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癌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就诊科室:颌面外科,口腔科
秦力铮医典专家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常委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发生于唇红缘黏膜位置的头颈部恶性肿瘤
  • 与遗传、吸烟、紫外线照射等有关
  • 表现为溃疡或结痂病变,常伴有出血和疼痛
  • 以手术治疗为主,可结合放疗和化疗

疾病定义


唇癌为发生于唇红缘黏膜的癌。

按UICC的分类,唇内侧黏膜应属颊黏膜癌;唇部皮肤来源者应划入皮肤癌中;唇癌应仅限于可见唇红黏膜原发的癌。以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最为多见。

流行病学

  • 相对少见,发病率低于1/10万;
  • 发生部位:多见于下唇。常发生于下唇中外1/3的唇红缘部黏膜;
  •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上男性多见。

疾病类型

根据组织病理学进行分类,可分为鳞状细胞癌、疣状癌、唇唾液腺恶性肿瘤等。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病因

唇癌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和基因突变、烟草使用、皮肤颜色浅和过度的阳光暴露有关。

诱发因素

  • 基因突变;
  • 吸烟;
  • 紫外线暴露:嘴唇过度暴露在阳光下,皮肤颜色过浅,患唇癌的风险增加;
  • 职业因素:长期户外暴露的职业唇癌发生的几率增加,如农民,渔民等;
  • 免疫力低下;
  • 病毒感染:一些病毒,如人体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可增加患唇癌的风险;
  • 其他原因:不良饮食习惯、口腔状况不良等。
症状

常表现为唇红黏膜的溃疡或结痂或菜花样病变,生长缓慢,可伴有出血和疼痛。

典型症状

  • 多发于下唇,早期为嘴唇上有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扁平的或略微隆起的带白色的变色或者局部黏膜的增厚,随后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
  • 生长速度较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随后向周边皮肤、黏膜和深部肌肉组织浸润,嘴唇或者口腔周围皮肤有刺痛、疼痛或麻木感;
  • 晚期可波及口腔前庭和颌骨,以及进行淋巴结转移。
就医

患者通常因嘴唇有长期不愈合的溃疡、肿块而就医,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

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或者口腔科。

诊断流程

  • 体格检查:通过检查嘴唇、是否有溃疡、肿块,颈部是否有淋巴结肿大;
  • 病史:长期暴晒工作史,吸烟史;
  • 结合病理学检查及相关影像学进行诊断。

相关检查

活组织检查

切取部分病变组织,通过活组织病理检查确定癌症是否存在,癌症的类型和癌细胞的侵袭性水平。

影像学检查

用以确定病变范围,以及是否发生了转移,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鉴别诊断

疱疹性唇炎

疱疹性唇炎表现为成簇的小水泡,周围可见红斑,疼痛明显,破溃后形成糜烂,表面有结痂,病变可愈合。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并总在同一部位或相邻部位。

治疗

根据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早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晚期患者和有淋巴结转移者可选择手术结合放化疗,并密切随访。

手术治疗

  • 早期患者无论采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激光治疗或低温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
  • 晚期患者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则应用外科治疗。

无转移的唇癌也可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选择性一侧或双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如已证实转移,则需行颈淋巴清扫术。原发灶切除后,可用邻近组织瓣立即整复。

放/化疗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手术选择放疗作为治疗手段时,应根据肿瘤大小选择单纯外照射放疗、近距离放疗或两者联合,并据病理特征和实际情况來选择剂量。

对于切除后发生切缘阳性、淋巴结包膜外扩散、多个淋巴结转移,神经、淋巴及血管浸润者,应辅以化放疗。具有手术风险无法手术者,也可采用化疗处理。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前沿治疗

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通过阻断特定的基因使用癌细胞死亡,通常与化疗联合。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识别能力,利用机体免疫力杀死癌细胞。当唇癌进展到晚期,其他治疗方法不能选择时,可以考虑免疫治疗。

预后

预后一般良好,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后遗症

术后可能会产生口歪斜和小口畸形,影响患者嘴唇外观、食物摄入及营养健康。

康复

可采取整形修复手术,利用邻近的组织瓣进行修复,纠正唇癌手术术后缺损。

复发

  • 预后较好,T1肿瘤的5年生存率为90%~95%;
  • 如果有淋巴结转移,生存率下降50%,血管、淋巴结侵犯、神经周围侵犯、年龄也对预后有影响;
  • 唇癌的转移一般较其他口腔癌为少见,且转移时间较迟;

转移

  • 下唇癌常向颏下及下颌下淋巴结转移;
  • 而上唇癌则向耳前、下颌下及颈淋巴结转移。
  • 上唇癌的转移较下唇早,并较多见。
日常

患者需戒烟,加强术后护理,并且注意防止过度的紫外线照射。

家庭护理

  • 注意加强营养,食用高蛋白无刺激性流质饮食,多饮水;
  •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伤口清洁干燥;
  • 口唇有血、脓干痂时,不要或用力擦拭, 可以用纱布沾上消毒药水。待口唇浸软之后,轻轻擦拭;
  • 遵医嘱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 注意防晒,防止阳光直射嘴唇,从而防止唇黏膜病变发生;
  • 调节心情,保持心情愉快;
  •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 预防感冒。

日常病情监测

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访。

预防

  • 戒烟;
  • 避免过量紫外线照射。

参考资料
[1]张志愿. 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7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7.
[2]于世凤.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7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0-383.
[3]Moore S R, Johnson N W, Pierce A M,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lip cancer: A review of global incidence and aetiology [J]. Oral Diseases, 1999, 5(3): 185-195.
[4]郑家伟, 李金忠, 涂文勇,等.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2): 98-106.
[5]俞光岩,高岩,孙勇刚. 口腔颌面部肿瘤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04-123.
[6]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Head and Neck Cancers; Version 1.2020 — February 12, 2020
以上内容由秦力铮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