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胎记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就诊科室:皮肤科,儿科
李承新医典专家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皮肤上有色素脱失的白色斑块
  • 发病不分种族和性别,多见于幼儿时期
  • 无具体明确的发病原因
  • 无针对性药物,可用植皮手术和光照治疗

疾病定义


白色胎记是一种呈现色素脱失的斑块状的胎记,临床上称其为无色素痣。脱色的斑块形状不一,有椭圆、树叶、多边形,或不规则等形状。边缘呈现锯齿状,触之无突起异样感,不伴有瘙痒感。多见于胸部、腹部、背部或臀部。

白色胎记在发病后不会自愈,若不影响患者生活,可以不予治疗。胎记终生存在,大小维持不变,或在一定时间内随着生长发育按比例扩大后不再改变。目前已知的治疗方案尚无确切的临床治愈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

流行病学

  • 发病率:0.4%~3%。
  • 好发人群:任一种族,男女皆可发生。多数患者于幼儿或儿童时期的早年发病,胎记数量可由1处到超过10处不等。
  • 传染性:无传染性。

疾病类型

临床上将无色素痣分为:孤立型、节段型、系统型。

孤立型

多发于躯干部位,白斑呈单个的圆形、椭圆形或痣样。

节段型

按皮节分布,在一个或多个皮节可见,或沿着Blasehko线分布。

系统型

呈条纹状或类似白漆泼溅后留下的不规则形状。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病因

尚无确切病因。推测为因黑素细胞功能异常、黑素小体形态异常,导致黑素的合成和转移出现异常而出现白色胎记。除此外,引起白色胎记的原因还有许多,包括遗传、胎儿异常发育、孕妇生活或工作环境的影响、孕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诱发因素

药物

胎儿生下来之后,如果有肺炎、发热、血管瘤等其他的疾病,使用一些抗炎抗组胺类药物,因为个体差异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局部的色素减退而形成白色胎记。

环境

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到一些放射性的元素或者辐射性物质就有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影响胎儿的发育而造成白色胎记。

生活方式

孕妇怀孕期间经常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可能影响胎儿在孕妇体内的发育,也有可能造成一些疾病的产生,白色胎记也有可能形成。

症状

患者在出生或出生后出现局限的、边缘模糊的脱色性斑片。白斑所在部位可为全身任何部位,但较常见于躯干和四肢末端部位。皮损的大小不等,从小于1cm2到大于50cm2皆有,无异样感,按压患处时的表现与四周正常皮肤表现一致。

典型症状

出现年龄

出生或出生不久后。

好发部位

躯干和手、指、足等肢端部位。

皮损特征

  • 大小不一,不到1cm2到大于50cm2
  • 形状不规则且边缘不明显的白斑状。
  • 皮损处肤色与正常肌肤肤色有差异,损害处的肤色减淡具有局限性,四周无明显色沉。
  • 与周围正常皮肤没有区别,按压皮损处时,白色斑片无明显变化;摩擦皮损处时,皮肤正常发红。
  • 白斑的存在持续终生不变。
  • 脱色区域内可能出现毛发色素减退,尤其是眉毛和阴毛。
就医
  • 白色胎记的发病无急症。发现身体有白色胎记的出现时,可以先保持观察一段时间。
  • 若大小和褪色程度维持不变,或者皮损大小随着年龄生长发育而在一定时间内按比例扩大后不再改变,保持长期观察即可。若患者感觉胎记对自信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时,可去医院就诊,寻求治疗。
  • 若皮肤出现多发的白色胎记,并在短期内迅速扩大,或胎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停地持续扩大时,应该引起注意,可至医院就医,明确病因,并进一步治疗。

就诊科室

首诊可至皮肤科。婴儿或儿童出现白色胎记时,可至儿科就诊。

诊断流程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的问题:

  • 皮损的首次发生和持续时长。
  • 皮损发生的部位和数量。
  • 皮损处是否出现异常,如瘙痒、灼热感、有刺痛、毛发掉落等。
  • 按压皮损处是否有疼痛。
  • 皮损处是否使用过药物、接触过化学物质、接受过手术或遭受过外伤。
  • 身体是否有其他不适感。

