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动病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别名:晕船,晕车,晕机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蒋子栋医典专家团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对运动状态错误感知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 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
  • 往往在停止乘坐交通工具后症状会减轻或消失
  • 目前以脱离致病的运动环境和药物治疗为主

疾病定义


晕动病(motion sickness),也称为运动病,即指人们平日常说的“晕车、晕船、晕机”等,包括在微重力条件下发生的宇航病等,由多种因素导致人体对运动状态错误感知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常见于乘坐交通工具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通常症状在停止乘坐之后可缓解,不构成生命威胁。

流行病学

晕动病常见于3~20岁之间的人群,2岁以下的婴幼儿很少发生。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病因

人体大脑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和本身感受系统来感受和控制平衡,当这些信息产生冲突时,就会导致晕动病的发生。

基本病因

人体大脑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和本身感受系统来感受和控制平衡。

人体的内耳中有前庭末稍感受器,主要由三个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构成,球囊和椭圆囊统称耳石器,主要用于感受人体各种位置、速度等。当人体大脑的运动指令和感觉反馈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冲突导致晕动病的发生。

比如,一个人在船上,他眼睛看到船舱内,都是相对静止的,他的视觉系统就向大脑传递静止的信息,但是他的前庭系统却感受到船体在摇晃,于是向大脑传递运动的信息,这样大脑就收到了冲突的信号,会产生晕动病的头晕、恶心等症状。

目前专家们针对晕动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学说:

感觉冲突学说

三维空间定向建立在四种感觉输入的基础上:

  • 感受重力和直线加速度的耳石信息;
  • 感受角加速度的半规管信息;
  • 视觉信息;
  • 本体感受信息。

当一些特定的运动条件下,如乘车、乘船等,这些感受器的信息产生冲突导致晕动病的发生。

神经不匹配学说

人体的运动平衡系统的信息与大脑储存的经验信息不匹配。例如宇航员在刚进入宇宙中时,往往产生晕动病,因为在宇宙中所处的环境导致他感受的平衡信息和他大脑中的以往信息不符所致,同理当他飞回地球时也容易发病。

前庭器官敏感性过高学说

当患者在乘坐船、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时,由于过快加速、突然减速等强烈刺激,使前庭末稍感受器发生改变,产生晕动病症状。

血液动力学改变学说

当人体的前庭器官受到刺激后,使神经中枢失调,导致大脑中的血液和供氧发生变化,引起晕动病的发生。

神经递质假说

一部分专家认为该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应激反应,主要是由于某些神经递质的失调导致,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

耳石失重假说

有的人由于双侧耳石膜厚度、重量不等,感受能力也不是相等的,当航天器起飞中,双侧耳石感受器因为传入大脑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晕动病。

诱发因素

  • 女性,特别是怀孕的妇女易患此病,可能同孕期激素有关。
  • 研究显示12岁左右的儿童发病率较高。
  • 偏头痛的患者,研究显示可能同三叉神经系统相关。
  • 某些运动的方向,如一项对乘飞机的旅客研究表明,低频横向和垂直运动的幅度与晕动病有关。
  • 环境刺激,高温、高湿及空间狭小等环境易诱发晕动病的发生。
  • 改变前庭或视觉感觉信息的疾病(如迷路炎)、脑对感觉刺激敏感性增加的疾病(如偏头痛)与晕动病发病有关。
  • 心理社会性因素–期望及其他心理因素可能影响晕动病的风险。
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呕吐不止、心慌、四肢冰凉等表现。

典型症状

当患者乘坐船、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往往症状在停止运动后十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减轻甚至消失。

主要根据晕动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中、重三种。

  • 轻度:表现为轻度的头晕、头痛、稍有恶心感、面色稍显苍白、口水增多、嗜睡等。
  • 中度:表现为头晕、头痛加重,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等。
  • 重度:严重的头晕、恶心,心慌、胸闷、冷汗淋漓、呕吐较严重、四肢冰凉,严重者出现脱水、呼吸困难、反应迟钝、濒死感、昏迷等。
就医

当患者在乘坐交通工具后出现较严重的头晕、呕吐、甚至脱水、昏迷、血压持续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晕动症诊断标准:患者在乘坐船、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时,包括宇航员乘坐航天器,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可诊断为此病。如果患者既往有晕动病病史,更有助于诊断。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相关检查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

  • 都有哪些不适症状?常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 什么情况下不适症状会缓解或好转?
  • 以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吗?

晕动病本身是一个急性病程,往往在停止乘坐交通工具后症状会减轻或消失。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诊断。

医生查体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耳部、鼻腔等部位,排除是否存在局部感染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

本病无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来协助诊断,但如需与其他导致恶心呕吐疾病进行鉴别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行CT、磁共振成像(MRI)、心电图等以鉴别诊断晕动症及其他引起头晕、呕吐等症状的疾病。

特殊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直立倾倒试验、原地踏步试验、扭颈试验、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试验、眼震电图检查、平衡姿势图等。

用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前庭功能,有益于医生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掌握,指导治疗。

鉴别诊断

本病须和其他导致头晕、恶心等类似晕动病症状的疾病鉴别,医生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进行判断。常与以下疾病鉴别。

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也称为美尼尔病,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本病多见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儿童少见,颞骨CT检查可显示前庭水管狭窄。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最常见的周围前庭性眩晕,主要与头部的位置改变有关,转动头位后诱发特殊的位置性眩晕、眼震,通常闭眼休息后缓解,转动头部后加重,具有自限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元受损导致的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一般患者发病前两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史。

