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防过热到防过冷,中国宏观经济治理思路要改变
过去十几年,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有效防止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但国家治理规范有序也带来一个负作用,那就是经济容易过冷。如果中国经济长期过冷,我们会有重大风险,乃至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最大风险。[全文]
-
警惕西方炒作“中美经济差距拉大”
为什么货币政策要发力呢?有人讲,这是不是大水漫灌了?……我理解今年的货币政策导向是用扩张来求稳定,防止地产企业和其他一些行业大型企业的财务困难传递。[全文]
-
中国经济三季度反弹,全年甚至可能超过5.5%
疫情过后,全球最迫切的是什么呢?是经济的恢复,但大家的对整体全球化的误解,可能这影响到整个新的全球化的实现。这个“回头浪”持续多久,长则两年,短则半年。[全文]
-
振兴经济,不能让投资者“躺平”
国家投资本质上讲必然是政府行为,必须通过政府去监督相关的高层管理人员,也要讲责任。一讲责任,必然就会规避风险。今天产业要升级,会有大量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很难由国有主体投资者来进行。[全文]
-
今天又分出三个世界:穷国、富国和中国
要想方设法调动政府部门的积极性。我的想法是把地方债一次过变成国债,再给地方政府确立新的财政的纪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全文]
-
博鳌现场| 凭什么中国数字经济能发展得这么好?
监管的核心目标是整体福祉的增加。除了要增加消费者的利益,还要保护竞争。互联网是新事物,我们应该拥抱和接受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底线,只要底线把握住了,让实践先跑一段,我们再总结,产生理论,再过来补课和监管。[全文]
-
今后五年新型全球化动力来自中国,要调整好“飞行姿态”
“十四五”期间的全球化可能是一种新型全球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呼吁、推动、维系的,而不仅仅是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维系推动的。全球化的动力可能来自中国,而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领导力部分是来自于中国的进口大市场。[全文]
-
新中国的经济学并没有“犯错”,而是缺乏一个分支
如果用一句话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新中国70年发展进行总结,那就是我们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经历了艰难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经济学并没有“犯错”,而是缺乏一个讨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分支,即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全文]
-
为什么东北没有变成底特律?
今天沈阳整个经济精神面貌远远比底特律好,现在财政收入20%-30%来自宝马,一年有将近200个亿的财政收入。经过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积极努力,我们没有产生底特律,这一条要告诉美国朋友们,不能把自己的问题推给全球化,你们自己也有问题。[全文]
-
中国若想形成影响深远的经济理论,这四条必须做到
我在早年个别场合讲过“中国经济学”这个概念,现在我仔细考虑不能这么说。马克思研究的是英国,马克思说我研究的不是英国经济学,我讲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亚当·斯密也是如此。经济学,不能按国界分,我们要提炼普遍性。[全文]
-
经济回暖的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还有多大
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始,到现在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占我们总出口的比重,从过去的20%降到了8.4%,所以我们的贸易依赖度实际上是下降的,反过来美国对我们的贸易依赖度是上升的。[全文]
-
首次系统严谨厘定宋明清的经济总量,有何发现
宋代中国的生活水平世界领先,但在1300年之前已落后于意大利,1400年前后被英国超过;1750年之前,作为整体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欧,因而,东西方的大分流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开始了。[全文]
-
对话:特朗普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中美贸易,而是国家颜色
亨廷顿在《我们是谁》这本书里提到,美国正在“变色”,移民把美国给搅黄了。特朗普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移民问题,是美国的国家颜色问题,所以他一上来就要修墨西哥墙,要拒绝穆斯林移民。他跟中国的矛盾不是最主要的矛盾,经济问题相对而言也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全文]
-
中美真正的竞争在哪里?
中美真正的竞争不在人民币国际化、不在TPP,而在于谁能通过制度变革,从根本上解决国内问题。美国今天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方式。反观中国自己,也有矛盾,必须直面问题、创新思路,必须提出新思路。这套新思路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学习三位老师:德国、美国和新加坡。[全文]
-
两次大战英国都站在胜利者一边,今天你们选择了中国
我完全有信心,中国将会有好的前景。我们希望发展同中国的长期关系。英国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并没有美国这么大,但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希望将我们的发展前景和中国联系起来。[全文]
-
对话:假如希腊离开了欧元区
6月3日,希腊总理齐普拉斯紧急飞往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谈判,换来的却是国际债权人的一纸通牒:“要就接受,不要拉倒。”这一次,希腊会安然度过危机吗?如果退出,对欧元区其他国家会造成什么影响?[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