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赵守琴医典专家团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发生在中耳部位的炎症
  • 主要表现为耳痛、耳道流水和听力下降等
  • 耳镜观察、听力学检查、CT等帮助诊断
  • 治疗包括局部、全身药物或手术

疾病定义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以鼓膜为界,鼓膜外侧为外耳,鼓膜内侧为中耳,依次排列着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中耳炎(otitis media),指的是发生在中耳部位的感染,即病毒或细菌引起鼓膜后面区域的炎症。

流行病学

10岁以下儿童中,80%的孩子至少得过一次中耳炎伴积液。该病的发病年龄段有两个高峰,即2岁和5岁。

该病好发于儿童。有研究显示,80%的孩子在3岁前曾有中耳炎病史。大多数中耳炎发生在冬季和早春。部分中耳炎会自行好转或痊愈,但如果症状持续或发展严重,应当及时诊治。

疾病类型

依据中耳炎起病情况及病情程度,该病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急性中耳炎

发生在中耳黏膜的一种急性、炎症性反应。

急性非化脓性

大约48小时内突然发作,表现为耳痛等急性感染的症状,可伴或不伴中耳积液。

急性化脓性

多由感冒等原因诱发,在致病菌的侵袭感染下,中耳黏膜出现了化脓性的改变。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单纯性慢性化脓性

病程超过3个月或病情反复发作,表现为长期或间断性耳部流脓,鼓膜穿孔,并可伴有听力下降。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感染不仅侵犯中耳的黏膜,甚至会累及骨膜甚至骨质。

中耳胆脂瘤

中耳内出现的一种囊性结构,它并非肿瘤,囊内主要包含脱落的上皮和角化物,部分患者可能还伴发中耳的骨炎或者压迫性骨质吸收。

分泌性中耳炎

当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时,会影响咽鼓管的开放功能,导致中耳积液、黏稠分泌物等排出困难,从而使积液(如浆液、黏液)等聚集于鼓室或乳突腔,堵塞中耳部位。

病因

中耳炎源于细菌以及病毒的感染,可由感冒、流感、鼻窦炎等疾病引起。感染时,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或者引起咽鼓管充血和肿胀,从而使渗出物流通不畅,最终引起中耳感染的症状。

基本病因

病原体感染

中耳炎常见致病菌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而言,主要致病源多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等。

在一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病原体往往经咽鼓管逆行累及中耳。另有些患者,由于在不洁净的水中游泳,病原体附着于鼻咽部,当擤鼻子不当时,容易将病原体吹入鼓室中,直接影响耳部。

咽鼓管功能障碍

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疾病主要有慢性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

  • 慢性鼻窦炎:鼻咽部分泌物堆积,可能会引起咽鼓管咽口的堵塞、狭窄,进而影响到中耳引流,出现感染。
  • 腺样体肥大:肥大的腺样体,可能会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分泌物引流,引发感染。

诱发因素

  • 过度吸烟,刺激鼻窦、咽部等;
  • 耳道异物,过多的耳垢堆积;
  • 季节或气候变化时引起的感冒;
  • 耳道自洁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等;
  • 婴儿哺乳位置不当:婴儿的咽鼓管比较短,而且趋于水平,躺着吮乳时,乳汁容易经过咽鼓管返流到中耳内,继发感染。
症状

不同类型的中耳炎,症状会略有差异。化脓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道内流水、流脓甚至流血等。而分泌性中耳炎多表现为耳痛、耳闷、耳堵、听力下降或耳鸣等。除了以上典型症状,还可伴随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对低龄儿童而言,由于不能准确表达耳痛,需注意观察是否有“揉耳”动作,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

典型症状

耳痛

多见于急性中耳炎,鼓膜急性充血时疼痛较明显,若同时伴有中耳内脓性分泌物,则可表现为剧烈疼痛。部分患者会伴发耳闷堵感。

耳道流水或流脓

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当鼓膜穿孔后,会出现耳道内流出水样、血性或脓性分泌物。耳道溢液可表现为持续性发作或间断发作,前者多见于中耳胆脂瘤,尤其当耳道分泌物呈豆腐渣样且伴有恶臭味时,而后者多见于慢性单纯性中耳炎。

听力下降

多数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尤其是中耳胆脂瘤患者,由于听骨链被胆脂瘤破坏,听力下降多较严重。

耳鸣

部分患者会伴有低调或高调耳鸣。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捏鼻鼓气时会听见耳内“气过水声”。

伴随症状

感染可能导致全身症状,比如高热、呕吐、腹泻等,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就医

当耳部症状不见缓解或持续加重,包括耳痛、耳鸣、耳闷、听力下降或者耳道流脓,都应及时去医院诊治。耳鼻喉科医生通过专科查体明确是否有鼓膜充血或穿孔, 并结合听力学检查进行听力学方面的评估,必要时还会完善颞骨CT检查,进一步评估病情。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相关检查

