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汇总6篇)
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1)
活动目标:
1、 训练“夹”东西的能力,练习用筷子夹起大豆,准确的放入小矿泉水瓶中。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自制玩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矿泉水瓶每人一个,豆子若干分放在八个小盘子中(每桌一盘),与幼儿人数相对应的筷子,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就快成为中班的哥哥姐姐了,各方面都进步了,能干了,吃饭还会让大人喂么?你觉得你用筷子厉害么?老师的瓶宝宝肚子空空的,我们一起来喂喂他们,看谁喂得多,谁就是能干的大拇哥,那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用筷子最厉害。
二、分发材料,夹豆入瓶。
1、夹豆入瓶比赛,看谁最厉害
老师示范:拧开瓶盖――用筷子夹豆――对准放进瓶内――拧紧瓶盖。
幼儿练习喂瓶宝宝吃豆子,最后拧上瓶盖。
2、比一比,谁最能干
幼儿比较谁夹的豆子多,表扬使用筷子厉害的小朋友
3、老师的瓶宝宝吃了东西,很愉快,唱起歌来了。听一听,他唱些什么呢?
刷----刷----刷刷刷 刷刷刷刷刷刷刷
幼儿探索用摇一摇、晃一晃的方法使瓶宝宝也唱起歌来。
三、播放音乐《大雨和小雨》,幼儿一边唱,一边练习有节奏的摇动.学习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掌握摇晃的力度和幅度。
四、播放其他音乐,师幼一起练习用装着豆子的瓶宝宝伴奏。
五、引导幼儿给瓶宝宝起名:瓶宝宝饿的时候,一点精神都没有,一吃了东西,就很快乐,就爱唱歌。那谁能给可爱的瓶宝宝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爱唱歌的瓶宝宝》
六、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瓶宝宝累了,想睡觉了。瓶宝宝啊是站着睡觉的,我们一起轻轻的送瓶宝宝回家睡觉!
筷子宝宝也睡了,盘子宝宝也睡了,大家都睡了。小朋友们静悄悄,不要吵着他们哦!
活动延伸:
把瓶宝宝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练习用筷子夹豆或作为音乐区伴奏打击乐器自由探索。
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2)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感知大小的活动,学习按大小匹配瓶盖。
2、学习拣豆子、拧瓶盖,发展小肌肉动作。
3、喜欢听各种声音,积累对声音的体验。
活动准备:
教、学具准备
(1)动物果奶瓶、娃娃果奶瓶(大、小两种)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各种饮料瓶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3)豆类、塑料小鱼、木珠、硬币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匹配瓶盖。
(1)引导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客人老师好)
师:今天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咦,瓶宝宝的帽子到哪儿去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找到以后给它戴上去。
(2)幼儿尝试盖瓶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你这个帽子合适吗?你觉得怎样?再换一个试试)
请两位幼儿上来。
师:他们俩的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啊?(大小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
大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大帽子)小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小帽子)
师:瓶宝宝都找到帽子了,瓶宝宝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来抱抱瓶宝宝,亲亲它,让它们躺在你的腿上睡会儿觉。
2、装物品,摇一摇,感知声音。
(1)师:听,我的瓶宝宝开始唱歌了,你们的会唱吗?(教师摇装有豆子的瓶子)我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拧拧,拧开来。
师:哦,你们看,是什么呀?(豆子)原来瓶宝宝吃了豆子呀。
教师喂豆子:“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请你们也来喂瓶宝宝吃豆子,让瓶宝宝唱歌吧。
师:让我们一边喂一边说:“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师: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让我们把帽子戴上,拧拧,拧拧紧。
3、教师唱《大雨小雨》,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大小。
(1)师:我的瓶宝宝吃饱了,它要唱歌了,大声地唱;瓶宝宝累了,它要小声地唱。(再反复一次)请幼儿一起摇。
(2)教师唱《大雨小雨》
师:瓶宝宝还会听着音乐唱呢。教师边唱边摇:下大雨啦,下大雨啦,哗啦哗啦;下小雨啦,下小雨啦,淅沥淅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让瓶宝宝们跟着音乐唱歌,教师唱大雨时(幼儿用力摇);
教师唱小雨时(幼儿轻轻摇)。
小结:瓶宝宝谢谢你们,让它们唱出了好听的歌。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用力地摇,瓶宝宝唱出来的声音就大;轻轻地摇唱出来的声音就小。
师:请把瓶宝宝送回家,让它休息休息。
4、引导幼儿感知放不同的材料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师:有许多瓶宝宝听到我们这里很开心,它们也赶来了,它们肚子也饿了,我们去喂它们吃东西吧!
