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开题报告(集合6篇)
德育开题报告(1)
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界的重要研究内容,德育论文写作过程中,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直接影响整篇论文的质量,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确认所研究课题是否有价值,研究方向是否正确,只有确定好这些,我们才能更好的完成论文全文,本文以“中职德育教育创新研究”为例,探析德育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时代要求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中,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就《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作了重要讲话。《报告》为中职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给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上指引了前进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在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更增强我们适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劳动力重要的主体部分,中职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未来劳动力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历史重担。而中职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将有利于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职德育教育理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2、现实要求
德育是中职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下中职学校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德育创新的研究实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中职教育的神圣使命。
3、校情需要
我校是宁远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中专学校,提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实行全员育人,在德育方面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是学生基本上是双差后进生(思想行为素质差,学习基础差),在教育和管理上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学生不听教导,不服从管理,出现经常性违纪违规。教师在教育工作者琐事多,压力大,况且我校又无专职班主任,因此教育教学和管理存在力不从心,常常导致要么因为教育影响教学,要么因为教学影响教育。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时效性、针对性,我校一直在探索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创新教育模式,努力找到提高德育创新教育实用效果的最佳途径,创造和谐、美好校园。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提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进行研究。
二、选题的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进一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育人思想与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现状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中去的新的突破点。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步入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他人或社会关系;从而尽可能调整行为,理顺关系,实现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创造性开辟未来。
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建立起以“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为核心的民主运作机制,评价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通过“知行合一”原则,将道德知识和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仰,形成稳定的道德习惯,培养一批品德高尚,“和谐发展的人”.
三、研究目标
通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的研究,提高全体教师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有创新思维和工作能力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及学生队伍以及全员育人的德育新格局。成就学生,负教师,具体表现在:
1、注意德育活动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学生能通过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形成感悟与信念,进而把正确的观点内化为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式,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德育“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思想,确立了注重素质教育,涵养人文精神,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提高于一体,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努力挖掘、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3、德育教育工作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体现“与时俱进”理念,立足当前中职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注重德育工作机制方法的创新。工作形式多渠道、灵活化、多样化,方法趋向科学与可行。
4、注重德育教育规律性的探求。在课题进行中,积累第一手原始资料,总结德育教育规律,供其他德育工作者参考。
5、通过课题开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文明”校园,有效锻炼学生,成就学生,切实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减负减压。
6、建立以“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形成德育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四、研究内容
1、建立科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力量和效能。
2、研究环境因素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注重潜在课程的育人功能,探索符合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班级管理模式。
3、研究中职学生个性差异,制定一套针对中职学生个性差异的心理辅导对策。
4、研究各文化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因素。各专业组任课教师组成学科德育渗透队伍,挖掘各专业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因素,实现学科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具备优良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5、研究校园与企业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
五、研究思路与依据
(一)、研究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2、贯彻“知行合一”原则,凸显实践育人功能;
3、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及方法,体现出“与时俱进”思想,强化机制方法创新。
(二)、依据
1、理论依据:
(1)、《中学德育大纲》
(2)、科学发展观理论,“以人为本”思想及“知行合一”思想
(3)、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2、实践依据:
我们有深厚德育教育的文化底蕴,在当地已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德育工作战线上,拥有一批优秀、素质过硬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并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案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科研,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注重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定期开展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全体教职员工注重德育理论学习,具备较强的德育科研的素质。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选择宁远县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实验学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法
(2)文献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20**年10月-20**年6月)
(二)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10月-2013年2月)
对研究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德育现代化理论和实地考察学习,转变观念,确定实验和样榜班,制定方案,做好一切课题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年3月)
全面展开学校德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研究,并查找相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按照实验计划方案的具体要求,全面细致认真地进行实验,不断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4月--20**年6)
总结课题,整理实验过程材料,立案归档,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一)科研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课题管理措施
(1)制度保障:例会制度保障。围绕课题研究的展开,抓好科研队伍,注意点面结合,加强重点难点的攻关力度,使研究活动经常化。建立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建立教师理论学习和研讨交流制度。
(2)研究组织保障:由校长担任课题主持人,学校配备行政领导、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程序。
(3)时间保障:确保时间落实,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活动,每个月举行课题汇报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
(4)经费保障:确保可以研究经费全额到位。
九、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论文。
2、课题研究教师、学生成功案例集。研究有关活动录像、照片、资料集。
3、完成好“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
4、制作德育教育课件,将科研成果推广。
德育开题报告(2)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光,用它的姿态流逝着,像从指间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滑落;像从针尖滴下的水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注定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风景;激情,奋斗,笑靥,注定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来到北理工已经半年多了,半年的时间,半年的记忆,半年的回想,就让我在此留下成长的足迹。
入学篇
我高考前已经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来过北理工,对它印象还不错。因为我从小就向往首都北京,而北理工地处北三环,交通方便,所以我就决定报考北理工了。报到那天,当我兴冲冲地来到中关村的时候,却被告知大一大二要在房山良乡。当时我一下就懵了,感觉好像被骗了一样,特别伤心,因为我曾听姐姐说过那里是郊区。然后我就坐校车来到了良乡,一路上看到越来越矮的建筑物,越来越荒凉的环境,我的心也跟着越来越凉。终于到了学校,看到在马路两边的学校,我曾一度怀疑会不会不安全。就这样,带着沮丧的心情进入了校园。但是,当我看到热情迎接我们的学姐学长时,心中又有了一丝温暖。大学生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心情也渐渐好起来,良乡虽然有点偏,但就是那种远离大都市的清净,让我们更加投入于学习,不被外界所诱惑。就是那慢悠悠拥挤的环一,真的很让人伤脑筋啊!
