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产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这是重庆的试验与思考
供不应求的城市应多供地多造房;供过于求的地方不应再批地。规划时就要以人均40平方米作为底数,最多上下浮动15%,不能由着开发商蛮干。政府也绝不能短视,只图短期GDP,否则就会弄一堆烂尾楼最终经济熄火。这是5月26日黄奇帆在复旦大学“中国大问题”讲堂的演讲。此文为作者修订的权威版。[全文]
-
这些故事,让诺奖经济学家听得聚精会神
2015年6月13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国家外专局副局长张亚力、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等一大批重量级嘉宾汇聚一堂共话中国经济新常态。黄奇帆市长在研讨会上讲了5个精彩的故事,揭示了重庆这座内陆城市是如何通过创新获取改革的红利。[全文]
-
黄奇帆:地票制度实验与效果
全球城镇化的普遍规律是,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建设用地相应减少,但农耕地不仅不会减少,还会有所增加。我国城镇化却出现了相悖的情形。农民进城后,留在农村的建设用地退出渠道淤塞,城市又不得不为其匹配建设用地,形成“两头占地”。地票则可破解困局。[全文]
-
黄奇帆:重庆是如何减掉1000亿地方债务的
3月27日博鳌论坛分论坛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将参与讨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以来,地方债问题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不定时炸弹”,去年重庆市共压减地方债务1016亿元,成效显著。那么,重庆是怎样做到的呢?[全文]
-
黄奇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何风险?
经济生活中,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产能过剩的风险,我恰恰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风险。本质上讲,市场经济通过充分竞争才能有效益,这就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但产能过剩也有个度的问题。这些年,重庆经济之所以表现良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按照中央要求,坚决不碰产能过剩行业。[全文]
-
黄奇帆:我在重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与实践
自新型城镇化提出以来,全国各地都经历了一轮城镇化高潮,也有很多议论,见仁见智,各有长短。但从地方行政一把手的角度来谈新型城镇化,又能切中肯綮的,还不算多。本文从地方经验切入,探讨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才能避免城镇化变成新一轮的城市扩张运动。[全文]
-
国企改革核心: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
回顾国有企业35年改革的历程,怎么解决资本金来源一直是宏观、微观领域头疼的问题。我国企业的债务风险远高于政府债务风险,负债率始终处于高位运行,有风吹草动会引致系统性风险。当下权益融资比债务融资要重要得多,要建立市场化的国企资本补充机制,企业保持正常的资产负债率,增长才是可持续的、健康的。[全文]
-
黄奇帆:改革完善企业股本补充机制 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据标准普尔测算,我国经济今后五年若保持7%—8%的增长率,债务融资需求将达到18万亿美元,全社会平均资产负债率将达80%以上。这样高的负债率,发生危机的可能性极大,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并切实加以解决。同时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我国企业股本缺乏市场化补充机制,致使企业债务过重。这是一个比政府债务更为严重的问题。[全文]
-
重庆地票制度可供全国借鉴
重庆拥有全国唯一的地票交易所。当进城农民在城里落户以后,如果他觉得自己的宅基地实在没有用处,可以交给政府复垦为耕地,他可以拿到地票交易所交易,同时房产商要征农民的地需要地票指标。一亩地票的价格如果是20万,除掉复垦成本,剩下的就给农民。[全文]
-
黄奇帆:改革开放和民生建设的“重庆探索”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围绕重庆的改革开放、先进生产力建设、民生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话题接受了新华网记者的专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