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必备11篇)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1)
这堂课我首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任务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观察我准备的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电器元件,让学生观察它们是什么样的(重点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内部构造);三是就是让学生动手利用我提供的这些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要求将连接方法用实物图画下来。完成之后,让学生找出更多的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并且也以实物图的方法画下来。再观察比较这些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并通过课件形式将短路和断路的连接图出示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断路和短路。
在备课时我认为本课很简单,学生基本都能完成。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学生课堂上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连接。并且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上来看,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让我满意,主要表现的是学生的画图能力差,很难用图画来体现实物。很多学生的灯泡实物画的不像,连接方法也不规范,甚至很多都是错误的,断路的,短路的都有。
反复思考教学过程,发现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的画图能力方面的细致指导,在学生交流完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后,让学生将连接方法画在黑板上时,我应该抓住这个契机细致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画图方法,特别是今天要画的实物图,让每个学生正确画会第一幅图后,我想作业的质量也不会这么差了。
这也让我明白了备课时不应只被教师,还要备学生,牢牢抓住教学生成的教学契机。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2)
在教学中首先进行的是小灯泡的构造,通过PPT把灯泡的解剖图放大让学生了解灯泡的内部结构。对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是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进行强调。接下来是比谁能把小灯泡点亮,不一会儿,陆续出现有小组的同学点亮了小灯泡,学生们兴奋得不能停下来,而我的心理明白这仅仅是一节课的开始,于是我跟学生说:“点亮小灯泡固然能干,但这并不是最厉害的,你要思考为什么小灯泡能亮才最厉害?”如果能说出原因的同学加3分(因为平时加分基本是1分,这次有3分加,学生就更加来劲了)。”当我说完这个话时学生就在思考为什么能亮……等等。我想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应该打开了,他们还说得津津有味……
亮点一:学生学习通路时始终是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研究在整个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因为电流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所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容易懂,更快的理解,我通过网络找到了flash动画,来帮助学生学习,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亮点二:学生的学习合作组的改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以前一直4人一组进行学习,往往有些孩子没有动手的机会。今天这节课的实验材料我特意准备是两人一份,给每一学生都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全班同学都能点亮小灯泡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点亮小灯泡自然是很高兴,所以一直听到学生的高兴欢呼样子。当然本课的重点是如何使小灯泡亮的秘诀,通过作业情况可以看出并非所有学生都非常明白小灯泡亮的真正原因。
当然,还有一些地方是存在缺陷的,比如:课堂热烈气氛的控制。还得继续探索,争取有所突破。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3)
1.通过小组探究获得几种电路连接方式。课堂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便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金属外壳)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顶端接点与电池正极连接。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金属外壳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顶端接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一种方式的小组极少,三个班级只有四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的惯性使然,一般还是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候,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的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电流的流向。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黑板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并不多。这个知识点虽然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清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课后我想,如果把各种方式的电路连接里的电流流向做成动画课件,那就非常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的。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4)
“点亮小灯泡”这一课,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对电筒如何发光和怎样点亮小灯泡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学生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点亮小灯泡,他们不知道电路是一个回路。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没有讲清楚电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没有成功点亮灯泡,这一点在后面的班级改正后,成功率提高了。老师要对教材更熟悉,对实验更熟悉,可以提前找几个孩子,进行“预实验”。
2.课堂管理还需加强。学生对科学课并不重视,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讲话现象严重,以前针对这些问题,我总是停下来点名批评这些孩子。最近在读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要用表扬优秀的孩子去影响不乖的孩子。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5)
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但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对于成人来说或许很简单,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经验,更不会知道其工作原理。所以,四年级级下册安排《电》这一单元非常有必要。
《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安排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学生对静电有了初步认知,更容易完成本课的内容。本课意在让学生通过连接简单的电路,了解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和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等知识,从而建立“电”的科学概念。教材从认识小灯泡着手,然后组织学生安装电路,再对多种电路进行尝试的设计,我认为并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为此,我将本课的主要部分进行了重新组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点亮小灯泡。出示小灯泡、导线、电池。问学生,谁能点亮小灯泡。
二、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在学生能点亮小灯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
三、总结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四、猜测小灯泡发亮的原因,并说明电流的方向。
五、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从本课的教学来看,这样的设计非常适合学生,从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我们发现效果相当理想,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能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真的可以说“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因此也让我产生了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
一、相信学生是能力发挥的前提。培养学生并不是单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想让学生学会安装电路,那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用不了二十分钟,学生也一定能组装完成。但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这种知识的接受,用不了几天会在大脑中荡然无存,那不经实践摸索,灌输而获得的东西是不长久的。其实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如果能让学生独立点亮小灯泡了,那么下面其它几种方法也就不会存在太多问题。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用时最多的也正是第一次点亮那小灯泡,但是,我并不着急,耐着性子给了他们十分钟,十分钟也许会觉得长些,但正是十分钟,他们才会用十分钟想出另外三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骄人战绩。在我们感到失望时,相信我们的学生,再给多给点他们探索的时间,也许,这时他们才会给你带来惊喜。
二、悉心指导是能力发挥的关键。学生要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趣,但也非常残酷与痛苦的,教师这时应该是他们的导师,悉心的指导是他们最最渴望获得的。我想,如果没有中间对小灯泡的构造认识,没有对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认识,他们是很难得出小灯泡点亮的秘密——“要使两个连接点与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没有这种认知能力,下面也将更难进行拓展了,由此引出的串联与并联学生是无法完成。(本课中并不要求讲出串联、并联)
三、及时的鼓励是能力发挥的保障。在课开始至结束,我前后对学生进行了三次鼓励,这是发自内心、真诚的鼓励。第一次是当第一组点亮小灯泡时,第二次是当另一组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时,第三次是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秘密时,我高兴,我的学生成功了。在完成整课教学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居然有一学生用小灯泡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还用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边上(锌片)的负极,也点亮了小灯泡。当我结束本课教学时,我不能不说,我们的学生潜力无限,让我们充分地相信他们,给予信任,他们就行。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6)
一、课标对应目标
能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
二、教材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多种方法建立起来。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能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能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根据经验制定的教学重难点
1.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2.理解小灯泡两个连接点的作用。
三、教学环节
1.引入:手电筒中的灯泡为什么会亮?(生:有电流流过)
2.探索
2.1 观察小灯泡的结构,思考小灯泡的哪部分在发光?推测各部分的作用?