军训篇
军训是入学的第一课。入学后,我们很快就开始军训了,站军姿,齐步走,齐步跑,正步走……军训中记忆最深的是和一个营长、两个教官、两个指导员的相处以及打靶的经历。我们的营长真不是盖的,训兵真的挺有一套,而且还很幽默,我挺喜欢他的。两个教官虽然有时候挺严格的,但大部分时候也挺有人情味的,他们会尽可能体谅我们,理解我们。军训结束后,其中一个教官再来学校的时候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那里的特产,让我们很是感动呢。还有两个指导员,她们在生活中照顾我们,在军训时激励我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这里,我真心的感谢你们,让我有了这一段美好的回忆。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去打靶的时候了,十几秒钟,五发子弹,却成了记忆中无法抹去的深刻回忆。
学习篇
本以为上大学后学习会很轻松,没想到,原来在大学里,学习依然是第一要务,这让我加深了对“活到老,学到老”的理解。第一学期有好多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的课,比如近代史、思修、知识产权,所以我就把重心放在了微积分、机械制图、英语、计算机这些学分比较高的课上了。还记得微积分考前的突击,晚上和同学在活动室学到天明,真的是很难忘的回忆,结果出来也让我很满意,努力毕竟会有收获啊。至于我的整体成绩,其他还挺满意的,就是英语视听说不太理想,下学期要好好学英语了,最重要的是得找机会多练习,多动嘴,多听听力。可喜的是,英语四级已经过了,虽然没能报考口语,但我已经很满意了。下学期的课程比上学期更紧了,每门课都得好好学,不能再优哉游哉地过日子了,加油!
工作篇
刚开学的时候,我就竞选了班级负责人,后来顺利当上了团支书。以前就听说当班委挺锻炼人的,当上之后才更加有感触。当团支书真的是很累,每天开会开不完,从班长团支书例会到团支书会,每次都会下发好多任务。之后,要想着如何把团日活动弄得让同学们更感兴趣,如何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如何让活动更有意义,然后就是活动的实施和总结。我觉得上个学期我做的不太好,我反省了一下,觉得我应该发动大家和我一起想主意,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其次,我要学会分担,把任务分配给各个班委,不要总自己干,那样只会得不偿失,自己很累,其他班委还觉得自己没事干没成就感。希望这学期我能吸取以前的教训,干好团支书这项工作。
德育开题报告(3)
德育开题报告学生评价
开展德育开题报告工作,是为了培养社会所急需的合格人才,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那么德育开题报告学生评价有哪些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德育开题报告学生评价的范文,欢迎阅读!
