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荨麻疹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别名:日光性风疹块
就诊科室:皮肤科
满孝勇医典专家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成员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日光和人造光照射引起的皮肤局限性水肿
  • 典型症状为皮肤出现瘙痒、刺痛和风团
  • 常在几小时内自行消退,但可复发
  • 治疗方法有防晒、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等

疾病定义


日光性荨麻疹是由于日光诱发的一种速发的皮肤超敏反应,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可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和皮肤黏膜的水肿性团块(又称风团),1~2小时可消退。

严重者在身体没有暴露的部位也可以出现风团,患者有瘙痒和刺痛的感觉,少数比较敏感的患者,即使透过玻璃接受可见光的照射也可诱发,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畏寒、乏力、晕厥等全身症状,是物理性荨麻疹较少的一种类型。

流行病学

荨麻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约15%~20%人一生中患过至少一次荨麻疹,但荨麻疹的患者中很少有患日光性荨麻疹。

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情况大致相等。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常见发病年龄是20~40岁。也有研究认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疾病类型

按照主要作用光谱的不同,该病可以分为三型,分别为UVB型,UVA型和光谱性(290~700nm)。

根据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反应,日光性荨麻疹可以分为以下六型:

  • 一型日光性荨麻疹作用光谱为285~320nm,该型的产生机制为变异反应;
  • 二型日光性荨麻疹作用光谱为320~400nm,该型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
  • 三型日光性荨麻疹作用光谱为400~500nm,该型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
  • 四型日光性荨麻疹作用光谱为400~500nm,该型的产生机制为可能变异反应;
  • 五型日光性荨麻疹作用光谱为280~600nm,该型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
  • 六型日光性荨麻疹作用光谱为400nm,患者皮肤中的原卟啉与该型产生有关。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病因

本病是日光诱发,其作用光谱的范围很广,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人员根据光谱将日光性荨麻疹分为六型,其中一型和四型日光性荨麻疹的发病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其他几型与免疫机制无关,六型与原卟啉有密切关系。

基本病因

免疫机制在日光性荨麻疹发病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日光照射患者后,患者体内的一部分血清因子转化为抗原,可以与体内的免疫细胞,例如肥大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这些免疫细胞被活化后分泌出各种化学介质,这些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强,以及体内部分腺体分泌增加,使肌肉收缩,于是导致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局部或全身出现过敏症状。

诱发因素

光照是其最主要的诱因,一些严重患者透过玻璃,被可见光及人造光照射也可能会诱发该疾病。一些外源性物质,如焦油、树脂、苯恶洛芬、瑞吡司特、氯丙嗪等也可以诱发日光性荨麻疹。

症状

皮肤暴露于日光下数分钟后便会出现烧灼或瘙痒感,然后出现红斑和不规则水肿,多数患者症状在 1~4 小时内消退,少数患者也可能出现畏寒、疲乏、晕厥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多在数小时内消退。

典型症状

患者皮肤暴露于日光下数分钟内,首先会产生瘙痒感或者烧灼感,然后出现红斑并且迅速融合成片,转变为局限性水肿,表现为典型风团,风团呈不规则状,无伪足,周围有红晕。

一些患者在光照停止后10~20分钟后才开始出现风团,多数患者症状在1~4小时内消失。风团也可波及未直接照射区域,如果衣着单薄、遮盖较差,这些未暴露区域也可出现风团。

伴随症状

  • 少数严重者在出现风团时,还会伴随全身的不适,例如畏寒、疲乏、头痛、晕厥、支气管痉挛和肠痉挛,这些症状约在数小时内消失;
  • 一些患者可能伴随有皮肤划痕症,即皮肤经过划写、抓挠后出现条状隆起或发红;
  • 还有的患者可能伴随寒冷性荨麻疹,即受寒冷刺激后出现和日光性荨麻疹相似的症状。

就医
  • 若患者皮肤暴露于日光下出现红斑、风团、瘙痒等表现,应立即就医。
  • 若在上述症状外,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甚至出现晕厥、呼吸困难等,应拨打120寻求急救。

就诊科室

皮肤科,若突发严重的全身症状可前往急诊科就诊。

诊断依据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问题来初步了解患者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回答:

  • 皮肤症状是日晒后短时间内出现的吗?
  • 之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 出现症状后多长时间可以消失?什么情况下会加重?
  • 皮肤症状主要集中在什么部位?
  • 皮肤有症状的位置是否有瘙痒或者烧灼的感觉?
  • 身体是否有其他不适的感觉?

