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加息迫不得已,通胀在重塑美国
失业率已经降到近来甚至历史上的最低点,但劳动参与率却始终未能明显提升,不断上涨的物价正在重塑美国民众的生活方式。有银行调查显示,25%的受访美国工薪阶层民众考虑延迟退休,36%的受访民众认为他们目前的储蓄已经明显受到当前通胀的冲击。[全文]
-
欧洲和中国来到了十字路口
欧洲官员很难接受中国的立场,即中国不是“战争方”、不是冲突中的一方;并且,中国在针对俄罗斯、乌克兰、欧洲和美国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立场,并试图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全文]
-
美国十大“中国通”:有人坚守学术,有人开始“反华”
在美国,像傅高义这样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学者还有很多,而随着中美关系转向低谷,有关中国的研究也不再那么“纯粹”,或许“中国通”傅高义的离去,正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全文]
-
制造“个人崇拜”话题并不高明
近期《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指出,应警惕中国可能出现个人崇拜现象。这可能把试图深入了解中国政治的读者引入歧途。为实现中国梦,使中国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这个国家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变革,但某些批评者对中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全文]
-
2015年,中国外交五大成就最亮
这一年,中国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全球领导者的作用。这与中国提出的新口号“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相一致,它意味着中国将在拥护国际关系新思想的同时谋求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和实力。中国的影响力和实力确实在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发展仍是当务之急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全文]
-
领导说了,让你们尽情吐槽(日媒点名观察者)
中国正努力打造全新软实力,一批新型智库应运而生,为中国思想和中国话语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在新型智库的助力下,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其中有三家智库,是每一位想读懂中国的人都应该关注的。[全文]
-
沈大伟算是中国问题专家吗?
我自己的研究项目发现,即使对于最自由开放的中国人而言,只要政府在应对腐败、环境污染和贫富不均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这一人群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也会迅速减弱。民主被看成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无视这一事实就会严重误读当代中国政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