剂及诱集检测件的内层和顶盖。其中外层筒壁上开有利于白蚁进入的取食孔6-1,外层筒壁上设有标识区6-2。所放置的饵剂为4%克蚁星粉剂和 0.03%克蚁星毒饵按1:1.5-3.3的比例配制而成。
具体的,如图3所示,诱集检测件7包括设置在诱集监测管6内的检测棒7-1和连接并传送检测棒异动电信号的检测仪(图略)。其中检测棒上设有白蚁诱食材料,且检测棒及白蚁诱食材料上包覆有导电粉末材料层,所述的诱食检测棒发出的异动电信号通过检测仪传送给监测单元。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监测单元5设有控制区5-1、通信传输及电源区5-2和接口区5-3,所述接口区5-3连接诱集检测件7,所述通信传输及电源区5-2连接接口区5-3及控制区5-1,所述控制区5-1连接中间传输存储部分2。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端诱集监测部分、中间传输存储部分及中心处理警示各部分之间的信号、数据的接收或传送采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心处理警示部分发出的警示信号为声音警示、光电警示、或视频界面警示。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端诱集监测部分设置一个,或者至少两个于白蚁危害区域。
本发明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在白蚁危害区域,埋设前端诱集监测部分,地下诱集检测单元和监测单元具备诱集白蚁和监测白蚁的功能,当监测到白蚁的存在和相关情况后,监测前端能自动发出信号到中间传输存储部分,中间传输存储部分的接收端收到白蚁存在的信号后,发送给后端中心处理警示部分,后端设备收到白蚁存在的信号后,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醒白蚁工作人员,以达到自动监测白蚁的功能。
本系统组成包含几个部分:前端诱集监测部分、中间传输存储部分和中心处理警示部分。
前端诱集监测部分:由两大单元组成:诱集检测单元和监测单元。诱集检测单元包括诱集监测管和设置在诱集监测管内的诱集检测件。诱集监测管包括放置诱集物的外层、放置饵剂及诱集检测件的内层和顶盖,配套使用的饵剂药物为4%克蚁星粉剂和0.03%克蚁星毒饵按1:1.5-3.3的比例配制而成,有效成分均为伊维菌素。诱集检测件包括设置在诱集监测管内的检测棒和连接并传送检测棒异动电信号的检测仪,其中所述的检测棒上设有白蚁诱食材料,且检测棒及白蚁诱食材料上包覆有导电粉末材料层,所述的诱食检测棒发出的异动电信号通过检测仪传送给监测单元。诱集监测管外壳的设计以圆筒状为主要形式,并在筒壁上开有取食孔以利白蚁进入监控管取食,各种产品的圆筒大小、长短、开孔形状则各异,保证管内的检测棒(或药饵)能够有效地被白蚁发现和取食,同时对日常的检查和杀灭白蚁提供便利。设计的白蚁监测管,尺寸 130mm×180mm,外形圆筒型,底部为圆锥形。监测管又分为外层与内层,外层可以放置诱集物,而在内层可放置白蚁饵剂和电导检测件。当检查发现管内有白蚁时,不用取出外层引诱物,即可直接在内层放入饵剂,从而减少惊动白蚁,使其食入饵剂,继而达到大量白蚁相互感染而杀灭蚁巢的良好效果。
使用方法:先在房屋四周对白蚁活动情况进行检查,然后根据白蚁可能入侵的途径安装前端诱集监测部分的检测装置。
中间传输存储部分:传输和存储部分主要是把前端装置的信号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传输到中心平台,同时此部分对前端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具体实现方式分几种方案:1)在网络条件比较好情况下,可就近接入网络接入点。2)在地域比较偏僻的地方,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通过 WIFI 组网的方式,通过无线路由进行数据中转,数据存储在局域网的存储设备中;一种是通过4G 数据传输功能,通过在前端设备安装 4G SIM 卡的方式,前端设备的监测信息有变化时,传输系统将及时上传中心部分。
中心处理警示部分:中心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中间部分发来的信息,同时对前端部分发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呈现,并通过通过声音、光电、或弹出界面等软件界面展示出来,并提供相关可参考的防治决策,供白蚁管理人员来参考和决策。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9)

