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云技术、人工智能、5G 技术等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难度大幅降低。未来,工业机器人将实现更多的功能。经初步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7.3亿美元,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1、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低,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
三大核心零部件仍然是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的*大瓶颈。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工业机器人成本70%左右。尽管近年来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逐步提升,但仍然制约着整机制造的利润水平、性能提升,导致大部分国产整机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随着外资品牌价格逐渐降低,国产品牌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2、竞争加剧,平均价格持续下降,国产品牌盈利状况较差
2018年以来,以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外工业机器人企业加大了在中国产能布局,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向中国大陆转移,增加了国内竞争强度。同时,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价格整体持续下行。
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整机制造业毛利率*低,在10%-20%左右。在国产品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尚低的情况下,工业机器人价格持续下行,导致盈亏平衡点销售数量持续上移,对国产品牌盈利能力形成较大冲击。
3、高端技术人才较为缺乏,人才培养重研发轻应用
工业机器人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行业经验和技术水平具有较高要求。在核心零部件和本机制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技术人员及具备丰富经验积累的装配人员较为缺乏;在系统集成领域,缺乏具备跨学科能力的专业人才,现场调试、维护操作与运行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依然有所欠缺。以往单纯依托对口专业学校输送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已较难满足未来行业人才需求,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第三方行业组织共同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
4、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导致自动化需求下降
新一轮经济周期下,尤其是2018年以来,全球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国内汽车行业下滑,中小企业景气度不高,削弱了汽车工业、通用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自动化资本支出需求下滑。行业周期性低谷对行业内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较大挑战,加大了对国产机器人冲击。
5、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原有部分标准已滞后于市场发展,能够有效覆盖和引导产业发展的产品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尚未健全完善,不利于引导整体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标准体系,累计修订100项机器人国家和行业标准,培育一批团队标准,基本实现基础标准、检测评定方法标准,以及产量大、应用领域广的整机标准全覆盖。
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
1、通用工业是国产机器人品牌,换道超车的机会
以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欧、日系工业机器人,目前仍然主要以汽车工业机器人为主。除3C行业外的通用工业,自动化率普遍不高。中国是全球*大的制造业大国,工业机器人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91个行业中类。国产机器人企业更加贴近市场,具备开发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等先天优势,在性能、功能上实现差异化,激发增量市场,这将会成为国产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2、政府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为产业培育提供有力支持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国家层面的战略重视。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可借助优惠产业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研人员和技术引进,协同行业内企业或公共研发平台布局前瞻性技术和下一代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3、人工智能、云工业机器人将激发新的,增量市场,实现行业变革和洗牌
结合5G通信技术、互联网和AI技术,未来机器人将实现更多的功能,工业云将更全面地服务实体经济。智能机器人、工业云平台未来将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增量市场,为国产机器人品牌提供了新赛道。
在科技领域,技术变革将激发新的增量市场,对产业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未来国产机器人品牌可抓住市场新机会,与外资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立足并发展于全球市场。
机器人生产线设计岗位
从事工业机器人三维制图和仿真设计工作,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和集成商
机器人工作站维护岗位
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及工作站生产工艺和设备常规维护等工作,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
机器人操控与编程岗位
从事工业机器人现场示教编程和操控调试,维护故障,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和集成商
机器人安装与调试
从事工业机器人本体装配,工作站安装调试工作,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和生产企业
机器人销售技术岗位
从事工业机器人销售及设备保养维修等工作,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和生产企业
*文章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稍后学习规划师会与您联系,请保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