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产商 | 美国 | 含量≥ | 99.95(%) |
产品级 | 优级品 |
中文名称:乙醇;酒精
英文名称:ethyl alcohol;ethanol
分子式:c2h5oh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官能团:羟基(-oh)
cas 录号:64-17-5
einecs 录号:200-578-6
rtecs号: k
(结构如右图)c、o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成键、极性分子。
描述: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两部分组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乙醇分子中的碳键和氢键比较容易断裂。
对分子量: 46.07
性质molarmass = 46.06844(23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特香味。
密:0.789 g/cm^3; (液)
熔点:−117.3 °c (158.8 k)
沸点:78.3 °c (351.6 k)
在水中的溶解:pka 15.9
黏:1.200 mpa·s (cp), 20.0 °c
分子偶极矩:5.64 fc·fm (1.69 d) (气)
折射率:1.3614
对密(水=1): 0.79
对蒸气密(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19℃)
燃烧热(kj/mol): 1365.5
临界温(℃): 243.1
临界压力(mpa): 6.3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32
闪点(℃): 12
燃温(℃): 363
爆炸上限%(v/v): 19.0
爆炸下限%(v/v): 3.3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多数有机溶剂。
电离性:非电解质
无色、透明,具有特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物理性质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
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1]很大,也不近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室温下,乙醇是无色易燃,且有特香味的挥发性液体。
λ=589.3nm和18.35°c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242,比水稍高。
作为溶剂,乙醇易挥发,且可以与水、乙酸、丙酮、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醚、乙二醇、甘油、硝基甲烷、吡啶和甲苯溶剂混溶。此外,低碳的脂肪烃类如戊烷和己烷,氯代脂肪烃如1,1,1-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也可与乙醇混溶。随着碳数的增长,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明显下降。
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化钠、氢化、氯化镁、氯化钙、氯化、溴化和溴化钠。氯化钠和氯化则微溶于乙醇。此外,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也可溶解一些非极性的物质,例如大多数香精油和很多增味剂、增色剂和医药试剂。
化学性质
酸性
乙醇分子中含有极化的氢键,电离时生成烷基负离子和质子。
ch3ch2oh→(可逆)ch3ch2o- + h+
乙醇的pka=15.9,与水近。
乙醇的酸性很弱,但是电离平衡的存在足以使它与重水之间的同位素交换迅速进行。
ch3ch2oh+d2o→(可逆)ch3ch2od+hod
因为乙醇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以其只能与少量金属(主要是碱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醇金属以氢气:
2ch3ch2oh + 2na→2ch3ch2ona + h2
醇金属遇水则迅速水解生成醇和碱
结论:
(1)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不如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
(2)活泼金属(、钙、钠、镁、铝)可以将乙醇羟基里的氢取代出来。
与乙酸反应
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并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
ch3ch2oh + ch3cooh -浓h2so4△(可逆)→ch3cooch2ch3 + h2o
与氢卤酸反应
c2h5oh + hbr→c2h5br + h2o
c2h5oh + hx→c2h5x + h2o
注意:通常用溴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故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化反应
(1)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化碳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不完全燃烧时还生成一化碳,有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完全燃烧:c2h5oh+3o2→2co2+3h2o
(2)催化化: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进行。
2ch3ch2oh+o2-cu或ag→2ch3cho+2h2o(工业制乙醛)
c2h5oh+cuo→ch3cho+cu+h2o
即催化化的实质(用cu作催化剂)
消去反应
(1)消去(分子内脱水)制乙烯(170℃浓硫酸)
c2h5oh→c2h4+h2o
(2)缩合(分子间脱水)制乙醚(140℃ 浓硫酸)
