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结节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别名:疙痨,疳疮
就诊科室:皮肤科
常建民医典专家团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皮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杨敏医典专家团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由疥螨及其排泄物引起的免疫反应
  • 皮肤薄嫩处多见,可见暗红色结节
  • 外用药物、液氮冷冻和激素内注射疗效较好
  • 积极治疗可治愈,否则易迁延不愈

疾病定义


疥疮结节是疥疮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一般认为是疥螨或其排泄物引起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好发于男性的阴囊、阴茎、龟头、腋窝、臀部等处,女性则多见于臀部、股部、外阴部。

损害常散在多发,表现为质地较硬、直径3~5mm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暗红色结节,多数伴剧烈瘙痒。

流行病学

疥螨分布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种族、年龄阶段和社会阶层均可感染,多见于卫生经济条件差的地区,易在家庭、学校、疗养院和监狱等处流行,居住环境拥挤的区域发病率尤为高,秋冬季节感染率增高。

仅少部分疥疮患者会出现疥疮结节,且主要发生于男性。

病因

有研究提出疥疮结节是疥螨及其排泄物或死后崩解物引发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而结节内并无虫体。

另有研究发现结节中存在部分或完整的疥螨,推测疥螨由表皮进入真皮,在引起急性感染的同时又激发了真皮的炎症反应(可见大量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

基本病因

疥螨又称疥虫,分为人型疥螨和动物疥螨。人的疥疮由人型疥螨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也可通过患者使用过的衣物而间接传染;动物疥螨不会引起人类感染,仅产生叮咬反应,一般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不会导致疥疮结节。

疥螨的致病作用主要包括机械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

  • 机械刺激:疥螨寄生在人体表皮角质层内,啃食角质化的组织,并在角质层内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的迂曲隧道,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
  • 免疫和炎症反应:疥螨、疥螨排泄物及其死后崩解物,可引起皮肤的免疫反应,从而激发炎症过程,能够造成皮肤发痒。
症状

疥疮结节患者的典型症状是皮肤薄嫩处出现的绿豆至黄豆大小、淡红或暗红色结节,多伴剧烈瘙痒,夜间或热水浴后尤甚。

典型症状

皮肤损害

好发部位

疥疮结节好发于男性的阴囊、阴茎、龟头、腋窝、臀部、腹股沟等处。

女性在臀部、股部、外阴部等处好发。

典型皮损

皮肤损害表现为3~5mm大小淡红或暗红色结节,结节质地较硬,数目不等,互不融合。

皮肤瘙痒

患者皮肤常有剧烈瘙痒,晚上更为严重。

这可能是由于疥螨在皮内挖掘隧道时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引起,且疥虫在晚间的活动力较强。

伴随症状

疥疮结节常伴发疥疮的典型皮损,在指缝、手腕、肘窝、腋窝等部位出现丘疹、丘疱疹和水疱,散在且对称分布。

典型皮损如长时间不愈,往往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损害。

就医

若患者在外生殖器、腋下、臀部、大腿内侧等部位出现淡红或暗红色触摸较硬的小疙瘩时,请及时就诊。

疥疮结节仅发生于疥疮患者,其本身并不致命,但如不及时就诊可导致病情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只要发现全身皮肤散在分布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夜晚瘙痒剧烈等症状和体征,均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诊断依据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询问如下问题来采集病史:

  • 结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 结节长在什么部位;
  • 结节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 痒不痒;
  • 除结节生长的部位,其它部位是否还有其他的皮疹;
  • 什么情况下瘙痒会加剧;
  • 是先有结节,还是先有其它类型的皮疹;
  • 身边其他密切接触的人是否有类似的症状;
  • 是否接受过治疗;
  • 如何医治的,效果如何;
  • 是否患有其他急、慢性病,如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等。

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会对周身皮肤进行仔细地检查,尤其是有皮损的地方,包括疥疮结节。

可能会检查患处疥疮结节情况,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刮取皮损处的鳞屑进行涂片镜检或直接行皮肤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

