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半导体竞争,绕不开那个岛?
3月11日,“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成立。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如果能转入良性轨道,对行业发展、对中美两国、对全世界都是好事。但美国国内也有很多人士,继续对中国半导体发展抱有敌意,并将其与台海局势等地缘政治问题相捆绑。[全文]
-
瘟疫过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可能对世界秩序造成深远影响,12名知名政治学者发表见解,预测疫情结束后全球局势走向。[全文]
-
大流行过后,经济什么样?全球化将以中国为中心?
新冠肺炎大流行席卷全球以来,全球经济体大部分停摆。包括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9位学者,预测疫后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的走向。[全文]
-
美媒列举2017世界的危险,中国周边有几处?
2017年,我们的世界将会面对怎样的威胁与挑战?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文章,细数可能影响2017年地缘政治和国际局势的十大热点地区。即便是在尚处于和平中的国家,政局的变化也会引发危险的极端化和对群众的煽动。[全文]
-
中俄黑客是美国电网最大威胁?你想少了……
每当美国国内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发生故障,政客们多会将问题归咎于网络攻击。然而,网络攻击带来的断电次数与我们成果相比,几乎算是个零蛋。仅在6月,我们就采取了44次行动,攻击目标遍布美国26个州和全球6个国家。这些还仅是公开的行动;实际上,我们特工造成的停电事故是这个数字的10倍。[全文]
-
法国右翼,为何把海滩选为战场
为何一件游泳衣让法国人如此恼火?这是因为海滩之于法国,不仅意味着一条海岸线,更象征着一种国家认同。战后五六十年代,法国人对沙滩的观念开始转变。在电影和诸如地中海俱乐部之类的品牌的联合推动下,海滩成了神话般的地方,充满了享乐自由和性的越界。[全文]
-
留学美国是否改变了他们的中国心?
超过60%的调查者对美国的看法变得更加正面,23%变得负面。乍一看,这个数据可能意味着大多数人接受了美国的价值观。但对大部分参与者来说,对美国有了更正面的印象并不意味着他们心中的中国形象受到了损害。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有55%的人对中国的评价更高了。[全文]
-
美国留学生:我们不后悔去中国
来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来自怎样的家庭?他们有多少中国朋友?学成后是否愿意留在中国工作?零距离体验中国的生活是否改变了他们对这个国家的看法?让我们走近这个将对中美关系轨迹产生重大影响的群体……[全文]
-
美国地理塑造的美国世界观
美国的地理位置如此独特,这导致了美国人的一种充满矛盾、而且常常不现实的世界观。他们虽然用意良好,但对全球政治的看法却往往自相矛盾。尤其是美式实用主义、美式理想主义、美式傲慢和矛盾所构成的三大思想倾向,依旧并将继续影响美国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全文]
-
《外交政策》:2012被忽略的大事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盘点了2012年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大事件。其中,印巴加强经贸联系、巴西成为移民目的国、因纽特人利用丰富资源谋利成为头三大事件。这些事件并非所有人都能切身感知或知晓的,但确实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世界。[全文]
-
从“阿拉伯之春”到“美国之冬”
尽管当涉及阿拉伯之春时奥巴马政府拼命地努力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然而美国对阿拉伯各独裁者多年的支持已经使得美国声誉扫地。在短短的一两年内,美国在该地区几十年的政策失误是无法弥补的,尤其当像埃及那样的阿拉伯国家感觉到,美国一直在赤裸裸地利用它们实现自己的野心与利益。除了各种历史上的怨恨以外,美国因为其不一致的外交政策也引起了深深的怀疑:它在部分地区(例如利比亚和突尼斯)支持民主运动,而在其他地区(比如巴林)则支持当地政府。这使得美国在两边都完全陷入了失败的局面:例如在埃及,一方面,它因为支持要求民主政治的抗议民众与政党而破坏了长期的战略职责与关系;另一方面,它也没因此而得到当地公众的信任,后者视美国是伪善的,甚至是他们的敌人。 [全文]
-
世界未来城市化历程将由中文书写
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世界都是以美国城市为典型预测未来城市发展。但现在,仅仅是进入亚洲时代的第12年,未来城市的时尚中心就转移到了中国。正如美国副总统拜登(Joe Biden)不久之前所说:“如果我把美国人的眼睛蒙上,在深夜把 他们带到中国的机场或港口,再把他们带回美国。最后问他们‘哪个城市是美国的? 哪个城市是中国的?’大部分美国人会回答:‘最棒的那个是美国的。’不,他们错了。”这番讲话让保守派评论员相当不满,但它却一针见血,这个事实对于任何一个在北京、香港、上海或是其他城市生活过的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全文]
-
叙利亚聘美国公关公司改善形象
2011年3月,BLJ发给Kallas与叙利亚政府另一份备忘录,就如何改善政府形象、建立更有效的公关政策提供建议。该备忘录由维基解密网站发布,是他们本月揭秘的240万份叙利亚文件之一。“从叙利亚公众示威开始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声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奥巴马政府希望叙利亚领导层能够继续存活,”2011年3月19日的备忘录一开始这样写道,“这与它对其他国家地区公众示威的反应有所不同。美国既没有要求叙利亚更迭政权,也没有呼吁武装干涉,批评声受到抑制,惩罚性的制裁措施——以不直接针对阿萨德总统的方式——更像是在警告,而不是要破坏其领导力。 [全文]
-
《外交政策》:欧洲与中国的贸易战即将打响
欧洲领导人视中国为令人望而生畏的挑战,而不是一个潜在的救星。这不仅在于中国是一个廉价市场,而且还因为中国在技术成就、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大军的生产率方面正迎头赶上。鉴于欧洲的竞争力日益减弱,促进工业生产将变得极为困难———至少如果不诉诸某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就很难办到。[全文]
-
外交政策:环球时报——中国的福克斯新闻
《环球时报》作为中国发行量第三大的报纸,它的内容和评论也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它的流行也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环球时报》的上升可以总结为过去二十年中国不断抬升的媒体实力的上升,而洋溢着民族主义的英文版更是让西方不得不给予重视。[全文]
-
后福岛时代核能前景七问
日本的核危机并不意味着原子能时代的结束。在日本以外,德国是对福岛核事故反应最强烈的国家,成千上万的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默克尔总理宣布永久关闭德国的9个现有的核电站。但默克尔“弃核”的决定也并不代表着德国走向全新的方向,要知道,德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决定不再兴建新的核电站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