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泰山阅读答案(热门17篇)

泰山阅读答案(热门17篇)

b*** 23-07-04 答案

泰山阅读答案(1)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历:经过

B.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C.崖限当道者 当:挡住

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弥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B.①古谓之天门溪水 ②蚓无爪牙之利

C.①其级七千有余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4.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3分)

答:

⑵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4分)

答:

⑶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3分)

答:

参考答案:

1、D (磨灭。)

2、D(D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对象等,不译。A介词,在;用在状语与动词之间,表修饰。B 代词,代东谷;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 代词,代南麓山道;语气词,表反问,难道。)

3、B。(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

4、

⑴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不到一半路,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就到了泰山的顶峰。(循解释为顺着,至解释为到达,各1 分;句意1分。)

⑵等到已经登山泰山,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及 解释为等到,负 解释为背负或覆盖,烛 解释为照亮,各1分;句意1分。)

⑶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回视 解释为回头看,或解释为有的,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不到一半路,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泰山,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天边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好像脊背弯曲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写了这篇记。


泰山阅读答案(2)

赤壁赋(节选)

苏轼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

C.越长城之限限:限制。

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失:模糊或缺失。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而雪与人膝齐

B.挟飞仙以遨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惟江上之清风泰山之阳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消失。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是大自然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C.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夜游黄州赤壁,借“赤壁”之游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思考。

B.姚鼐记述与友人登泰山的经过,抓住典型细节描写泰山之景,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C.《赤壁赋》作为文赋,有清真雅正之妙;《登泰山记》作为游记,有整饬典雅之美。

D.苏轼和姚鼐将自我精神投射于自然山水之中,在“乐水”“乐山”中找寻精神慰藉。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C.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D.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5.姚鼐登泰山后,他的老师刘大櫆在《朱子颖诗集序》中对此事做了评价:

乙未之春,姬传(姚鼐)以壮年自刑部高归田里,道过泰安,与子颖同上泰山,登日观,慨然想见隐君子之高风。

根据选文,概括姚鼐“隐君子之高风”的另两个具体表现。

(1)登山时间:除夕佳节寄情山水,脱俗超凡。

(2)登山路线:_________。

(3)登山所见:_________。

10.C

11.C

12.D

13.C

14.D

15.登山路线:不循古人不走常路,不畏艰险。登山所见:雪霁观日景致奇绝,洒脱坦荡。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限:界限。句意:跨过长城的界限。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和;介词,跟。

B.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在。

C.助词,的。

D.代词,……的地方;助词,表判断。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正确的理解是:(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

B.正确的理解是: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C.正确的理解是: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赤壁赋》有整饬典雅之美;《登泰山记》有清真雅正之妙。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天门溪水”是一个名词称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当道者”是“崖限”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参考译文:

(一)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二)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泰山阅读答案(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8分)

登泰山记(节选)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白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颗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渭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儿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小题1:上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____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①段写长途跋涉用笔精简,而作者渴望一览泰山之情却蕴含其中。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仪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参考答案:

小题1:清 姚鼐(2分)

小题2: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3分)

小题3:B(3分)


泰山阅读答案(4)

登泰山观日出的阅读答案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小编收集整理的登泰山观日出的阅读答案,喜欢的不要错过啦!

登泰山观日出

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起头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天还是黑黑的,我怕dān(担 耽)误看日出,不敢停留,仍继续往前走。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 biàn (辩 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 piāo (飘 漂) 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xuán(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zhǎng zhàng)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从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qì(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爬了几十级台阶,我实在累得不行,就坐下来休息。这时,几位老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到我身旁。其中一位白胡须老大爷笑着对我说:小伙子,累了吧?”我被大爷的精神所鼓舞,说了一声不累就站起来,跟在他们后面继续向上攀登。

登泰山观日出阅读问题答案

1、 在文中拼音后的括号中填写或圈出正确的字。3%

2、 这段选文写作顺序上很有特点,是按照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两条主线来叙述登泰山的过程的。2%

3、 用“ ”在第二自然段中画出一句比喻句;这句子把泰山比作高大的墙;“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的这种感觉:高耸入云。4%

4、 第四自然段画“ ”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子用棉絮、绸带、浪花来比云雾,你觉得作者笔下的云雾可以用词语变幻莫测和姿态万千来形容(一个表示变化,一个表示形态多样)。

5、 仿造第四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写一段话(不少于50个字)3%

略(用上排比、比喻修辞手法)

6、 画“~~~~”的句子,把到南天门的路比作瀑布,这样比是为了说明泰山山峰的陡峭、险峻、巍峨。2%

7、 从作者登泰山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东岳泰山有什么样的特点?除了东岳泰山,你还知道其他几岳分别是哪些山?3%

答:我感受到泰山的特点: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

其他几岳分别是: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泰山阅读答案(5)

登泰山短文阅读答案

欢迎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④题,本文后附登泰山短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登泰山

张养浩

① 风云一举到天关②,快意平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③,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④方知隘,今后巢居似觉宽。

笑拍红崖⑤咏新作,满空笙鹤⑥下高寒。

注:

①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家。

②天关:指南天门。

③“万古”句:齐州,北魏时置,即今济南。从济南千佛山北望,可于苍茫中见到九个山头,故称齐烟九点。

④井处:意为居住窄小。处,居住。

⑤红崖:指山崖。

⑥笙鹤:周时王子乔好吹笙,修炼20年乘白鹤仙去。

问题:

①本诗写登山的过程仅一句:“风云一举到天关”,《登泰山记》中具体描述登山情景也仅一句:“________________”。前者意在表现________,后者如实来写,意在表现登山的________。

②“快意平生有此观”,“此观”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诗句写出了泰山的________和日出的________。

③《登泰山记》中表现“五更沧海日三竿”这一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一诗一文,相映成趣,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④“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似觉宽。”——诗人登上泰山,看到泰山的高大、日出的壮观,悟出________________。《登泰山记》中,作者仅着意于________,却较少有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欢快的心情,艰辛。

②登泰山而见齐烟九点及“东海”日出,高大,壮观。

③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而皆若偻,用语凝炼,音调铿锵,很有气魄,虽只寥寥数语,但描绘得生动形象,令人有宛然若见之感,而且层次分明。

④应当胸怀广阔,不能汲汲于个人得失,游程的记述、时令特征的描绘和景物的刻画,个人感情的流露和议论。


泰山阅读答案(6)

登泰山观日出阅读理解及答案

登泰山观日出(片断)

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凌晨2时半,我开始登山。起头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天还是黑黑的,我怕dān(担 耽)误看日出,不敢停留,仍继续往前走。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 biàn (辩 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 piāo (飘 漂) 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xuán(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zhǎng zhàng)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从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qì(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爬了几十级台阶,我实在累得不行,就坐下来休息。这时,几位老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到我身旁。其中一位白胡须老大爷笑着对我说:小伙子,累了吧?”我被大爷的精神所鼓舞,说了一声不累就站起来,跟在他们后面继续向上攀登。

1、 在文中拼音后的括号中填写或圈出正确的字。3%

2、 这段选文写作顺序上很有特点,是按照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两条主线来叙述登泰山的过程的。2%

3、 用“ ”在第二自然段中画出一句比喻句;这句子把泰山比作高大的墙;“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的这种感觉:高耸入云。4%

4、 第四自然段画“ ”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子用棉絮、绸带、浪花来比云雾,你觉得作者笔下的云雾可以用词语变幻莫测和姿态万千来形容(一个表示变化,一个表示形态多样)。

5、 仿造第四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写一段话(不少于50个字)3%

略(用上排比、比喻修辞手法)

6、 画“~~~~”的句子,把到南天门的路比作瀑布,这样比是为了说明泰山山峰的陡峭、险峻、巍峨。2%

7、 从作者登泰山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东岳泰山有什么样的特点?除了东岳泰山,你还知道其他几岳分别是哪些山?3%

答:我感受到泰山的特点: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

其他几岳分别是: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泰山阅读答案(7)

文言文阅读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的习题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上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桐城派古文家。(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 (3分)

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

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i”,意思是“石阶”

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

参考答案:

8. 姚鼐 清朝(2分,各1分)

9. 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3分)

10. D (3 分)


泰山阅读答案(8)

泰山平阳字叔阅读答案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注]标埒:标记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 书:书信

B.恚望滋甚 恚望:怨恨

C.刘晔佞谀不忠 佞谀:巧言谄媚

D.勋奏绌遣 绌:通“黜”,罢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之所急,唯在军农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①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 ②后哀之而不鉴之

C.①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 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①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 ②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鲍勋“守正不挠”的一组是(  )

①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 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③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 ④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⑤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⑥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莫不为勋叹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1.A(动词,“写书信”)

12.B(A“所”用在动词之前,与其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B“而”前者作连词,表顺承或递进关系,后者作连词,表转折关系。C“以”作连词,相当于“用来”。D“为”作介词,相当于“替”。)

13.D(①太祖封勋官职 ⑤鲍勋私解邕事 ⑥鲍勋廉而能施)

14.B(猎罢归来后,文帝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因陈群等并举,帝不得已而任勋为御史中丞。)

15.(1)文帝亲手撕毁他的奏章,仍然专心打猎。(2)鲍勋没有活的名分,可是你们竟敢放纵他!(3)没有谁不为鲍勋叹息遗憾的`。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建安十七年,太祖征召鲍勋为丞相掾。建安二十二年,立太子时,封鲍勋为中庶子,外出担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担任曲周县吏时,抢劫官布,按照法律应处“弃市”之刑。太子多次亲手给鲍勋写信替郭夫人的弟弟求情,鲍勋不敢自作主张放纵罪犯,将全部罪状呈朝廷论处。鲍勋以前在东宫任职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太子本来就不喜欢他,等到加上这件事,怨恨更加厉害。正好鲍勋管辖区士兵休整有误期的,太子就暗中令中尉秉奏罢免鲍勋的官职,过了很长时间,授鲍勋为侍御史。文帝即位后,鲍勋常常上奏“如今最要紧的,只是军事农事,宽待百姓,使百姓得到恩惠。宫殿园林,应该把它放在后面。”文帝准备外出打猎,鲍勋使车马停下来呈上奏章。文帝亲手撕毁他的奏章,仍然专心打猎,中途休息时,文帝问身边的大臣说:“打猎的乐趣,同欣赏音乐相比,哪一种快乐?”侍中刘晔回答说:“打猎超过音乐。”鲍勋趁机秉奏:“刘晔巧言谄媚为人不忠,这是阿谀奉承陛下的过分虚假的言论。请让有关部门论罪以使朝廷清明太平。”文帝愤怒得变了脸色,打猎结束回朝后,就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大臣一同举荐鲍勋担任御史中丞。文帝不得已而任用他,百官既尊敬又害怕,没有不表现出恭敬的样子。黄初六年秋,文帝想征伐吴国,鲍勋当面强谏。文帝更加恨他,贬鲍勋为治书执法。文帝从寿春回来,驻扎在陈留郡地。太守孙邕进见文帝后,出来拜访鲍勋。当时军营墙壁还没有完成,只立了标记,孙邕绕道而不走正路,军营令史刘曜要论处他,鲍勋因护城河和城墙没有完成,解除了对孙邕的论处,也没有向上级举报。大军回到洛阳时,刘曜犯了罪,鲍勋秉奏罢免刘曜官职,刘曜却暗中奏表鲍勋私自解除对孙邕的论处一事。文帝下诏书说:“鲍勋指鹿为马,逮捕起来交给廷尉治罪。”廷尉依法定罪:“判罪五年。”三官反驳说:“按照法律罚二斤黄金。”文帝非常生气地说:“鲍勋没有活的名分,可是你们竟敢纵容他!”太尉钟鲧等大臣一同为鲍勋求情减罪。文帝不答应,于是杀了鲍勋。鲍勋修性养德,廉洁好施,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鲍勋死后二十多天,文帝也死了,没有谁不为鲍勋叹息遗憾的。


