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 Opinion more
-
我跑了7省20县,发现当下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悖论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现代化推进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东部地区不能替代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也很难复制东部地区的历史经验。[全文]
-
“中国最后一代传统农民”
这次重走红军路,看到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更使我相信,我国农业的未来,乡村振兴的路径,首先在于结束传统农业,要“清空”农村,让传统农民、老化的农民离开土地。只有这样,新的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生产主体才能进入农业和农村,才能改造传统的“三农”。[全文]
-
“他们是农民,也是弱势群体,去罚人家也不太合适”
“我们执法对象大多是种植户、养殖户、农资小店,面对他们执法太容易引发社会冲突了。再说了,一个县也不大,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去罚人家太不合适了。我们一般不会频繁去检查,检查时遇到轻微的违法,也以劝说、教育为主,除非引发严重后果才会公事公办。”[全文]
-
谈“割青麦作饲料”,不要动不动就批农民没大局意识
有人批评农民短视,没有道德;有人怀疑这是俄乌冲突背景下西方大国的阴谋使然;甚至有人认为,“割青小麦作饲料”是一股歪风,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全文]
-
“人地钱”本身不是问题,要警惕以地为中心的乡村振兴
人、地、钱这三个因素,宽泛地讲都没问题,关键在于以哪为核心?当前乡村振兴设计体系中,几乎都是以地为中心,所有的政策都建立在土地之上,而且说白了就是宅基地。但宅基地能够产生的市场容量其实很小,乡村振兴规划、政策体系设计及其想象如果都建立这个脆弱的基础上,才是最大的问题。[全文]
-
中央为何强调县域经济,产业留得住吗?
今天,仅靠农业第一产业来提升农民收入已经非常难,即使很多地方和部门的同志非常努力,但效率也很低。对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产业留在县域,要让农民获得更多的产业增值收”,其意在于让生产者获得“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收益。[全文]
-
农民退出宅基地要比进城晚半拍,这半拍大概需要二三十年
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农民进城都不可能是稳定的,都仍然需要农村这个退路,因此,就会出现农民进城了,农民在农村宅基地却没有退出的现象。[全文]
-
今天的集体经济主要不是搞生产,而是学会吃租
今天中央提倡搞集体经济,很多人不知道集体经济是干什么的,我告诉大家今天的集体经济主要不是搞生产,而是学会吃租。农业社会吃的是地租、农业租,工业社会吃的是厂租,现在是生态社会,吃的是资源租、空间租,是铺租。[全文]
-
大片田地抛荒,中国粮食安全如何保证?
有人说,既然农民不种田,让资本来种不就可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问题是把关乎国计民生的农业寄托于资本,这方法可靠吗?也有观点认为小农生产是落后的,应该消灭。这种逻辑站在资本角度上,它忽视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条件。[全文]
-
没粮荒,却有“粮慌”?别忽略我国的粮食出口量
某些自媒体的报道聚焦在世界多国宣布粮食禁止出口上,却忽略了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两个本质现象。中国对于进口农产品的依存度并不高。并且,在进口部分农产品的同时,中国还大量出口谷物粮食。这便是目前部分媒体报道中所经常忽略的事实。 [全文]
-
我从20年前就讲,最该立的法是“农民权益保护法”
村社是生态资源价值化实现的第一经济主体,今天中央提重构新型集体经济,可惜又被很多人污名化,质疑成“复旧”。其实无外乎生态资源不可分割,而村社是生态资源的定价主体。所以今天的乡村难道贫困吗?不,是你没把定价权给它。何为乡村社会的自主发展?当它可以自主对生态资源定价时。[全文]
-
农户养猪的合理性在哪?完全抛弃散养不可取
种养结合的生猪生产模式,既有助于农业去过密化,还能吸纳中农群体。一方面满足乡村猪肉市场需求,使农村作为猪肉市场稳定器的功能继续保持,避免出现社会性恐慌;另一方面有助于稳定基层秩序,中农群体通过养殖获得不低于打工的收入,成为乡村社会的中坚力量,有助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全文]
-
盘活宅基地,要警惕资本的虎视眈眈
在地方政府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政策设计中,特别需要掌握好效率和公平的平衡,警惕一些工商资本打着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幌子变相开发“小产权房”。[全文]
-
这里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干部农民为何都没积极性?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其重点集中于程序性措施,也就是填写各类表格文件,容易流于形式。对于村干部而言,极其不愿意接手扶持资金,资金审计也严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群众层面讲,村庄集体经济发展与自身关系并不大,而且相比务工收入,分红所得可忽略不计。[全文]
-
政府高额补贴、从百度阿里挖人才,为什么这电商平台还是破产了?