教师指导幼儿先帮瓶宝宝找到帽子,然后尝试放不一样的物品(豆子、塑料小鱼、木珠、硬币),摇摇听听。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与个别幼儿交谈。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放不同的东西在瓶子里,声音一样吗?(不一样)
5、结束活动。
师:贝贝班小朋友今天真棒,让我们带着瓶宝宝去告诉宝宝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听一听,好吗?教师提醒幼儿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1、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活动中,能针对托班幼儿喜欢动手摸索的学习特点,考虑到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在活动中融合了按大小匹配、动手拧瓶盖、对声音的一个积累,涉及的方面较广,幼儿不仅动脑、动手、听觉上还得到了刺激,收益很多。
2、这次的托班的观摩活动,让我看到:托班游戏化活动组织给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孩子受益、教师更加受益。
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感知大小的活动,学习按大小匹配瓶盖。
2、学习拣豆子、拧瓶盖,发展小肌肉动作。
3、喜欢听各种声音,积累对声音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具准备:
(1)动物果奶瓶、娃娃果奶瓶(大、小两种)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各种饮料瓶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3)豆类、塑料小鱼、木珠、硬币等。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匹配瓶盖。
(1)引导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客人老师好)
师:今天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咦,瓶宝宝的帽子到哪儿去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找到以后给它戴上去。
(2)幼儿尝试盖瓶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你这个帽子合适吗?你觉得怎样?再换一个试试)
请两位幼儿上来。
师:他们俩的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啊?(大小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
大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大帽子)小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小帽子)
师:瓶宝宝都找到帽子了,瓶宝宝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来抱抱瓶宝宝,亲亲它,让它们躺在你的腿上睡会儿觉。
2、装物品,摇一摇,感知声音。
(1)师:听,我的`瓶宝宝开始唱歌了,你们的会唱吗?(教师摇装有豆子的瓶子)
我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拧拧,拧开来。
师:哦,你们看,是什么呀?(豆子)原来瓶宝宝吃了豆子呀。
教师喂豆子:“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请你们也来喂瓶宝宝吃豆子,让瓶宝宝唱歌吧。
师:让我们一边喂一边说:“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师: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让我们把帽子戴上,拧拧,拧拧紧。
3、教师唱《大雨小雨》,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大小。
(1)师:我的瓶宝宝吃饱了,它要唱歌了,大声地唱;瓶宝宝累了,它要小声地唱。(再反复一次)请幼儿一起摇。
(2)教师唱《大雨小雨》
师:瓶宝宝还会听着音乐唱呢。教师边唱边摇:下大雨啦,下大雨啦,哗啦哗啦;下小雨啦,下小雨啦,淅沥淅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让瓶宝宝们跟着音乐唱歌,教师唱大雨时(幼儿用力摇);
教师唱小雨时(幼儿轻轻摇)。
小结:瓶宝宝谢谢你们,让它们唱出了好听的歌。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用力地摇,瓶宝宝唱出来的声音就大;轻轻地摇唱出来的声音就小。
师:请把瓶宝宝送回家,让它休息休息。
5、引导幼儿感知放不同的材料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师:有许多瓶宝宝听到我们这里很开心,它们也赶来了,它们肚子也饿了,我们去喂它们吃东西吧!
