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头皮毛囊炎是指仅累及头部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也可由糠秕马拉色菌等真菌性毛囊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可因高温、多汗、搔抓、卫生习惯不良、全身性慢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诱发。
该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遗留头皮瘢痕,甚至导致永久性秃发,影响患者外观容貌。
头皮毛囊炎比较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
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工作环境特殊或不注重卫生者更容易罹患头皮毛囊炎。但目前尚缺乏详细、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
大多数头皮毛囊炎不具有传染性,但由皮肤癣菌等真菌继发感染所致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皮损或共用理发器械、帽子、梳子等物品间接传染。
根据不同标准,毛囊炎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头皮毛囊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所致,常见诱发因素包括局部外伤、糖尿病、免疫力低下,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工作环境特殊或卫生条件差等。
该病的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糠秕马拉色菌、皮肤癣菌等真菌,偶见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主要见于不注重头皮卫生、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当头发及头皮受到牵拉、摩擦、搔抓等时,可造成皮肤损伤、破溃,病原菌乘机入侵毛囊,从而引起炎症。
如果长期接触或应用焦油类物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或者头皮长期处于高温、多汗等刺激状态,或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均可诱发头皮毛囊炎。
头皮毛囊炎主要表现为头皮出现鲜红色或深红色毛囊性炎性丘疹,如米粒大,周围绕以红晕。还可伴有头发松动易拔出,自觉瘙痒及微痛等表现。
头皮毛囊炎早期可出现红色丘疹,伴有瘙痒、微痛等症状。
初期可见头皮毛囊处有红色丘疹,多伴有瘙痒,丘疹中心可见毛发贯穿,顶端可迅速化脓形成脓点,伴有周围头皮红肿。之后,脓点破溃排出少量脓液,严重时有脓血,继而干燥、结痂,可不留痕迹,也可发生瘢痕伴片状脱发。
上述症状可反复发作,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结痂和瘢痕逐渐扩大,相邻的瘢痕可以融合成更大的瘢痕,导致永久性秃发。
头皮毛囊炎可伴有头皮油腻、头皮屑增多,局部瘙痒、疼痛等症状。
当头皮毛囊处出现如米粒大小的脓包、红肿,伴有头皮痒痛、头皮屑增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必要时通过脓液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皮肤病理等检查等,可做出正确诊断,给予针对性治疗。
皮肤性病科
根据病史和典型临床表现一般可明确诊断,皮损处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可支持诊断。
主要是观察皮损的形态、颜色、大小、数目、分布特点以及有无触痛等情况,该病可见头皮毛囊处有丘疹或脓疱或囊肿结节,周围有红晕,中心有毛发贯穿,也会查看其他部位毛囊处是否出现类似表现。
血常规检查对判断全身状况有帮助,患者若病情严重,医生可能会进行此项检查来判断感染情况。
取患者皮损处脓液涂片后行革兰染色,可以观察到革兰阳性球菌,是简便易行的常规检查方法,有助于初步诊断。
适应于反复发作的患者,脓液细菌培养有助于判断感染病原体的具体类型,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指导用药。
皮损不典型、难以诊断时,局麻下切取或钻取部分皮损组织制成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和鉴别其他疾病。头皮毛囊炎可见位于毛囊口的角层下脓疱,毛囊周围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
头皮毛囊炎需要与黄癣、头部盘状红斑狼疮等疾病进行鉴别,具体如下。
黄癣是由许兰毛癣菌所致,儿童多见,典型皮损为毛囊周围红斑,逐渐发展为蝶状“黄癣痂”,中心有毛发贯穿,痂下潮红糜烂,严重者可累及全头皮,伴有特殊臭味,病发干枯、无光泽、细脆易断;皮损愈合后遗留瘢痕及永久性秃发;真菌检查阳性。可与头皮毛囊炎鉴别。
盘状红斑狼疮可发生于头皮,表现为盘状红斑、斑块,表面附有黏着性鳞屑,剥去鳞屑可见角栓(角质蛋白过堆积所致)和扩张的毛囊口,皮损中央萎缩、色素减退,周围多色素沉着。愈后可出现瘢痕并导致永久性秃发。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角栓、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病理改变。可与头皮毛囊炎进行鉴别。
头皮毛囊炎治疗以杀菌、止痒为原则,主要是药物治疗,如局部外用抗菌药物,瘢痕形成时可行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炎症浸润明显、侵犯较深时可口服抗菌药物。另外,需注意加强个人卫生,防止外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去除一切可能诱因及加重头皮毛囊炎的因素,如注意头皮清洁卫生,保持头皮干爽清洁,避免搔抓、摩擦、挤压头皮,避免头皮外伤等,饮食也应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因个体差异大,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人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不建议自行选用。常用药物如下。
以消炎、杀菌为原则,可外搽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2.5%碘酊或10%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若存在真菌感染,可外用酮康唑乳膏/洗剂、特比萘芬乳膏、环丙酮胺软膏等。
头皮有脓肿形成的患者可行切开引流术,大瘢痕形成者需广泛手术切除,切除后植皮或行CO2激光磨削术。局部秃发者,愈后可行自体毛发移植术,以改善外观。
中医多称头皮毛囊炎为“发际疮”、“火珠疮”等,认为是心肝二经积热,或体内蕴积湿热外受风、毒之邪引起,治宜清心解毒、疏风利湿,可给予相应的中草药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应到专业的中医院就诊,不得乱用偏方。
头皮毛囊炎一般预后良好,及时治疗,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愈后不留瘢痕。但部分秃发性毛囊炎患者,可形成头皮瘢痕,导致永久性秃发。
头皮毛囊炎早诊断、及时治疗,可治愈。
严重者可引起瘢痕,导致永久性秃发。因影响外观容貌,易对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秃发性毛囊炎,可遗留瘢痕,导致永久性秃发。
头皮毛囊炎,积极治疗后,可痊愈康复。
头皮毛囊炎若未积极治疗,病情严重或迁延不愈,可并发疖、痈、丹毒和蜂窝织炎等更严重感染。
不注意头皮卫生,以及频繁搔抓、摩擦、挤压头皮等,可导致头皮毛囊炎复发。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病情恢复,头皮毛囊炎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保持充足睡眠、心绪稳定,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并需特别注意头皮卫生,避免瘙抓、防止外伤等。
患者应遵医嘱使用药物,不建议自行用药或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或更换药物,出现不适需及时就诊,咨询专业医生。
加强个人卫生,如勤洗头、勤洗澡,定期对毛巾、浴巾等日用品进行暴晒、烫洗,以及积极锻炼身体,作息规律,增强体质,保护头皮,避免外伤等,对头皮毛囊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