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刚与家人看完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今年主题是“中华骄傲”。节目播完后我才真正明白了,身为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祖国竟没被自己重视过。今天方知她如此优秀。
“若是单记一个汉字的笔顺,会觉得枯燥。但如能溯其源,便能领略到它的魅力所在。”北京师大王教授的一节授课,王教授如是说。小时候记字是很苦恼的事,但长大了,知道每两个字就能碰撞出一种火花;每一簇火花都有自己的绚烂以后,我直怨自己当初怎么没多学几个汉字。
中华汉字文化的魅力不仅让中国人开始感叹,许多外国人也愿意投入到汉字文化的传播之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来自巴基斯坦六十岁的米斯巴教授,她是最早一批在巴基斯坦教授汉语的老师之一。她的初衷是对汉字文化的热爱,想让自己国家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这一份文化的瑰宝、无限的财富。当她用不标准的汉语做完几分钟的介绍后,我们可能觉得很轻松,但我无法猜度她为了台上的几分钟,在接节目组邀请后准备了多久。她和“杨妈妈”之深情以及师生之情让我泪目。
“我,到自己最后一口气教汉语”“我希望教到教不动为止”这是已年过六旬的教授真情告白。
还有为了使人类能考究几乎所有汉字的来源,宁愿付出自己的一生和所有积蓄的“汉字叔叔”——理查德;一辈子致力于翻译工作,现已九十六岁高龄的许渊冲老先生,人们都只注意他拿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和出版的四本译著,却没人注意他在现场授课时,凳子都不停地在抖……
节目中请到的嘉宾,我相信只是一辈子为挺起中华文化脊梁,而不懈努力的人物代表。还有许多不知名的人物都在付出,只为了做一件想做的事:尽自己的力,把汉语传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国家。在他们心里,一生做好此事,足矣。
偶然想起一位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颇有领会的历史老师一次玩笑。他说:“有些人真是不容易,一辈子埋头也没什么奖与名,不像明星上台扭几下,便赚得金盆钵满,此生享用不尽了!”
想到此处,必致敬一位老者,也是我的楷模——六小龄童。他为了拍完《西游记》;为了传承家族的猴戏文化,从自身淬炼精华,成为走过几代春秋的超级英雄。
还有戏曲文化,舞台上的表演者表演得绘声绘色。但我不理解,为何之前社区有戏班子表演时,只有几个老人在雪地中孤零零地撑伞看戏,为何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么困难?
中华文化是我们永远值得珍藏的瑰宝。我们的`先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它们近乎完美的传给我们,我们也应在向他们取经和自己的不断摸索中,看好我们的传家宝。等着儿辈从我们手上接过这些宝贝,仍能细细地欣赏它们的辉煌。
因为中华文化不属于某一代人,它是所有炎黄子孙共有的财富。现在的我们因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化而骄傲,即使百年之后,它仍旧金色的光芒昭示了华夏民族继往开来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