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狭义的“痣”指的是黑素细胞痣,也叫做色素痣,即黑色素细胞的良性增生。这里广义的“痣”指的是色素痣和某些错构瘤,如表皮痣和皮脂腺痣(错构瘤不是真的“肿瘤”,而是皮肤内正常组织的错误组合与排列)。
有时候“痣”还指早年或先天性皮损,例如贫血痣,病因为先天局部血管发育异常。
色素痣较为常见,几乎每个人都有,一般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随年龄增长而数目增加。
皮肤错构瘤是指一大类皮肤发育异常,并以“痣”命名的错构瘤,大多为散发病例,其中表皮痣和皮脂腺痣较为常见。一般出生就有,随着年龄生长,会逐渐变大。
根据色素痣的发生时间,可分为先天性色素痣和获得性色素痣。
皮肤错构瘤包括但不限于表皮痣、皮脂腺痣、器官样痣、结缔组织痣、黏蛋白痣、浅表脂肪瘤样痣、Becker痣(色素性毛表皮痣)等。表皮痣根据表现分为疣状痣、单侧痣和高起鱼鳞病三种类型。
大部分痣病因不明,可能与先天遗传或发育缺陷等有关。其中色素痣源自于黑色素细胞(简称黑素细胞)的良性增生,表皮痣和皮脂腺痣源自特定正常组织的异常组合。
先天性色素痣病因不明,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有关。获得性色素痣的重要原因是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也可能与药物、外伤、激素水平改变、免疫抑制等有一定关系。
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多是先天性的,是在胚胎发育时,黑色素细胞从神经嵴向表皮移动时停留在真皮所致。
错构瘤是指机体某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组合排列(正常结构增多或减少),因而导致瘤样畸形。皮肤错构瘤是指一大类皮肤发育异常,主要是表皮、结缔组织和附属器的变化,例如表皮痣和皮脂腺痣。
性激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太田痣。
紫外线照射、药物、外伤、免疫抑制可能会诱发色素痣。
不同类型的痣的发病部位不同,有的好发于头面,有的好发于四肢及躯干等部位。皮损颜色多变,皮损形态为斑点、丘疹、斑片或斑块等。
先天性色素痣有大有小,后天性色素痣基本损害一般为直径<6mm的斑疹或丘疹,界限清楚,边缘规则,色泽均匀。可呈棕色、褐色、黑色等多种颜色。
其他特殊的色素痣还有晕痣、蓝痣、Spitz痣、蒙古斑、太田痣和伊藤痣等。
即中央黑色痣,周围围绕一圈白色晕,边界清楚。一般认为晕痣是因为色素痣诱发自身黑素细胞抗体破坏了色素痣周围正常黑素细胞。
又名真皮黑素细胞瘤,是发生在真皮的色素痣,可分成普通型和细胞型蓝痣。
是一种少见的黑素细胞病变,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粉红色圆顶状丘疹,病理上容易与黑素瘤混淆。
是一种先天性黑素细胞增生症,一般为腰骶部及臀部大片的灰青色或蓝色斑,形状不规则。
是发生在一侧面部的色素斑,可以是灰蓝色、青灰色或黑色等,着色不均匀,斑点状或网状,边界不清楚。一般出生时或生后数年内出现。
是一种局部的色素斑,位于肩部、颈部、锁骨附近或上臂。可单独发生,或与太田痣同时发生。
可出现在出生时或儿童期,通常为黄棕色疣状丘疹或斑块,边界不规则,一般发生在躯干或肢体。小的皮疹可以很轻微,大的皮疹会很广泛、影响外貌,多呈带状分布。
皮脂腺痣通常表现为单个圆形或类圆形斑块,直径1~6cm,边界清楚。最常发生在头部、颈部,表现为黄色、扁平或突起的斑块,斑块表面通常没有头发。
随着年龄增长,皮疹会逐渐增大,变成疣状突起。
少有瘙痒或疼痛等伴随症状。
当痣突然出现一些如出血、感染等变化时,需要到皮肤科就诊,医生通过观察、问诊及病理学检查,可以对病情做出诊断。
医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来帮助判断病情:
医生根据上述的问诊,以及对皮损的观察,一般可以诊断。
如果有必要,医生可能会做皮肤镜检查,必要的时候还会要求手术取一些皮损去做病理检查等相关检查。
皮肤科。
皮肤镜是一种利用偏振光或浸润透射原理进行放大观察的设备,对色素痣样皮损的良恶性鉴别非常有帮助。