(生:灯丝在发光)
2.2 观察电池的结构
2.3 观察并思考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的猜测可总结为以下
学生:电流从锡点连接点进入灯泡,然后从螺纹连接点出来。
学生:电流从锡点连接点进入灯泡,然后从锡点连接点出来,螺纹连接点是用来固定灯泡的。
2.4 实验验证
如果第一种观点正确,这样连接,小灯泡就会亮,师生对话,教师板书并演示。
如果第一种观点正确,这样连接,小灯泡就会亮,师生对话,教师板书并演示(这种情况灯泡不亮)教师:为什么这种情况灯泡不亮呢?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寻找答案。然后请学生来解释,这个过程我看到了本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差的,不仅说不出来,也做不来,所以非常有必要指导学生理解性地阅读课本。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认识短路,感受通路,学生也感受到实验前猜测带来的成就感。
2.5学生用规定的方法照着点亮小灯泡,学习简单画法。关于画图,我交给了他们一个小口诀,他们觉得很好玩:一个长方形,中间三根须,头上顶个小方块,块上三个圈,躲在洞里不出来。电池也是长方形,正极凸出负极平。
2.6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强调分工,这里关注到本校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是很差),尽管每节课都在指导,还发现学生普遍不喜欢记录,更喜欢直接动手操作,其实我也发现记录计划真的很束缚人的行动力,但做科学研究,计划和记录却又是必要的。
这个环节,学生自己就能发现,电流不是只能从锡点连接点进入灯泡。
2.7 分析总结:小灯泡在什么情况亮?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上,提出电路的概念。
3.研讨
写在最后:这堂课,三个班,采用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教学效果最好:学生全部参与,部分学生深度参与。但一节课还是没有上完。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7)
1.通过小组探究获得几种电路连接方式。课堂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便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金属外壳)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顶端接点与电池正极连接。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金属外壳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顶端接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一种方式的小组极少,三个班级只有四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的惯性使然,一般还是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候,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的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电流的流向。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黑板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并不多。这个知识点虽然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清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课后我想,如果把各种方式的电路连接里的电流流向做成动画课件,那就非常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的。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8)
从本课的教学来看,这样的设计非常适合学生,从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我们发现效果相当理想,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能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真的可以说“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因此也让我产生了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
一、相信学生是能力发挥的前提。
培养学生并不是单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想让学生学会安装电路,那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用不了二十分钟,学生也一定能组装完成。但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这种知识的接受,用不了几天会在大脑中荡然无存,那不经实践摸索,灌输而获得的东西是不长久的。其实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如果能让学生独立点亮小灯泡了,那么下面其它几种方法也就不会存在太多问题。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用时最多的也正是第一次点亮那小灯泡,但是,我并不着急,耐着性子给了他们十分钟,十分钟也许会觉得长些,但正是十分钟,他们才会用十分钟想出另外三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骄人战绩。在我们感到失望时,相信我们的学生,再给多给点他们探索的时间,也许,这时他们才会给你带来惊喜。
二、悉心指导是能力发挥的关键。
学生要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趣,但也非常残酷与痛苦的,教师这时应该是他们的导师,悉心的指导是他们最最渴望获得的。我想,如果没有中间对小灯泡的构造认识,没有对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认识,他们是很难得出小灯泡点亮的秘密-----“要使两个连接点与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没有这种认知能力,下面也将更难进行拓展了,由此引出的串联与并联学生是无法完成。(本课中并不要求讲出串联、并联)
三、及时的鼓励是能力发挥的保障。
在课开始至结束,我前后对学生进行了三次鼓励,这是发自内心、真诚的鼓励。第一次是当第一组点亮小灯泡时,第二次是当另一组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时,第三次是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秘密时,我高兴,我的学生成功了。在完成整课教学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居然有一学生用小灯泡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还用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边上(锌片)的负极,也点亮了小灯泡。当我结束本课教学时,我不能不说,我们的学生潜力无限,让我们充分地相信他们,给予信任,他们就行。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9)
按照吴老师概念教学设计的要求,我把这节课学生要掌握的核心概念定位为:我们用一根导线把干电池的正极、负极和小灯泡连接起来,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和它相关的概念有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干电池有正极和负极。短路和断路。
