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就诊科室:眼科
谢立信医典专家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荣誉主委,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终身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院长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常见的病毒感染结膜引起的炎症
  • 有自限性,通常急性起病
  • 表现为睑球结膜充血、耳后淋巴结肿大等
  • 患病后需隔离治疗,防止传染

疾病定义


病毒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结膜引起的炎症,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眼睑充血、结膜滤泡、耳后淋巴结肿大,有自限性。治疗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病情重的需全身系统性给药,常用抗病毒药物。

流行病学

较为常见的结膜炎类型,传染性强,通过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健眼的方式传播。

疾病类型

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多见,包括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咽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单纯疱疹性结膜炎等。
  • 慢性病毒性结膜炎:少见,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结膜炎。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病因

病毒性结膜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包括腺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疫苗、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等;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而被传染而患病。

基本病因

  •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由腺病毒所致,主要是腺病毒8型或9型,通过接触传染,在学校、家庭、工厂容易流行,医务人员的手也可传染。
  • 咽结膜炎:病原是腺Ⅲ型病毒,可通过直接传播或游泳传染。
  •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由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导致,通过接触传染。
  • 急性疱疹性结膜炎: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所致,接触病毒感染者而感染,好发于小儿。
  • 单纯疱疹性结膜炎: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所致。
  • 牛痘疫苗性结膜炎:是减毒牛痘疫苗导致的,通常是在接种牛痘疫苗的过程中疫苗溅入眼部或通过手指将疫苗带入眼部而发病。

诱发因素

劳累、受凉或本身患有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能抵抗细菌入侵容易诱发疾病。

症状

病毒性结膜炎由于感染的病毒不同,病变程度因个人免疫情况、病毒毒力大小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症状表现也不同。

典型症状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 早期症状:潜伏期是5~12天,常双眼发病,始于单眼发病,2~7天后另一只眼发病。初起结膜突然充血水肿,伴有异物感、烧灼感和水样分泌物。
  • 中期症状:结膜出现滤泡,视物不清,耳前淋巴肿大、压痛。
  • 晚期症状:严重的患者会有角膜损害出现,伴有明显的畏光、流泪、视力模糊。

咽结膜炎

潜伏期是5~6天,多为急性高度传染性结膜炎,发病可逐渐或突然开始表现为发热,体温可突然升高达39℃以上,约持续3~7天。咽炎表现为咽部不适、咽后壁充血、散在透明滤泡。属于非化脓性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潜伏期为24~48小时。

发病急,有时在稍感眼部不适1~2小时内就开始眼红。眼睛有剧烈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出现分泌物。同时侵犯双眼,表现为眼睑红肿、眼睑及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有滤泡出现,球结膜有出血点,出现角膜损害,可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神经系统症状。

急性疱疹性结膜炎

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有角膜损害,常见为树枝状角膜炎。

单纯疱疹性结膜炎

典型的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改变,在靠近睑缘内侧有针尖大小的局限性溃疡,角膜有小得树枝状损害,角膜直接减退,出现血管翳。

牛痘疫苗性结膜炎

潜伏期大约为3天,大部分患者伴有眼睑、睑缘部牛痘疱疹,出现眼睑水肿、充血。睑结膜充血,多发性小溃疡,浅层点状角膜浸润,重者可发展为树枝状、地图样角膜炎,损害角膜。

伴随症状

  • 咽结膜炎:伴有耳前淋巴结病变、肌肉酸痛、头痛、胃肠不适或腹泻。
  •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伴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 急性疱疹性结膜炎:伴有角膜直觉减退。
  • 流行性角结膜炎:儿童伴发热、咽痛、中耳炎等全身症状。
就医

若出现眼痛、畏光、异物感、结膜下出血、眼睑水肿等病毒性结膜炎表现时,应及时就诊。由于病毒性结膜炎是传染性疾病,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采取严格隔离措施。

就诊科室

眼科

诊断依据

根据病毒性结膜炎的典型表现,以及是否接触过该病患者,结膜囊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有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增多;病原学检查分离出病毒可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 视力检查,用仪器检查患者的眼睑、结膜、角膜,看是否有乳头、滤泡、水肿、溃疡、出血等,看眼底是否有异常改变,检查视力是否受损等。
  • 检查局部淋巴结是否肿大。

