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别名:痛性抽搐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梁建涛医典专家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7届杏林医师奖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
  • 发病高峰年龄在48~59岁
  • 发作时有短暂性呈电击样、撕裂样剧痛
  • 治疗原则上首选药物治疗

疾病定义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又名痛性抽搐,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指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剧痛。该疾病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三叉神经痛),没有传染性和遗传性。

流行病学

据统计,成年及老年人是发病主要群体,发病年龄在28~89岁,其中40岁以上的占70%~80%,高峰年龄在48~59岁,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三叉神经痛。

疾病类型

按病因分: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较公认的发病机理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管搏动性压迫所致。治疗原则一般先选择药物治疗。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指有明确病因,如肿瘤等压迫或刺激三叉神经而引起面痛。治疗以去除肿瘤等病因为原则。多见于40岁以下的患者。

按疼痛的症状特点分:

  • 典型三叉神经痛:疼痛为阵发性反复发作,有明确的间歇期,且间歇期完全正常,有明确的诱发动作且三叉神经功能正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为典型三叉神经痛。
  • 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疼痛时间延长甚至为持续性疼痛,但可有阵发性加重,无“扳机点”(触发点)现象。出现了三叉神经功能减退的表现,如面部麻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咀嚼肌无力和萎缩。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为非典型三叉神经痛。
病因

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由大脑内外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如邻近部位的肿瘤、炎症、外伤等。

基本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该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找不到确切病因,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血管(动脉或静脉)压迫三叉神经导致其出现功能障碍。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病变(比如邻近部位的肿瘤、炎症、外伤)引起的三叉神经继发性损害而致的三叉神经痛。

诱发因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以下几种因素:

  • 神经损伤:牙科或外科手术损伤三叉神经。
  • 遗传倾向:可能有多个基因共同参与,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出现症状。
  • 精神压力:发病前经历过一些生活事件,如离婚、亲人去世、家庭关系不和睦等。
  • 免疫因素:基因、情绪、精神压力等都能引起免疫功能异常,引发该病。
症状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呈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突发突止,不发作时与常人无异。

典型症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呈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间歇期完全正常。发作严重时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

继发三叉神经痛

疼痛发作时间通常较长,可持续15min 或更长时间,发作频度从1 天数次至1个月几次不等。

伴随症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常伴有患侧的脸红、出汗、皮肤温度增高、流涎、瞳孔散大、流泪、流涕、鼻粘膜充血、唾液分布增多、肿胀等。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常伴有三叉神经麻痹的表现,如面部感觉减退,患侧咀嚼肌瘫痪,咬合无力,角膜反射迟钝等。

就医

在没有其他外因情况下,面部出现了电击样、针刺样或刀割样的频繁或持续疼痛时,应及时就医。医生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做出诊断。

医生一般会问如下问题:

  • 首次疼痛是什候时候?疼痛的方式?疼痛部位?
  • 疼痛是否逐渐加重?有没有哪些因素诱发疼痛?
  • 过去是否接受过牙科手术或面部手术,例如鼻窦炎手术?
  • 面部是否受过创伤,例如遭遇事故,影响到了面部?
  • 服用过哪些药?效果怎么样?是否产生副作用?

辅助检查

必要时可行三叉神经反射电生理学检测、头部CT和MRI等检查来辅助诊断

就诊科室

  • 神经内科:新发的三叉神经痛建议首先选择神经内科,通过口服治疗药物来控制病情。
  • 神经外科:若神经内科口服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或症状加重,可选择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

相关检查

三叉神经反射电生理学检测

检测脑神经是否受到损伤,当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双侧发病可能有助于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影像学检查

如脑核磁共振检查(MRI)、脑CT等,诊断颅内是否存在占位或压迫,可以鉴别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鉴别诊断

  • 牙痛:牙痛主要表现为牙龈及颜面部持续性胀痛、隐痛,检查可发现牙龈肿胀、局部叩痛、张口受限,明确诊断经治疗后疼痛消失。
  • 三叉神经炎:因头面部炎症、代谢病变,如糖尿病、中毒等累及三叉神经,引起的三叉神经炎症反应,表现为受累侧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持续性疼痛。多数为一侧起病,少数可两侧同时起病。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受累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
  • 舌咽神经痛:疼痛部位多位于颜面深部、舌根、软腭、扁桃体、咽部及外耳道等,疼痛性质及持续时间与三叉神经痛相似,少数患者有“扳机点”,一般位于扁桃体窝或舌根部。
  • 蝶腭神经痛:主要表现为颜面深部的持续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鼻根、颧部、眼眶深部、耳、乳突及枕部等,疼痛性质呈烧灼样、持续性,规律不明显,封闭蝶腭神经节有效。
治疗

