皲裂性湿疹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别名:肢端干燥症,干燥性皮炎
就诊科室:皮肤科
张江林医典专家团
深圳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治疗学组全国委员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发病机制复杂,常由多种因素导致
  • 表现为手足部红斑、肥厚、皲裂、脱屑等
  • 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

疾病定义


皲裂性湿疹是慢性湿疹的一种类型,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临床常表现为手足部局限性红斑、丘疹、肥厚、皲裂、脱屑等症状,症状常反复发作,较难治愈。

流行病学

  • 发病率:尚无大型流行病学资料。
  • 患病率:尚无大型流行病学资料。
  • 好发人群:皲裂性湿疹属于湿疹的一种,湿疹的发病人群广泛,不分年龄、性别和地域。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病因

皲裂性湿疹是慢性湿疹的一种类型,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过敏体质、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寒冷天气刺激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皲裂性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复杂,常由多种因素导致,目前的研究显示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较为常见的原因。

外因指外界环境的影响,常见的有:

  • 寒冷天气的刺激,冬天长时间露天工作,引起手部皮肤干燥、弹性减退,从而引起皲裂。
  • 接触物理性或者化学性物质,染发业、化工业、手工业以及家庭主妇,这一类人群常常接触水泥、石灰以及吸水的物理或者化学性物质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 手足部位过度搔抓、摩擦,也可增加本病发生的几率。

内因指患者本身的因素,常见的有:

  • 过敏性体质,为常见的因素,过敏性体质患者在接触过可疑敏原后可导致本病。
  • 遗传因素,有研究提示皲裂性湿疹患者的后代患此病的几率增加。
  • 内分泌改变、自身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均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诱发因素

进食容易过敏的食物、接触容易过敏的物质等。

症状

皲裂性湿疹主要保持为手足部位皮肤的局限性红斑、丘疹、肥厚、皲裂、脱屑等症状,症状常反复发作。

典型症状

皲裂性湿疹好发于手足部位,常在外界因素或者内因的作用下诱发本病,临床表现为手指、手掌、手背、脚掌等处表面皮肤粗糙、干燥,急性期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水肿、丘疹等,慢性期表现为角化、局部皮肤肥厚、皲裂、脱屑等,其皮损界限常不清楚,可对称分布,也可单发,皮损处常伴随一定程度的疼痛和瘙痒。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迁延不愈,常伴随焦虑、失眠的表现,暴力抓伤引起继发感染时,局部皮肤可出现流液、红肿、发烫的表现。

就医

建议一旦出现皲裂性湿疹的表现,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诊治。

就诊科室

皮肤科

诊断依据

皲裂性湿疹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 有相关的诱发因素,如有寒冷季节露天作业史,或者有长期化学性、物理性物质接触史,比如碱性物质、石灰、洗洁剂等。
  • 过敏体质、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也是诊断本病的依据之一。
  • 典型的皮损表现,在接触刺激、过敏性物质,或者寒冷环境露天作业后手足部局部皮肤出现红斑、干燥、丘疹、红肿,不同程度的肥厚、角化、脱屑、皲裂等,且皮损部位常有一定程度的瘙痒与疼痛,疾病常秋冬发作。
  • 辅助检查,皲裂性湿疹患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常升高,真菌检查阴性,结合患者的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不难。

相关检查

血常规

血常规可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

过敏原皮肤实验

其原理是当某种变应原进入皮肤时,如果患者对该物质过敏,会引起皮肤内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或者通透性增强,导致皮肤表现为红斑、风团或水肿等,则表示患者对该抗原过敏。

真菌涂片检查

若在皮肤刮屑标本中发现念珠菌、皮肤癣菌和马拉色菌的成分,是真菌的可靠诊断,该检查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皲裂性湿疹根据患者的病史容易诊断,但仍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手足癣

两者都可有皮肤红斑、鳞屑、瘙痒的症状,但是手足癣患者皮肤局部肥厚、皲裂的表现常常不明显;两者的病因不同,手足癣是真菌感染,而皲裂性湿疹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可以通过真菌培养来鉴别,手足癣真菌培养呈阳性,经过抗真菌治疗,疾病症状可改善。

银屑病

银屑病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常表现为红斑、鳞屑、瘙痒,很少引起皲裂,从发病部位与皮损特点,两者容易鉴别鉴别;真菌培养也有利于两者的鉴别,真菌培养阳性者为银屑病。

维生素A缺乏症

两者均可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角化,但皲裂性湿疹一般不会引起眼部症状,而维生素A缺乏症眼部症状明显,通过检测血浆维生素A的水平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治疗