原本设计的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电商体系也并未达到其初衷。高额补贴使得低于市场价格的农药、化肥等工业品迅速占领了农村市场,挤垮了乡村社会原有的小商店,但是农民所期待的农产品上行却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实质进展。[全文]
-
国家将动员1000万青年下乡?有人又带节奏
我并没有查到最近几年的暑期三下乡具体人次,但如果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2831万人(这还没统计中专学生)这个基本盘出发的话,三年时间动员1000万人次大中专学生参与暑期的三下乡活动,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任务。[全文]
-
土地制度存在问题,但真的需要大修吗
农村宅基地不是因为属于建设用地就天然值钱。试图让农民变现宅基地以获得进城资金,或是在农村宅基地上进行商业开发,只在少数地区能够实现。对于那些远离城市、缺乏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一般的农村地区,不可能凭空产生出财富。[全文]
-
回乡记:我们村有wifi了
2018年,笔者所在的村庄发生了一件“大事”,村里要建统一的自来水了。在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前,私人矛盾消解村庄公共性。少数一些人借私事对自来水问题提出反对意见,每次一开会便争执不休,集体决策无从谈起。[全文]
-
感谢农民
我们感谢农民,是因为农民开启了中国改革。1978年一个冬夜,小岗村18名农民搞起了“大包干”,开启了农村改革的进程。如今,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但我们不能忘了改革是农民启动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全文]
-
国营农场是走回头路吗?我在东北蹲点半个月
黑龙江旱作区农场普遍每年都进行土地调整。如某个农场的户籍人口有1.5万人,总土地面积20万亩,人均土地14亩,有50%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在农村耕种土地的农民户均耕地100-150亩。一块地的面积一般都有500-600亩,农民之间的土地没有田埂,用田垄数量来确定每户的耕种面积。[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辽宁铁岭:空巢村问题存在普遍性,有村子空巢率近90%
-
谷子即将成熟被要求铲除?内蒙古开鲁县通报
-
我国肉羊育种走上快车道,进程缩短一半以上
-
625.92公斤!新品种“中谷25”创夏谷亩产纪录
-
进城农户如何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农业农村部回应
-
全国早稻总产量2817.4万吨降0.6% 湘赣粤受强降雨影响
-
夏粮产量再创新高,大面积单产提升是主因
-
新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在河北调研,向当地农业专家请教良策
-
机井打完电却难通,投资2400多万的高标准农田设施为何烂尾?
-
王小洪河南调研:依法严厉打击涉农违法犯罪
-
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度已过七成:河南高产示范区平均单产超600公斤
-
四川南江: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抵押贷,用于县内购房
-
我国种猪有了“国产芯”!打破高度依赖国外局面
-
村集体3000多万元征地补偿款悄然被“理财”?
-
沙漠温室种水稻!中国科学家这样做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收割未成熟小麦作青贮饲料1亩地1500?农业农村部回应
-
河北多地严防“割青毁粮”:严禁将口粮小麦用于青贮
-
农田里“长”出光伏电站 ?当地最新回应
-
新疆棉花主要质量指标达近五年来最好水平
-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
-
· 聚焦三农 ·
“三农”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国有大面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广大的农民;同时,有大量的人口,有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因此,中国要真正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
-
央视曝光!耗资超800万元建高标准农田,两年后又改建光伏电站
-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连续4年下降,村干部:今年催缴难度最大
-
农业农村部: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减少200万头
-
河南一地大片麦田被毁?官方回应
-
中央农办负责人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
新农合参保人数下降背后
-
农业农村部:2023全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
-
两部门:积极支持深远海养殖用海
-
海南三亚首次实现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刷新我国热带地区纪录
-
我国粮食安全有了专门保障法
-
“管它是不是耕地 应付了卫星就行”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
几块钱买一堆菜,今冬蔬菜为何跌出“白菜价”?
-
69541万吨!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
20层“高楼”种菜,首座自主研发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建成
-
央视起底“僵尸农机”黑幕,550万国家补贴被骗走
-
板栗、白姜、杨梅入选!我国新增3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冬小麦播种进度过六成半
-
农业农村部:夏粮比上年略减,秋粮增产已成定局
-
中储粮集团:自媒体发布“停止收购玉米”信息不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