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老人失联 二维码名片彰显“智能关爱”
经常在电视里或街头的电线杆上,看到老人走失的寻人启事。对一些老年痴呆患者、精神残疾的老人来说,他们很容易走失。针对此情况,全国许多城市陆续推出“二维码”服务,只要好心人扫一扫,就能做到把失联的老人安全顺利的送回家中。
为特殊老人订制的“二维码名片”,用智能手机扫一扫这张贴在老人月票卡上的“二维码”,老人的姓名、所在社区及联系电话一目了然,以便好心路人将“失联”的老人送回家。相关人士认为:在养老、助老的“传统”领域里,新技术大有可为。但是这条“智能关爱”之路如何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手机扫一下就能知道老人的基本信息
一张邮票大小的二维码,经过智能手机扫一扫,立即出来两排文字:名字,年龄,家庭地址,身体状况,家里情况。短短的两排文字,包含了老人的基本信息,如果老人不慎走失,好心路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够知道老人所在的社区以及社区的联系电话,帮助老人顺利回家。不仅如此,信息里还有老人的病史,如果老人出行的时候发病,路人或救护人员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老人的疾病情况。
用科技手段给老人更多“智能关爱”
许多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状,为了防止老人走失,可以制作过一张个人信息联络卡,卡上记录姓名、年龄、联系电话等信息。将这张信息联络卡放在口袋里,这样有助于路人或民警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老人找到家人。二维码名片制作精美,只有在老人需要的时候才能被扫描,不仅可以保护老人隐私,还能防止信息泄露。
“二维码名片”不仅仅集存这些信息,还收集老人的更多信息,如老人日常用药、药品一般放置在身上的何处,万一老人出门后突发心脏病、哮喘等疾病,便于路人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在养老、助老的“传统”领域里,新技术也大有可为。等“二维码名片”推广后,还可能收集老人的兴趣爱好等,便于有智能手机的老人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让老人的“二维码”真正成为他们的“电子名片”。
“智能养老”怎么玩还需多用心思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老年人高龄化趋势加强和家庭空巢化问题突显,怎样养老、助老已成为政府和每个家庭都要考虑的事情。同时,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不少新的高科技技术或产品也“进军”到养老、助老的“传统”领域中,成为养老、助老的“利器”,如社区可以对老人“全程跟踪”的“紧急呼叫器”;监测老人心电脉率的“手表”等等。但据了解,这些高科技的养老、助老新事物却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究其原因还是存在着推广的难题。
有专业人士透露,这些高科技的养老、助老产品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推广中,姑且不论老人能否接受这样一个新事物,重要的是,如果这些高科技的“智能养老”设备需要老人或者子女出钱购买,那么推广起来就非常难了。为社区老人私人订制一张“二维码名片”花费并不大,免费推广起来可能不存在难题,但是涉及到如“紧急呼叫器”、“监测手表”、“智能手环”等,那么就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
“如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让高科技真正服务老人,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和思考。不少高科技养老、助老产品确实由于价格偏高而存在推广难题。不过,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街道或社区可以多动动脑筋,用现有的条件或技术,如智能手机、现成的APP等,来开发更多的养老、助老服务功能或项目。私人订制“二维码名片”防老人“失联”只是一个尝试,未来,街道将开发更多的智能服务项目,进一步做好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