教师指导幼儿先帮瓶宝宝找到帽子,然后尝试放不一样的物品(豆子、塑料小鱼、木
珠、硬币),摇摇听听。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与个别幼儿交谈。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放不同的东西在瓶子里,声音一样吗?(不一样)
6、结束活动。
师:贝贝班小朋友今天真棒,让我们带着瓶宝宝去告诉宝宝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听一听,好吗?教师提醒幼儿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反思:
1、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活动中,能针对托班幼儿喜欢动手摸索的学习特点,考虑到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在活动中融合了按大小匹配、动手拧瓶盖、对声音的一个积累,涉及的方面较广,幼儿不仅动脑、动手、听觉上还得到了刺激,收益很多。
2、这次的托班的观摩活动,让我看到:托班游戏化活动组织给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孩子受益、教师更加受益。
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4)
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感知大小的活动,学习按大小匹配瓶盖。
2、学习拣豆子、拧瓶盖,发展小肌肉动作。
3、喜欢听各种声音,积累对声音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具准备:
(1)动物果奶瓶、娃娃果奶瓶(大、小两种)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各种饮料瓶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3)豆类、塑料小鱼、木珠、硬币等。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匹配瓶盖。
(1)引导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客人老师好)
师:今天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咦,瓶宝宝的帽子到哪儿去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找到以后给它戴上去。
(2)幼儿尝试盖瓶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你这个帽子合适吗?你觉得怎样?再换一个试试)
请两位幼儿上来。
师:他们俩的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啊?(大小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
大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大帽子)小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小帽子)
师:瓶宝宝都找到帽子了,瓶宝宝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来抱抱瓶宝宝,亲亲它,让它们躺在你的腿上睡会儿觉。
2、装物品,摇一摇,感知声音。
(1)师:听,我的瓶宝宝开始唱歌了,你们的会唱吗?(教师摇装有豆子的瓶子)
我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拧拧,拧开来。
师:哦,你们看,是什么呀?(豆子)原来瓶宝宝吃了豆子呀。
教师喂豆子:“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请你们也来喂瓶宝宝吃豆子,让瓶宝宝唱歌吧。
师:让我们一边喂一边说:“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师: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让我们把帽子戴上,拧拧,拧拧紧。
3、教师唱《大雨小雨》,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大小。
(1)师:我的瓶宝宝吃饱了,它要唱歌了,大声地唱;瓶宝宝累了,它要小声地唱。(再反复一次)请幼儿一起摇。
(2)教师唱《大雨小雨》
师:瓶宝宝还会听着音乐唱呢。教师边唱边摇:下大雨啦,下大雨啦,哗啦哗啦;下小雨啦,下小雨啦,淅沥淅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让瓶宝宝们跟着音乐唱歌,教师唱大雨时(幼儿用力摇);
教师唱小雨时(幼儿轻轻摇)。
小结:瓶宝宝谢谢你们,让它们唱出了好听的歌。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用力地摇,瓶宝宝唱出来的声音就大;轻轻地摇唱出来的声音就小。
师:请把瓶宝宝送回家,让它休息休息。
4、引导幼儿感知放不同的材料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师:有许多瓶宝宝听到我们这里很开心,它们也赶来了,它们肚子也饿了,我们去喂它们吃东西吧!
