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野心不小,“向西走”还是“向东看”?
土耳其的对外策略,实际上很有经验,不是蛮干,更不是所谓的埃尔多安“发疯”。它毕竟跟西方相处多年,经验丰富,心态也不一样。埃尔多安选用的也是比较懂西方的技术官僚,这批人能摸得清对方的基本路数。外界所谓的土耳其“新奥斯曼主义”外交,无非是其“积极的务实主义”的表现罢了。[全文]
-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们谈论什么样的平等?
单纯强调程序正义,并无益于消除这种不平等的政治与社会现实。我们今天在“一带一路”中所要处理的一个更具全球政治意义的问题,则是这种平等是什么样的平等的问题。超越简单分配平等,强调发展机会、发展与生产权利的平等,这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更重要的责任。[全文]
-
奥斯曼帝国崩溃了,中国却没有
民族国家的兴起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全球扩张是近代历史的两个重要主题。对于前者而言,它主要是从西欧的历史经验中生长出来的,它的扩散带来的是民族主义的思潮和运动此起彼伏、蓬勃发展,并直接导致传统帝国的纷纷崩溃与解体。[全文]
-
突厥族:被虚构的共同体
“东突”民族分裂运动的两个主要意识形态是19世纪以来产生的“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这两种政治思潮之所以能够影响中国新疆和整个中亚及西亚地区,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的人民在宗教上基本都信仰伊斯兰教,在语言上基本都讲突厥语族的不同方言。[全文]
-
历史视野下的埃及革命
如果把中东放进20世纪以来的现代史中,或者放到上千年的文明史上来看,或许更有利于我们整体地看清今天中东的种种情势。以最具典型意义的埃及为例,通过考察其现代历史进程,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近来中东剧变的特征。[全文]
-
环球同此凉热:土耳其式焦虑
不久前,在民主革命后上台仅执政一年的埃及穆尔西政权被军方赶下了台,他的命运以及之后西方国家的暧昧态度,让土耳其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及其支持者深感不安。在土耳其的媒体上开始出现一种充满忧虑的声音:“土耳其还会不会发生军事政变?”[全文]
-
土耳其如何克服“阿拉伯之春”
土耳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教-俗"之争与库尔德问题。所谓教俗之争,就是伊斯兰势力与世俗派的分裂竞争,说到底,也就是这个世界的秩序到底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宗教的还是世俗的?从根本上说,这是很难调和的。[全文]
-
昝涛:中国外交版图中的土耳其
在西亚北非政治变革的大背景下,土耳其已经成为中东地区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的大国,其所标榜的“土耳其模式”也被该地区的很多政治势力视为效法对象。对中国来说,发展与土耳其的关系,加强对土耳其的研究和了解,对于国内和谐与国际安定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全文]
-
昝涛:土耳其向东看?
随着国际和区域处境的改变以及自身力量的逐渐上升,土耳其调整了其对外战略,即从长期以来奉行的亲西方、入欧盟的战略,转为更加强调独立自主的外交,出现了所谓“向东看”的趋势,加强了与中东地区的关系,更加关注其地区利益。[全文]
-
昝涛:民主伊朗的伊斯兰属性
在多数国人眼中(大概是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响),伊朗一直是被作为一个"不正常国家"来看待的。要比较清晰地了解和认识伊朗,可能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弃这种先入为主的判断。[全文]
-
昝涛: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的演变
尽管对民族主义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在本书中,笔者主要地是把民族主义理解为一种与认同有关的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考察与阐述土耳其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使人们对现代土耳其这个国家及其人民的认同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土耳其民族主义这一个案的研究,加深和拓展人们对近现代历史上东方民族主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民族主义与民族建构、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这两个问题。 [全文]
-
深度解析:伊朗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伊朗宪法规定的复杂政治体制使权力制衡、以法治国、平等共和这些现代政治价值观与伊斯兰教什叶派教法结合在了一起。这些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全文]
-
地缘与文明:建立中国对中亚常识性认知
从地缘战略的角度说,中亚主要是陆权意义上南-北对峙下的“西向战略”问题。传统时期农耕-定居帝国与草原-游牧帝国的对峙是如此,近代至当代中俄(苏)并立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如此;从文明的角度来说,如何认识伊斯兰文明,是中国人理解中亚的关键;[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