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汇编6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执教:城郊中心小学 费燕萍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
3、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三、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趣(1分钟)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板书)。有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进庐山,去领略探究庐山云雾,去解开这个谜。
二、创设情境,进入角色。(5分钟)
1、读读课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议一议,每个段落分别写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雾。
2、交流:
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间路上看云雾,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镇牯岭看云雾,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雾。板书(山间路、牯岭、大天池、)
3、师问:哪个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
(生:山间路;生:牯岭;生:大天池)
(生发表不同意见。师:我们现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为什么会令人心醉?)
三、体验庐山云海的美,教学第五自然段(12分钟)
现在让我们拿起照相机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来,你选哪些画面拍呢?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自己反复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同桌议一议。
1、自读体验美,同桌交流。
2、协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说照片
(师: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拍了哪个画面的照片。生:……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生读。)
(2)出示照片(看照片,说照片)
(师: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谁来说说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读照片文字
(师:(如果学生说不清)照片真美,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咱们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体验一下这种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张令人心醉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验一下这张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体验文字美
(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学生谈体验
(师:你划了哪个词,从这个词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学生说不出)
师:大家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体验。
讲到哪一句随机出示句子。
1)生: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应画面
B、画面上出示文字,读文字
C、自由反复读,划出感受最深的词,想想为什么划这个词,相互说说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海”这个词我感受最深,因为写出了云海的气势。
E、品读体验,理解词语:俯瞰(),转眼间(时间短)汇成(四面八方)万顷、一片、汪洋大海(面积大)
那么大面积的白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汇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这样的画面,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拍下来,类似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
2)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句式:词语:云海茫茫、波涛起伏、出没)
A、学生说拍了哪个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赏照片(你们看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们感觉怎么样?)
C、生欣赏照片
D、师出示文字。“云海……小岛”
E、咬文嚼字,体验感悟。
师:把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一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
F、齐读,感悟
3)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感受云海的“色美”与“形美”)
A、生:我拍了太阳照耀下的云海这张照片……
B、师: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
C、学生初读
D、师出示照片欣赏照片(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谁来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心醉?)
E、生说
F、师出示文字(多媒体)
G、齐读
H、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I、生发表不同意见
J、理解斑斓、云絮翻飞、银涛雪浪、火球、燃烧、染
K、理解比喻句,展开联想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师:场面壮观,色彩绚丽动人
出示“庐山云海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师:用哪个词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生:壮观。师:加上最。
(三)师:说说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里拍的。
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四)第五小节梳理(先讲时间地点,再讲云海的美景),作者写庐山云海就是先介绍了时间、地点,重点描述了云海壮观的画面,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去感受庐山云海的壮观吧!
(五)配乐读
三、体验雾美,学习第三自然段(8分钟)
过渡:庐山的云海确实壮观,令人心醉,刚才有同学对山间路上看到的雾印象很深,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雾的特点。
1、速读
2、交流(说特点: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理解“瞬息万变”
3、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划一划,同桌议一议。
4、交流
5、协作交流感悟美:
(1)生读,随机出示多媒体画面
(2)反复读,你读懂了什么?
A、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生:“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品读)
(3)学习“雾来时……去室时……浓时……稀时”
A、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B、师:整体感知: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C、交流:生说。“雾来时……去时……浓时……稀时……,比喻)
D、细读,品词品句
E、一边播放录象,一边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总分”结构的段落,初步领悟“描写”这种写作手法,并能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庐山云雾
一。揭题,提示课文内容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 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对庐山的云雾有了些印象?
3. 过渡:今天让我们走进庐山,去真切地感受一下庐山的云雾吧。
二。学习课文
4. 默读第二小节,用笔画出中心句。
5. 哪些句子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默读第二自然段,将这些句子用波浪线画出。
6.这里介绍了云雾的哪些位置,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7.这么美的庐山云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作者在写这几处云雾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写的?
9. 通过刚才的画面,你觉得庐山的云雾还像什么?相机解释“千姿百态”。
10.默读第三小节,画出中心句。画出表示庐山云雾变化快的词语。
11. 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它的变化多?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就坐在庐山的山顶上,那些云雾还会怎么变?
