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在举证时限内不能予以举证应怎么处理

近期更新2022.12.26 浏览3W+
免责声明:
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举证时限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效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期间制度。那么,在举证时限内不能予以举证应怎么处理?

在举证时限内不能予以举证应怎么处理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

在举证时限内不能予以举证应怎么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了确定举证期限的两种形式:

一是当事人协商;

二是人民法院指定。

第33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当事人约定举证时限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基于当事人的“合意”,确定双方遵守的举证期限。《证据规定》33条第2款规定“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6条“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确定。”

以上知识就是华律网小编对“在举证时限内不能予以举证应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进行的解答,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华律网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我是平台律师团队,擅长法律顾问法律专业,如看完文章后您还有任何疑问,可向我在线咨询。
引用法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六条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正在输入... 打开对话
咨询助手-小华刚刚

进入对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