诊断标准

临床上沿用Coupe提出的四个标准:

  •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白斑。
  • 白斑的分布持续终生且不改变。
  • 皮损处的皮肤质地和感觉无异常。
  • 白斑的边缘无色素沉淀。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观察白色胎记的大小、范围、边缘、色泽、是否高出皮肤、质地、触摸是否疼痛。无色素痣的范围不清晰、边缘不规则、触之无异样感和痛感、质地与四周皮肤一致。皮损处有肤色减淡的症状,与四周正常肤色有差异。

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了解皮肤疾病的病变性质。白色胎记行皮肤组织学检查目的在于鉴别诊断胎记的性质。若见黑素细胞和角质细胞内的黑素小体数目减少,考虑为无色素性痣。

皮肤镜检查

在无侵入的条件下观察表皮到真皮细胞内外色素、血管内外血液色素、皮肤及毛发的细微变化,帮助医生准确区别无色素痣和白癜风。无色素痣的皮肤镜图像中,背景呈花斑样,斑块边界模糊,还可见部分斑片状的色素残留。

伍德灯检查

通过此项检查,可以清晰看到皮肤颜色变化。无色素痣在伍德灯下呈现灰白色的无荧光反应。

鉴别诊断

本病与白癜风、贫血痣、斑驳病有相似之处,医生需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进行判断。

白癜风

是黑素细胞被破坏导致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白癜风会由边界不清的色素减退斑逐渐扩大为边界清晰的色素脱失斑,皮损边缘有色素沉着,多无自觉症状。无色素痣虽同样呈脱色斑块状,但白癜风的斑块色泽更偏纯白且四周有明显边缘。在伍德灯下,白癜风呈现亮白色,且有异常荧光反应,而无色素痣则无荧光反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临床上可以通过皮肤镜检查和皮肤组织学检查进行区分。

贫血痣

该疾病较少见,属先天性血管组织发育异常,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治判断。

斑驳病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具有先天性。最显著的特征是额头中间出现三角或菱形的白色斑块,并伴有白色额发。其与无色素痣的区别在于无色素痣不具有遗传性,且斑块中央无色素过度沉着区域。

治疗

目前对于白色胎记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和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面积较小的斑块可以使用遮盖用途的护肤类化妆品,但在使用前需进行皮肤过敏测试,以防斑块部位产生过敏反应。患者可根据个人需求,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尚无专门针对此病的药物。

手术治疗

手术名称

自体表皮移植术

适应症

无色素痣。

禁忌症

针对该手术治疗无色素痣的临床研究较少,无具体明确的禁忌症。

术后监测

表皮移植手术完成后,待拆除封包后需由医生判断植皮片是否成活、新生成色素面积是否大于植皮面积来确定治愈与否。

其他注意事项

由于临床研究成果较少,患者需要在接受治疗前咨询医生并遵医嘱配合治疗。

其他治疗

308单频准分子紫外光

308单频准分子紫外光照射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能够改善白斑的褪色。在紫外线光照射后,患处平均黑素值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皮肤水准。在目前已知的治疗案例中,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且皮损处的黑素水平有所提升,但随着治疗后的时间延长,黑素水平又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可能导致白斑重现。针对该方式治疗无色素痣的临床研究多为小样本或个体样本,尚无明确可知的不良反应、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患者需在接受治疗前咨询医生。

前沿治疗

色素种植术

色素种植术,又称黑色素细胞种植术,原用于治疗白癜风,近几年开始在临床研究中用于治疗无色素痣。从患者自体皮肤中分离出黑色素细胞后,将其种植于白斑处来提高患处的黑色素,以此改善患处肤色。国外有联合色素种植术与紫外光照的方法治疗无色素痣的小样本研究,发现种植术可以帮助患处黑色素再生。但针对该方案治疗无色素痣的研究较少,因此尚无具体明确的不良反应、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患者需要在接受治疗前咨询医生。

预后

该病不会自愈。国内首例文献记载的2位患者的自体表皮移植手术的无色素痣的治愈率分别为62.5%和100%。

复发

国内尚无文献记录对自体表皮移植术患者长期治疗效果的追踪随访,在国外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了患者在完成自体表皮移植术的8年后复发,以及紫外光照射和色素种植术后中断后续治疗继而复发的现象。