泰山阅读答案(9)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

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人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武将军。

注:①榇(ch èn):棺材 ②謥詷,人名。

(《三国志·魏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霸为帅,屯于开阳

屯:驻扎

B、霸敬异周,身诣令舍

诣: 来到

C、周得其罪,便收考竟

考:拷打

D、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

逆:阻止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祖之讨吕布也

俯察品类之盛

B、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C、清定海岱,功莫大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霸与战于逢龙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臧霸“勇壮”的一项是()

①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

②因与父俱亡命东海

③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

④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

⑤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

⑥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又把他藏匿起来。

太祖点名搜索,在臧霸那里找到了吕布。

B、在兖州叛乱中,徐、毛二人背叛太祖,后亡命出逃投靠臧霸。太祖命刘备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对刘备说的.一席话,使太祖改变了主意。

C、臧霸非常尊敬下邳令武周,曾到其舍作客。后来臧霸从事謥詷不遵守法度,武周就拘押拷打謥詷。霸却没有怪罪武周,反而更加亲善。

D、张辽讨陈兰,臧霸被调到皖地,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得前救陈兰。韩当阻止臧霸于夹石,被臧霸击败。孙权遣数万人分兵救陈兰,闻知霸军在舒城,立即撤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3分)

(2)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

(3分)

(3)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4分)

参考答案

9、D(迎战)

10、B(因为,连词。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于之,兼词;句末语气词。D在,介词;向、对,介词)

11、C(②写其亡命东海③对吕布的帮助 ⑤讨伐黄巾军)

12、A(臧霸自身藏匿,太祖搜得臧霸)

13、(1)(臧戒)依据国法,不肯听任太守私自杀人,太守因而大怒,命令拘捕臧戒并送到太守府去。注“听”“私”“诣”译错一个扣1分。

(2)曹公很清楚战事顺利与否,怎么可能舍弃我们呢?注:“明”“利钝”“捐”译错一个扣1分。

(3)我受主公(太祖)存命保全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称王称霸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将军替我(向主公)解释。注:“生全”“王霸”“可以”“为之辞”中的“之”译错一个扣1分。