耳镜检查

通过电耳镜或纤维耳镜观察鼓膜。明确是否有鼓膜肿胀、充血、内陷及色泽变化。

急性中耳炎时,鼓膜充血、红肿;慢性中耳炎时,鼓膜可见穿孔,伴或不伴活动性排脓;分泌性中耳炎时,鼓膜多内陷且颜色呈橘色,部分患者可通过鼓膜看到“液平”。

咽鼓管检查

医生嘱咐患者做吞咽动作,或者嘱患者捏鼻鼓气,同时通过耳镜评估鼓膜活动度,来判断咽鼓管功能。或者通过向咽鼓管的咽口吹气,通过气流声来判断咽鼓管通畅性。

鼓膜穿孔时,则通过鼓室滴药、咽鼓管造影等方法,了解咽鼓管的排液功能。

听力学检查

声导抗仪检测

平坦型曲线(B型)多见于分泌性中耳炎。C型曲线多提示咽鼓管功能不良。此外,压力数值也可以帮助判断咽鼓管的功能情况。

纯音听力测试

用来鉴别传导性、感音性,还是混合性的听力损失。

鼓气耳镜观察

通过鼓气耳镜检查,有助于诊断有无中耳积液,并利于评估咽鼓管功能。

鼓室穿刺检查

是明确有无中耳积液,并进行细菌病原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颞骨高分辨率CT

通过对鼓窦、乳突气房等结构的扫描,可以明确中耳炎病变的范围,及有无听骨链的破坏,有无颅底骨质的破坏吸收等征象,对手术有较大指导意义。

鉴别诊断

脑脊液耳漏

颞骨骨折、内耳畸形并脑脊液漏,而鼓膜完整者的脑脊液,聚集于鼓室内,可产生类似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症状。如患者可有耳内闷胀感、耳鸣、听力下降,在咳嗽、低头、打喷嚏时,耳内流水增多或由咽鼓管溢出等。影像学检查,可见颞骨CT骨质缺损,CT脑池造影可显示瘘口位置。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中耳内有棕褐色液体,鼓室及乳突腔内有暗红色或棕褐色肉芽,肉芽内有含铁血黄素与胆固醇结晶溶解后形成的裂隙,鼓膜呈蓝色或蓝黑色,颞骨CT可见鼓室及乳突内有软组织影,少数有骨质破坏,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先天性中耳畸形

临床表现主要为不明原因的听力障碍,青少年多见。如果患者是双侧畸形,多在幼儿时发现,如果患者是单侧畸形,多是偶然发现。偶然发现的单侧听力障碍患儿应重视,因为家长不能提供听力下降的准确时间,婴幼儿也不能主诉。此时,鼓气耳镜检查和声导抗检查尤为重要,中耳畸形患儿鼓膜色泽正常,无气液平面等改变。听力检查可发现患儿的骨气导差再35~60dB,超过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损失。

中耳腺瘤

听力下降是中耳腺瘤最常见症状,其他症状包括耳闷感、耳鸣、耳痛等。少数患者会出现面神经麻痹,这多是因为肿瘤压迫面神经导致的。影像学检查常显示中耳或中耳及外耳道的软组织占位性病变。由于中耳腺瘤临床表现不特异,临床上需与中耳炎、胆脂瘤等中耳占位性病变鉴别。确诊中耳腺瘤需行病理检查。

鼻咽癌

因为中耳炎是鼻咽癌患者前来就诊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对成年患者,特别是对一侧分泌性中耳炎,应警惕有鼻咽癌的可能。可进行鼻咽镜检查,及耳内分泌物送化验等,帮助诊断。

治疗

中耳炎一般采用局部、全身药物或手术治疗,治疗效果佳。如未经合理的治疗,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一般治疗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首先应当针对耳痛症状进行对症治疗,通过局部使用滴耳剂缓解疼痛,或者口服解热镇痛药,减轻耳痛。如果考虑细菌感染,则酌情应用抗生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务必彻底。

  • 鼓膜穿孔前:应用局部药物滴耳,比如苯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则禁用。如果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鼓膜穿孔引流不畅等,则行鼓膜切开术,引流中耳脓液。
  • 鼓膜穿孔后:用过氧化氢溶液洗耳,再用氧氟沙星耳浴,待流脓停止后,鼓膜穿孔不愈合者,行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对于单纯慢性中耳炎,应当及时去除中耳炎反复发作的诱因,避免感冒或耳道进水等。当急性发作时,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并辅以局部滴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待干耳一段时间,再行鼓膜修补术。

