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合集5篇)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合集5篇)

痴*** 23-03-27 赏析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1)

从军行王昌龄课件赏析

从军行是一篇很熟悉文章,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从军行王昌龄课件赏析,欢迎大家查看!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二)

【内容】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赏析】:

此诗截取边塞军旅生活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变换,琵琶又翻出新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情趣、新感受吧?

不,“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歌词包含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旧”对应上句“新”,成为诗意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所以这句提到“边愁”既是久戍思归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莽莽苍苍景象:古老雄伟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乡愁?是立功边塞雄心和对于现实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深沉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思想感情,征戍者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一笔也是不容轻忽。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2)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古诗赏析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赏析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就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不,“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就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拓展阅读: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就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就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就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就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3)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的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昌龄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一、二句不妨设想为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请简要描述一下:

答:在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那雪山,是矗立在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与孤城遥遥相望的玉门关了。

②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还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请简要说明一下:

答:边塞生活虽艰苦,思乡之情尤深重;但却磨灭不掉戍边将士心中那杀敌报国的雄心大志。景色的格调是: 迷茫、黯淡,悲壮、辽阔。

③请谈谈你对三、四句的理解:将士们身经百战,盔甲都已被磨破,但仍无法消磨掉他们心中那“不彻底消灭敌人决不归乡”的信念。

4、请将一、二句设想成次第展开的广阔画面。

[答案]:青海湖上空,浓云弥漫,绵延千里的雪花显得苍茫暗淡,越过雪山,是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走,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注释】

① 首句意谓:青海湖上的层层浓云使雪山晦暗无光。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②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汉朝边塞的一个重要关口。

③ 穿金甲:磨穿铁甲。

④ 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朝使臣,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破之,斩其王。事见《汉书·傅介子传》。这里以“楼兰”指敌人。

【赏析】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在同一幅画面上出现,这里不妨设想为次第展开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要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还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因为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4)

陈羽与王昌龄的《从军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

(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⑴陈羽的《从军行》刻画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2分)

⑵请指出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

⑶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⑵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⑶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答映衬或衬托也可)

对比赏析

陈诗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试想,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又怎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呢?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在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一、二、四句末一字入韵,“裂”、 “折”、“雪”都是入声“屑”韵字,韵尾为舌尖音,收音短促,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王诗

从题材看,这是一首格调沉郁的边塞诗。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域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以此将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的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5)

从军行七首·其四_王昌龄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

赏析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之所以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相关推荐

家庭教育的经典标语

家庭教育
一、天才背后,需要智慧家长。二、你眼中的孩子,就是孩子眼中的你。三、我智慧,你成长。四、学习“智”高点,教育“星”榜样。五、做智慧型家长,从关注智慧家长开始。六、正人先正身,教子先教己。七、家长做好榜
展开详情

春节祝福诗词(优质7篇)

诗词
春节祝福诗词(1)1、恭送金鼠旧岁去,祝语千万迎玉牛。大地梅香瑞雪舞,家家欢歌笑语稠。新春对樽话屠苏,年年好运无烦愁。快意人生勤奋斗,乐享生活创奇谋。幸在盛世舞乾坤,福禄康健业千秋。2、四十年华酒一缸
展开详情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高考辅导资料
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
展开详情

小学十佳学生评选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我是邗江区实验小学六(1)班的卞敬怡。一个虽然腼腆、内向,但多才多艺,特别热爱绘画,电子琴与写作的女孩。我在课上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作业,学习成绩比较优秀。我在课外活动中也很不错,写作、素描都是我的强
展开详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21-27课)

备考资料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
展开详情

寒假的实践心得

实践心得
好久没有练笔了,面对着电脑屏幕,我的手不知道要往哪里敲,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感情一下子没了。刚才和同学一起到外面买了点东西、去了趟超市,才发现学校人已经很多,有刚到学校还拿着行李的、有在路上忙碌地走
展开详情

有关励志的名言警句

名人名言
1.那个女孩像朵孤傲的玫瑰从不依靠谁。2.奇迹.只会降临在永不放弃的人身上。3.不要高估了高考,也不要低估了自己。4.不要停止追赶某些东西,比如梦想。5.眼睛为你下着雨,心却为你撑着伞。6.困难越大,
展开详情

孔乙己续写(实用19篇)

续写
孔乙己续写(1)出了咸亨酒店,径直朝自己的“家”“走”去,小小的角落,一张薄席,一只缺了一角的碗,哦,还有我这半身的破夹袄,这便是我的全部家当。此时将近初冬,路上的行人很少,但往来的却都投来不屑的眼神
展开详情

朗诵的诗歌散文(合集8篇)

诗歌
朗诵的诗歌散文(1)《等你,在雨中》作者/余光中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
展开详情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建议