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变组织的性质,医生可能从皮损处取一小部分组织,制成切片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将切片做特殊的染色,即免疫组化染色。
简称恶性黑素瘤或黑素瘤,常形状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光滑、颜色不均匀,瘤体发展迅速、易破溃、出血,可形成不规则瘢痕,瘤细胞有异形性。
又称雀斑样痣,较为常见,皮肤及皮肤黏膜交界处均可发生。表现为颜色一致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直径常<5mm,边界清楚,散发、单发或多发,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亦可泛发于全身。
为常见于面部两侧颧部的淡褐色或淡黑色斑,境界清楚。成年女性多见。
幼年发病,边缘规则的淡褐色斑,形状、大小不一。
表现为上肢与面部的蓝色及蓝黑色结节,或臀部与骶尾部的蓝黑色较大结节,幼年发病,或出生时发病。
好发于5~15岁青少年。表现为融合成单侧线状的丘疹,多分布于四肢、躯干或颜面部,多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可自行消退。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婴幼儿时期起病,典型皮疹,为面、头皮、躯干发生黄色或黄红色、圆形或卵圆形、球状隆起的斑疹或结节,1~2岁内自愈。
大多数色素痣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影响容貌及心理健康,可以选择治疗。患者要求、症状严重或有恶变倾向者(如皮脂腺痣),可给予手术治疗。此外,针尖大小色素痣不得已时可以选用激光等物理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要专科医生评估。
对于暴露部位的小面积痣(如色素痣),可用遮盖霜遮盖。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该疾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必要时主要通过手术或物理治疗。
主要针对色素痣、皮脂腺痣、表皮痣等。一般在门诊做手术,不住院。医生会对病变周围的区域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将其切除,必要时还会切除健康皮肤的边缘。
手术可能会留下一定程度的瘢痕。如果病变范围太大,可能需要分次切除。
由于手术切除可以实现减张密闭缝合,如果同时采用美容针线和操作方法,可以将瘢痕风险最大化的降低。而采用激光、冷冻等治疗色素痣,理论上讲是二期愈合,且操作人员从主观上会尽力避免“过度治疗”,所以不仅瘢痕风险升高,而且复发率也比手术切除高出许多。
太田痣等黑素细胞增多症首选激光治疗。
主要为激光治疗,常用的激光包括Nd:YAG激光和CO2激光。
适应证:太田痣和较小的色素痣等,是否适合做,需要专业医生评估。
禁忌证:瘢痕体质者禁用;怀疑有恶变倾向的痣细胞不宜采用激光治疗;面积较大的色素痣用激光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不同类型的痣其预后不同,具体如下:
一些色素痣可能会恶变成黑色素瘤。
成年人群的皮脂腺痣可能发生不同种类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患者平时不要用手抓挠患处。具有恶变可能性痣的患者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避免痣及周围皮肤出血性的损伤。
不要用手抓破,更不能乱涂腐蚀剂去痣。
痣恶变时,局部有时伴有轻度疼痛、灼热或刺痒,边缘处出现卫星小点,若突然增大、颜色加深、有炎症反应,破溃或出血时,要特别警惕。
建议皮脂腺痣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以免后期局部出现其他良性或恶性肿瘤。
部分病因不明或由先天性因素所致的痣,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继发性色素痣通过避免紫外线照射、加强劳动保护可能降低其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