查体

医生通过视诊、触诊发现位于阴囊、阴茎等部位的3~5mm暗红色结节,结合病史特点和典型皮损涂片光镜检查发现疥疮或虫卵,可明确诊断。

实验室检查

矿物油刮检法

用蘸上矿物油的消毒手术刀轻刮早期未破的皮损6~7次,然后将刮取物置于载玻片上,重复以上动作4~5次,滴生理盐水后显微镜下观察疥虫、虫卵或碎块。

针挑法

在指缝、腕屈侧等部位的未经搔抓的丘疱疹、水疱,用消毒针头挑破后轻轻向两侧刮一下,或挑出隧道盲端的灰白色小点后置于玻片上,然后显微镜下观察疥虫和虫卵。

特殊检查

皮肤镜

医生通过皮肤镜直接观察皮损表面,可发现疥虫开凿的清晰的隧道,隧道顶端可见由前肢形成的深褐色三角形结构以及其下方椭圆形的雌性疥虫。

鉴别诊断

根据传染病接触史、典型疥疮皮损、好发部位和结节形态,一般不难诊断,但需与虱病、结节性痒疹、皮肤瘙痒症等相鉴别。

虱病

主要发生于头皮、会阴、颈和腰等部位,一般指缝无皮损,继发有血痂和抓痕,通常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即可发现头发、内衣、阴毛等处的成虱或虫卵。

结节性痒疹

好发于四肢伸侧,皮损体积较大,表面粗糙,呈黑褐色,常伴表皮脱落、出血及血痂,可长期不愈。

皮肤瘙痒症

剧烈瘙痒,无原发皮疹,常继发抓痕、血痂及皮肤粗糙增厚,周身均可发作,如瘙痒严重,药物治疗疗效差,需做全面体检筛查糖尿病、肝肾疾患和恶性肿瘤等。

湿疹

呈多形损害,反复发作,病因复杂,无特殊好发部位,亦无传染性。

治疗

治疗目的是杀虫、止痒、治疗并发症。

相比普通疥疮,疥疮结节更顽固,难以消退,所以其治疗方式与疥疮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外用药物、皮损内注射药物、冷冻治疗和手术治疗。

疥疮结节的治疗应与疥疮治疗同步进行。

一般治疗

疥疮结节患者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严密消毒其衣物、寝具等密切接触物品。

患者的家庭成员或与其一同生活者,应同时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疥疮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10%硫磺(儿童用5%)软膏

  • 作用:止痒。
  • 不良反应:硫磺较污浊,有难闻气味,可刺激皮肤,污染衣物。
  • 注意事项:最好不要将软膏与漂白粉、高锰酸钾、氯化钾放在一起,容易引发危险。

10%~25%苯甲酸苄酯洗剂或乳剂

  • 作用:杀虫。
  • 不良反应:偶有皮肤刺激症状。
  • 注意事项:避免眼和黏膜与药物接触,孕妇、哺乳期及2岁以下婴儿禁用。

10%克罗米通乳膏

  • 作用:杀虫。
  • 不良反应:对受损皮肤有刺激。
  •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和黏膜,婴幼儿慎用。

40% 硫代硫酸钠溶液和4%稀盐酸溶液

  • 作用:杀虫。
  • 不良反应:偶见皮肤过敏。
  •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和黏膜,严禁口服。

5%扑灭司林(苄氯菊酯)

林丹(高丙体六六六)

口服药物治疗。

伊维菌素

  • 作用:杀虫。
  • 不良反应:偶见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过敏等症状。
  • 注意事项:体重不足15kg的儿童、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氯雷他定或盐酸西替利嗪(瘙痒严重者酌情选用)

  • 作用:抗过敏止痒。
  • 不良反应:偶见乏力、头痛、嗜睡、恶心等症状。

疥疮结节治疗

焦油凝胶每晚涂搽,连用2~3周。

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等)。

短期外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膏剂或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疥疮结节,适用于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疥疮结节患者。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其他治疗

液氮冷冻治疗

利用液氮产生低温作用于结节,使局部组织冰晶形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脱水坏死或诱发生物效应,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冷冻后可见局部组织发白、肿胀,1~2天内可发生水疱,然后干燥结痂,约1~2周脱痂,脱痂后皮肤颜色可恢复正常或稍浅。

治疗后注意事项:

  • 出现水疱时,不要自行剥离,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 治疗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局部长时间清洗。
  • 治疗后,医生可能会建议涂抹抗生素软膏以预防感染。
  • 如果治疗部位出现红斑、肿胀、破溃、渗液或痂下溢脓,应立即复诊。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利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发生高功率激光,使病变组织气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后注意事项:

  •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治疗后医生可能会建议涂抹消炎药膏。
  • 伤口约10~14天左右愈合,切勿用手指抠除痂皮,应让痂皮自然脱落。
  • 伤口愈合后可能有色素沉着,一般需3~6个月才会逐渐恢复正常肤色。
预后