三叉神经痛在治疗原则上首选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不见效的患者可选择微创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应优选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等,一些患者只需药物治疗就可以缓解;也可能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疗效减退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嗜睡),在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择微创介入治疗或实行外科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都很高,尤其对寒冷刺激,指导患者用温水洗漱,冬天着装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而导致疼痛发作。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目前,药物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很好,尤其对于治疗首次发作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但药物治疗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不确切。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卡马西平:治疗首选药物,用于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不良反应可见头晕、恶心,停药后多可消失。孕妇忌用。
  • 苯妥英钠:用于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有头晕、走路不稳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可消退。用药期间需监测血药浓度。
  • 加巴喷丁:用于疱疹感染后神经痛、癫痫,三叉神经痛的辅助治疗。有嗜睡、眩晕等不良反应,随着药物的继续使用,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孕妇忌用。
  • 普瑞巴林: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不可突然停药,须逐渐减量。

继发三叉神经痛治疗

发病时可服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缓解疼痛,指导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规律、合理休息、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因周围环境刺激而产生焦虑情绪,以致诱发或加重疼痛。

手术治疗

近年来推崇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止痛同时不产生感觉及运动障碍,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显微血管减压术

是指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解除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术后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大于90%,但可出现听力减退,面神经暂时性麻痹等并发症。

一般术后要求患者卧床2到3天,当颅压调节到正常范围时,患者头痛头晕逐渐消失,术后症状会很快缓解。

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大,可选用封闭治疗,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和伽马刀治疗,止痛效果确切。

封闭治疗

服药无效或有明显副作用、拒绝手术治疗者,可试无水乙醇或甘油封闭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破坏感觉神经细胞,可达止疼效果。不良反应为注射区面部感觉缺失。

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

在X射线和CT引导下将射频针经皮刺入三叉神经节处,选择性破坏传导痛觉、温觉神经,达到止疼效果,疗效达90%以上。适用于年老体衰有系统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伽马刀治疗

用伽马射线照射三叉神经,让三叉神经变得不敏感,平均起效时间在治疗后1个月开始,治疗1年后疼痛完全缓解率69%(不需要药物辅助治疗),治疗3年后疼痛完全缓解率降为52%。

中医治疗

目前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体针、电针、腹针、埋线及埋针等疗法,临床上常针药并用、针灸并用、体针推拿并用、针刺耳穴贴压并用、针刺放血疗法治疗。

预后

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能自愈,药物治疗可能会缓解症状或治愈,但有一定的复发率,因而需长期服药,患者需要选择一个对自己有效的最小剂量,以减轻长药物副作用。

手术治疗预后较好,绝大部分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手术后注意感染,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红、流脓或发热等情况。

并发症

颅神经功能障碍

颅神经功能障碍主要为复视、听力下降、面瘫和面部麻木,少数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和饮水呛咳等。

小脑、脑干损伤

包括梗死或出血,是微血管减压术的严重并发症。患者血压骤然升高、同时脉搏减慢,清醒后又出现意识障碍,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此时应及时行头颅CT扫描,根据CT实施扩大骨窗枕下减压或脑室外引流。

脑脊液漏

严密缝合硬膜是防治脑脊液漏的关键。发生脑脊液鼻漏,应立即去枕平卧,勿抠、挖及堵塞鼻孔和耳道,保持鼻孔和耳道清洁,观察体温变化,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咳嗽、大便用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必要时可使用脱水剂引流降低颅压,若漏孔经久不愈或多次复发需行漏孔修补术。

低颅压综合征

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及非喷射状呕吐,同时血压偏低、脉率加快,放低头位后症状可缓解。

无菌性脑膜炎

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能达到11%。

日常

三叉神经痛大多不会自愈,要积极治疗。药物治疗一般需要长期服药,在服药期间应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擅自减量或调量,如服药期间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遵医嘱按时复查。

家庭护理

患者:生活中合理安排生活工作时间,劳逸结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按时规律服药,出现头疼、嗜睡等情况时,在排除其他疾病后,要留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就医调整用药;如病情有变化,如不明原因的疼痛加重,频率增加,或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应及时就医。

家属:平时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留意患者发病时间、频率和发病感受,如发现其病情有变化或加重,应告知患者及时就医。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服药期间,应记录发病时间,发病程度及发病频率,若治疗期间出现发病频率增加,疼痛加重,发病时间延长,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特殊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一般需要长期服药,在服药期间应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擅自减量或调量,如服药期间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预防

  • 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期间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不熬夜,生活作息规律,保持心情轻松,不过度紧张,避免精神刺激;
  • 注意面部保暖,避免风吹,特别是空调的直吹;
  • 在刷牙洗脸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太热、太冷的水洗脸或刷牙,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选择绵软的食物,咀嚼不要过于用力;
  • 尽量不饮酒,酒精可能会升高血压升高或使情绪激动,加重三叉神经痛症状。
  • 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等;
  • 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参考资料
[1]贾建平等.神经病学[M].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8-389.
[2]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
[3]神经病例性疼痛诊疗专家组.神经病例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2).
[4]周霞,孙中武.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06):891-892.
以上内容由梁建涛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