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原发于鼻窦的恶性肿瘤,多发于上颌窦,筛窦次之,蝶窦、额窦者少见。由于鼻窦位置隐蔽,毗邻眼眶、口腔和颅底等重要部位,早期局部肿瘤多无特征性症状,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为中晚期,临床以综合治疗为主。
鼻窦内原发恶性肿瘤非常少见,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05%~3.66%,其中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鼻窦癌中上颌窦癌最常见(约占70%),其次为筛窦癌(约占20%),蝶窦癌约占3%,原发于额窦较少见。我国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
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5~3:1,绝大多数发生于50~70岁。
根据解剖可划分为:
根据WHO(2017)头颈肿瘤分类,鼻窦癌可分为:
根据TNM(2018AJCC第八版)分期可分为:
鼻窦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大部分鼻窦癌患者有长期慢性鼻炎、鼻窦炎的病史,可能与长期炎症慢性刺激造成假复层柱状上皮鳞状化生有关,经常接触致癌物质或放射线暴露也可使鼻窦癌的发病率增高。
长期炎症慢性刺激造成黏膜上皮的大面积鳞状化生,是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基础。
一般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初期多无特征性症状,一旦肿瘤超越窦腔之外,其表现较复杂,根据肿瘤部位范围、病理类型、生物学特性、病程及扩展方向等因素表现多样化。
早期局限于窦腔常无症状,随着肿瘤发展可先后出现:单侧脓血鼻涕,面颊部疼痛或麻木感,单侧进行性鼻塞,单侧上颌磨牙疼痛或松动,晚期肿瘤破坏窦壁向邻近组织扩展,可引起相应部位症状,也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早期局限于筛窦常无症状,当侵入鼻腔时可出现单侧鼻塞、血涕、头痛和嗅觉障碍。晚期可向外侵犯眼眶,向前侵犯内眦,向上侵及筛顶累及硬脑膜,常发生同侧下颌或颈深上淋巴结转移。
极少见,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瘤发展出现额部胀痛、皮肤麻木和鼻出血。肿瘤向外下发展可致前额及眶上内缘隆起、眼球移位或活动受限。晚期则出现剧烈头痛及脑膜刺激征。
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瘤发展可出现颅顶、眼眶深部或枕部的顽固性头痛,常向后颈部放射。
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一侧进行性鼻塞、经常鼻出血或血涕,面部麻木,单侧眼部症状,需及时就诊。
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肿瘤科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
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查体,尤其是鼻窦CT检查,初步诊断为鼻窦肿物,患者经初步诊断后收入院,高度怀疑鼻窦癌时,应与鼻窦囊肿、鼻窦良性出血性新生物、鼻窦真菌病、内翻性乳头状瘤及转移瘤鉴别。应完善相关检查,进行活检或病变切除,获得病理学诊断。
应注意中下鼻甲有无向内推移现象,注意后鼻孔、鼻咽顶部、咽鼓管咽口是否已被累及。
可观察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外形及窦口的开口情况,亦可取肿瘤组织活检。
肿瘤已侵入鼻腔者可从鼻腔取材活检,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新生物,不易盲目活检,以免发生大出血,上颌窦肿瘤可穿刺病理检查。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行淋巴结穿刺活检。
鼻窦CT和MRI,可显示肿瘤大小、侵犯范围并有助于选择术式,MRI的T1加权增强序列和T2加权像可区分肿瘤包块与窦腔炎性黏膜及阻塞性分泌物。X线对鼻窦癌早期诊断易有所帮助。
本病需和鼻窦囊肿、鼻窦良性出血性新生物、鼻窦真菌病、内翻性乳头状瘤及上颌骨骨纤维组织异常增殖相鉴别,医生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进行判断。
该病治疗的原则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伴有感染的鼻窦癌患者术前3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化疗主要适应症为局部晚期或肿瘤转移患者的姑息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及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选择术前诱导、同步放化疗或术后同步放化疗。
肿瘤切除术需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侵及范围及患者承受能力确定手术方式,常用的术式有鼻内镜手术、鼻侧切开术、鼻侧切开术结合鼻内镜辅助治疗、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及上颌骨全切术等。
根据情况可选择Denker手术、鼻侧切开术、上颌骨部分或全切除术,必要时加眶内容摘除术。局限在上颌窦内无临近侵犯时可经内镜下切除。
可采用鼻内镜下切除术或鼻外进路筛窦切除术或鼻侧切开术。侵及颅内范围较大时可行鼻内镜开颅联合手术或颅面联合进路手术。
鼻外进路额窦手术,术中全部切除肿瘤及窦腔黏膜,尽可能复位额骨骨瓣,必要时切除额窦各壁,同期或择期行前额整形修复术。
鼻内镜下尽量切除肿瘤,术前或术后联合化疗和放疗。
中医认为本类病变的发生为气血瘀阻、火毒聚结、痰浊凝结、正虚邪结,故根据此五种证型辨证施治。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修复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重建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由于鼻窦癌初始症状不明显,较难做到早期诊断和发现,故导致患者预后不佳。鼻窦癌预后取决于肿瘤发生的部位、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有无转移等多种因素,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治愈率较高,否则预后不良。鼻窦癌临床分期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不同病理类型的5年生存率有所不同。
取决于肿瘤发生的部位、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等多种因素,肿瘤本身及手术/放疗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面部麻木、视力下降等。
手术或放疗可能损伤头颈部器官的重要生理功能,建议进行功能康复,如语言、吞咽、听力。
鼻窦癌最常见的复发方式为局部复发,上颌窦癌晚期易侵犯眼眶、颧部及颞下窝,最后侵入颅腔,远处转移多见于同侧下颌下淋巴结。筛窦及额窦癌多发生下颌下淋巴结及颈深上淋巴结转移。复发及转移患者放疗为首选的治疗方式,手术最大范围切除肿瘤组织,并进行姑息化疗。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制定严格随访计划,注意营养摄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保持鼻咽腔的清洁和温度,定期鼻腔冲洗,放疗照射区保持皮肤清洁,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
定期随访,第1年(每1~3个月),第2年(每2~6个月)第3~5年(每4~8个月),5年以上(每12个月),遵医嘱放化疗,定期体格检查、直接或间接鼻内镜、原发灶或头颈部影像学检查,颈部放疗患者应复查TSH(每6~12个月)等。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手段,日常注意减少感染,避免长期吸入刺激性及化学性致癌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