患者可能会由于外貌有损而自信心低下,进而影响生活状态和心理健康。尤其是治疗后的复发,对患者的心理有一定的打击。

日常

日常生活管理涉及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和心理等方面,因发病机制不明确,尚无具体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胡萝卜、黄瓜、西红柿、卷心菜、菠菜、猕猴桃、苹果等等。不要吃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比如麻辣串、烧烤、火锅、麻辣烫。

运动

适当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生活方式

  • 由于患处的皮肤可能较正常皮肤更脆弱敏感,有关专家建议患者要重视患处的日常防晒工作。
  • 不要吸烟,不要喝酒。白色胎记虽然无需特别治疗,但也要注意患处皮肤的日常清洁、保湿和防晒。

情绪心理

患者对于白色胎记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应建立正确的认识。当容貌因胎记而受损时,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自信感。若因白色胎记而感到自信低落、逐渐焦虑、日常人际交往受到影响、正常生活不能继续等,可以到医院寻求医学治疗和心理支持。

日常病情监测

从发现时起保持观察和记录一段时间内白斑的大小和颜色变化、在全身的白斑数量和部位有无变化,以便在就诊时医生对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特殊注意事项

由于皮损处呈现色素减退,较四周皮肤有一定的色差,患者需注意避免将患处曝晒和盲目使用护肤品及药品。在使用具有遮盖用途的化妆品时,要选用品质合格、处于保质期内、标识清楚的产品,并在使用前做敏感测试,避免引起过敏反应。患湿疹、皮炎等皮肤病时要及时治疗。

预防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手段,提倡夫妻进行婚前检查,避免因遗传性疾病导致婴儿患色素减退性的皮肤疾病。孕妇在怀孕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情绪心态并保持适当运动,对该病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参考资料
[1]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ssociation(美国皮肤病学会协会):https://www.aad.org/public/diseases/a-z/birthmarks-symptoms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4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77-1279, 1281,1282.
[3]Kim, S., Kang, H., Lee, E., & Kim, Y.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nevus depigmentosu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06, 55(3): 423-428.
[4]张学军,涂平.皮肤性病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9, 21, 349, 350.
[5]Coupe, R. L. Unilateral systematized achromic naevus[J]. Dermatologica, 1967, 134: 19-35.
[6]Lee, H., Chun, Y., & Hann, S. Nevus depigmentosus: Clinical features and hist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in 67 patien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1999, 40: 21-26.
[7]Ullah, F., & Schwartz, R. A. Nevus depigmentosus: Review of a mark of distin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9, 58(12): 1366-1370.
[8]刘辅仁.实用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462, 463, 465.
[9]鲁功荣,许爱娥.皮肤镜对常见色素减退性疾病的临床图像特征分析技术的建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46(6):401-405.
[10]邢嬛,伏利兵.儿童无色素性痣106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10):619-621.
[11]钟淑霞,李珊山,刘鹤松,田亚萍.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眼周白癜风及无色素痣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0):630-631.
[12]马慧军,宋联进,杨扬,等.308单频准分子紫外光治疗无色素痣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10):751-752.
[13]Mulekar, S. V., Issa, A. A., & Eisa, A. A. Nevus depigmentosus treated by melanocyte-keratinocyte transplantation[J]. Journal of Cutaneous and Aesthetic Surgery, 2011, 4(1): 29-32.
[14]Zeng, Q., Shi, Q., Huang, J., et al. Facial nevus depigmentosus getting remarkable repigmentation by treatment with a 308-nm excimer laser: A case report[J]. Dermatologic Therapy, 2018: e12662.
[15]Bae, J., Jung, H., Chang, H., & Kim, H. 2016. Treatment of nevus depigmentosus using the 308-nm excimer laser: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4 patien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16]Kim, D., Park, Y., & Hann, S. Recurrence of nevus depigmentosus after an autologous epidermal graf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08, 58(3): 527-529.
[17]Oiso, N., & Kawada, A. Melanocytic nevi in nevus depigmentosus in a region of the body exposed to sunlight[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011, 25: 491-492.
以上内容由李承新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