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墙倒塌几个月前,我在欧洲游历了多国
我在西柏林转了不少地方,但居然一直没有找到把东西柏林分隔开来那道墙。眼看天色已晚,我要坐夜车踏上回挪威的旅程,就放弃了寻找,心想,这个地方以后我总会再来的。我完全没有想到,不到七个月之后,这座墙就突然倒塌了。[全文]
-
近现代中国,可用毛泽东的三句话概括
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进程,可以用毛泽东的三句话来概括,这三句话分别是:“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以及“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现在我们要研究如何带头解决全球问题。[全文]
-
实现教育公平,我们该做些什么?
如今已经成为社会关键词的“教育公平”一词正式出现于官方政策文本,还不过十年。这个国家,只要有一个孩子还没有接受适合其权利、潜力和尊严的教育,教育公平的美好理想就还没有完全实现。[全文]
-
大家谈公报
舆论高度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在我国政治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与具体落实。今天,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童世骏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和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教授来函观察者网,畅谈公报对中国未来的影响和意义:中国道路将折中稳妥,中国人不会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全文]
-
当代中国的精神力量何在?
在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和社会进步背后,推动当代中国实现快速发展的精神力量何在?从中华民族的思想传统和精神气质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中国成就所体现的精神力量归结为5个方面:务实的理想主义、辩证的理性主义、尊贤的民本主义、重情的团体主义、好学的世界主义。未来中国的中心任务仍然是发展,但此时的“发展”虽然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发展”一样,都是“硬道理”,其层次和内涵却有了重大变化,因而发展目标中的“文明”成分、发展动力中的“精神”含量,都必然而且应该具有更高的比重。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更高层次上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全文]
-
讲好自己的人生故事
乔布斯讲到他中学毕业后上了一家几乎与斯坦福一样昂贵的本科学院,6个月不到就退学,然后在那所学校里晃荡了一年半蹭课,其中有一门书法课,当时只是喜欢,全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实际用处。但当他在斯坦福作为苹果电脑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CEO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当他说起他把漂亮字型设计进第一台麦金塔电脑当中去时,那门书法课程,那段蹭课经历,甚至那个退学决定,都获得了独特的意义:假如他当初没有进这所学校,没有辍学,没有蹭课,没有听那门书法课,苹果电脑甚至所有个人电脑那漂亮的字型可能就无从谈起。[全文]
-
李泽厚、童世骏对话录
李:我是对中国模式一直寄予厚望的。童:我注意到您很早之前就讲过希望中国走自己的路,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李:我觉得政府比好些学者脑袋清醒一些。[全文]
-
邓正来,朱维铮,童世骏,林尚立等:邓正来与哈耶克
晚近以来,特别是伴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由“华盛顿共识”和“新自由主义”所主导的世界秩序正处于面临调整的临界时刻。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和后冷战时代大行其道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哈耶克仍是我们探究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之得失、推进社会秩序(甚或世界秩序)之重构不可回避的学者。我们究竟如何对待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如何对待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批判?如何看待哈耶克在西方自由主义学说史的位置?如何认识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与当下“新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反思与批判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社会秩序和世界秩序的重构?诸如此类的问题仍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全文]
-
童世骏、房宁等:中国模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我们可以从总体和要素两个层面来理解中国模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民族复兴、现代化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尤其像中国这样古老的东方大国同时具备,那是非常特殊的现象。因此,中国的发展模式一定是极其特殊的,就其中包括的每个要素来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相当高程度的可比性,就此而言中国的发展又是具有普遍性的,民族复兴或者民族独立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发展轨迹可以从别国的民族复兴当中找到借鉴,别国也可以从我们这里得到启发。[全文]
-
道德的核心问题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要做出选择。在迄今为止的多数时代,甚至在现代社会的多数场合,选择的依据比较确定,选择的范围相当有限,但恰恰是在需要我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选择的时候——在选择的依据不那么确定、选择的范围不那么有限的情况下进行选择,我们的行动才具有道德意义,我们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存在。[全文]
-
让键盘的节奏呼应社会的理性化节奏
网上社科评论是一个迅速成长的新生事物,上海社科院的网上社科评论员是一支非常能干的年轻队伍。[全文]
-
世博会:一种新的世界观
1851年5月1日,后来被称为首届世博会的伦敦大博览会开幕的那天,恩格斯从曼彻斯特写信给住在伦敦的马克思,告诉他:“过几天,至多一个星期,你将收到另外的五英镑。[全文]
-
当今中国的精神挑战
真正重要的不仅是精神需求受到重视并得到满足,而是精神需求本身有足够的“精神含量”和“精神品质”。[全文]
-
“后世俗”社会的批判理论——哈贝马斯与宗教
哈贝马斯希望所有宗教的信徒为了能够生活在政治上自由主义的、文化上多元主义的社会中都能经历一个三重反思:坦然接受面对其他教派或宗教遭遇时所发现的认知差异,适应享有对世俗知识之社会垄断权的科学的权威,同意基于世俗道德的立宪国家的诸个前提。[全文]
-
中国模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中国模式如果存在的话,它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我想强调的是,对于“中国模式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我不愿意做出过于简单的回答。作为一个中国学者,作为中国发展的参与者,我们对中国模式的任何判断,都是不仅是一个客观描述,都不仅具有认知意义,而同时也是一种主观态度,具有实践意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