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体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以教改“6+1”战略为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我校“让每个生命闪光”的办学理念,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体育中考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同学受益。
二、课程标准对本学期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制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
2、帮助学生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3、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5、使学生基本掌握所学体育技能,有1至2项擅长的体育项目。
6、基本掌握中考体育项目的技术要领,达到熟练程度。
三、学习目标:
1、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的规定动作,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简单规则,熟悉中考体育项目并达到熟练水平。
2、结合游戏和降低规则要求的比赛,提高技战术的运用能力。
3、用安全的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4、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练习继续发展灵敏、速度和有氧耐力,知道营养需求及选择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5、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逐步掌握设置合适的体育学习目标方法,增强自尊和自信,在克服困难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和活动的乐趣。
6、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建立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结合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多渠道搜集信息,并能评说比赛和表演。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是八年级3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60人左右,男女生人差距较大平行班男生多,英语实验班女生多,但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五、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教材内容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球类:篮球、乒乓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跳跃中的立定跳;投掷中的实心球与铅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弯道跑与呼吸调解;跳跃中的起跳各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六、具体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造性。
七、进度安排
1周;课堂常规教育,身体恢复性项目练习。
2—3周:复习校本操、自选项目练习。
4周:篮球、身体素质练习。
5周:快速跑、篮球。
6周:篮球、上肢力量练习、沙包。
7周:跳跃、技巧。
8周:排球、投掷。
9周:期中测试
10周:花样跳绳、蓝球。
11周:跳跃、耐力练习。
12周:球类、自选项目。
13周:技巧、自选项目。
14周:快速跑、素质练习。
15周:排球、自选项目。
16周:素质练习、自选项目。
17周:排球、自选项目
18周:期末测试
八、培优补差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而每周的体育课,远远达不到学生的需求,所以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课外时间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尽量做到结合学生兴趣减少运动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对于优秀的体育特长生,通过创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来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通过体育竞技比赛,培养学生体育技术能力。制定如下措施:
1、成立兴趣小组,学习内容以球类、田径项目为主,重点要增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培养兴趣为主导,以学习打乒乓球的练习为主,尊重个性:保护兴趣爱好,发展个人特长。
2、创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充分自主权,在模拟或真实的体育竞技比赛的环境中培养学生体育技术能力。
3、突出实践:注重技能培训,强调实践能力。
4、在知识结构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注重知识的交叉融合,启发了学生的新思维,从而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
5、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优生名单:
C1301班
C1302班
C1303班
潜能生名单:
C1301班
C1302班
C130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