12. 有感情地朗读。
10.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生齐读最后一段。
教后随感:
我对本课的教学反思与感悟有以下几点: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方面工夫不够深。学生的深情朗读要在他们真正感受到文章的内涵,也就是可以通过说感受,品词句,谈感受,连朗读来逐步进行。
1· 努力掌握教学进程,但也不是尽在预料之中。真实的,真正的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而不可预测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不应希望将教学全过程尽在预料之中。
2· 充分地读书这一点做得不够,应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可以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读书兴趣,鼓励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突出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
特点。
· 3 中年级要注重阅读积累与说话练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融课文与讲故事为一体,必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借助课文精美的词,句,段,篇,不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3)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
3、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三、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趣(1分钟)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板书)。有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进庐山,去领略探究庐山云雾,去解开这个谜。
二、创设情境,进入角色。(5分钟)
1、读读课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议一议,每个段落分别写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雾。
2、交流:
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间路上看云雾,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镇牯岭看云雾,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雾。板书(山间路、牯岭、大天池、)
3、师问:哪个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
(生:山间路;生:牯岭;生:大天池)
(生发表不同意见。师:我们现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为什么会令人心醉?)
三、体验庐山云海的美,教学第五自然段(12分钟)
现在让我们拿起照相机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来,你选哪些画面拍呢?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自己反复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同桌议一议。
1、自读体验美,同桌交流。
2、协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说照片
(师: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拍了哪个画面的照片。生:……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生读。)
(2)出示照片(看照片,说照片)
(师: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谁来说说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读照片文字
(师:(如果学生说不清)照片真美,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咱们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体验一下这种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张令人心醉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验一下这张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体验文字美
(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学生谈体验
(师:你划了哪个词,从这个词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学生说不出)
师:大家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体验。
讲到哪一句随机出示句子。
1)生: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应画面
B、画面上出示文字,读文字
C、自由反复读,划出感受最深的词,想想为什么划这个词,相互说说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海”这个词我感受最深,因为写出了云海的气势。
E、品读体验,理解词语:俯瞰(),转眼间(时间短)汇成(四面八方)万顷、一片、汪洋大海(面积大)
那么大面积的白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汇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这样的画面,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拍下来,类似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
2)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句式:词语:云海茫茫、波涛起伏、出没)
A、学生说拍了哪个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赏照片(你们看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们感觉怎么样?)
C、生欣赏照片
D、师出示文字。“云海……小岛”
E、咬文嚼字,体验感悟。
师:把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一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
F、齐读,感悟
3)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感受云海的“色美”与“形美”)
A、生:我拍了太阳照耀下的云海这张照片……
B、师: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
C、学生初读
D、师出示照片欣赏照片(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谁来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心醉?)
E、生说
F、师出示文字(多媒体)
G、齐读
H、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I、生发表不同意见
J、理解斑斓、云絮翻飞、银涛雪浪、火球、燃烧、染
K、理解比喻句,展开联想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师:场面壮观,色彩绚丽动人
出示“庐山云海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师:用哪个词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生:壮观。师:加上最。
(三)师:说说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里拍的。
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四)第五小节梳理(先讲时间地点,再讲云海的美景),作者写庐山云海就是先介绍了时间、地点,重点描述了云海壮观的画面,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去感受庐山云海的壮观吧!
(五)配乐读
三、体验雾美,学习第三自然段(8分钟)
过渡:庐山的云海确实壮观,令人心醉,刚才有同学对山间路上看到的雾印象很深,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雾的特点。
1、速读
2、交流(说特点: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理解“瞬息万变”
3、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划一划,同桌议一议。
4、交流
5、协作交流感悟美:
(1)生读,随机出示多媒体画面
(2)反复读,你读懂了什么?
