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脑萎缩是一种影像学表现,指因衰老、脑部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感染等原因导致脑细胞异常减少、脑组织发生萎缩的一种现象。
衰老、脑部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感染等均可引起脑萎缩。
随年龄的增长,脑组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是生理性的正常现象,但当脑萎缩出现的多早、过快、进展迅速等不符合生理变化时则可能是疾病导致。
交通事故等头部受伤引起脑组织受损导致脑萎缩。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感染,免疫力降低,吸烟酗酒等都可能诱发脑萎缩。
脑萎缩常见症状为痴呆、智能减退、记忆障碍、性格改变、行为障碍等。
主要是轻度认知障碍,容易忘事,遇事反应较前有所迟钝。
认知功能障碍症状逐步加重,如想不起家在何处、如何回家,做事丢三落四、说完就忘、穿衣变慢、与人交谈经常忘记词语。
有时患者毫无来由地情绪涨落,甚至变得多疑、抑郁焦虑或粗暴等。
认知功能进一步加重,记忆力明显下降,近事及远事遗忘严重,可有精神混乱、感知困难和综合能力下降;运动能力失调,行走不稳;视空间障碍,无法自行穿衣。
晚期患者出现明显呆傻,行走明显困难、需要搀扶,各种定向能力均丧失,不能主动进食,大小便失禁,不认识家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极端多疑,有被害妄想、幻觉等,患者的智能与体能全面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专人护理。
当出现脑萎缩常见的症状,如认知功能有明显下降趋势时,应及时就诊。脑萎缩属于慢性退行性病变,需要长期的随访治疗。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来初步了解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回答:
神经内科
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快速轮替试验、起坐试验、反跳试验阳性。
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主要的诊断方法,可得到详细的脑部图像。
基因检测:适用于有致病基因的遗传变化(突变)引起的脑萎缩,如亨廷顿氏舞蹈症、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等都可以进行基因检测。
由于脑萎缩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应对各种能够引起脑萎缩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神经系统变性病引起的脑萎缩应区别原发病,阿尔兹海默症、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痴呆等。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鉴于脑萎缩引发的病因较多,针对脑萎缩治疗多为对症治疗。有明确致病原因导致的继发性脑萎缩,还要围绕原发病和其他并发症进行的药物治疗。
适应症: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也可用于治疗痴呆。
作用于中枢神经,调节和改善神经元的代谢,促进突触的形成,诱导神经元分化,并进一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各种缺血和神经毒素的损害。
麦角胺及麦角毒能直接收缩末梢血管,还能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动脉搏动幅度,减轻偏头痛,也可用于缓解认知障碍。
主要为针对原发病病因的治疗或针对其他症状的对症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脑萎缩呈慢性进展过程,难以治愈,但可通过对原发病治疗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尿路感染主要见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或者大小便失禁而得不到良好护理的患者。
对于运动较少,长期卧床、或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出现肺部感染。
皮肤病变表现为球结膜和面颈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肤鱼鳞症等。
代谢异常表现为糖代谢异常、脂肪酸代谢异常、磷脂代谢异常、脂蛋白代谢异常、维生素代谢异常等。
脑萎缩患者的心脏病变通常表现为心肌肥厚、房室传导阻滞等。
脑萎缩不可预防,且并会逐渐进展,一旦发生很难逆转。
长期卧床患者应注意预防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和尿路感染等。
脑萎缩会逐渐进展,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