主要表现为眩晕和自发性眼球震颤,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但没有耳鸣、耳聋,患者症状常在几天内逐渐缓解,一般2周内多可完全恢复。

治疗

晕动病治疗目前以脱离致病的运动环境和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多巴胺受体拮抗药等。

急性期治疗

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情况时,应及时脱离导致疾病发生的运动环境,如下车,找个通风良好的地方平卧休息,如症状持续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

一般治疗

当患者发生晕动病的症状时,可以做一些事情缓解症状,例如:

  • 停止看书、看手机等行为,专注于看地平线或远处的静止物体。
  • 尽量靠在座椅靠背上,保持头部不动,如果情况允许平卧闭眼最佳。
  • 保持空气流通。
  • 调整位置:询问是否允许换个位置。如乘船时,在船前或中间靠近水位的地方;乘飞机,在机翼的前缘上;乘坐火车,在前部靠近窗户的位置朝前坐;乘汽车,开车或坐在前排乘客的座位上。
  • 如果症状始终不缓解,考虑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以下治疗方案和药物建议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抗组胺药

  • 常用药物有:茶苯海明片、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等。
  • 苯海拉明有较强的抗晕镇吐作用,一般在旅行前1~2小时服用防治晕动病。持续时间短,约4~6小时,不适合用于长途旅行。
  • 茶苯海明是苯海拉明与氨茶碱多的复合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晕药,可维持8小时的作用时间。
  • 异丙嗪作用时间约6~12小时,在服药后1~2天内服药者出现明显的困倦感、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视物模糊、口干,老年人可能有意识模糊和尿潴留。

抗胆碱能药

  • 常用药物有:东莨菪碱。
  • 用于防止晕动病所致的恶心、呕吐反应。
  • 该药通过贴于耳后进行给药,需在乘车前6~8小时开始贴用,作用时间长达3天。
  • 不良反应有嗜睡、视觉模糊、口干、注意力不集中等,不利于正在进行军事作业人员的工作。

钙通道阻滞剂

  • 常用药物有:桂利嗪。
  • 是一种较安全的抗晕药,较少发生中枢不良反应,如嗜睡等。
  • 桂利嗪可增强脑血液供应,提高对前庭刺激的耐受能力。

多巴胺受体拮抗药

  • 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
  • 可促进胃肠排空,降低呕吐中枢的神经活动,抑制恶心、呕吐。
  • 本药不易引起锥体外系等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常见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

手术治疗

一些患者情况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者,医生会根据情况可能选择前庭神经切断术等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多将晕动病归为“眩晕”的范畴,为胃气上逆,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中药治疗

目前小半夏汤、藿香正气液常用于晕动症的治疗。研究表明,生姜是减轻晕动病的“最理想的”天然药物之一,能减轻绝大部分的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可持续4小时,防治晕船的效果极佳,无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

常取百会、四神聪、内关、足三里、合谷等以健脾醒脑。目前有专家学者研究证实在乘交通工具前或乘坐时按揉板门穴可预防晕车。

其他治疗

一些研究认为在乘坐交通工具中,可通过在太阳穴或风池穴涂抹风油精来防治头晕等症状的发生。

预后

通常患者通过脱离致病的运动环境,即停止乘坐交通工具的自然疗法可以使症状有效缓解或消失。

日常

晕动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通过减少乘坐交通工具来避免刺激诱发眩晕,该病是可以通过药物或训练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 尽量减少乘坐会诱发疾病发作的交通工具次数,避免刺激诱发眩晕;
  • 出行时,避免坐在车辆后座或面向后的座椅上。乘船时,悬着船前或中间靠近水位的地方;乘飞机,尽量坐在在机翼的前缘上的座位;乘坐火车,在前部靠近窗户的位置朝前坐;乘汽车,开车或坐在前排乘客的座位上。
  • 尽量避免在乘坐交通工具过程中有看书、玩手机等行为。
  • 不要吸烟或坐在吸烟者附近。
  • 避免强烈的气味,辛辣和油腻的食物以及酒精。
  • 在医生指导下,出行前至少30至60分钟服药以预防晕动病的发生。

预防

一般而言预防晕动病发生的最佳方法就是脱离致病的运动环境,即停止乘坐交通工具的自然疗法。

现实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就要借助服药来预防晕动病的发生。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适应性训练、平衡训练等方法来预防晕动病。

适应性训练

通过让晕动病的患者反复多次乘坐导致疾病发生的交通工具,使患者的机体逐渐适应这种运动环境,从而达到不发病或减轻发病的症状。

平衡功能训练

国外目前主要应用此法训练军事人员及航天员。

参考资料
[1]晕动病的病因及防治[J].王尔贵,薛龙增,张炳新,高建林,王锦玲.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2(04).
[2]晕动病概述[J].秦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3).
[3]晕动病的发病机制及诱因的研究进展[J].罗琳,朱晓斐,盛文博,包瀛春.继续医学教育.27(07).
[4]晕动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岳阳,姜树军,徐洪涛.转化医学杂志.2105(06).
[5]晕动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许雪莲.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7(08).
[6]晕动病防治药物研究进展[J].刘圆圆,付伟,郑爱萍.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05).
[7]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2013.345.
[8]梅奥医学中心: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orning-sicknes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5260.
以上内容由蒋子栋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图解