参考译文: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父亲臧戒,曾任华县狱掾。

其间因依据国法,不肯听任泰山太守凭私欲杀人,太守因而大怒,命令拘捕臧戒并送到太守府去,当时监送者约有百余人。臧霸当时十八岁,引领从客几十人在费县西山道中半途截劫,夺救父亲,监送者都不敢动,臧霸便与父亲一起奔命于东海,而臧霸亦从此以勇猛健壮闻名于世。黄巾起义时,臧霸跟从陶谦击破贼众,授予骑都尉官职。于是臧霸在徐州招收士兵,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驻扎在开阳一带。太祖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等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隐身匿藏,曹操搜索,寻得臧霸,一见之下非常喜欢他,便使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往见曹操。曹操以臧霸为琅邪相,任用吴敦作利城太守、尹礼任东莞太守、孙观任北海太守、孙观的哥哥孙康任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交给臧霸。曹操在兖州时,任命徐翕、毛晖二人为将。兖州乱起,徐、毛二人都背叛。兖州之乱平定后,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曹操告诉刘备,让他告诉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便对刘备说:“我能依靠自力有所建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会做这种事。我受主公(太祖曹操)存命保全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称王称霸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将军为我(向主公)解说。”刘备便把臧霸所言告诉曹操,曹操叹息,对臧霸道:“这是古人仁德之事,你却能够加以奉行,这也正是我的心愿啊。”于是让徐翕、毛晖二人都做了郡守。当时曹操正与袁绍相对抗,而臧霸屡次带领精兵进入青州,所以曹操能专心应付袁绍,不用顾念东方之事。曹操在南皮打败了袁谭,臧霸等前往祝贺。臧霸便求派子弟及诸将之父兄家属前往邺城,曹操说:“诸位忠心报国,但何必要如此来表现呢。昔日萧何派遣子弟前往侍奉高祖,汉高祖没有拒绝,耿纯焚烧自己的房子、马车、棺木追随,而光武帝没有辜负他的好意,现在我将用什么来改变前人的做法呢!”当时东州纷乱,臧霸等执正匡义,征伐暴虐,使黄海、渤海、泰山地区清平安定,他的功没有谁比他大的了,于是都被封为列侯。臧霸被授予都亭侯,又同时担任威虏将军。臧霸又与于禁讨伐昌豨,与夏侯渊征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劳,升迁为徐州刺史。沛国人武周担任下邳令,臧霸尊敬武周,认为他与众不同,常到其舍做客。后来臧霸的从事謥詷不遵守法令,武周获得他的罪状,就拘押拷问謥詷使其死于狱中,臧霸更因此与武周友善。臧霸跟从太祖讨伐孙权,先登入敌阵,再入巢湖,攻破居巢。张辽讨陈兰时,臧霸被调到皖,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能前往救助陈兰。韩当派兵迎战臧霸,臧霸与韩当在逢龙作战,韩当又派兵在夹石拦阻臧霸,臧霸与韩当作战且打败了韩当,带军队回到舒城驻扎。孙权派几万人乘船驻扎在舒口,分兵前往营救陈兰,听说臧霸军队驻扎在舒城时,立即撤军。臧霸引军连夜追赶,到天明时,行军一百多里,拦阻敌人前后夹击。敌人窘急不堪,不能上船,跳水而逃者很多。于是吴军不能救陈兰,张辽便打败了陈兰。臧霸跟从太祖到濡须口征讨孙权,与张辽同为前锋,行军途中遇上大雨,前锋大军先到,江水竟然增涨,敌船逐渐靠近,将士都惶恐不安。张辽想撤离,臧霸阻止张辽说 :“曹公很清楚战事顺利与否,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第二天,曹操果然发出撤军令。张辽到了太祖处,把臧霸之言告诉太祖。曹操认为臧霸做得好,授予扬威将军、假节的称号。后孙权请求投降,太祖还师。便留臧霸与夏侯惇等驻扎在居巢。


泰山阅读答案(10)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上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

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

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i”,意思是“石阶”

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

参考答案:

8. 姚鼐 清朝

9. 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

10. D


泰山阅读答案(11)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穿红衣服的骑士),呼班云:“泰山府君(招收魂魄的神)召。”班惊楞,逡巡未答。复有一驺出呼之,遂随行。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威仪甚严。班乃入阁拜谒,主为设食,语班曰:“欲见君,无他,欲附书与女婿耳。”班问:“女郎何在?”曰:“女为河伯妇。”班曰:“辄当奉书,不知缘何得达?”答曰:“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班乃辞出。昔驺复令闭目,有顷,忽如故道。

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须臾,果有一女仆出,取书而没。少顷复出。云:“河伯欲暂见君。”婢亦请瞑目。遂拜谒河伯。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临去,谓班曰:“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于是命左右:“取吾青丝履来!”以贻班。班出,瞑然,忽得还舟。

遂于长安经年而还。至泰山侧,不敢潜过。遂扣树,自称姓名:“从长安还,欲启消息。”须臾,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因致书焉。府君请曰:“当别再报。”班语讫,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此辈数百人。班进拜流涕,问:“大人何因及此?”父云:“吾死不幸,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处。知汝今为明府所识,可为吾陈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土地神)耳。”班乃依教,叩头陈乞。府君曰:“生死异路,不可相近,身无所惜。”班苦请,方许之。于是辞出,还家。

岁余,儿死亡略尽。班惶惧,复诣泰山,扣树求见。昔驺遂迎之而见。班乃自说:“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今恐祸故未已,辄来启白,幸蒙哀救。”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即敕外召班父。须臾至,庭中问之:“昔求还里社,当为门户作福,而孙息死亡至尽,何也?”答云:“久别乡里,自欣得还,又遇酒食充足,实念诸孙,召之。”于是代之。父涕泣而出。班遂还。后有儿皆无恙。

(选自干宝《搜神记》)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

殷勤:热情

B.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

引:拉

C.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

如:到、往

D.吾死不幸,见遣三年

见:被

10、下列各组语句全都属于胡母班神奇经历的一组是()

①遂拜谒河伯

②于长安经年而还

③ 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

④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

⑤岁余,儿死亡略尽

⑥于是代之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母班一开始帮助泰山府君,虽然有惧怕的因素,但主要在于他愿意帮忙。

B、胡母班苦苦请求,泰山府君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此时他就已经知道了胡母班儿子要死去的结局。

C、胡母班和泰山府君三次见面都很惧怕,原因都一样。

D、答应父亲的要求,并且儿子死去后,胡母班并没有责备父亲,显现了他敬重父亲的品质。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3分)

(2)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3分)

(3)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3分)

参考答案

9、B (改为“带着,领着”)

10、A( ②属于正常逗留,不属于神奇经历。④⑥属于父亲的经历)

11、C(和泰山府君三次见面的原因不一样)

12、(1)您到黄河的中央,就敲打着船呼唤奴婢,自当会有取信的人出来。(“适”1分,“扣”1分,句意1分。)

(2)感激您老远给我送来信,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奉送给您。(“致”1分,“相”1分,句意1分。)

