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别名:神经衰弱性神经症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刘哲宁医典专家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认知心理治疗协会副主任委员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在长期紧张和高压下产生的心理疾病
  • 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乏
  • 该病主要以心理治疗、生活调节为主
  • 部分患者通过心理治疗等方法可以治愈

疾病定义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在长期紧张和压力下,产生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减弱,更易疲劳,注意力难集中,常伴有情绪易激惹、烦恼、紧张,睡眠障碍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等症状。

流行病学

50~60 年代,神经衰弱患者约占神经精神科门诊总数的60%左右,占内科患者的20%左右。这种疾病流行于受过良好教育和专业训练的中产阶级阶层。

1982~1985 年全国12个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病的患病率为13.03‰,城市患病率为14.02‰,农村为12.05‰。

病因

神经衰弱是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理疾病,目前具体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主要同心理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神经衰弱可能同以下因素有关:

心理因素

长期的紧张和高压力状态下,以及各种突发生活事件、生活节奏改变等容易导致神经衰弱,如事业发展不顺利、学习不适应、经济压力过大、家庭大的变故等情况。

脑力工作

教师、学生、公务员、公司职员等脑力工作者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症状

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烦躁,脑力易疲乏,体现在精神活力下降、情绪症状和生理功能紊乱三个方面。

典型症状

精神活力下降

衰弱症状

主要表现为脑力易疲劳和体力易疲劳两方面。

  • 脑力易疲劳的患者表现为动脑思考就会感到疲乏、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 体力易疲劳的患者出现轻微运动、活动等就会出现疲劳感,自我感到体力不足需要休息。

兴奋症状

患者表现精神易兴奋,持续时间较短,易疲劳,不自主的回忆和联想增多,言语和运动不增多,怕光、怕吵等,在入睡前和夜间兴奋症状加重,影响睡眠。

情绪症状

患者遇事容易激动、烦躁、易怒,常后悔,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该状态持续时间不长。患者还可能存在紧张不安、担心多虑、愁眉苦脸等症状。

生理功能紊乱

疼痛

主要是肌肉紧张性疼痛。患者表现为头痛,四肢、腰背疼痛,可能伴有头昏、头胀等。

睡眠障碍

主要是入睡困难。患者表现为多梦,易惊醒,睡眠浅,醒后不易再入睡;睡眠质量差,睡眠感缺少;白天嗜睡,又不能真正入睡,易浮想联翩。

其他

患者可能表现出消化不良、腹胀、头晕眼花、心慌胸闷、耳鸣、多汗、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等。

就医

严重的神经衰弱可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若患者出现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乏、怀疑自身出现相关症状,切莫讳疾忌医,应及时向专业医生求助,经有效治疗后一般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情绪变化、脑力体力改变等症状,行相关检查,由结果综合诊断。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到如下问题:

  • 都有哪些异常表现,什么时间开始的;
  • 症状是一直存在还是都有发生;
  • 是否对生活、工作造成了影响,严重程度是否可以描述一下;
  • 有没有什么情况下症状有所缓解;
  • 有没有什么情况下症状加重。

就诊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相关检查

医生查体

针对患者症状表现,可能需要进行排除性体格检查,如神经系统相关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

仅用于医生常规了解患者目前整体身体状况,以及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用于排除性检查以辅助确诊。

特殊检查

脑电图:该病主要靠症状诊断,脑电图主要辅助鉴别诊断脑器质性疾病(如癫痫)所致精神异常。

鉴别诊断

抑郁症

主要表现是心情低落和兴趣缺失,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伴有精神改变,如幻觉、妄想等,常反复发作,缓解期如正常人。约3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脑电图异常,主要在右侧大脑半球,出现右半球α波相对降低、激活性增加等,可供鉴别。

精神分裂症

患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言语思维紊乱,行为异常,难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CT检查可表现脑室变大、沟回增宽等,可供鉴别。