医生将详细采集患者病史,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皮肤症状的特点,通常可以明确诊断,若患者就诊时典型症状已消退,医生可能会进行光激发试验帮助诊断。疾病史和光照后出现的风团症状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光激发实验在诊断日光性荨麻疹也是依据之一:光激发实验和作用光谱测试可以明确诊断并确定导致日光性荨麻疹的波长,并且可以根据风团出现的时间快慢,明确光敏性的程度。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将仔细检查患者直接接触光照的部位皮肤的情况,仔细观察红斑和风团发生的区域。对于衣物遮盖部位,也会仔细进行检查。

其他检查

光激发试验

患者就诊时皮肤症状可能已经消退,为了明确诊断,可以让患者局部皮肤暴露于紫外线或可见光下,查看是否激发日光性荨麻疹。应注意,局部照射即可,避免全身照射出现晕厥等严重的全身症状。

作用光谱测试

为了更加准确的明确病因和诊断,帮助治疗,医生可能对患者进行作用光谱测试,如用传统幻灯投射光作为可见光源,黑色荧光灯作为紫外线UVA光源,日光灯作为紫外线UVB光源。

鉴别诊断

日光性荨麻疹应该与其他类型的荨麻疹进行鉴别诊断。

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早期也可累及曝光部位,但其诱发因素为皮肤受产热刺激,如运动、辛辣食物或情绪激动时诱发,通过仔细了解病史可以进行鉴别。

荨麻疹性血管炎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风团或水肿性红斑持续时间多在24小时以上,可有灼痛感,可伴发热、关节痛等,皮损消退后有色素沉着。化验结果显示血沉升高、补体降低,可进行鉴别。

对于其他症状有相似之处的疾病也应进行鉴别,如红斑狼疮和血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等也可能有风团的表现,可通过血和尿卟啉生化测定和进一步的免疫学检查,从而鉴别疾病。

红斑狼疮有免疫学异常,血清中可以出现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血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发病年龄多在4~10岁,血卟啉高于正常标准。

治疗

该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常需采用多种方案治疗,对于该病,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

急性期治疗

尽管该病一般较少出现全身症状,但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如晕厥、呼吸困难等,应马上进行抢救。

可使用糖皮质激素、0.1%的肾上腺素、氨茶碱等皮下或肌肉注射,对于喉头水肿的患者,呼吸受阻时可进行气管切开,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应进行心肺复苏。

一般治疗

物理防护治疗:患者应做好物理防护,比如可以使用宽谱的遮光剂,也可通过戴宽沿帽和手套、穿长袖衣物遮挡光照。

对UVA和UVB有过滤作用的广谱防晒剂对于紫外线过敏的患者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对可见光过敏的患者疗效轻微。含有二羟基丙酮的防晒剂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口服抗组胺药物

对部分患者有效,可以选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多塞平等H1受体拮抗剂,可明显延长诱发风团的照射时间,但联合应用H2受体拮抗药物并不能提高疗效。

抗疟药

对部分患者有效,可根据医嘱使用高氯环嗪、羟氯喹、利舍平等药物,观察疗效。

环孢素

临床研究,环孢素可控制患者病情,但中断治疗后,可能会复发。

具体用药方案,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医治疗

中医疗法对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辨证施治。

其他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尝试使用光化学疗法(PUVA)治疗。

光化学疗法治疗方式

光敏作用药物结合外用照射紫外线:

  • 患者可口服补骨脂素或外涂 5-甲基补骨脂素(5-MOP)乙醇或异丙醇溶液后,配合紫外线照射;
  • 该治疗方式有禁忌证,若患者存在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等疾病则不能进行治疗,因此需咨询医生后进行;
  • 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红斑反应、皮肤色素沉着、瘙痒、白内障、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也可能有致癌作用,应引起注意。