A、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生:“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品读)
(3)学习“雾来时……去室时……浓时……稀时”
A、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B、师:整体感知: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C、交流:生说。“雾来时……去时……浓时……稀时……,比喻)
D、细读,品词品句
E、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感受。
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师:(出示画面)你感到浓雾的气势……生:风起浪涌,气势很大。师:读雾来时。
师:雾去时,你感觉到了什么?生:飘飘悠悠(理解体验)
依次体验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体验飘逸外衣
F、欣赏读(配乐)
四、体验雾气的美丽,学习第四小节(5分钟)
过渡:庐山的雾,真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那么山镇牯岭的雾气呢?
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雾气的令人心醉,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与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处”随机出示--朝夕相处
1、交流读。
重点学习:A、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理解冉冉升起,终日,团团相衔,浮游荡漾)
B、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C、句式:时而……时而……
a 生:我觉得…………
b 师出示“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一半……一半……“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词句
d 细读文字,小结:特别有感情,时间长
五、梳理
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来到庐山,在山间路上领略了庐山浓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又来到半山腰的山镇牯岭感受了庐山雾在牯岭的时间长,最后我们来到山顶的大天池,去领略了云海的壮观。
当我们体验到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之后,也就回答了上节课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这个问题了。
六、整体感悟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5分钟)
让我们再去感悟一下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再读3、4、5自然段(音乐)
七、课堂小结(1分钟)
1、说感受: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真想……)
2、质疑:上一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了。那么在我们脑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问产生了呢?(生问:……)这样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的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3、拓展,提供信息:庐山云雾是庐山的一绝,庐山象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上上庐山旅游网,去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上中国旅游网,去领略一下祖国美好的河山。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生字,理解帷幕等词义,会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3、5 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按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 ,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 [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词情况
A、 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 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 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 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背诵第3节。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
2、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用录像、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创设情境)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默写自认为优美的语句。
3.反馈检查
学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没有地方吸引我”,老师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来的,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全文的感知。)
一方面是检查自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重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例如:庐山云雾的变化非常快,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瞬息万变>雾来时,风起云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什么(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又像给山川披上了一层什么样(飘逸)的外衣?……)
三、进行语言的逻辑性训练
云雾特点的语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训练过程
(1)自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的语句。
(2)比较文中描写“雾来时,雾去时”与“雾浓时,雾稀时”不同的描述方式。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帐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3)仿照文中的格式,进行换词描述训练。雾来时,( );雾去时,( )雾浓时,像( );雾稀时,像( )。
四、、再读课文
1、课堂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3、4、5节描写云雾的优美,那么,第1、2节呢?第6节呢?尝试给课文分段)
2.回顾分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刚才,我们采用的是抓重点段的方法分段,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吗?
(如:自然段归并法等,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过渡句也可以分段,过渡句是:“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确”第二句的问句理解承上和启下。)
(2)说明过渡句的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五、作业
1.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2、4节。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
3、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三、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趣(1分钟)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板书)。有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进庐山,去领略探究庐山云雾,去解开这个谜。
二、创设情境,进入角色。(5分钟)
1、读读课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议一议,每个段落分别写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雾。
2、交流:
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间路上看云雾,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镇牯岭看云雾,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雾。板书(山间路、牯岭、大天池、)
3、师问:哪个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
(生:山间路;生:牯岭;生:大天池)
(生发表不同意见。师:我们现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为什么会令人心醉?)
三、体验庐山云海的美,教学第五自然段(12分钟)
现在让我们拿起照相机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来,你选哪些画面拍呢?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自己反复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同桌议一议。
1、自读体验美,同桌交流。
2、协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说照片
(师: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拍了哪个画面的照片。生: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生读。)
(2)出示照片(看照片,说照片)
(师: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谁来说说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读照片文字
(师:(如果学生说不清)照片真美,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咱们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体验一下这种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张令人心醉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验一下这张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体验文字美
(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学生谈体验
(师:你划了哪个词,从这个词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学生说不出)
师:大家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体验。
讲到哪一句随机出示句子。
1)生: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应画面
B、画面上出示文字,读文字
C、自由反复读,划出感受最深的词,想想为什么划这个词,相互说说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海这个词我感受最深,因为写出了云海的气势。
E、品读体验,理解词语:俯瞰(),转眼间(时间短)汇成(四面八方)万顷、一片、汪洋大海(面积大)
那么大面积的白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汇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这样的画面,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拍下来,类似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
2)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句式:词语:云海茫茫、波涛起伏、出没)
A、学生说拍了哪个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赏照片(你们看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们感觉怎么样?)