德育开题报告学生评价篇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在大学校园的第一年已经接近尾声,去年的这个时刻,我还在为高考做着最后的努力,而现在又有一批学子,将要走进考场,去接受人生的考验。那也是我一生难以忘记的经历,那个时候大学是我的梦想,是我在疲惫中不断学习的动力。但当我真的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这里的生活和我想象的相差很多,这里并不是自由享受的天堂,每个人生的阶段都有它该努力的方向,关键看你想要怎样的人生,此时此刻我的感触很多,有怀念,有庆幸,有迷茫,有坚定。
进入大学之前我听说过大学生活的自由安逸,的确,在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月,相比高中,我真的感觉很轻松自由,但渐渐的是失落和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觉得这样下去很没意思,再没有那种忙碌充实的感觉,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改变。在听了老师的一些讲座和参加一些学长学姐组织的一些活动后,我了解到自己需要学习的还很多,我开始了解一些就业方面的情况,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并不是进了大学就有保障,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努力进取,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总之,将近一年的大学生活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就这样走向社会,我们什么都不会做。每想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感到无形的压力,父母辛辛苦苦供我们上学读书,还要担心我们未来的生活,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定的生活,如何照顾我们的父母,想起以前高中的努力付出,想到自己上大学最初的目的,我才开始清醒,决定重拾理想,好好规划大学生活,提升自我的能力。
我常常在想大学毕业四年后我们会学会些什么,能干些什么,我有什么能力让别人信任我,给我一份工作,我隐隐感觉到大学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我需要锻炼实践能力,知识与能力并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如今的社会需要大学生有更多的能力,要把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就业、从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还要培养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管理能力、决策力等。 大学生活是与社会生活衔接的桥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在大学做好准备,好好规划,充实自己。首先我会树立一个积极学习的态度,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大一大二正是知识储备的阶段,我会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同时通过英语的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在这里,我将为我的未来奠下基土,努力学好专业课,勤奋探出人生路。只为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永远都只有根基稳固的大厦才能在风雨中坚挺依旧。
在大三时,我会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情况,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这一年,在巩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走向市场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大四时的求职之路。大三,是不断完善自己的阶段,是进一步提高的过程,努力发掘自我的潜力。然后,凭着之前的储备继续深造,进行研究生考试,毕业后开始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我将会努力做一个真正适应社会的人,拥有一技之长,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尽自己的力量。
大学四年不算短,但也绝不是漫长,我们有机会好好利用,但也可能就在每天的随遇而安中溜走。四年是我们重塑自我,脱胎换骨的时期,四年会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是整个人生的方向。总之,不管在人生的哪个个阶段,我们都要有努力的方向,坚定学习的意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思想,用能力壮大自己的灵魂,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成功是从每一天每一步开始的,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点燃奋斗的激情,坚持不懈,向美好的未来进发,演绎更精彩的人生。
德育开题报告学生评价篇二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回望过去,我已经走过了人生道路上的十九个春秋;展望未来,无数的日日夜夜等着我走过。
过去时光固然是美好而值得回忆的,但未来不是更加值得我们展望的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规划,虽然有人说未来无法把握,但做出一个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没有了计划,那么,未来不是变得更加渺茫无望了么。
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来到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进一步学习知”识,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何况我们还年轻,是“九、十点钟的太阳”,正在升起中,必须要通过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从而让自己更好的发光发热,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同学们都学习了不少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也大体了解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在接下来的八分之七的大学时光里,我们要订立目标,继而实现目标。
说到目标,上文已经提及,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当然我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我未来的主要目标是做一名编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是,目标不能只订立一个,正如经济学上的著名理论 “鸡蛋不能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的另一个目标是做一”名人民教师,所以在大学的四年里,我要尽我最大的力量攻克下教师资格证书;而大学生,无论是学习什么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取得的便是英语四、六级证书了,这证书直接关系到毕业和学位证,乃至将来的就业问题,可以说,英语作为一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学好它是十分必要的,现实情况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努力来通过四、六级考试,从而更加得心应手的应对以后各种挑战。
为了完成自己订立的目标,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譬如说多阅读名著,抓紧一切闲暇时间背单词,尽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涉猎有关于自己梦想的知识,让梦想照进现实。
转眼之间一个学期过去了,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我们同样也学习到了许多生活方面的知识,同高中相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不同,诸如需要住宿,每天要按时熄灯,习惯学校生活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一开始,适应的过程是必须要有的,因为我们不熟悉,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学习怎样适应集体生活,学习怎样适应人与人的相处,学习怎样离开父母自己生活。学习适应各类的生活,对于我们将来迎接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挑战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天南海北形形色色的同学聚集于此,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纵然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即使多么不完美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从而改善自己,从他人身上发掘出自己应该学习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他人偶尔暴露出的缺点,这世界不正是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人而变得如此美好的么?
