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民族团结和美画卷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红山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方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不久前,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中心与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与红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赤峰召开。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社院主要负责人和专家代表,来自民族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计150余人参会,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深入交流研讨并开展相关学术考察活动。
深刻领会 聚焦主线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达古拉表示,内蒙古自治区着眼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化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各民族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结合研讨会的主题,黑龙江省社院党组书记吴海宝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举例说明,红山文化展现出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地区的早期文化存在相似之处,表明了中华民族在早期就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这种文化同源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认同基础。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主线,坚持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要进一步抓实主线,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共识。
凝聚合力 久久为功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需要久久为功。研讨会现场,各地社院代表纷纷分享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各族人民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鲜活历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李银霞表示,近年来,广西社院结合当地实际,借助鲜活的历史故事和史料史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深入挖掘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来龙去脉、鲜明特征和经验启示,挖掘中华文化对广西各民族文化的滋养和广西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文化支撑。
“赋能蓄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贡献社院力量。”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青年代表白竺冉表示,要运用好社院各类平台和资源,做好宣传阐释研究,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列为智库研究的优先方向,加强学术攻关和研究阐释;要打造一批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品课程、特色课程,提高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在各类班次教学中的占比,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吉林省社院党组书记辛静表示,吉林社院开展了系列以爱国主义为宗旨,以中华文化、吉林地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积极宣传好阐释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进行探索创新,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设计、课题研究、教育培训等工作。
陕西省社院党委书记崔歆表示,陕西社院聚力思想引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院课程的整个体系,致力于打造一批精品课程,推出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特色现场教学课程;开展好中华文化进课堂,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统一战线中的民族问题等主题进行专题报告,用心用情讲好、传播好中华文化。
做深做细做实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赤峰临潢家园社区考察调研时强调,“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民族团结一家亲。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前往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临潢家园社区进行考察学习,沉浸式聆听“民族团结”的故事。
“社区紧贴居民所思所想所盼,以‘家’理念、‘家’关怀、‘家’温暖,打造‘民族团结之家’综合服务体,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在社区书法班、民族技艺传承班、民族融合小课桌等特色活动以及乌兰牧骑排演厅,与会代表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大家纷纷表示:“在小小社区中,多元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异彩纷呈,各族群众成为守望相助的‘一家人’,这一生动案例足以说明要想干好民族工作,必须做深做细做实,做到各族人民心坎里。”
中央社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天昱表示,本次会议深化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识,充分发扬“以学术的语言讲政治的内容”优良传统,通过学术研讨进一步凝聚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共识。
来源 | 《人民政协报》(2024年10月24日 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