(3)府君拍手大笑说:“这就是我过去对你所说的‘活人和死人属于不同的世界,不可以互相接近’的缘故啊。”(“拊掌”1分,“故”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胡母班,字季友,是泰山郡人。有一次他走过泰山的旁边,忽然在树林里碰上一个穿红衣的骑士,招呼胡母班说:“泰山府君(召收魂魄的神)召见你。”胡母班惊呆了,正在犹豫不决还没回答的时候,又有一个骑士出来,呼唤他。于是胡母班就跟着他们走了几十步,骑士就请胡母班暂时闭上眼睛。一会儿,他看见宫殿房屋,仪仗非常威严。胡母班就进府拜见了泰山府君,泰山府君让人给他端上饭菜,对胡母班说:“我想见您,没有别的事情,只是想请您捎封信给我女婿罢了。”胡母班问:“您女儿在哪里?”泰山府君说:“我女儿是河伯的妻子。”胡母班说:“我立即就拿信送去,不知道沿着什么路走才能到她那里?”泰山府君回答说:“您一到黄河的中央,就敲打着船呼唤奴婢,自会有取信的人出来。”胡母班就告辞了出来,刚才那骑士又让他闭上眼睛,一会儿,他忽然又来到了原来的路上。

胡母班就向西去了,象泰山府君所说的那样呼唤奴婢。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婢女出来,拿了信就又潜到水中去了。过了一会儿,这婢女又冒出水面,说:“河伯想立即见您。”这婢女也请他闭上眼睛。不一会儿,胡母班便拜见了河伯。河伯则大摆酒宴,说话也十分热情。临走时,他对胡母班说:“感激您老远给我送来信,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奉送给您。”于是就命令身边的侍从:“把我的青丝鞋拿来。”于是就把这鞋子赠送给了胡母班。胡母班出来时,也闭上眼睛,忽然又回到了船上。

胡母班于是在长安过了一年就回家去了。他走到泰山旁边,不敢偷偷地经过,就敲着树干,自报姓名:“我胡母班从长安回来,想报告一下消息。”一会儿,从前的那骑士出来,带着胡母班按照过去的方法进了泰山。于是胡母班就向泰山府君报告了送信的经过。泰山府君请求说:“我会在其他方面再报答您。”胡母班说罢,上厕所去。忽然看见他父亲带着刑具在干犯人所服的劳役,这种人有几百个。胡母班上前拜见父亲,流着泪问:“大人为什么落到这个地步?”他父亲说:“我死了后很不幸,被惩罚三年,现在已经二年了,苦得不能再呆下去了。知道您现在被府君所赏识,你可以给我向他诉说一下,求他免除这劳役,我只是想当一个土地神罢了。”胡母班就依照父亲教给他的话,向府君磕头求情。府君说:“活人和死人属于不同的世界,不可以互相接近。我自己倒没有什么吝惜的。”胡母班苦苦哀求,府君才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胡母班告辞出来,回家去了。

过了一年多,胡母班的'儿子几乎死光了。胡母班很恐惧,又来到泰山,敲树求见。过去的骑士就迎接他去见府君。胡母班就自己先说道:“我过去说话粗疏,等到我回家后,我的儿子都快死光了,现在恐怕祸事还没完,所以马上来禀告给您,希望得到您的怜悯和拯救。”府君拍手大笑说:“这就是我过去对你所说的‘活人和死人属于不同的世界,不可以互相接近’的缘故啊。”就传令外边召见胡母班的父亲。一会儿,胡母班的父亲来到厅堂上,府君就问他:“过去你请求回到家乡当个土地神,本当为家族造福,可是你的孙儿快死光了,这是为什么呢?”胡母班的父亲回答说:“我离开家乡很久了,十分高兴能回家,又碰上吃的喝的十分丰盛,实在想念孙儿们,所以就召见了他们。”于是府君便撤换了胡母班的父亲。他父亲痛哭流涕地出去了。胡母班就回家去了,后来又有了儿子,都平安无事。


泰山阅读答案(12)

曹植《泰山梁甫行》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泰山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4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赏析: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泰山阅读答案(13)

孙泰山阳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即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选自王定保《唐摭言节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市之,而命洗刷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B. 泰怃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

C. 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将家于义兴 乃设九宾礼于廷

答案:C

解析:C项中的“且 ”,前为副词,“暂且”;后为连词,“尚且”。A项中的“而”均为连词,表顺承关系。B项中“之”均为音节助词,可不译。D项中“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参考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范。 孙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之前,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姐妹俩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姨母去世后,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有人不解,问起这件事,孙泰说:“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去还给卖主。 唐僖宗中和年间,孙泰计划在义兴安家,买了一座别墅,得用两百贯钱。付了一半钱后,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购房款交给房主,让他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孙泰看到一个老妇人痛哭了好几声。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把她叫过来问话。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别墅成了别人的了,所以我才伤心。”孙泰怅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说:“我刚好收到中央政府的公文,已经给我另外任命了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个地方先让你的儿子掌管吧。”说完,孙泰就解开船绳坐船离去,不再回来了。

孙泰,山阳人,少师(拜……为师)皇甫颖,操守(品德)颇有古贤(古代贤人)之风。泰妻即姨妹(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大的)损一目,汝可取女弟。”姨卒,泰取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嫁)。”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国都的市场)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汝可取女弟( )

B.姨卒( )

C.非泰不可适()

D.泰亟往还之( )

2.翻译: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3.请概括文中关于孙泰的两件事。

4.孙泰身上具有什么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1.A.“取”同“娶” B.死C.嫁人D.急切

