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文化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0年12月30日) |
飛鳥文化是指從六世紀後半開始到第七世紀中期,以當時的政治中心飛鳥所發展出來的文化。飛鳥文化主要受到百濟、高句麗和中國南北朝及隋朝文化的影響,而在藝術風格及雕刻上,多少也受到了西亞、印度及希臘化文化的影響。
飛鳥文化是日本最早的佛教文化,屬大乘佛教,在推古天皇與其攝政聖德太子之世時,發展得最為蓬勃、興盛。
佛教文化
[编辑]佛教建築
[编辑]飛鳥時期由國家下令建立了多座官寺,這些寺廟的建築者多是當年百濟派送的佛教使者的後代。594年(推古2年)開始,為了興隆佛教,天皇下詔,皇室和諸臣都開始大量建造私寺或氏寺(氏族寺廟)。
蘇我氏的氏寺,也是日本最古老的本格寺院法興寺的後身,天皇遷都平城京後也稱為元興寺。位於現在的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現今殘留的金堂遺跡小寺院稱為「安居院」。
聖德太子下令建造的木結構寺院,也是日本最古老的木造建築,位於現在的奈良縣生驹郡斑鸠町。法隆寺作為飛鳥文化的建築、雕刻、工藝等藝術的代表,隨處均可見融合西方文化藝術的特徵,如其中門之柱有收分曲線的設計,遠看柔和而穩固、近看高聳,即是受希臘文化影響的證據之一。
雕刻
[编辑]飛鳥時代的雕刻,受到當時中國深遠的影響,但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隨著遣北魏使、遣宋(南朝)使及與朝鮮半島的交戰而傳入日本,而雕刻風格也因地域有所不同,一般可分成北魏樣式(鞍作止利派)及百濟/中國南朝樣式(非止利派)兩種,此兩種樣式的雕塑主要是在描述飛鳥時代的佛像雕刻藝術。
北魏樣式(止利派)的佛像,具有杏仁形的眼睛、仰月形的嘴唇,衣紋左右對稱,端正而僵硬的站姿或坐姿,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代表如飛鳥寺的釋迦如來像、法隆寺金堂釋迦三尊像及法隆寺夢殿救世觀音像。
而百濟/中國南朝樣式(非止利派)的佛像,有柔和的表情、衣紋自然垂掛,坐姿可見一腳盤於另一腳的「二郎腿」坐姿、站姿也有些微駝背,整體來說自然而寫實,可親可仰,代表如法隆寺百濟觀音像、廣隆寺半跏思惟像(彌勒菩薩像)及中宮寺半跏思惟像(彌勒菩薩像)。
其他
[编辑]此時的日本也出現了所謂「忍冬唐草紋」的裝飾圖樣,亦是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證據之一,可。這種圖樣最早可追溯到埃及,並且隨著希臘、羅馬及波斯帝國的擴張而經西域傳入當時的隋、唐帝國,進而影響到鄰近的朝鮮半島及日本,成為日本的佛教裝飾圖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