C、生欣赏照片
D、师出示文字。云海小岛
E、咬文嚼字,体验感悟。
师:把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一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
F、齐读,感悟
3)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感受云海的色美与形美)
A、生:我拍了太阳照耀下的云海这张照片
B、师: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
C、学生初读
D、师出示照片欣赏照片(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谁来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心醉?)
E、生说
F、师出示文字(多媒体)
G、齐读
H、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I、生发表不同意见
J、理解斑斓、云絮翻飞、银涛雪浪、火球、燃烧、染
K、理解比喻句,展开联想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师:场面壮观,色彩绚丽动人
出示庐山云海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师:用哪个词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生:壮观。师:加上最。
(三)师:说说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里拍的。
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四)第五小节梳理(先讲时间地点,再讲云海的美景),作者写庐山云海就是先介绍了时间、地点,重点描述了云海壮观的画面,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去感受庐山云海的壮观吧!
(五)配乐读
三、体验雾美,学习第三自然段(8分钟)
过渡:庐山的云海确实壮观,令人心醉,刚才有同学对山间路上看到的雾印象很深,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雾的特点。
1、速读
2、交流(说特点: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理解瞬息万变
3、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划一划,同桌议一议。
4、交流
5、协作交流感悟美:
(1)生读,随机出示多媒体画面
(2)反复读,你读懂了什么?
A、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生: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品读)
(3)学习雾来时去室时浓时稀时
A、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B、师:整体感知: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C、交流:生说。雾来时去时浓时稀时,比喻)
D、细读,品词品句
E、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感受。
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师:(出示画面)你感到浓雾的气势生:风起浪涌,气势很大。师:读雾来时。
师:雾去时,你感觉到了什么?生:飘飘悠悠(理解体验)
依次体验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体验飘逸外衣
F、欣赏读(配乐)
四、体验雾气的美丽,学习第四小节(5分钟)
过渡:庐山的雾,真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那么山镇牯岭的雾气呢?
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雾气的令人心醉,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与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处随机出示--朝夕相处
1、交流读。
重点学习:A、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理解冉冉升起,终日,团团相衔,浮游荡漾)
B、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C、句式:时而时而
a 生:我觉得
b 师出示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一半一半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词句
d 细读文字,小结:特别有感情,时间长
五、梳理
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来到庐山,在山间路上领略了庐山浓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又来到半山腰的山镇牯岭感受了庐山雾在牯岭的时间长,最后我们来到山顶的大天池,去领略了云海的壮观。
当我们体验到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之后,也就回答了上节课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这个问题了。
六、整体感悟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5分钟)
让我们再去感悟一下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再读3、4、5自然段(音乐)
七、课堂小结(1分钟)
1、说感受: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真想)
2、质疑:上一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了。那么在我们脑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问产生了呢?(生问:)这样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的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3、拓展,提供信息:庐山云雾是庐山的一绝,庐山象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上上庐山旅游网,去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上中国旅游网,去领略一下祖国美好的河山。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6)
课文《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庐山云雾……”这句话,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庐山云雾。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
附板书
15 庐山云雾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云海
(大天池) 壮观
斑斓
(浓雾)
登山路上 多变
形美
(雾气)
山间云牯岭 时间长
九江 变化多
庐山赞
你。
是壮丽的庐山。
瀑布是你的胸怀;
云雾是你的风采。
你。
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你用纯洁的溪流。
滋养神奇的云雾。
你。
是令人心醉的云雾。
云雾中荡涤着尘埃。
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
九江的山间云。
壮观的云海;
好似万朵芙蓉。
竞相开放。
庐山之美景,庐山之神奇。
使人流连忘返。
这真是。
江山如此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