经过正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逐渐好转直至痊愈。但如果没有遵医嘱坚持治疗,治疗时间可能会延长,疗效会降低。

自愈性

疥疮结节是一种比较严重难治的疥疮损害,不能自愈,需要坚持治疗。

危害性

疥疮结节不遵医嘱治疗可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后遗症

瘙痒

疥疮结节治愈后瘙痒感通常会持续2~3周,部分患者可能持续3~12个月。

可适当应用保湿剂、外用中弱效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来缓解瘙痒,若瘙痒严重,以上治疗无效应及时复诊。

色素沉着

部分疥疮结节患者,治愈后局部皮肤有色素沉着,一般3~6个月后会恢复正常肤色,若色素沉着程度较重也应及时复诊。

并发症

皮肤细菌感染

由于疥疮结节瘙痒剧烈,患者反复搔抓,易导致皮肤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包括β-溶血性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

肾炎

部分患者发生皮肤细菌感染后,会出现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复发

未坚持治疗

疥疮结节的治疗相对复杂,疗程较长。若治疗期间,患者不遵守医嘱而擅自停药或不按正确方法用药,易导致疥疮结节迁延不愈,病情反复。

治疗期间未消毒

疥螨离开人体后可存活≤3天,可停留在衣物、床单等处。若治疗期间未严格消毒杀螨,易导致疥螨再感染,疥疮结节复发。 

日常

疥疮结节比疥疮更顽固,治疗周期可能会比较漫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严格遵守医嘱坚持治疗,并注意个人及家庭卫生,避免交叉传染,同时应与疥疮感染者保持距离,以防止再感染。

家庭护理

  • 遵医嘱按时用药,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 家属在触摸患者皮肤及其所使用的衣物、床单等之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护理完毕后应及时扔掉手套并洗手消毒。
  • 家属与患者的餐具、洗漱用品、床单、被套等生活用具不能混用,清洗时应分开,同时避免与患者同床。
  • 对于婴儿和儿童疥疮患者,用药后应当给他们戴上手套、穿上袜子,避免他们吮吸手上和脚上的药物。
  • 家属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鼓励督促患者坚持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 患者及其家属所使用的衣物、床上用品、毛巾等,应煮沸后烘干或阳光下暴晒。
  • 不建议使用杀虫剂和熏蒸机。
  • 治疗期间,减少外出。
  • 建议对患者家属、室友等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尤其是与患者有皮肤直接接触的人。
  • 饮食宜清淡,注意营养搭配,忌烟、酒和辛辣刺激食物。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应密切观察疥疮结节是否增多、增大。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若有疥疮建议尽早治疗,以免发展为疥疮结节。若已经发展为疥疮结节,虽治疗周期长,但一定要坚持治疗,不可擅自停药。

预防

疥疮结节是疥疮的一种表现,所以预防疥疮结节的重点在于预防疥疮感染和积极治疗疥疮。

  • 发现疥疮患者立即隔离并及时治疗,避免因病情延误导致疥疮结节的发生。
  • 在开始治疗前3天,将患者所有的衣物、床上用品、毛巾等煮沸后用干衣机烘干或者干洗,不能煮沸或干洗的物品可以用塑料袋密封7天以上,待疥螨饿死后清洗。
  • 用吸尘器清理每个房间,清理完毕后扔掉吸尘器袋,并用漂白剂清洗吸尘器。
  • 未感染者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与患者有直接或间接皮肤接触,如同居、握手、穿患者的衣服等。
参考资料
[1]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 第9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7-98.
[2]张建中,高兴华. 皮肤性病学. 第3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5-136.
[3]Czeschik JC, Huptas L, Schadendorf D,et al.Nodular scabies: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or infection?J Dtsch Dermatol Ges. 2011 Oct;9(10):840-841.
[4]Zawar V, Pawar M. Liquid nitrogen cry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nresponsive nodular scabies. J Am Acad Dermatol. 2017 Aug;77(2):e43-e44.
[5]Tesner B, Williams NO, Brodell RT. The pathophysiologic basis of scabietic nodules. J Am Acad Dermatol. 2007;57(2 Suppl):S56-S57.
[6]Salavastru C M, Chosidow O, Boffa M J, et al. European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cabies[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017, 31(8): 1248-1253.
[7]美国CDC网站:https://www.cdc.gov/parasites/scabies/index.html
[8]英国NHS网站:https://www.nhs.uk/conditions/scabies/
[9]梅奥医学中心: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scabies/symptoms-causes/syc-20377378
以上内容由常建民主任医师杨敏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