2.这人有残疾的毛病,不是孙泰不能嫁出去。

3.讲了孙泰娶妻、还银灯台两件事。

4.孙泰具有仗义、善良、诚实的优秀品德。


泰山阅读答案(14)

泰山的石头阅读题及答案

泰山的石头

黄水成

①游泰山这样的千古名山,仅靠一双眼睛是不够的。

②我从中天门开始登山,一路拾级而上。隆冬时的泰山,漫山白雪连片,脚下积雪成冰。泰山上许多古树的叶子都落光了,枝桠冷峻地童指天空,满山乔木墼然无言,少了一些郁郁葱葱,泰山于萧瑟中更见风骨。一缕晨阳从山头上斜照下来,照在这登山的盘道上,这黄褐色的石阶,这黛青色的石壁,还有这灰白、灰黑、灰绿的山石,凛凛然,一山的石头都在这萧瑟中露出了本色,千百年来风雨盘剥,千万年来傲然兀立,成了齐鲁大地最坚挺的脊梁。只要轻轻一闻,一股历史烟尘味就扑面而来。

③不由得抬起头来,仔细打量这一山的石头。它既不温润如玉,也无艳丽的色泽,它粗粝得近乎一棵老松的表皮,加上黑灰色,泰山的石头古朴得近乎一个古人。然而,只要细细辨认,从这若隐若现的粗糙纹理中就不难看出,泰山的石头,浑厚、沉稳、凝重,它天生有坚硬、大气、磅礴的气质。这每一道纹理都富含地质的信息,它是大地母亲留下来再也无法改变的特有胎记。它的年轮,质地,色泽这些娘胎里带来的印记,都专属于泰山,泰山是这一山石头的姓氏。然而,成就泰山石头的厚重并不是它天然的质地,看这一片接连一片的石刻,一路上令人应接不暇,才明白,这一山石头都会说话。

④即使你踏遍千山归来,也不得不承认,泰山石刻数量之巨达到让人惊叹的地步,它几乎涵括了历朝书法发展的脉络。如把泰山石刻编册成书,它足以编制一部厚厚的文化史书。山的石刻,成其千古恐怕还不是书家挥毫泼墨的瞬间,它背后一定还有一双双巧手,才能活生生地把这些书法烙在泰山的石头上,才能毫厘不差,纤毫毕现地把写在绢帛写在宣纸上的字,刻到质地如此坚硬的石头上,这等于一次重新书写,石匠用錾子在石头上重新书写,他们在石头上复活了艺术,用石头的形式记载了历史一个个瞬词,泰山的石头一下有了文化的人格。走近这里的每一片石刻,你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古人似乎在排着队等你和他有一场对话,石头是他们的千年凭证,读着这里的石头就是在读一个汉朝人,读一个唐朝人,读一个个古人,他们把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的那些话留到今天对你说。

⑤我久久地坐在盘道的台阶上,这几千级台阶铺陈出来的一条通天道,走过秦皇汉武,走过大唐帝王,也走过康熙乾隆,历史刻下这一张张鲜活的脸谱,他们是时代的地标,天之下的都是他们一个人的。但在君王心中,天土一定有比他更大的权力——另一个君王,于是,他们选定一个黄道吉日,不远万里,浩浩荡荡地来到这座山上搞一个隆重的与天对话仪式——封禅!一代帝国的君王也要在泰山的石头留下几句对天说的话,让千秋万代的子民都能看到他的丰功伟绩。然而,君心莫测,帝王的心思又岂能那么好猜,他装在心底远比要说出来的内容丰富得多,绝非是刻在石头上的那简单的纪录。

⑥我贴在粗粝的台阶仔细聆听,回荡在历史深处是那满山的号子声,是千千的劳工采石铺路的声音。然而,在这满山的石刻中,我独独找不到一块记载他们开山铺路的片言只字。这时候我忽听见錾子亲吻岩石的声音,千锤万凿后把帝王抬到可以与天对话的天阶上。他们是脚下的石阶,是最牢固的铺路石。是他们,铺垫了一个帝国的高度。

(摘编白2010年12月1日《福建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说游泰山“仅靠一双眼睛是不够的”,引导读者与这座千古名山做精神上的`交流,体会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B.第③段起承接上文,侧重描写泰山石头的地质特征,段末点出泰山石头的厚重更源于石刻的人文底蕴,领起下文。

C.第④段写泰山上数量众多的历朝历代的石刻,可以沟通今人与古人的对话,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怀古伤今的思想。

D.第⑤段说作为“时代的地标”的帝王,还要不远万里来泰山用隆重的封禅仪式与天对话,作者以此表现帝王的渺小。

E.文章以泰山的石头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由山石写到石刻和石匠,再到古代的帝王,由物及人,脉络清晰,层次清楚。

2.文章第②段中划线处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请根据文本,探析“是他们,铺垫了一个帝国的高度”这句话的涵义。

