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悠悠,千年岁月写春秋。19日上午,“中国有约·相约福建”2024年国际媒体采访活动参访团来到了漳州古城,来一场穿越时光的历史之旅,体验丰富的非遗文化,深入了解千年古城的历史瑰宝与闽南文化魅力。
漳州古城建城有12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近1.7万名老居民活态传承着历史,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参访团行走在古城里,如同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世界。古城里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有文庙大成殿、明代石牌坊、漳州林氏宗祠、漳州府衙旧址、太平天国侍王府,以及骑楼竹篙厝、番仔楼(小洋楼)等唐宋、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闽南特色建筑。
在古城里的漳州木偶艺术展示馆,参访团听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的许洁莉介绍了布袋木偶的历史和发展。“布袋木偶戏最大的特色是一个演员可以表演两个性格不同的木偶。”许洁莉介绍说,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参访团还在现场观看了布袋木偶戏经典剧目《大名府》的演出。该剧目和法国有着深厚的渊源,是由中国皮影木偶剧团1957年访问法国演出时改编创作,并在巴黎马里尼剧场首演,今年春节再次跨海去了法国,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中国年”。
剧目《大名府》以《水浒》故事梁山泊好汉化装成杂耍艺人,混入大名府劫法场解救卢俊义为主线。现场,栩栩如生的木偶时而耍大刀,时而舞动绸子,台下参访团的中外媒体人和网红看得津津有味,掌声不断。
演出结束后,参访团的外籍媒体人体验了一把木偶操控。“试了之后发现难度有点大,演员的手法很精细,木偶在他们手上活灵活现,太不可思议了。”英国的自媒体博主托比说,在观看演出时,能感受到演员们在操控木偶时,他们的世界也在表演,很投入,出神入化。
托比还在现场采访了木偶戏演员,了解他们学艺经历。在得知一名年轻演员坚持学艺6年后,他竖起了大拇指说,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一代的传承,而中国在这方面作出很多努力,通过开展培训班和资金补助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艺术表演中,希望这些表演能走向国内大城市和世界各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孩子们看到福建传统表演的文化魅力,以及背后展现的历史故事。
德国自媒体人海雯娜酷爱中国文学作品,对《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如数家珍。她对《大名府》木偶戏连连称赞,激动地给记者讲述着木偶戏中演绎的选段内容。“惟妙惟肖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了解了木偶戏的发展。在体验了木偶表演动作后,对木偶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天,海雯娜还特地穿上中国特色服饰,走进漳州古城,沉浸式体验古城风韵,她希望通过自媒体平台向德国的粉丝分享漳州的特色地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漳州,走进漳州,喜欢漳州。
来自土耳其籍自媒体人Neslihan Kilavuz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在漳州古城观看木偶戏表演时,为了向自己国家的粉丝们介绍木偶戏,她还开启了现场直播。Neslihan Kilavuz还在木偶剧团工作人员的示范下,试着用五个手指来操作木偶头。“我是演员,参演过一些电影和电视剧,我知道表演时的角色掌控并不容易,当我看到木偶剧团的演员们通过五指就能把木偶戏表演得活灵活现,我觉得太神奇了!”Neslihan Kilavuz表示,通过参访,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闽南文化中的一些非遗传承,她觉得通过直播等形式向海外的朋友介绍这些中国特有的文化,一定会很有趣。
当天,参访团在漳州文庙邂逅了一场传统的开笔礼,现场小朋友身穿汉服、拜孔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闽南书院欣赏了歌仔戏表演,感受闽南地方传统戏剧。此外,还走进了许通海微雕艺术馆,现场上百件微雕作品或取材中国古典文学国粹;或劲刻人文经典篇章等,让人目不暇接。
据了解,漳州古城深挖闽南文化和传统非遗,策划开展了情境文化艺术节、木偶嘉年华、漳古文集、汉服民俗巡游、非遗圩日等系列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新消费场景,推动非遗项目“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漳州古城持续加大国际传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漳州市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