c2h5oh + hoc2h5 →c2h5oc2h5 + h2o(此为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
c2h5oh+ch3cooh-浓h2so4△(可逆)→ch3cooch2ch3+h2o(此为取代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
燃烧
乙醇可以与空气中气发生剧烈的化反应产生燃烧现象,生成水和二化碳。
ch3ch2oh+3o2 → 2co2+3h2o
乙醇也可被浓硫酸跟高锰酸的混合物发生非常激烈的化反应,燃烧起来。
与卤化氢反应
乙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例如:
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oh
脱水反应
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和高温的催化发生脱水反应,随着温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如果温在140℃左右生成物是乙醚
ch3ch2-oh + ho-ch2ch3 → ch3ch2och2ch3 + h2o
如果温在170℃左右,生成物为乙烯
ch2hch2oh →ch2=ch2 + h2o
还原性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化成为乙醛。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而并非喝下去的乙醇。例如
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条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
与活泼金属反应乙醇可以和高活跃性金属反应,生成醇盐和氢气。例如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药理作用
广用于医用消毒。一般使用 95%的酒精用于器械消毒;70~75%的酒精用于杀菌,例如 75%的酒精在常温(25c)下一分内可以杀死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更低浓的酒精用于降低体温,促进局部血液循。
乙醇还可以用于食用,如酒。因为它能作为良好的有机溶剂,以中医用它来送服中药,以溶解中药中大部分有机成分。
分类(1)按生产使用的原料可分为粉质原料发酵酒精(一般有薯类、谷类和野生植物含粉质的原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将粉水解为葡萄糖,再进一步由酵母发酵生成酒精);糖蜜原料发酵酒精(直接利用糖蜜中的糖分,经过稀释杀菌并添加部分营养盐,借酵母的作用发酵生成酒精);和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酒精(利用造纸废液中含有的六碳糖,在酵母作用下发酵成酒精,主要产品为工业用酒精。也有用木屑稀酸水解制作的酒精)。
(2)按生产的方法来分,可分为发酵法酒精和合成法酒精两大类。
(3)按产品质量或性质来分,又分为高纯酒精、无水酒精、普通酒精和变性酒精。
(4)按产品系列(bg384-81)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二级当于高纯酒精普通精馏酒精。三级当于医药酒精,四级当于工业酒精。新增二级标准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和生产的需要,减少生产与使用上的浪费,促进提高产品质量而制订的。
乙醇的用途很广,主要有:
(1)不同浓的消毒剂:
95%的酒精用于擦紫外线灯。这种酒精在医院常用,而在家庭中则只会将其用于机镜头的清洁。
70%~75%的酒精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40%~50%的酒精可预防褥疮。长期卧床患者的、腰、臀部因长期受压可发褥疮,如按摩时将少许40%~50%的酒精倒入手中,均匀地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就能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防止褥疮形成的目的。
25%~50%的酒精可用于物理退热。高烧患者可用其擦身,达到降温的目的。因为用酒精擦皮肤,能使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其挥发性还能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症状缓解。但酒精浓不可过高,否则可能会刺激皮肤,并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2)饮料:
乙醇是酒主要成分(含量和酒的种类有关系)如白酒为56的酒。注意:我们喝的酒内的乙醇不是把乙醇加进去,而是发酵出来的乙醇,当然根据使用的发酵酶不同还会有乙酸或糖有关物质。
(3)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乙醇可用来制取乙醛、乙醚、乙酸乙酯、乙胺化工原料,也是制取、染料、涂料、洗涤剂产品的原料
(4)汽车燃料:
乙醇可以调入汽油,作为车用燃料,美国销售乙醇汽油已有20年历史。
此外乙醇还做:稀释剂、有机溶剂、涂料溶剂几大方面,其中用量大的是消毒剂。
工业制法工业上一般用粉发酵法或乙烯直接水化法制取乙醇:
1.发酵法
发酵法制乙醇是在酿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是生产乙醇的**工业方法。发酵法的原料可以是含粉的农产品,如谷类、薯类或野生植物果实;也可用制糖厂的废糖蜜;或者用含纤维素的木屑、植物茎秆。这些物质经一定的预处理,经水解(用废蜜糖作原料部经这一步)、发酵,即可制得乙醇。
发酵液中的质量分数约为6%~10%,并含有其他一些有机杂质,经精馏可得95%的工业乙醇。
2.乙烯水化法
乙烯直接水化法,就是在加热、加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下,是乙烯与水直接反应,生产乙醇:
ch2═ch2 + h─oh→c2h5oh(该反应分两步进行,步是与酸汞汞盐在水-四氢呋喃溶液中生成有机汞化合物,而用硼氢化钠还原)
此法中的原料—乙烯可大量取自石油裂解气,成本低,产量大,这样能节约大量粮食,因此发展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