【答案】

1.C D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2.①本段景物描写描摹出隆冬时节草木“默然无言”、冷寂萧瑟的泰山景致,烘托出一种雄浑、凝重的环境氛围;②为下文表现泰山的风骨、泰山劳工的气质,及写泰山石刻“都会说话”等内容作铺垫。(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3.(6分)【示例】①万千劳工以沉稳、坚毅的品格在泰山上开山铺路,凿石刻字,为帝王铭刻了丰功伟绩。②万千劳工开山刻石为泰山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在石头上记载了一个个历史瞬间,赋予这座千古名山以文化的人格。③作者认为,是泰山劳工的劳动创造把帝王抬到可以与天对话的天阶上,由此表达了对泰山劳工的肯定和敬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泰山阅读答案(15)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的阅读答案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节选语段的作者是清朝    派古文家        (姓名)。(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崖限当道者(  )(2)半山居雾若带然(    )

10、下列对划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描绘了泰山顶上时而日照时而迷雾的奇特气象。

B、“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泰山之高。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表现了积雪的厚实白亮。

D、表达作者历尽艰险领略到美景后的兴奋畅快之情。

8. (2分)桐城(1分)姚鼐(1分)

9. (4分)(1)占着,挡着(2分)(2)停留(2分)

10. (3 分)A


泰山阅读答案(16)

甲明皇封禅泰山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甲)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

(乙)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

(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

[注释]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曾公:曾国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11.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

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12.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4分)

(2)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4分)

14.(乙)(丙)二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3分)

答案:

10.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11.B(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是干支纪日)

12.D(薛文最后是引用曾国藩的话,不是自语)

13.(1)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

(2)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

14.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1点1分,答上两点即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甲)唐明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任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因为举行盛大宴会按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发现郑镒的官位飞跃上升,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郑镒没有词儿来回答。优人黄幡绰说:“这全靠泰山的力量啊。”

(乙)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

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达到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

(丙)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泰山阅读答案(17)

《三峡》《湖心亭看雪》《登泰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7分)

【甲】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登泰山记(节选)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中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毕皓驳色,而皆若偻。

8.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快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C.泰山之阳,水西流 西:向西

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限:限制

10.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B.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C.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

D.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

(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分)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4分)

【分析】【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丙】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故断为: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句意: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限:界限,边界。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BC.正确;

D.有误,甲文没有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属,连接。引,延长。绝,消失。句意: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②重点词:或,有的。皆,都。若,好像。句意: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答案:

(1)C

(2)D

(3)D

(4)①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相关推荐

舞狮教案(必备8篇)

教案
舞狮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2.了解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
展开详情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必备5篇)

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
展开详情

双手前抛实心球说课稿(通用4篇)

说课稿
双手前抛实心球说课稿(1)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运用、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一下
展开详情

语文考试卷总结(甄选8篇)

考试资料
语文考试卷总结(1)这次月考已经过去了,成绩不尽如人意,不过语文老师说的对,评价和测试只是次要的,月考的意义最重要的还是找到自己的问题。这次语文在最基础的选择题上就错了,字音字形不到位,中国字都认不对
展开详情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优质6篇)

教学反思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在前面的学段中,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运算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
展开详情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热门16篇)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一、教材:今天我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实
展开详情

雷雨教学课件(必备5篇)

课件
雷雨教学课件(1)【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
展开详情

手指谣教案(实用11篇)

教案
手指谣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儿歌《手指谣》是让幼儿认识并知道自己小手上的五个手指头的名称,并能将手指进行变形和想象。在活动开始部分的时候,我伸出画有手指娃娃的手来向幼儿问好,让幼儿一一说出手指娃娃的名
展开详情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热门3篇)

说课稿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1)《找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
展开详情

父亲的答案阅读理解(甄选16篇)