治疗

该病的治疗以心理治疗、生活调节、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焦虑药物及抗抑郁药物。

一般治疗

  • 患者应对护理人员建立起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 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休息与劳动相结合。

心理治疗

患者可在心理医生专业支持下,正确认识疾病的实质,消除顾虑。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精神疾病类药物使用,需在医生综合评估后,严格遵医嘱使用。

抗抑郁药

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 目前一线抗抑郁药物;
  • 可长期治疗和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 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眩晕、头痛、失眠、震颤等。

5-HT与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类抗抑郁药: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 适用于伴有疲乏、身体疼痛等症状的患者;
  • 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 度洛西汀可治疗老年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障碍,作用起效快、治愈率高,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头晕、失眠等,文拉法辛可引起剂量依赖性高血压。

NE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物:米氮平。

  • 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 常见不良反应是口干、食欲改变、体重增加、头晕、便秘、多梦等。

抗焦虑药

苯二氮䓬类:氯硝西泮、地西泮等。具有明确的抗焦虑障碍作用,安全性高,被广泛使用。

  • 氯硝西泮成瘾性低,但易产生耐药性,治疗中可能需要加量;
  • 地西泮用于肝肾功能损害和老年患者时,需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药。
  • 常见嗜睡、疲乏、头晕等不良反应。

5-HT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

  • 适用于焦虑障碍、抑郁焦虑混合状态和难治性抑郁;
  • 优点是安全性高,没有依赖性和戒断症状,不产生性功能障碍和肥胖。
  • 常见头晕、头痛、兴奋、恶心等不良反应。
预后

该病多慢性病程,可能会反复发作。部分患者通过心理治疗、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等,可以治愈。

日常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自我心理治疗。

由于该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没有明确的预防方式,可以做的是注意适当减轻压力。

家庭护理

家庭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疏导患者情绪:家属应注意患者情绪及心态,多与之谈心,使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尽量不要直接谈论患者病情,大部分患者对于别人描述自己为“神经性疾病”这类词语都比较敏感,容易刺激情绪,对身体出现的不适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
  • 营造良好环境:神经衰弱患者康复需要良好的环境。患者所处环境应尽量没有喧哗、吵闹等情况。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要定时通风,保证空气质量。

日常生活管理

情绪管理

保持良好情绪,不仅对生活质量有极大提升,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也有积极影响。

生活习惯

病情稳定和好转后,规律的作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避免疲劳,防止压力过大。

增加体育锻炼、户外运动、旅游疗养,例如听音乐会、爬山、打篮球等,可适当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紧张状态,缓解压力。

抽烟喝酒都可以影响患者平日睡眠质量,因此患者应戒烟限酒。

饮食习惯

营养均衡:应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量补充营养元素,做到营养均衡,从而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帮助提高治疗效果。

低盐饮食:通过避免摄入添加盐的产品,包括方便食品、快餐,少食用高盐的酱菜一类,如榨菜、咸菜等,减少每天摄入的钠量。多吃高蛋白的食物,维生素、含铁高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例如桔子、猕猴桃、海带、紫菜、豆制品等。

饮食方面平时要注意卫生,饭后漱口,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凉菜。

适当增加甜食有助于舒缓患者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可辅助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助于疾病康复。但不可过多。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规律服药,注意定期复诊。

预防

该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没有明确的预防方式,可以做的是注意适当减轻压力,保持精神乐观,不要紧张、焦虑、烦恼,更不能盲目恐惧、害怕、丧失信心。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64.
[2]李林江, 陆凌. 精神病学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 2015. 25.
[3]综合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效果观察[J]. 刘孟花. 中国实用精神疾病杂志. 2019(11).
[4]神经衰弱的昨天、今天及明天[J]. 曾思琳, 郭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01).
[5]神经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对照分析[J]. 魏庆平, 胡隆珊, 张光海, 魏有东.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4(03).
[6]神经衰弱自测法[J]. 綦春霞. 医药与保健. 2002(07).
[7]《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以上内容由刘哲宁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