对于中耳胆脂瘤,应尽早实施乳突根治术,根治术目的首先是清除病灶,获得“干耳”,其次是改善听力,酌情采用鼓室成形术重建传音结构。

分泌性中耳炎

首先应尽早清除中耳积液。早期可以通过恢复咽鼓管功能加强中耳引流,从而利于积液排除或局部吸收。如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通过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等方式清除中耳积液。

其次加强对咽鼓管抗感染治疗。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口服促排剂稀释咽鼓管分泌物。

同时积极实施全身性的治疗,选用红霉素、头孢呋辛等抗生素口服或静滴。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全身用药

可选用红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等口服或者静脉滴注。分泌性中耳炎时,成人用药3~5天,儿童用药1周。

急性期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选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一般用3天短期治疗。

局部用药

泼尼松龙

在分泌性中耳炎时,通过经导管吹入咽鼓管或鼓膜穿刺注药的方式局部给药。

苯酚甘油滴耳

在急性中耳炎时,可消炎止痛,在鼓膜穿孔前应用,穿孔后禁用。

3%过氧化氢溶液

在化脓性中耳炎时,用于清洗外耳道脓液。

氧氟沙星滴耳剂

无耳毒性抗生素溶液,用于急性中耳炎的局部抗感染治疗,或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分泌物较多时。

针对部分症状

黏液促排剂

具有稀释中耳分泌物的作用,可增加咽鼓管清除能力,减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引流的负担。

鼻腔减充血喷鼻剂

缓解鼻塞,减少咽鼓管咽口的堵塞。

手术治疗

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

鼓膜穿刺术

在鼓膜紧张部的前下或后下象限穿刺,抽出积液。

鼓膜切开术

当鼓室积液黏稠不易通过鼓膜穿刺清理时,可选用鼓膜切开术;或者穿刺抽吸后,短期内又有积液复发时,也可换用鼓膜切开术。

鼓膜切开加置管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鼓膜切开清理积液后,可于切口处放置鼓膜通气引流管,利于长期引流,置管时间半年至3年不等。咽鼓管功能恢复后,置管则自行脱出或病情痊愈后手术取出。

适用于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

共有两大类,以清除中耳病灶为目的和以重建传音结构为目的,前者主要是乳突手术,后者主要是鼓室成形术。

乳突根治术

通过清除鼓窦、乳突气腔的病变组织,充分引流中耳脓液,同时不触动鼓室和外耳道的正常结构,保存和提高听力的同时,有效控制并发症。

  • 鼓室成形术:用于修复和改善鼓室传声系统。该术式又根据清理和重建的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多种具体亚型。
  • 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该手术方式既清除了中耳病变组织,又有效重建了传声结构,多适用于较严重的化脓性中耳炎或者中耳胆脂瘤患者。

鼓膜成形术

又名鼓膜修补术,亦称I型鼓室成形术,可通过单纯修补鼓膜穿孔提高听力,多适用于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预后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预后一般良好。少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会遗留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等问题。

当中耳炎较为严重,且未经合理治疗的时候,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甚至引起头颅邻近部位的感染,出现严重的颅内及颅外并发症。

日常

因为中耳炎好发于婴幼儿,所以0~5岁孩子的监护人,应多加关注孩子的耳部健康。当孩子大于5岁,幼托、学校机构的儿童定期体检,应当按时参与。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力。

由于中耳炎属于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应当积极预防感冒、避免耳道进脏水等,减少诱发因素。

特殊注意事项

在婴幼儿患者,不能用言语表达症状时,可通过观察孩子是否有“抓耳”或对声源定位的敏感性来初步监测。

预防

  • 由于中耳炎常常由于细菌、病毒感染引起,所以应当确保孩子及时接种疫苗,包括肺炎球菌的疫苗;
  • 为了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应当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最好持续母乳喂养至少12个月,保护孩子免受感染;
  • 因为中耳炎常常在感冒后发作,病毒还会导致中耳积液,细菌又会在积液中繁殖,所以在感冒季节应相应做好防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 避免将异物放入耳道,避免损伤、擦伤外耳道,引起耳道的感染。
  • 避免吸烟或者吸二手烟,同时注意减少咽鼓管周围的鼻咽组织损伤,避免咽鼓管的堵塞。
参考资料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heatthline: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eustachian-tube-dysfunction.
[3]Amir Farboud, Richard Skinner, Rohit Pratap.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glue ear”). BMJ, 2011,7.
[4]KATHRYN M H, ALEXANDER B R, HEATHER L. B,et al. Otitis Med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3,10.
[5]Nader Shaikh,Alejandro Hoberman,Diana H. Kearney,et al.Tympanocentesis in Children with Acute Otitis Media. N Engl J Med 2011; 364:e4.
[6]Government of Western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Health.Otitis Media Model of Care.2013,1.
[7]CDC:Preventing and Treating Ear Infections.
[8]Hopkinsmedicine :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otitis-media.
以上内容由赵守琴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