考试资料
父亲的答案阅读理解(1)(1)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课稿(实用16篇) 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优质4篇) 绿叶音乐教案(甄选3篇) 啦啦操教学反思(汇集5篇) 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班会(合集6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汇编15篇) 汉语言论文选题(集锦5篇) 年级的语文试卷单元(集锦20篇) 5以内的序数教学反思(通用7篇) 小猴子下山课件(通用6篇) 庐山的云雾课件(合集4篇) 化石吟教学设计(精编15篇) 橡树阅读答案(精品8篇) 预防秋冬季传染病教案(优选7篇) 光学知识点总结(甄选7篇)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用18篇) 关于时间散文(热门16篇)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合集7篇) 平移和旋转动画课件(精品3篇) 百草园的阅读答案(精品19篇) 英语作文节日(汇总20篇) 垃圾的处理教案(推荐7篇)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设计(优选10篇) 点试题(汇集10篇) 比较阅读阅读答案(推荐16篇) 渡阅读答案(精选15篇) 语法知识点训练(合集6篇) 加试题(精编17篇) 好散文(合集15篇) 我的安全故事(推荐5篇) 建国周年素材摘抄(推荐9篇) 常用的数学公式(汇集8篇) 人教版三角形面积说课稿(优质5篇) 阅读碑的答案(汇集7篇) 后羿射日教案(精品5篇)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一个接一个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日食和月食教案(推荐4篇) 指纹的奥秘阅读答案(优质4篇) 经典美文摘抄800字(汇总6篇) 年热点话题作文(热门8篇) 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教案(优选5篇) 图形与位置教学反思(精选7篇) 机器人教学教案(汇集5篇) 观察物体教案设计(集合4篇) 小兔请客教学设计(实用8篇) 辛弃疾鹧鸪天赏析(甄选4篇) 市场配置资源说课稿(实用7篇) 变废为宝美术教案(优质19篇) 济南的冬天阅读答案(优质20篇) 爱祖国爱家乡征文(集合10篇) 鲸说课稿(精编19篇) 热机知识点(集合4篇) 济南的冬天答案(甄选17篇) 二氧化碳性质教案(必备6篇) 我与学校的故事600(优质10篇) 环境保护教案(汇集15篇)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动物气象员教案(精编6篇) 穿鞋子教案(热门8篇) 地理必修一的重点知识点(优质13篇) 离别阅读答案(甄选10篇)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合集19篇) 有关宽容的议论文(热门6篇) 草原就是我的家说课稿(优选4篇) 勤快人和懒惰人教案(优质20篇) 差一分钱阅读答案(实用5篇) 开题报告表(甄选12篇) 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学反思(精选8篇) 我是值日生教案(优选7篇) 秋水教案(集合15篇) 托班认识颜色教案(汇编5篇) 声音的故事(实用13篇) vb教案(实用3篇) 动物在全球化的阅读答案(精品15篇) 3以内的点数教案反思(精选8篇) 木兰诗阅读答案题(优质7篇)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必备15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精品5篇) 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优选18篇)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集合6篇)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热门18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说课稿(必备6篇)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精品4篇) 香蕉谜语(集合4篇) 夜归鹿门歌教案(汇集5篇) 练习题推荐数学(集合3篇) 四年第二单元测试卷语文(汇总6篇) 古对今课件(优选3篇) 珍珠鸟公开课教案(精选9篇) 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反思(汇编7篇) 关于描写春天的散文(优质13篇)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推荐19篇) 赶海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编5篇) 二次函数的知识点(合集8篇) 5年级写人作文500字(汇集19篇) 狮子和鹿练习题(实用3篇) 观潮的教案(优选20篇) 保护环境的教案(集合16篇) 咏柳教案设计(集锦5篇) 荷叶圆圆教案及反思(精选4篇)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精编15篇) 荷叶圆圆公开课教学设计(优质6篇) 阅读秋的答案(集合17篇) 物理电场磁场知识点(合集10篇) 金鱼教学反思(精编19篇)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精选7篇) 迟子建散文(推荐20篇) 生物试卷综合(热门3篇) 法制安全教案(精品17篇) 一面说课稿(甄选17篇) 描写春天的散文诗(精品5篇) 有机化学教学反思(实用3篇) 关于爱国诗歌朗诵稿(合集6篇) 描写荷花的散文(甄选19篇) 有关生命的散文(集锦4篇) 第六单元测试试题(集合3篇) 语文的重难知识点(汇编7篇) 包容阅读答案(推荐5篇) 正能量的散文(汇总7篇) 亲子家书征文(通用6篇) 春天的谜语及答案(精选4篇) 有关岁月的散文(汇总4篇)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反思(必备5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汇编8篇) 考研知识点背诵(汇集4篇) 小鼓响咚咚教案(汇编5篇) 3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必备19篇) 公务员申论考试技巧(热门8篇) 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反思(实用18篇) 生命的选择阅读答案(必备3篇) 油画教案(精选6篇) 松鼠的故事(通用12篇) 礼物教案(通用16篇) 速算与巧算练习题(推荐3篇)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反思(必备6篇) 春天散文诗(优选16篇) 垃圾的分类教案(集锦19篇) 写乡愁的诗歌(集锦3篇) 感恩母校散文(优质8篇) 婚礼散文(合集12篇) 布谷教学反思(优质7篇) 腊八谚语(甄选5篇) 二年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实用19篇) 棉花被子阅读答案(甄选8篇) 跑步教案(通用15篇)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精编15篇) 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推荐6篇) 长方形面积说课稿(通用16篇) 认识梯形说课稿(甄选18篇) 保护土壤教学反思(热门4篇) 我的好朋友教案反思(精编19篇) 仿写教案(甄选5篇) 给予了就不贫穷阅读答案(精编8篇) 关于蔬菜的谜语及答案(合集8篇) 广播操教案(合集4篇) 一次函数的教案(精品18篇) 有关教养的名言(通用5篇) 硕士开题报告模板(精品4篇) 海滨仲夏夜教案(合集8篇) 稻草人教学设计(优质10篇) 古诗及赏析大全(精选4篇) word图文混排课件(通用4篇) 图形王国教案(优质18篇) 快乐的小螃蟹教案(热门10篇) 拼搏主题班会(精选7篇) if的用法练习题(优选6篇) 廉颇蔺相如教案(汇集20篇)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精品6篇)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集合3篇)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精编15篇) 英语判断题(汇总3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汇集3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集锦17篇) 春天的故事教案(热门15篇) 期中试卷的反思(精编15篇) 读书莫放拦路虎教案(集合14篇) 七色花说课稿(优选7篇) 征人怨赏析(实用9篇) 东方之珠教案设计(精选4篇) 英文名言佳句(精选3篇) 国王生病了教案(集锦13篇) 你好新年教案(热门6篇) 走进丽江教案(汇编6篇) 炊烟阅读理解答案(集合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技巧(优选7篇) 诗经氓课件(汇总6篇) 九年上英语知识点(通用6篇) 小鱼美术教案(汇编17篇) 师生交往知识点(合集4篇) 穷人课文教案(精编5篇) 故宫教学设计(精选19篇)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面积说课稿(集锦5篇) 画螃蟹教案(精选17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4篇) 部首查字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角的画法教学反思(汇总17篇) 友谊的回声教学反思(集锦3篇) 11到20的认识教学反思(必备4篇)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汇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