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劳动者伤身又伤心如何破解职业病认定难?
只有切实提高劳动关系的可识别性和职业病的预防意识,才能有效降低职业病认定的难度。随着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发展,职业病已成为劳动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因职业病导致死亡人数已超过10万人。职业病不仅影响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更是对其心理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然而,由于劳动关系认定难、证据难收集等原因,许多受职业病侵害的劳动者并未获得应有的法律保护。如何破解职业病认定难的问题,保护好劳动者的权益,已成为当前的迫切课题。
职业病的认定标准是劳动者在工作场所长期从事某一特定作业,引起患某种疾病,与该特定作业有因果关系。劳动关系认定难是导致职业病认定难的主要原因,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用工关系复杂、不确定性较大,导致劳动者的职业病往往面临难以被认定的困境。一些劳动力供应公司与企业签订内部推荐关系后,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工作,此时涉及的用工关系相对复杂,难以明确劳动者的权益和责任。应该在入手关键环节,降低劳动关系与职业病认定之间的紧密性联系。
应该确立职业病认定“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以前,职业病认定需要劳动者提供特定的证据,但是一些证据所需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较高,致使很多劳动者并不能充分维护自己的权益。为此,应该重视职业病发生的实质性问题,打破证据难收集的困境。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高危行业中,应该加强对职业病的主动监测和防范措施,及时追踪和处理潜在的职业病问题。强化劳动关系的合法合规管控也是解决职业病认定难的重要手段。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规范用工合同的签订、查询等环节。
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劳动管理,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来执行,从源头上防控职业病的发生。劳动部门还可以通过提高对职业病的认知度和宣传度,让劳动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保护措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工作权益。职业病认定难问题需要相关单位、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