实验室检查

结膜囊分泌物细胞学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计数增高。

病理检查

分泌物涂片培养

把分泌物制作涂片,进行病原体培养、分离和鉴定,可以确定致病病原体的类型。

鉴别诊断

由于结膜下出血、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与病毒性结膜炎都有眼部出血、肿胀、异物感等症状,因此需加以鉴别。

结膜下出血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和结膜下出血都有眼部出血的表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眼睛有异物感、刺痛、分泌物。球结膜高度充血、出血点,出现角膜损害。结膜下出血部位色鲜红,范围不等,随着血液的吸收慢慢变为棕色,出血情况一般在7~12天内吸收,没有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症状及淋巴结肿大表现。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都有眼部水肿、异物感、眼痛等表现,但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发病急,患眼有黏脓性分泌物,视力不受影响。病毒性结膜炎潜伏期约5~7天,水样分泌物,眼部刺激和睡醒时上下眼睑粘住,影响视力。有自限性。 

治疗

病毒性结膜炎是传染性疾病,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针对病因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有全身症状时可全身给药。

急性期治疗

  • 病毒性结膜炎患者急性期需隔离,并严格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洗脸用具和毛巾。
  • 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出现高热时,需用抗病毒药物全身治疗及退热药物支持治疗。

一般治疗

  • 有全身感染症状时患者应该卧床休息,避免用眼过度。
  • 可对患眼进行冷敷,以缓解症状。
  • 高热患者可物理降温,如用冷毛巾敷额头、温水擦浴全身等。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常用局部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眼水、更昔洛韦眼水和眼膏、0.1%利巴韦林眼水、干扰素眼水、4%吗啉双胍、环胞苷、0.2%阿糖胞苷眼水,可选2~3种药物交替使用,直到炎症消退。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以祛风清热、泻火解毒为主。

预后

病毒性结膜炎早期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出现角膜病变的患者通常病程较长、症状较重,轻者出现状角膜浸润,血管翳,重者出现角膜炎,损害视力。

后遗症

少数个别情况的角膜上皮下浸润可最终形成角膜瘢痕,导致视力下降。

并发症

  • 病毒性结膜炎有无并发症取决于治疗的及时性、有效性。
  • 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出现并发症。
  • 当角膜出现炎症形成瘢痕时,可能会损伤视力。
日常

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定期进行视力、裂隙灯检查,预防原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复诊

  • 复诊时间:药物治疗3天无效应尽早复诊,病情好转可以于1~2周后进行复查。
  • 复查项目:裂隙灯检查。

家庭护理

  • 注意休息,避免用眼过度。
  •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 防止患者与别人接触,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应做好防护,避免被感染。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

  • 给予清淡饮食,可吃些清热利湿解毒的食物,如西瓜、冬瓜等。
  • 补充多种维生素,多饮水。
  • 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如羊肉、大蒜等。

运动

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生活方式

  • 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等洗漱用品。
  • 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经常洗手。
  • 可以佩戴太阳镜减少光线对眼睛的刺激。

日常病情监测

日常监测眼部是否有不适感,眼睛分泌物有无增多等,如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病毒性结膜炎可通过接触传染,一旦发现,需及时隔离,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预防

  • 病毒性结膜炎的预防原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
  • 避免接触病毒性结膜炎患者。
  • 早发现、严格隔离、积极治疗患者,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禁止患者到公用浴池、游泳场所,注意个人卫生,不用手揉眼,经常洗手。
  • 集体单位如学校、工厂等,不宜采用集体滴药方法预防。

参考资料
[1]刘家琦,李凤鸣,吴静安.《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03):255-257.
[2]赵家良,马志中,马景学.《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1):32-34.
[3]赵桂秋,孙为荣,林红.《眼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01):110.
[4]刘亚男,于爱忠,张涛.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结膜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05):736.
[5]王蓉.小儿病毒性结膜炎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2):154.
[6]彭媛,贾洪亮.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06):1027.
以上内容由谢立信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