连接电路是小学《科学》各版本和《自然》教材都涉及的内容,课前,我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研究,阅读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例如,都非常重视对实验器材特点的观察,特别是小灯泡的构造进行了解,这就为接下来的电路连接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点亮小灯泡,对于成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操作过的。而且大多数学生对于小灯泡、电池的结构没有进行仔细观察认识,这就为顺利点亮小灯泡留下了障碍。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能量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一般都是通过观察用电器的工作状态来感受、认识电的,电流是怎样通过导线、灯泡的,学生无从知道,本节课,我利用一个虚拟软件,希望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电流是怎么流过小灯泡的,从而更好地了解通路、短路和断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看一看、画一画、连一连、议一议。看一看: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灯泡、电池、电线等材料的结构特点,了解各自的作用。画一画: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小灯泡,电池的结构图,并尝试画出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要求只用一节电池、一根电线。连一连: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尝试点亮小灯泡。在此环节中,有些同学点亮了小灯泡,有些同学却没有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进入了议一议的阶段:解释和反思。这时候,我向大家介绍了虚拟实验软件:连接电路,让大家在电脑上代替实物连接电路。动态、直观的电流路径和方向,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通路、短路和断路。第一次让学生点亮小灯泡的时候,只有3个小组成功了,通过虚拟软件的帮助理解,再次连接几乎全班每组都成功了,效果十分显现。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完成一个挑战任务:能否用电脑软件设计一个电路点亮两个小灯泡?学生饶有兴趣。
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连接电路和电脑虚拟软件深感兴趣,这也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但怎样连接电路,电在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缺乏深入思考。在下次上课时,考虑先把电池、导线装在信封里,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每组发2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电线。材料简单了,干扰的因素会更少,教学会更有成效。利用学生虚拟软件中连接的电路图、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充分交流讨论,做到学以致用。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10)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1.通过小组探究获得几种电路连接方式。
课堂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便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金属外壳)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顶端接点与电池正极连接。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金属外壳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顶端接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一种方式的小组极少,三个班级只有四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的惯性使然,一般还是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
在认识小灯泡的时候,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的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电流的流向。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黑板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并不多。这个知识点虽然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清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课后我想,如果把各种方式的电路连接里的电流流向做成动画课件,那就非常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的。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11)
《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反思
按照吴老师概念教学设计的要求,我把这节课学生要掌握的核心概念定位为:我们用一根导线把干电池的正极、负极和小灯泡连接起来,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和它相关的概念有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干电池有正极和负极。短路和断路。
连接电路是小学《科学》各版本和《自然》教材都涉及的内容,课前,我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研究,阅读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例如,都非常重视对实验器材特点的`观察,特别是小灯泡的构造进行了解,这就为接下来的电路连接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点亮小灯泡,对于成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操作过的。而且大多数学生对于小灯泡、电池的结构没有进行仔细观察认识,这就为顺利点亮小灯泡留下了障碍。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能量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一般都是通过观察用电器的工作状态来感受、认识电的,电流是怎样通过导线、灯泡的,学生无从知道,本节课,我利用一个虚拟软件,希望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电流是怎么流过小灯泡的,从而更好地了解通路、短路和断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看一看、画一画、连一连、议一议。看一看: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灯泡、电池、电线等材料的结构特点,了解各自的作用。画一画: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小灯泡,电池的结构图,并尝试画出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要求只用一节电池、一根电线。连一连: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尝试点亮小灯泡。在此环节中,有些同学点亮了小灯泡,有些同学却没有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进入了议一议的阶段:解释和反思。这时候,我向大家介绍了虚拟实验软件:连接电路,让大家在电脑上代替实物连接电路。动态、直观的电流路径和方向,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通路、短路和断路。第一次让学生点亮小灯泡的时候,只有3个小组成功了,通过虚拟软件的帮助理解,再次连接几乎全班每组都成功了,效果十分显现。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完成一个挑战任务:能否用电脑软件设计一个电路点亮两个小灯泡?学生饶有兴趣。
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连接电路和电脑虚拟软件深感兴趣,这也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但怎样连接电路,电在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缺乏深入思考。在下次上课时,考虑先把电池、导线装在信封里,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每组发2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电线。材料简单了,干扰的因素会更少,教学会更有成效。利用学生虚拟软件中连接的电路图、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充分交流讨论,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