1.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诱集监测部分、中间传输存储部分和中心处理警示部分,其中所述的前端诱集监测部分设置在白蚁危害区域;
所述的前端诱集监测部分包括诱集检测单元和连接诱集检测单元的监测单元,其诱集检测单元引诱白蚁集聚并检测集聚干扰信号,其监测单元接收并处理及传送干扰信号数据;
所述的中间传输存储部分连接前端诱集监测部分,并把前端诱集监测部分发出的信号数据传输到中心处理警示部分,同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
所述的中心处理警示部分连接中间传输存储部分,用于接收中间传输存储部分发来的信号并转换成警示信号发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危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检测单元包括诱集监测管和设置在诱集监测管内的诱集检测件,所述的诱集检测件连接监测单元,且该诱集检测件为电导检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蚁危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监测管外观设计为圆筒状,包括放置诱集物的外层、放置饵剂及诱集检测件的内层和顶盖,其中外层筒壁上开有利于白蚁进入的取食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蚁危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检测件包括设置在诱集监测管内的检测棒和连接并传送检测棒异动电信号的检测仪,其中所述的检测棒上设有白蚁诱食材料,且检测棒及白蚁诱食材料上包覆有导电粉末材料层,所述的诱食检测棒发出的异动电信号通过检测仪传送给监测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蚁危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饵剂为4%克蚁星粉剂和 0.03%克蚁星毒饵按1:1.5-3.3的比例配制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危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测单元设有控制区、通信传输及电源区和接口区,所述接口区连接诱集检测件,所述通信传输及电源区连接接口区及控制区,所述控制区连接中间传输存储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危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诱集监测部分、中间传输存储部分及中心处理警示部分之间的信号、数据的接收或传送采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危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处理警示部分发出的警示信号为声音警示、光电警示、或视频界面警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危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诱集监测部分设置一个,或者至少两个于白蚁危害区域。
CN201710206238.3A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 Pending CN1068574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6238.3A CN106857448A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6238.3A CN106857448A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7448A true CN106857448A (zh) 2017-06-20

Family

ID=5915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6238.3A Pending CN106857448A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5744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4647A (zh) * 2020-07-14 2020-10-09 马鞍山盛禾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式液压破碎机防开裂底座
CN116849192A (zh) * 2023-07-28 2023-10-10 金华市恒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式白蚁信息化监测警报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7879A (zh) * 1996-10-31 1999-12-08 佛罗里达研究基金会大学 检测白蚁的远程监视系统
CN201000468Y (zh) * 2007-01-26 2008-01-02 刘文军 一种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用传感器
CN201754724U (zh) * 2010-05-17 2011-03-09 潘树德 一种白蚁监测装置
CN202050821U (zh) * 2011-04-15 2011-11-30 宁波高新区恒诺科技有限公司 房屋建筑白蚁监测系统
CN103262836A (zh) * 2013-05-12 2013-08-28 安徽工程大学 白蚁防治综合管理系统
CN103390323A (zh) * 2012-05-11 2013-11-13 深圳中昆生物防治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白蚁的预警预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7879A (zh) * 1996-10-31 1999-12-08 佛罗里达研究基金会大学 检测白蚁的远程监视系统
CN201000468Y (zh) * 2007-01-26 2008-01-02 刘文军 一种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用传感器
CN201754724U (zh) * 2010-05-17 2011-03-09 潘树德 一种白蚁监测装置
CN202050821U (zh) * 2011-04-15 2011-11-30 宁波高新区恒诺科技有限公司 房屋建筑白蚁监测系统
CN103390323A (zh) * 2012-05-11 2013-11-13 深圳中昆生物防治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白蚁的预警预报系统
CN103262836A (zh) * 2013-05-12 2013-08-28 安徽工程大学 白蚁防治综合管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4647A (zh) * 2020-07-14 2020-10-09 马鞍山盛禾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式液压破碎机防开裂底座
CN116849192A (zh) * 2023-07-28 2023-10-10 金华市恒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式白蚁信息化监测警报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50522B2 (ja) 物体の検知
US2014028343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d eliminating pests
US8779921B1 (en) Adaptive security network, sensor nod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omalous events in a security network
CN105072417B (zh) 智能放牧的监拍方法及系统
CN104621073A (zh) 自动化虫情测报系统
CN103238575A (zh) 一种新型的害虫远程实时智能监控系统及其系统监控方法
Sciarretta et al. Development of automated devices for the monitoring of insect pests.
CN108697071A (zh) 用于电子啮齿动物捕捉的无线通知系统和方法
CA2529444A1 (en) Pest control system
CA24769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pest trap report generation and for recording additional trap parameter data
CN106790531B (zh) 基于Lora无线通信的白蚁监测系统和监测方法
DE112012006018T5 (de) Polymodales Erfassungsbenachrichtigungs- und Ersteinsatzschädlingsbehandlungssystem
CN207023000U (zh) 虫情监测报警系统
CN107945456A (zh) 牲畜监控系统
CN102740506A (zh)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白蚁检测系统
CN106857448A (zh) 一种白蚁危害防治系统
CN105425703A (zh)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现代农业害虫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CN201681165U (zh) 实时鼠密度智能探测分析仪及其系统
CN105890937A (zh) 一种粮仓取样检测系统
Edirisinghe et al. Wi-alert: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based intrusion alert prototype for hec
CN210642086U (zh) 5g太阳能频振式杀虫检测设备
CN104012495A (zh) 智能配对灭蚊装置
KR100877552B1 (ko) 자동 감김 장치의 인터렉티브 시스템 및 이의 운용방법
EP3958675A1 (en) An apparatus, a rat bait box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and/or controlling of rat activity
Bhatta et al. Prototype for Smart Crop Protection Against Wild Anim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