教师指导幼儿先帮瓶宝宝找到帽子,然后尝试放不一样的物品(豆子、塑料小鱼、木珠、硬币),摇摇听听。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与个别幼儿交谈。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放不同的东西在瓶子里,声音一样吗?(不一样)
5、结束活动。
师:贝贝班小朋友今天真棒,让我们带着瓶宝宝去告诉宝宝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听一听,好吗?教师提醒幼儿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反思:
1、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活动中,能针对托班幼儿喜欢动手摸索的学习特点,考虑到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在活动中融合了按大小匹配、动手拧瓶盖、对声音的一个积累,涉及的方面较广,幼儿不仅动脑、动手、听觉上还得到了刺激,收益很多。
2、这次的托班的观摩活动,让我看到:托班游戏化活动组织给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孩子受益、教师更加受益。
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5)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案
一、设计思路
探索性活动是幼儿自发的、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开发性活动,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能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往往比较局限,而教师此时就是他们的引导者、聆听者、推动者。在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即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我班幼儿在操作区探索“喂食”这一内容时,对放入瓶中的各种大小不同的豆与瓶壁碰撞时发出的不同声音这一现象很感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不同的东西在同一容器内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东西由于数量不同在同一容器内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一现象,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事物现象与规律的愿望,为此,我们设计了“会唱歌的瓶宝宝”这一活动,以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
二、学习 :会唱歌的瓶宝宝
目标:
1.感知物体之间碰撞会发出声音,尝试着听辨几种不同的声音
2.了解几种常见食物的外形特征及人们食用它的.益处
3.培养幼儿对事物探索的兴趣
材料:
1.瓶子每人一个(内装米、黄豆、红枣)
2.透明瓶一个 糖若干 沙子、小石头、小木块
3.音乐伴奏带 录音机
过程:激发兴趣——操作体验——延伸活动
(一) 激发兴趣
1、 教师放音乐,合着音乐摇瓶子。问:瓶宝宝在干什么?
2、 你们想不想也让你的瓶宝宝唱歌(幼儿听音乐随意选择一瓶摇动,听声音)
3、 你们的瓶宝宝怎么会有声音的?
4、 教师摇几个瓶,问:怎么声音是不一样的?(幼儿讲述)
(二)操作体验
1、 猜猜瓶宝宝里有什么?
2、 打开瓶盖看看里面是什么?(幼儿说一食物名,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此物的外形特征及人们食用它的益处)
3、 幼儿交换瓶摇动,听辨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幼儿模仿)
4、 还有什么东西装在瓶中它也会发出声音的?是什么声音?
5、 教师出示包装好的糖果瓶,教师摇动,问:你们猜猜里面是什么?(请一幼儿用摸、闻的方法猜)
6、 教师拿去包装纸,验证幼儿猜的结果。你们想吃糖吗?(多吃糖好吗)
(教师分糖给幼儿吃)
(三)延伸活动
1、 教师摇空瓶,哎,我使劲在摇瓶,怎么没有声音的?
2、 教师介绍将空瓶和许多物品放在区角中,你们自己去试试、摇摇、听听感觉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再想一想一样的物品在瓶中放得多、少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吗?
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6)
小班教案 | 小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 | 小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在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的操作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探索把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教师选择了有一定差别的材料,如玻璃球、黄豆、米和纸片,在操作中还准备了小勺,鼓励幼儿使用小勺放材料,并融进了开瓶盖、盖瓶盖地练习,发展了,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教育过程。)
活动目标:
1、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矿泉水瓶、黄豆、绿豆、米,能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物质准备:
(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小塑料碗、黄豆、绿豆、米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教师带幼儿边做"大雨和小雨"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跟着纪老师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吧。
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师:我们刚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米、黄豆、绿豆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黄豆、绿豆,只选一种)
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塑料碗里,防止操作材料落在地板上。
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
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儿再次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后,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发出声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教师请两名幼儿摇动两个不透明的瓶子,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引导幼儿听听:他俩的瓶子发出声音一样吗?
(3)让幼儿猜猜两个瓶子里装的各是什么。
(4)教师协助幼儿把两个瓶子中的东西分别倒进两个透明瓶子中,让幼儿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
(五)结束:在音乐声中,让幼儿一拍摇动一下瓶娃娃为音乐伴奏。
教学反思:
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其认知规律,活动目标简洁明了,活动准备充分,活动过程清晰,充分体现了选材的生活性;材料的形象性;方法的游戏性;内容的整合性;过程的自主性。整个活动环环紧扣,层次清晰,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