皲裂性湿疹,临床上采取以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的综合治疗措施,常用的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严重者需要配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可疑的变应原,做好手足部皮肤保湿工作。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的患者要注意脱离过敏原,寒冷季节减少露天作业的次数。保持皮肤湿润,皮损处不可暴力抓、挠,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口服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 注意避免接触可疑的过敏物质,比如碱性洗调剂、化工品等,寒冷季节减少露天作业的次数。
  • 保持皮肤湿润,经常使用润肤或者保湿产品。
  •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不吃辛辣刺激油腻性食物,禁烟、酒,少吃可能致敏的食物,比如牛奶、花生、虾。
  • 使用空调或地暖时控制好室内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保持环境湿润。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治疗皲裂性湿疹的药物有口服药和局部外用药。

口服药

  • 抗组胺类的药物:常选用H1受体拮抗剂,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
  • 抗生素:当皮损引起继发感染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
  • 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大,不作为常规治疗,对于其他治疗无效或者病情很严重的患者,在排除禁忌症以后可以选用,疗效与个人的体质以及病情有关。
  • 维生素C:急性发作、瘙痒明显的患者可以选用。
  • 复方氨肽素片:主要成分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活性多肽、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可以起到抗过敏、止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从而缓解皲裂性湿疹患者的症状。

外用药

糖皮质激素类

复方氟米松软膏、丙酸氟替卡松软膏,可以起到抗过敏、止痒的作用,但不建议大面积使用,有导致皮肤萎缩的风险。

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

代表药物有他克莫司软膏,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皮肤渗透率较高,可缓解皲裂性湿疹的症状,且其副作用低于糖皮质激素,可以用于皲裂性湿疹的治疗。

尿素软膏

尿素软膏不仅能削弱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可促进角质层对水分的吸收,软化角质层,对皲裂性湿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辩证的使用中医药口服、外用、擦洗、浸泡治疗,对皲裂性湿疹也有一定的疗效。

其他治疗

  • 音乐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以达到稳定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
  • 红光照射治疗,合理的使用可以减少患者的瘙痒感,也可缓解炎症。
预后

本病为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很难彻底治愈,预后较差,严重者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

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可减少本病发病的几率。

并发症

继发感染、出血,诱发焦虑症、失眠症等。

复发

本病容易反复发作,较难治愈。

日常

该病是可以预防的,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接触或者进食可疑过敏原,做好手足部的保湿工作,在寒冷的季节避免手足部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等,均可预防本病。

家庭护理

患者家属应常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积极的治疗,为患者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患者居住的环境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与温度。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及清热利湿的蔬菜,比如胡萝卜、西红柿、黄瓜、冬瓜、莴笋等,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但要注意避免芒果、榴莲等热性水果。

少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牛奶、花生等,不吃辛辣刺激性、油腻、生冷的食物。

运动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的频率。

生活方式

患者在疾病恢复期可以适当的体育锻炼,日常生活中规律作息。

情绪心理

保持愉悦的心情,控制自身的情绪。

日常病情监测

在治疗期间注意监测症状的变化情况,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动态了解病情变化。

特殊注意事项

  • 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接触可疑的过敏物质,比如碱性洗调剂、化工品等,寒冷季节减少露天作业的次数。
  • 保持皮肤湿润,经常使用润肤或者保湿产品,不仅能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还能也起到预防的作用。
  • 皮损处不可暴力抓、挠,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 洗手、洗脚时选择合适的水温,不可用过热的水烫洗手足。
  •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心理压力过大,情绪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
  • 冬季使用空调或地暖时控制好室内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保持环境湿润,以免因环境干燥引起疾病复发或者加重。

预防

由于本病尚不能根治,因此预防是关键,预防方法有以下几点:

  • 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如果因为工作原因需要接触化工品或碱性物质,可以选择戴手套,以免直接接触;
  • 减少寒冷季节露天作业的次数或者时间;
  • 平时做好润肤保湿的工作,选择温和的保湿产品;
  • 秋冬季节外出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 保持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

参考资料
[1]欧阳恒,杨志波.实用皮肤病诊疗手册.第4 版[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84.
[2]李斌. 湿疹防治.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4.
[3]曹伟,王小媛,翟晓艳,等.复方氟米松膏及浓复方苯甲酸软膏联合治疗手部角化皲裂性湿疹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441-44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02.082.
[4]成爱华,王东海,韩应盛,等. 现代皮肤病学.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07.
[5]蒋祖玲,汤倩倩,黄安, 等.慢性湿疹的药物外治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20):4103-4107.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8.20.027.
[6]童辉,石年,陈用军, 等.音乐疗法对慢性湿疹患者心理状况、神经肽、血清总IgE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4):320-322. DOI:10.3969/j.issn.1672-0709.2019.04.010.
[7]韩宇男,卢益萍.红光照射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1):28-30. DOI:10.3969/j.issn.1672-0709.2016.01.010.
以上内容由张江林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