学习方法
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习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生活泼好动,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青春励志名言大全 小王子读书笔记 咏古诗(精品17篇) 高考历史知识点大全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范文 银行大堂经理实习的心得 家长如何写孩子评语(优选7篇) 专家指导:小升初语文高分技巧与考前心理辅导 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 高二作文文明话题800字 四年级我的好朋友作文 关于手机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数星星的孩子课后练习题 手掌画教案(精品8篇) 高考数学创新题型思维方法归纳 世界是平的读书笔记 2022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心得感悟 工程造价专业实习评语 七年级的滋味作文600 九年级下册化学复习提纲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推荐11篇) 高一坚持议论文作文 留点空白阅读答案(汇编3篇) 抱抱绘本教案(甄选10篇) 关于大学英语作文 小学生安全员事迹材料 罗圈腿的小猎狗阅读答案(汇集3篇) 博物馆实践心得体会 诵读中华经典读书笔记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话稿范文 康德的名言(热门6篇) 前抛实心球教学反思(合集5篇) 高一描写日落作文800字 幼儿园家长工作实践心得 高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实用的大学英语作文 感恩让生活更美好小学作文500字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心得范文500字 打扫卫生实践心得体会 安全知识作文600字 谈谈社会公德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高中升学红包祝福语(推荐5篇) 六年级作文《爱的故事》 《岳飞传》读书笔记 巨人的花园读后感范文300字 让梦想启程初中精彩作文 高一政治六大复习方法 初中数学实用学习方法掌握归纳 游戏老鹰捉小鸡教案(集锦15篇) 激励自我的名言警句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汇集1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300字 九年级化学练习册答案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书笔记 单位对于实习生的评语 水沸腾了教案(必备3篇) 舒婷诗歌(汇集6篇) 孟获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推荐6篇) 三角函数教学反思(优质5篇) 光盘行动中考英语作文范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心理教师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庆祝国庆节诗歌朗诵(推荐5篇) 三只松鼠故事(精品6篇) 绝境狼王读后感范文300字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高考满分作文800字大全 小学六年级家长会日记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 母爱的名言 初二语文的知识点部编版 关于新年的故事(通用11篇) 杞人忧天的练习题 混合运算应用题(通用10篇) 怎么利用暑假提高初一语文成绩 作为准高三家长我该做些什么 高考备考高考复习四大忌 高一新生军训感想例文 申请优秀学生事迹材料 感恩的古诗(推荐10篇) 高中生英语写作技巧大全 《古渡头》小说阅读答案 7年级地理经纬线咋标 中国龙教学反思(合集18篇) 工程地质实习目的 平凡也美丽600字优秀小学生作文 三百山 关于数学的名言警句(精选100句) 责任担当作文高三800字范文 生命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精选13篇)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优选5篇) 电阻教案(优质16篇) 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高三写好英语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白玉盅阅读题答案参考 海的女儿读书笔记500字 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 三下乡实践活动心得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作文800字记叙文 药剂实习自我鉴定 7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实用15篇) 以我的成长初中中考作文 匆匆读书笔记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实用7篇) 数学课件ppt(汇编3篇) 大学生会计顶岗实习周记 植物学专业大学生实习心得 珠江写景作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00字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心情语录大全 陆游诗歌(汇总4篇) 英语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天地人教案(集合20篇)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计划 前方教案(优质9篇) 浙教版初一生物知识点 悲伤故事(推荐6篇)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职业教师企业实践心得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优选5篇)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有关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大学生英语演讲稿 中小学生守则及行为规范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万圣节快乐 珍惜时间-名人名言大全 【推荐】考试以后作文 部编版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实用8篇) 大学新生军训自我鉴定范文 关于大学转专业申请书模板 中国明星足球队 初中政治优秀学习方法 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 金钱的魔力读书笔记 简短的读书名言名句(270条) 在狱咏蝉赏析(合集4篇) 心理教案(精品15篇) 以责任与担当为话题议论文 高考语文作文预测范文 好玩的水教案(集合16篇) 阿甘正传读书心得500字 考试三部曲作文 滚皮球教案(汇编15篇) 以拒绝为话题的小学四年级作文 三年级语文关联词造句大全分享 发朋友圈秀恩爱的句子(汇集4篇) 高中暑假社会实践感想及心得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知识点整理 公司十周年征文范文(优质8篇) 科普知识作文 《神笔马良》读书笔记 关于描写中秋节的诗句(热门4篇) 护士实习的计划范文 分桃子说课稿(优选7篇) 中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 2022中考语文注意事项及知识点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小升初语文试题 《三杯茶》读书心得范文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600字 以"代价"为主题初中500字作文 生活中的微笑初中作文优秀范文 关于失落的句子(优选3篇) 对联福(甄选7篇) 关于军训的作文感受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范文 成功的英语作文(汇集20篇) 关于普通话命题说话考试的范文 美丽小兴安岭教学反思(必备17篇) 二年级语文知识考点总结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高三优秀英语作文大全 英语四六级考试技巧(推荐9篇) 小水滴的旅行教案(汇集15篇) 高三作文虚伪话题议论文 2022年寒假读《林海雪原》有感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范文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精辟的励志名言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 高一作文800字励志新范文 英语语法的学习原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汇编8篇) 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资料(精选4篇)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一次函数教学反思(集合19篇) 800字作文高中高二作文优秀大全 简爱读书笔记 特殊的考试作文 2020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 二年级编故事怎么写 东藏记阅读答案(集合3篇) 中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