如今的社会,日渐浮躁,众多问题暴露,我们要做的,就是洁身自好,如莲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自己做好的基础上,影响身边的人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不急不燥,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我们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难免有磕磕绊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原地苦恼,不是扼腕叹息,永远要记住,哲学的发展观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不能因”
为一次的打击放弃未来光明的前途,无论多么曲折的道路,只要你肯走,你便会发现,其实曲折的道路走起来比笔直的道路更加有趣,到达终点的时候,也更加有成就感。
有人把大学形象的比作象牙塔,诚然,大学是我们踏向社会最后的庇护,也是我们最后一段安逸的时光,我们要紧紧的把握住这段美好的时光,在享用它的同时,一定要为自己订立的目标而努力。 我的青春谁做主?是父母么?是师长么?是同伴么?不,我的青春是由我自己做主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坚信,努力是踏向成功道路上一块儿最重要的垫脚石,只要努力,我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
德育开题报告学生评价篇三
去年九月,我带着通知书来到这所大学,激动而又不安。父亲走后,心中莫名地滋生出一种感伤,也许是陌生的城市,也许是陌生的人群,也许是在这陌生的环境中总要面对陌生的自己。于是,激动离去,只剩下不安,还有几丝惆怅。很难与陌生人相处,只想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角落,所以,每天都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下,痛苦,纠结,有时甚至想回家复读,但我明白,这是迟早要面对的,我是一个男人,这点不顺是不能将坚强的我打倒的。
渐渐地,我开始去接触陌生人,才发现,一切真的很简单,只要你敢去做。大学生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开始了,真的没有丝毫声音,甚至我还没有来得及准备。
有人说,青春就先卫生纸,看着挺多,用着,用着就没了。是啊,青春是经不起挥霍的,不知是年少无知还是愚蠢,大一上半年就在我不经意间颓废掉了,上网,睡觉似乎成了生命的主旋律。那种备战高考的激情和勤奋好像也随高考的远去一去不复回,经常会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难道这就是我奋斗十年换来的结果吗?那可已经变得麻木的心也有了一丝的颤动。想想家中的父母,觉得自己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我在消磨他们的肉体和灵魂,我不孝啊!难道我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这大学四年吗?是时候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啦!
一、目标
不想立下一个多么宏大的目标,因为那是不现实的,再不断完成小目标的过程中,我就走向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首先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我承认这半年,我做的极其差,还好没有挂科。从这学期开始,我每学期到要拿到奖学金,不管出现什么状况,我都要实现。这不是空谈,我要努力,加倍努力。而且,国奖我也要拿几次,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我觉得没有拿过奖学金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且,在将来的简历中我们可以自豪的写上这一笔,还有,我们可以借此向父母表示一下我们已经长大,我们有能力让他们安享晚年!
1.社团活动
说一说大学生一定会谈的话题就是学生工作,我的目标是做一个或两个社团的负责人,在大一大二,我会付出较多精力去实现这些目标,等到大三大四,我就离开社团,全力以赴扑到学习中,毕竟,我们还是学生,学习是理所当然的重要。这样既能很好的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又不会舍本求末,耽误学习。
2.感情
然后就是情感,爱情,亲情,友情,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踪影,我们是感情动物,这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因而,如何处理着新感情就成了我们生命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亲情,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父母养育了我二十年,只是想让我过上好日子,他们竭力地付出他们的所有,对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真的,父母是这世界上最伟大也是最可怜的人,但我会努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不再劳累,不在吃苦!
友情,是我们一生都会拥有的,同学四年,同寝四年,也许这真的是我们一生永远的财富,我们要好好的呵护这份感情,等到我们毕业时,我们可以自豪的说,这四年,有你们,我很精彩!处理友情,真的很困扰我,我不知怎么去做才能是这份友情更持久。将来,这同样重要。
再者就是爱情,刚刚结束一份感情,不想再经历一次,因为,要忙着做很多事情,我没有额外的精力去干这些事情,而且,我觉得,现在我们都没有能力给彼此幸福,那还为什么还要给彼此伤害呢?即使我们能真心相爱,毕业之后呢,这无形之中又会给彼此压力和牵绊,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何不等到我们安定下来,再许下海誓山盟,如果我们真的想爱护一份感情,就不要去伤害它!
