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柱
刘国柱自幼热爱劳动。父亲早年出走后,在母亲节衣缩食的培养下,他自9岁起先后于本村、闫各庄、院东村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又去青山高小读了半年书,终因家境不支退学。15岁时,刘国柱为生活所迫渡海去大连做徒工,期间受到米店和菜店老板们的剥削,饱偿无产者之苦。
目录 人物简介 少年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收缩展开 人物简介
刘国柱(1912—1985),男,汉族。山东省荣成市崖西镇大蒿泊村人。1912年5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将军衔,曾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少年时期
1929年,刘国柱患病回乡,病愈后一面劳动一面自修。1932年夏末,山东省立第七乡村师范学校在1300名考生中招收80名学员,刘国柱考入该校一期一班。1933年春,经中共党员丛培阵介绍,刘国柱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入盟后,于1934年夏参与领导了反对国民党校长CC分子王培祚的罢课斗争,利用学校放假的机会,在家乡传播抗日救国的思想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并有选择地发展了十几名骨干,组织“穷人会”,开展了抗捐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刘国柱满怀抗日激情和同事乔生、孙玉德商议,决心发动武装,并发表了荣成六区抗日救国会宣言。10月,日军进攻山东。国民党文登县长仓惶逃跑,人心大乱,刘国柱等三人趁机鼓动学生拉武装。11月下旬,他们组织学生收缴地主豪绅的少量武器,12月,袭击并解决了国民党荣成第二保安大队,经半天战斗,缴获长短枪近百支(后经中间代表调解,将武器发还),随即带领二十几名骨干分子参加革命的武装斗争。在此期间,他们清除了国民党特务闫书左,处决了国民党军派来拉队伍的说客刘贯一。由于队伍内部实行了“有饭同吃,有鞋同穿,队长与队员同样站岗放哨”等措施,上下一致,团结统一。经熟人介绍,刘国柱认识了中共胶东特委代表丁光,后他们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游击队,刘国柱任队长。不久,他经丁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游击队扩编为第三军第八大队,刘国柱任大队长。部队在战斗中发展很快,不到半年,已达千人。后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营长。1938年4月,刘国柱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第61团参谋长。该团挺进鲁中地区,在胶东、津浦、陇海路之间与日、伪、顽军频繁作战,参加了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成为军区主力部队之一。1939年后任山东纵队第七支队参谋长,1940年9月,刘国柱改任山东纵队第二旅参谋主任。翌年8月,他调任第四旅参谋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日军宣布投降后,刘国柱任鲁中军区泰山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0月,他升任分区司令员。期间,他率部队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战役。1948年8月,部队升为主力,刘国柱改任鲁中南纵队第46师师长,率师参加了济南战役。1949年1月,他升任第三野战军35军参谋长。同年9月,刘国柱改任鲁中南军区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