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总是喜欢检讨“大而不强”,其实大本身就是强
毫无疑问,出海已经成了一个趋势。当年美国和日本都是在海外再造了一个美国和日本,不出意外的话,中国也必须在海外再造一个中国,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文]
-
怎样让“大环境”好起来?促民间消费不如政府带头花钱
在困难的时候让地方政府学会过紧日子,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相反,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花钱,那么问题,谁来花?现在个人和企业在大环境的压力下不敢花钱,那么只能由政府花。[全文]
-
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25年,要做好理论准备
初级阶段任务完成之后,我们的社会主义应该进入一个长期稳定时期,其主要标志就是形成一个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长期存在的新理论。我们认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个“稳定的中国社会主义”阶段 。 [全文]
-
作为大国,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对美国说……
既做好内政,又做好外交。我们以前说外交和内外有别,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内政就是外交,外交就是内政,大国尤其如此。美国的内政就是外交,因为其内政对世界有巨大的影响;同样,美国的外交对自己人也有巨大的影响。[全文]
-
中美竞争之下,科教兴国还有哪些瓶颈待解?
今天我是鼓起勇气说这个话的。因为这么一说,马上就有人会批评你,想回到过去吗?回到计划经济吗?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精英主义走到极致了,就会走到反面。在教育方面,精英主义让孩子们围绕着分数竞争,最后都变成了只会做题的机器。[全文]
-
中国经济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离不开老百姓衣食住行
对我们来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要深度融入整个世界的产业链。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样就有了产业韧性,而韧性是最好的安全。[全文]
-
限制地方政府不能新增债务,这样的政策是有问题的
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间支出很大,造成财政亏空。现在又限制他们借债,地方政府只能过紧日子。地方政府过紧日子,房地产市场又在下行,这两个部门加起来至少占经济的30%,如果他们下降10%,就会对经济增长造成3个百分点的拖累。[全文]
-
对待西方,一定要有平视的态度
平视意味着不要总是抱怨和指责对方;也不是俯视,抨击对方什么都不行。平视就是对等的,在某些情况下也要学会去理解对方。[全文]
-
现在是不是治理地方债的最好时机?
我们要正视地方政府的赤字问题,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地方政府很难放开手脚做事。而且这里面很多都是欠的社会的钱,地方政府还不上欠款,社会资金也很紧张,大家都在收缩。[全文]
-
在这特殊时刻,思考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搞市场经济,在当时似乎是向西方学习,实际上是回归中国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我国的市场经济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我国的发展阶段以及民众的文化心理高度相关;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市场经济之路。[全文]
-
美国的“小院高墙”政策起作用了吗?
我们对实体清单上的几十家企业做了调研,结果是三分之一的企业受影响严重,三分之一通过措施规避了影响,其余三分之一并没有实质性影响。[全文]
-
世界在变,但中国世界工厂的中心地位不会变
我们是被逼的,或者说由于脱钩断链给国产芯片创造了一个发展机会。一旦国产芯片起来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势头,企业就一直会用下去,因为使用新的国产芯片,企业要做很多配套方面的改变,他们已经付出了这个成本,就不愿意再回去买进口的了。[全文]
-
这里我要批评一下美国人,你们太“浪漫”了
我们目前的制度体系,从改革开放算起也至少已经运转40年了。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过去40年中国是如此成功。中国共产党为全世界做了一件好事,我认为美国人没有足够重视这一点。[全文]
-
每多读一年书收入提高10%,“孔乙己长衫”真的是束缚吗?
我们的企业现在都急功近利,普遍要求实习经历,恨不得大学生来了之后就上手能用了。这样就把压力往下层层传递,搞得学生只好再去读研。[全文]
-
有本成功预测美国危机的书,彻底打破我的历史观
书中还推测说,美国从2005年到2025年的这个小周期将以什么方式结束?要么是内战,要么是跟外敌打一仗,然后再创造一个新历史。这本书把我关于历史线性进步,尤其是直线式进步的观念彻底打破……[全文]
-
中国创新不必走美国老路,也可以学学日本和德国
我们有适合从0到1创新的地方,深圳、杭州、苏州都有潜力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但是绝大多数地方还是做从1到N的创新。即便整个世界都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也还是要有人生产钢铁、轮船,这是我们的优势,不应该丢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