UVA或窄谱-UVB(NB-UVB)照射:

  • 该治疗方式有绝对禁忌证,若患者同时存在着色性干皮病等则不能进行此治疗,因此需咨询医生后进行;
  • 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出现过度红斑反应、色素沉着、雀斑等不良反应,若治疗时未注意眼睛防护,可能出现白内障。大剂量照射后可有兴奋、失眠、头疼、恶心等反应,应注意及时对症处理。

光化学疗法注意事项

  • 治疗期间,尤其是内服药物治疗需避免同时服用其他有光敏性的药物及蔬果,如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氯丙嗪以及无花果等,外用治疗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有光敏成分的外用药,同时注意对光线的遮挡。
  • 患者照射前应根据医嘱沐浴,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尽量去除鳞屑和外涂的药物,照射时应注意遮盖无皮损部位及生殖器部位,照射时机照光后 8 小时应戴墨镜及避免日晒。

对于顽固病例,可以考虑通过血浆置换,清除血液中的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使病情缓解。

预后

该病常突然发病,病程往往呈现慢性过程,随访调查患者可能有4~11年病史,该病大多预后良好,病损在1~4小时内消失。

该病有一定自愈性,但患者接触日光或者其他诱发因素,仍可复发。该病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该病诱因为光照,患者需避免过度日光照射,可能使生活受限;极少数患者日光性荨麻疹严重时,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可能危及生命。

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有皮肤划痕症,即皮肤经过划写、抓挠后出现条状隆起或发红。还有的患者可能伴随寒冷性荨麻疹,即受寒冷刺激后出现日光性荨麻疹相似症状。

复发

患者在接触诱发因素之后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

患者日常应避免过度日光照射,但可在医生指导下,在疾病缓解期逐渐增加日光照射时间和强度,以产生对光线的耐受,从而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家庭护理

  • 应避免对皮损部位进行刺激,切勿搔抓皮肤,导致出血、破溃。
  • 日常应注意防晒防护措施,如使用有效的防晒剂或通过帽子、手套、外套遮挡一定光照。
  • 保持室内清洁、避免过度光照。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

该病一般无饮食禁忌,正常饮食即可,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外出日晒时尽量避免摄入过多光敏性食物

运动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运动时避免摩擦皮损部位,皮损部位出现破溃时可适当停止运动。

生活方式

保证正常的生活起居即可,患者生活方式应规律,注意避免劳累。

情绪心理

适度关心患者心理,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

日常病情监测

应观察皮肤风团的数目、瘙痒程度,是否出现呼吸困难、晕厥等全身症状,若出现严重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并采取急救措施。

特殊注意事项

若光照情况下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请立刻脱离光照环境或使用帽子、外套等物理措施进行遮盖,并及时就医。

预防

避免过度日照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物理防护

比如使用对UVA和UVB有过滤作用的广谱防晒剂,含有二羟基丙酮的防晒剂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也可戴宽沿帽和手套、穿长袖衣物遮挡光照。

建立耐受

轻型患者可在疾病缓解期逐渐增加日光的照射以产生对光线的耐受,此对日光性荨麻疹有一定预防价值。照射可每 2~3 天进行一次,照射部位主要是面部、手背等容易暴露在阳光下的区域。

参考资料
[1]张学军, 陆洪光, 高兴华. 皮肤性病学. 第8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16-119.
[2]Henry W.Lim, Herbert Honigsmann, John L.M. Hawk. 光皮肤病学(中文翻译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153-163.
[3]顾恒, 常宝珠, 陈崑. 光皮肤病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55-256.
[4]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1):1-5.
[5]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美容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皮肤防晒专家共识(2017)[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7, 50(5):316-320.
[6]赵辩. 中国临床皮肤性病学.第2版[M].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951-952.
[7]Webmd网站:https://www.webmd.com/skin-problems-and-treatments/qa/what-is-physical-urticaria
以上内容由满孝勇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