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有三不随”,不管多不好意思,这三种礼尽量别随,毫无意义
随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它体现了人们对于亲友间关系的重视和尊重。随礼有多种形式,通常是一定金额的钱币或贵重物品。遇到亲朋好友结婚、生子等喜庆事宜时,我们往往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相应的随礼开支。而这些随礼的不断增加,往往使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薪水也变得捉襟见肘。然而,出于人之常情,不去表示祝福则显得过于冷漠。但其实,在生活中的这三种礼,我们就没有必要随了,以免给自己造成负担,到底是哪三种礼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变了“味”的随礼。
在我国,礼尚往来是一种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只要家里有红白喜事的,亲戚朋友、乡里乡亲,都会带上礼物和礼金前去随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礼也变了味。在以前,只有家里有重大事情的时候,比如婚丧嫁娶,才会大摆筵席,邀请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但到了如今,人们更多的是想通过宴席来收取礼金,就比如搬家、生日等都会摆上几桌,从而达到“收礼”的目的。如今各种各样的随礼,不仅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让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面对这种“以收钱为目的”的酒席,我们就不必参加了,更不需要随礼,不然还会助长了这种不好的风气。
第二:没被邀请的礼不要随。
一般情况下,亲戚朋友家里办酒席,都是会提前通过请帖、或拨打电话,以及电子邀请函来通知你,还会将具体的日期、地址之类的一并相告。但有时候,遇到没有特地邀请你的,或者是人多的情况下,被别人提起了,才顺便邀请你的,再或者你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这种酒席,我们就没有必要赶着去参加随礼了。因为它并不是真心地邀请你,就算是他忘记了,也就只能说明,你们之间的交情不够深,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热脸贴冷屁股”,非要凑上去给人家随份子钱了。
第三:有去无回的礼不随。
随礼,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往来,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的意义在于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在收礼的时候,总希望别人给予很多,而到了自己回礼时,却抠抠搜搜的,总是找一些借口,甚至根本都不想回礼。中国人都讲究礼尚往来,这样才能使关系维持长久。要是遇到这种只知道收礼,却不想着回礼的人,我们就不要为了面子一再送礼了。这样的人,就算我们遇到什么事情,他也就只是会冷眼旁观,找借口逃避。对于这种贪得无厌、喜欢占便宜的人,我们应该远离,因为随礼也没有意义,反而还会让自己成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