3.情感
这就是我比较纠结的问题,如何让自己过得快乐一点呢?我觉得我要每天充实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做什么,我不要再无所事事了,现在每天都在无聊,守着电脑没事可干都不想去学习,玩过之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这样真的很痛苦。我要学习,要工作,要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能再这样颓废下去。我真的很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没事的时候去静坐一会,想想自己还有那些没有做好,想想自己应该怎样应付以后的生活,时刻反省,时刻快乐。把所有的不愉快统统丢掉,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4.学习
我应该自己学一些东西,有人对我说过,多学点东西吧,累不着的,将来会有用的,等用的时候再去学就晚了。我想在大三的时候,申请双学位,学一学理科的内容,因为数学使人周密,不论做什么,都要严谨,这样就不会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难过了!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我都会有专业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5.社会实践
兼职的问题也会谈到,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做一些兼职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提早的走进工作的轨道,还能,锻炼自己,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是的,我想立下目标,四年,能赚回120xx,真的,不想再说一些不去实现的承诺,从今天起,诺里实现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像一个男子汉,将来才有能力为父母,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6.提升
在这四年中,我要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内在品质,或者说是气质,记得刚开学去面试时,自己总会被莫名其妙地刷掉,以前觉得他们是不懂得慧眼识才,渐渐的发现,是我的气质没有把他们征服。所以我觉得,我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谈吐不再显得那么幼稚,那么年少。
二、成长
其实,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自己能有所成长,总觉得自己长大了,总觉得自己能真正担负起什么,忽然间才发现,自己周围总有人在帮助我,总会在我迷路的时候给我一些帮助,这是很好,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只能说我根本没有长大,我还是一个孩子,至少现在是,等到我们毕业时,我怎样面对着社会?所以,我要长大,长大不只是年龄的累加,而是心智的真正成熟!大学的确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记得网络上一句很流行的话,从大学中走出来的不是人才就是人渣,我觉得这句话很对,我要成为人才,而不是人渣!
三、就业
谈就业的问题,虽然现在有点早,但我觉得,有些事情越早越好。而我,想先上研究生,我有信心被保研或者保资,学无止境嘛,而且,我觉得,再学习两年会让我更有竞争力,因为我还年轻,我要好好利用我的青春,把青春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因为我的青春我做主啊!
我不想我的大学留下不该有的遗憾,因此我要竭尽我的全力,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充实而又丰富多彩,又是我觉得事情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去做,只要你敢去做。很多事情别人做成了,而你却没有成功,是因为你不行,而是因为你没有信心,真的,信心会让我变得出乎意料的强大。
五、计划
记得“大学·青春·人生”报告中的一位学长做过这样一个表,我也先借鉴一下,时时刻刻珍惜时间,时时刻刻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想,没有什么理由我会不成功!
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我们将来必须接触的一切。记得要经常走出去,去远足,去登山,去野营,去融入到自然中。我想,我会有所斩获的。
总结
是时候做一下总结了。我的四年规划显得那么普通有那么不普通,这是我的规划。记得经常往家里打个电话,记得节日的时候,给远方的亲友发条短信,记得快乐是与朋友分享一下,记得不开心时,找一个只有诉说一下苦衷„„
很想借用一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当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我想,我们如果也能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活一定会在紧张有序的节奏中有条不紊地进行,那样,当我们毕业时,我们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这四年,我很努力,我很精彩!
德育开题报告(4)
这篇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的关键词是开题报告,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200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德育开题报告(5)
从当初酸甜苦辣的军事训练,到现在有板有眼的生活旋律,点点滴滴见证了我的成长。军训时,无论是体能训练时的嘹亮口号,还是国防教育时的端正坐姿,我都从中受益匪浅;军训过后,我逐渐的适应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给我以最深启迪的是胡海岩校长在2017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这可以说是给我上好了大学的第一课,指明了我在大学的前进方向。
“大学之道首先在于人格塑造,在于引导青年做人。”今年正值我们学校建立70周年,我对此感到非常的自豪与骄傲。这不仅因为我赶上了学校的盛大节日,更因有机会回顾一下辉煌的校史,穿越时空的界限,与优秀的校友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借此涤荡自己的灵魂。我们的延安精神薪火相传,各届莘莘学子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为己任。这无形中给我一种鼓励,启发我要树立远大志向,以国家利益为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因为只有想的广,才能站得高,最终看得远。为此,我将义无反顾的胸怀大志,时刻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及其发展动态。同时,努力培养自己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待人真诚,坦坦荡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积极申请入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办事宗旨,虽然自己现在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也要尽己所能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素养,培养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观,自己主动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大学之道在于奉献社会,在于引导青年做事。”大学是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衔接的桥梁,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良好的适应,最好要在大学这个缓冲阶段做好准备工作。所以,我要首先树立一个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念和服务社会的做事准则,尽管某些事情与自己无关,但只要对学校和社会有益,我都要尽量的去做。现在,我参加了基础教育学院分团委组织部,感觉到了身上的那份责任。于是我时常的提醒自己要把工作做细做好,随时为团组织的利益与形象考虑。并且我将在以后的学生工作当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加强集体主义观念,积极为团组织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我还参加了延河之星志愿者支教部,我将继续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积极投入到支教的活动中去,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倾注自己的力量。我将始终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坚决杜绝“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萌芽。只有这样视野宽广、胸怀博大,人才能活得更有价值与意义,生活才能更充实,生命才能更精彩。
德育开题报告(6)
一、问题的提出
1、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3、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200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